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義簡摩》~ 卷六 名論彙編 (2)
卷六 名論彙編 (2)
1. 關前關後分陰陽診法
盧子繇曰:關之前者,陽之動也,脈當見九分而浮。九分陽位,脈當浮也。診法之指,去其無名指,用中指按關之上,次聯食指,按關之前,兩指令平,先按後舉。舉至皮毛相得有脈之分,其脈始見為浮。太過者,多出於皮膚之上,浮之太過也。不及者,多入皮膚之下,浮之不及也。
若按至筋膜之間,則本無脈矣。關以後者,陰之動也。脈當見一寸而沉。一寸陰位,脈當沉也。診法之指,去其食指,亦用中指按關之上,次聯無名指,按關之後。兩指令平,先舉後按。按至肌肉相得有脈之分,其脈始見,為沉。太過者,多入於肌肉之下,沉之太過也。不及者,多出於肌肉之上,沉之不及也。
若舉至皮膚之間,則本無脈矣。
白話文:
盧子繇說:在手腕關節前方的脈象,代表的是陽氣的活動,脈象應該在靠近九分位置處且輕微浮現。九分是陽氣所在的位置,脈象應呈現浮狀。診斷的方法是,將無名指移開,使用中指按在關節上方,再接續連著食指,按在關節前方,兩指需保持水平,先輕按後抬高。抬到皮膚與毛髮交界處能觸摸到脈象的區塊,那時脈象才開始出現,稱為浮脈。如果脈象太過突出於皮膚之上,那就是浮脈太過;如果脈象大部分隱藏在皮膚之下,那就是浮脈不足。
如果按壓到筋膜之間,那麼本來就不會有脈象存在。在手腕關節後方的脈象,代表的是陰氣的活動。脈象應該在靠近一寸位置處且稍微下沉。一寸是陰氣所在的位置,脈象應呈現沉狀。診斷的方法是,將食指移開,同樣使用中指按在關節上方,再接續連著無名指,按在關節後方。兩指需保持水平,先抬高後輕按。按到肌肉與脈象交界處,脈象才開始出現,稱為沉脈。如果脈象大多數在肌肉之下,那就是沉脈太過;如果脈象大多數在肌肉之上,那就是沉脈不足。
如果抬高到皮膚之間,那麼本來就不會有脈象存在。
2. 盧子由審脈部位至數形體浮沉往來十法
若運行之過與不及,氣位主客之相得與否,病傳之所勝不勝,標本之層署陰陽,亦莫不各隨邪正之淺深微甚實虛新故。著見脈狀者,總不越診法之十則為綱。如度形體以別大小,至數以紀遲數,往來以循滑澀,部位以度長短,舉按以驗浮沉。浮者陽,大者陽,數者陽,滑者陽,長者陽也。
沉者陰,小者陰,遲者陰,澀者陰,短者陰也。故曰脈有陰陽。亦有一陽一陰而單見;亦有二三四五陽,二三四五陰而並呈;亦有一陽一陰二三陰,一陰一陽二三陽而兼著;亦有二陽一陰二三陰,二陰一陽二三陽,或三陽一二陰,三陰一二陽,或四陽一陰,四陰一陽而錯顯。悉屬十綱脈之互見,未列異相之脈名。
至脈狀多端,咸憑診則,各以類從,條分之為目矣。如診以形體之大者為綱,則曰肥、曰洪、曰散、曰橫、曰弦、曰革,皆目矣;診以形體之小者為綱,則曰弱、曰瘦、曰細、曰微、曰縈縈如蜘蛛絲,皆目矣;診以至數之數者為綱,則曰急、曰疾、曰擊、曰搏、曰躁、曰喘、曰促、曰動、曰奔越無倫,皆目矣;診以至數之遲者為綱,則曰緩、曰脫、曰少氣、曰不前、曰止、曰歇、曰停、按:《傷寒》、《金匱》中「停」字,皆作停勻解。
曰代、曰結、曰如瀉漆之絕,皆目矣;診以往來之滑者為綱,則曰利、曰營、曰啄、曰翕、曰章、曰連珠、曰替替然,皆目矣;診以往來之澀者為綱,則曰緊、曰滯、曰行遲、曰不應指、曰參伍不齊、曰往來難且散、曰如雨沾沙、曰如雨渝沙、曰如輕刀刮竹,皆目矣;診以部位之長者為綱,則曰惵按:惵,非長也。
