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海

《脈義簡摩》~ 卷六 名論彙編 (4)

回本書目錄

卷六 名論彙編 (4)

1. 戴同甫審脈分合偶比類五法

分者,有脈之形分,謂脈各有形狀。當先明辨,便了然不疑。大小浮沉滑澀,可以指別,迥然各異,辨之於毫釐之間,使其形不相混,如舉有按無為浮,按有舉無為沉之類。

有脈之證分,謂脈之一字獨見為證。如寸浮,中風頭痛之類,不雜他脈,獨為見證。今脈訣歌在各脈之後者是也。或獨見一部,或通見三部,或兩手俱現。

合者,有合眾脈之形為一脈者。謂如似沉似伏實大長弦之合為牢,極軟浮細之合為濡之類。

有合眾脈之形為一證者。謂浮緩為不仁,浮滑為飲,浮洪大而長為風眩巔疾。有二脈合者,有三四脈合者。大抵脈獨見為證者鮮,參合眾脈為證者多。且一脈雖獨見,而為證亦不一。如浮為風,又為虛,又為氣,各不同,此又一脈之證合也。如此相參以考脈,則思過半矣。

偶者,脈合陰陽,必有偶對。經曰:善為脈者,必以比類奇恆,從容知之。因其形之相反而匹配之也。

浮沉者,脈之升降也。浮升在上,沉降在下,為諸脈之根本,為陰陽之定位,為表裡之定診。

遲數者,脈之緊慢也。脈以四五至為平,減一至曰遲,增一至曰數。《難經》曰:遲則為寒,數則為熱,亦陰陽之大別也。

虛實者,脈之剛柔也。按之浮中沉皆有力,為實;遲大而軟,按之豁豁然空,為虛。虛實之由,皆以有餘不足占之,故以按而知。經曰:其氣來實強,為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為不及,病在中。

長短者,脈之贏縮也。經曰:長則氣治,以其充而伸也;短則氣病,以其減而屈也。

滑澀者,脈之通滯也。經曰:滑者陰氣有餘,澀者陽氣有餘。又曰:滑者多血少氣,澀者少血多氣。

洪微者,脈之盛衰也。應指洪大,沖湧有餘,所謂來盛也;應指微弱,委靡不振,所謂來不盛也。

緊緩者,脈之急慢也。陰主斂,故有拘牽之象;陽主舒,故有縱弛之形。仲景曰:風傷衛者脈浮緩,寒傷營者脈浮緊。風為陽邪,寒為陰邪也。

動伏者,脈之出處也。動見關上,厥厥如豆,出類而異於眾也。伏藏於內,不見其形,如蟄蟲之周密也。

促結者,因止以別陰陽之盛也。仲景曰:數中一止,陽盛則促;緩中一止,陰盛則結。

外此脈不可以偶言者,不敢鑿也。《三因方》盡為偶名,而以弦弱、芤微、濡革、散代亦為偶,非一陰一陽也。因知脈不可盡以偶言也。必一陰一陽,而後可偶。不可盡偶,故更增比類二法也。

比者,因其形之相似而擬議之也。比其類而並之,因其疑也;比其類而析之,決其疑也。

《內經》曰:脾虛浮似肺,腎小浮似脾,肝急沉似腎,此皆三者之所亂也。然從容得之,以知其比類也。《難經》曰:心肺俱浮,何以別之?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澀者肺也。肝腎俱沉,何以別之?然沉而牢者肝也,按之軟,舉指來疾者腎也。此皆於相似之中,而別其同中之異也。

白話文:

[戴同甫審脈分合偶比類五法]

「分」指的是脈象的形態區分,意思是說每種脈都有其獨特的形狀,我們首先應該明確辨認,這樣才能清楚明白沒有疑惑。如大小、浮沉、滑澀等脈象,可以透過手指觸感分辨,它們各自有著顯著的差異。在極細微的區別中辨識,讓脈象不會互相混淆,例如輕按有而重按無是浮脈,重按有而輕按無是沉脈等。

「合」是指多種脈象形態結合成為一種脈象。例如沉脈、伏脈、實脈、大脈、長脈和絃脈的結合成為牢脈,極度柔軟、浮脈、細脈的結合成為濡脈等。

也有眾多脈象結合成一個病症的情況。例如浮緩脈象代表麻木,浮滑脈象代表水飲,浮洪大而長的脈象代表風眩和顛頂疾病。有的是兩種脈象結合,有的是三四種脈象結合。一般而言,單一脈象表示病症的情況較少,多種脈象組合表示病症的情況較多。而且,即使是一種脈象單獨出現,也可能代表不同的病症。例如浮脈可能是風邪,也可能是虛弱,或者是氣機不順,各有不同的意義,這也是脈象組合表示的一種情況。

