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海

《脈義簡摩》~ 卷六 名論彙編 (11)

回本書目錄

卷六 名論彙編 (11)

1. 新病舊病相雜脈

張石頑曰:素有動氣、怔忡、寒疝、腳氣種種宿病,而夾外感之邪,於浮緊數大中委曲搜求,弦象必隱於內。

王漢皋曰:舊日曾患梅瘡,雖醫愈,伏毒未盡者。今有病時,左關重取,常芤而結,忽大忽小。左尺重取,常細而澀。舊有痔漏者,今有病時,右尺重取,常澀而結。

又曰:感冒時疾,而先有雜疾,則舊病之脈不見,惟見新病之脈。但舊有虛弱病,則脈雖浮數,亦不比壯人之脈盛也。須問明新舊之病,治新病,勿妨其舊病。

又曰:外感脈證相符,若兼內傷,或夾食水血怒遺精等雜疾,則脈證不符。內傷脈證相符,偶夾外感,則脈證不符。假如昔傷驚恐,今肺脈細弱,是虛在肺。肺主皮毛,風寒必易入,又必常咳嗽。肺司宗氣,虛則力弱,此肺家有未愈之驚恐也。驚恐傷肺,常見人立而有從後突拍其肩,立者急驚,旋即發熱神呆,小便不禁。

又如百至之中,偶一芤澀,血也。偶結,氣也。偶沉,怒也。偶數,熱也。偶遲,寒也。偶滑,痰也。偶洪,暑也。偶如七怪脈,忽遲忽數,大小不勻,老痰在臟腑也。凡伏疾,其見於百至內之脈,沉細數澀者多,遲者少也。若遲中見結,而其後發疽,必難治。

按:舊病未愈而增新病,如舊病深重,則見舊病脈多,新病深重,則見新病脈多。舊病已愈而生新病,必舊病傷及本元未復,乃見脈也。

白話文:

張石頑表示:平時就患有心悸、腸胃寒痛、腳部水腫等慢性病,再遭受外部感染時,在浮現的緊繃、頻率快、力度大等脈象中細緻地查找,弦脈的特徵一定隱藏於內。

王漢皋說:過去曾經患有梅毒,即便經過治療,但潛伏的毒素並未完全清除。現在生病時,左側中間部位的脈搏在用力探尋時,常會出現虛弱且不規律,時大時小的情況。左側下部的脈搏在用力探尋時,常會呈現纖細且滯澀。過去有痔瘡或漏管的人,現在生病時,右側下部的脈搏在用力探尋時,常會呈現滯澀且不規律。

再者,當受到感冒等疾病影響,而先前又有其他各種疾病,那麼原先的疾病脈象就不會再顯現,只會看到新的疾病脈象。但是,如果原先就有體質虛弱的問題,即使脈象浮現頻率快,也不會像健康人那樣強烈。必須清楚瞭解新舊疾病的狀況,治療新病時,不能妨礙到舊病。

再者,外部感染的脈象和症狀相符,但如果同時有內部受傷,或是夾帶食物、水分、血液、怒氣、遺精等其他疾病,脈象和症狀就不會相符。內部受傷的脈象和症狀相符,偶爾夾帶外部感染,脈象和症狀也不會相符。例如,過去受到驚嚇,現在肺部的脈象細弱,顯示肺部虛弱。肺部主管皮膚和毛髮,風寒容易入侵,常會咳嗽。肺部負責調節氣息,虛弱的話,力量就會減弱,這就是肺部尚未恢復的驚嚇。

受到驚嚇影響肺部,常見的情況是有人突然從背後拍打肩膀,被拍打的人會立即驚慌,隨即發燒,精神呆滯,小便失禁。

再比如,在一百次脈搏中,偶爾一次虛弱滯澀,代表血液問題。偶爾不規律,代表氣息問題。偶爾下沉,代表怒氣問題。偶爾頻率快,代表熱氣問題。偶爾緩慢,代表寒氣問題。偶爾滑順,代表痰液問題。偶爾洪大,代表暑氣問題。偶爾出現七種奇怪的脈象,忽快忽慢,大小不一,顯示老痰存在臟腑中。所有潛伏的疾病,在一百次脈搏中的脈象,多半呈現下沉、纖細、頻率快、滯澀,緩慢的情況較少。如果緩慢中出現不規律,之後發生膿包,必定難以治療。

總結:舊病尚未痊癒又新增新病,如果舊病嚴重,會看到舊病的脈象較多,如果新病嚴重,會看到新病的脈象較多。舊病已經痊癒又新增新病,必定是舊病傷害了身體的根本,尚未恢復,才會出現脈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