周學海

《脈義簡摩》~ 卷七 婦科診略 (4)

回本書目錄

卷七 婦科診略 (4)

1. 經月不調雜病脈證

婦人月經不利,脈絕小,實者生,浮虛者死。

凡血熱者,經多先期而至,然須察其虛實,不可以假火作真火也。若形證無火而經早者,乃心脾氣虛,不能固攝而然。若一月二三至而無定期者,此氣血敗亂之證,當隨其寒熱而調治。

凡血寒者,多後期而至,然常有陰火內爍,血本熱而亦過期者,此水虧血少,燥澀而然,治宜清火滋陰。

又有以血質之濃淡分寒熱者,較以先期、後期分者略為有準。大抵血濃,卻勻淨,不成衃,色鮮妍,臨期無腰痛、腹痛諸證者,氣血俱調之婦也。若下過多者,血熱也。血濃,成衃,帶紫色,下多者,此血實氣虛也。氣不健運,故血多而成衃也。成衃,帶紫黑色,下少者,此血熱氣寒也。

因寒束於外,熱鬱於內,血不得行,為熱煎熬,故成衃帶黑,又下少也。色深黑成衃而下少者,血敗氣虛也。色略淡而下多,不成衃者,有水氣也。若下過少者,血虛也。色淡中帶黑衃,下少者,氣血俱寒也。色極淡如屋漏水者,虛寒之極也。故以多少定虛實,以濃淡定寒熱,往往可信。

凡經有不調而證見不足者,皆不可妄行克削及寒涼等劑,再傷脾腎,以伐生氣。

經行腹痛,證有虛實。實者,或因寒滯,或因血滯,或因氣滯,或因熱滯。虛者,有因血虛,有因氣虛。然實痛者,多痛於未行之前,經通而痛自減。虛痛者,多痛於既行之後,血去而痛未止,或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為虛,亦為熱。拒按拒揉者為實,亦為寒。有滯無滯於此可察。

但實中有虛,虛中有實,全虛全實不多見也,當於形氣稟質兼而辨之。上並出景岳。

有初按快,久按不快;輕按快,重按不快者,即虛實兼證也。《難經》曰:內痛外快,為內實外虛;外痛內快,為外實內虛。

前謂調經,重在理肺,是指月水不來也。若來常先期,或一月兩行者,則又由肝氣之疏泄太過也。疏泄太過,有由土濕木鬱,有由土虛木陷,有由水枯木散,有由水寒木沉,治之或宣、或舉、或溫養,各視其本也。

白話文:

婦女月經不順,如果脈象微弱到幾乎摸不到,屬於實證的還能活,脈象虛浮無力的就危險了。

一般來說,血熱的人,月經容易提早來,但必須仔細辨別是真熱還是假熱,不能把假熱當真熱來治療。如果身體沒有熱的症狀,只是月經提早來,那是因為心脾氣虛弱,無法固攝住血而導致的。如果一個月來兩三次,而且沒有規律,這就是氣血紊亂的表現,應該根據寒熱情況來調理治療。

血寒的人,月經容易延後才來,但也常有陰虛火旺的情況,雖然本質是血熱,但因為陰虛血少,導致血乾澀而延後。這種情況應該用清火滋陰的方式來治療。

還有人用經血的濃稠程度來判斷寒熱,這種方法比用月經提早或延後來判斷更準確一些。一般來說,經血濃稠、均勻乾淨,沒有血塊,顏色鮮紅,來月經時沒有腰痛、腹痛等症狀,表示這個婦女氣血調和。如果經血量過多,就是血熱。經血濃稠、有血塊、帶紫色,而且量多,這是血實氣虛的表現。因為氣虛,無法正常運行,所以血多又形成血塊。如果經血有血塊、帶紫黑色,而且量少,這是血熱氣寒的表現。因為寒氣在體表阻礙,熱氣鬱積在內,血無法順利運行,被熱煎熬,所以形成帶黑色的血塊,而且量少。經血顏色深黑、有血塊且量少,這是血敗氣虛。經血顏色略淡、量多、沒有血塊,是有水氣。如果經血量過少,是血虛。經血顏色淡中帶黑血塊,而且量少,是氣血都虛寒。經血顏色極淡,像屋簷滴下來的污水一樣,是虛寒到了極點。所以說,用經血的量來判斷虛實,用濃稠程度來判斷寒熱,通常是可信的。

凡是月經不調,又出現身體虛弱症狀的,都不能隨意使用攻伐或寒涼的藥物,以免再次傷害脾腎,損傷身體的生機。

月經來潮時腹痛,有虛實之分。實證的腹痛,可能是因為寒氣停滯、血瘀、氣滯或熱鬱。虛證的腹痛,有可能是因為血虛或氣虛。一般來說,實證的疼痛,多在月經來之前,等到月經來了,疼痛就會減輕。虛證的疼痛,多在月經來之後,月經來了疼痛還沒停止,甚至更痛。大體來說,可以按揉感覺舒服的,多屬於虛證,也可能是熱證;拒絕按揉的,多屬於實證,也可能是寒證。體內是否有淤滯,可以根據這個來判斷。

但是,實證中也可能有虛,虛證中也可能有實,完全虛或完全實的情況不多見,應該根據身體狀況、氣色和體質綜合來判斷。以上內容出自張景岳的醫學著作。

有時候剛開始按壓感覺舒服,按久了就不舒服;輕按舒服,重按不舒服,就是虛實夾雜的證候。《難經》說:「內部痛,外部反而舒服,是內部實而外部虛;外部痛,內部反而舒服,是外部實而內部虛。」

之前說調理月經,重點在於理肺,是指月經不來的情況。如果月經常常提早來,或是一個月來兩次,那就是因為肝氣疏泄太過。疏泄太過的原因,有可能是脾土濕氣太重導致肝木鬱滯,有可能是脾土虛弱導致肝木下陷,有可能是腎水枯竭導致肝木散亂,有可能是腎水寒冷導致肝木沉滯,治療方法應該根據病因,分別採用宣散、升舉、溫養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