「偶」是指脈象的陰陽相合,必定有相對的一方。經典上說,善於診脈的人,必定會用比類奇恆的方法,從容地理解脈象。這是根據脈象的相反形態來配對。

浮沉是脈象的升降表現,浮脈上升在上,沉脈下降在下,這是所有脈象的根本,是陰陽的固定位置,也是表裡診斷的基礎。

遲數是脈象的快慢表現,脈搏通常以四五跳為正常,減少一次跳動稱為遲脈,增加一次跳動稱為數脈。《難經》中提到,遲脈代表寒症,數脈代表熱症,這也是陰陽的重要區別。

虛實是脈象的硬度表現,按壓時,如果整體都有力感,代表實脈;如果脈象遲緩、大而柔軟,按壓時感覺空洞,代表虛脈。虛實的原因,都是根據脈象的盈虧來判斷,所以要通過按壓來感知。經典上說,氣血充實而強壯,是太過的表現,病症在外;氣血虛弱而微弱,是不及的表現,病症在內。

長短是脈象的盈縮表現,經典上提到,脈象長代表氣血調和,因為脈象充盈而伸展;脈象短代表氣血不足,因為脈象萎縮而收縮。

滑澀是脈象的流暢程度,經典上提到,滑脈代表陰氣有餘,澀脈代表陽氣有餘。又提到,滑脈代表血多氣少,澀脈代表氣多血少。

洪微是脈象的強弱表現,脈象強烈、洪大,代表來勢旺盛;脈象微弱,代表來勢不足。

緊緩是脈象的緊張程度,陰性主收縮,因此有拘束的特徵;陽性主放鬆,因此有鬆弛的特徵。張仲景提到,風邪傷害衛氣時脈象浮緩,寒邪傷害營氣時脈象浮緊。風邪是陽性邪氣,寒邪是陰性邪氣。

動伏是脈象的出沒表現,動脈在關上出現,像是豆子一樣突起,與其他脈象不同。伏脈隱藏在內部,看不見形態,像蟄蟲一樣隱蔽。

促結是脈象停頓的表現,張仲景提到,數脈中出現一次停頓,代表陽氣旺盛,形成促脈;緩脈中出現一次停頓,代表陰氣旺盛,形成結脈。

除了上述脈象之外,有些脈象不能簡單地用偶數來描述,這裡就不強加解釋。《三因方》盡量使用偶數命名,但把弦弱、芤微、濡革、散代等也作為偶數,這並不符合一陰一陽的原則。由此可知,脈象不能完全用偶數來描述,必須符合一陰一陽的原則,才能稱為偶數。由於不能完全用偶數描述,所以增加了比類和合類兩種方法。

「比」是指根據脈象形態的相似性來推測。將類似的脈象進行比較,以解決疑惑;將類似的脈象進行分析,以確定其不同之處。

《黃帝內經》提到,脾虛脈象浮起,類似肺脈;腎脈小而浮起,類似脾脈;肝脈急而下沉,類似腎脈。這些脈象都容易混淆。然而,只要仔細觀察,就能發現它們之間的相似性和不同之處。《難經》提到,心脈和肺脈都浮起,如何區別?然而,浮起而散開的是心脈,浮起而短小澀滯的是肺脈。肝脈和腎脈都下沉,如何區別?然而,下沉而堅固的是肝脈,按壓時柔軟,抬手時迅速回彈的是腎脈。這些都是在相似脈象中,區別其中的不同之處。

「類」是指根據《易經》中的「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的原理,脈象會歸屬於相應的類別。例如,大、浮、數、動、滑脈是陽性脈象的類別;沉、澀、弱、弦、微脈是陰性脈象的類別。

滑伯仁提到,浮脈是陽性脈象,輕輕按壓即可感知。芤脈、洪脈、散脈、大脈、長脈、濡脈、弦脈都是浮脈的類別。沉脈是陰性脈象,需用力按壓才能感知。伏脈、石脈、短脈、細脈、牢脈、實脈都是沉脈的類別。遲脈的速度低於正常脈搏,緩脈、結脈、微脈、弱脈都是遲脈的類別。數脈的速度高於正常脈搏,促脈、疾脈、躁脈、喘脈都是數脈的類別。這些是在不相似脈象中,歸納其共同特徵的表現。這篇文章的內容與原文有所不同,是我個人對原文的理解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