曰高、曰湧、曰端直、曰條達、曰上魚為溢,皆目矣;診以部位之短者為綱,則曰抑、曰卑、曰退、曰不及指、曰入尺為覆,皆目矣;診以舉按之浮者為綱,則曰盛、曰毛、曰泛、曰芤、曰如循榆莢、曰肉上行、曰時一浮、曰如水漂木、曰瞥瞥如羹上肥,皆目矣;診以舉按之沉者為綱,則曰潛、曰堅、曰伏、曰匿、曰遏、曰減、曰陷、曰獨沉、曰時一沉、曰如綿裹砂、曰如石投水,皆目矣。
種種諸目,可以單見,可以並呈,可以兼著,可以錯顯,亦可綱與目交相見呈,著顯隱約於指端者也。又有去來,與往來不同,往來者,脈之源,如水之流;去來者,脈之抑揚,如浪之起伏,其義仍不越乎舉按之浮沉也。是故診脈吃緊,總在形體至數往來部位舉按之十法。按:盧氏以往來指尺寸之上下,以去來指浮沉之起伏。
上言舉按浮沉,乃指脈之在浮在沉也。故不得不補出此層。究竟措詞太拙,不如以勢字括之,較為簡當。明乎此則,不待揣摹,而形真已畢露無遁矣。舉凡前大後小,前小後大,亦不越乎形體。上盛下衰,下盛上衰,上虛下實,上實下虛,上部有脈,下部無脈,下部有脈,上部無脈,中手長者,中手短者,亦不越乎部位。中手促而上擊者,亦不越乎至數。
白話文:
如果脈象的運行過快或過慢,氣位的主客是否協調,疾病傳遞的強弱,以及標本的陰陽平衡,所有這些都會根據邪氣和正氣的深淺、微重、實虛、新舊來變化。脈象的特徵,歸納起來,不會超出診脈的十個基本原則。例如,通過觀察形體來區分脈象的大或小,計算脈搏的次數來衡量脈搏的快慢,感受脈搏的來回來判斷脈象的滑或澀,通過脈位來測量脈象的長或短,通過按壓來檢查脈象的浮或沉。浮、大、數、滑、長,這些都屬於陽性脈象;而沉、小、遲、澀、短,這些則屬於陰性脈象。因此,脈象有陰陽之分。
脈象可能只顯示一種陽性或陰性脈象,也可能同時顯示兩到五種陽性或陰性脈象,或者混合著一兩種陽性和一兩種陰性脈象,甚至更多複雜的組合。這些都是十種基本脈象的變化,尚未包括其他特殊脈象。
脈象的特徵有很多種,我們通過診斷來歸納,將它們分類,命名為不同的脈象。比如,以形體大的脈象為基礎,就有肥、洪、散、橫、弦、革等脈象;以形體小的脈象為基礎,就有弱、瘦、細、微、如蜘蛛絲般纖細的脈象;以脈搏次數多的脈象為基礎,就有急、疾、擊、搏、躁、喘、促、動、奔越無倫等脈象;以脈搏次數慢的脈象為基礎,就有緩、脫、少氣、不前、止、歇、停、代、結、如瀉漆之絕等脈象;以脈象來回滑順的脈象為基礎,就有利、營、啄、翕、章、連珠、替替然等脈象;以脈象來回澀滯的脈象為基礎,就有緊、滯、行遲、不應指、參伍不齊、往來難且散、如雨沾沙、如雨渝沙、如輕刀刮竹等脈象;以脈位長的脈象為基礎,就有惵、高、湧、端直、條達、上魚為溢等脈象;以脈位短的脈象為基礎,就有抑、卑、退、不及指、入尺為覆等脈象;以脈象浮的脈象為基礎,就有盛、毛、泛、芤、如循榆莢、肉上行、時一浮、如水漂木、瞥瞥如羹上肥等脈象;以脈象沉的脈象為基礎,就有潛、堅、伏、匿、遏、減、陷、獨沉、時一沉、如綿裹砂、如石投水等脈象。
這些脈象可以單獨出現,也可以同時出現,也可以混合出現,也可以錯綜複雜地出現。此外,還有脈象的來去和往來之分,往來是指脈象的流動,如同水流;來去是指脈象的起伏,如同海浪。這些脈象的意義仍然歸屬於浮沉的範疇。
總之,診脈的關鍵在於掌握形體、脈搏次數、脈象的來回、脈位和按壓的十個原則。理解了這些原則,就無需再揣摩,脈象的真實情況就能完全呈現出來。例如,前大後小、前小後大,這些都屬於形體的範疇;上盛下衰、下盛上衰、上虛下實、上實下虛、上部有脈、下部無脈、下部有脈、上部無脈、中手長、中手短,這些都屬於脈位的範疇;中手促而上擊,這屬於脈搏次數的範疇;沉而堅、浮而盛、沉而弱、沉而橫、沉而喘,這些都屬於按壓的範疇,同時也涉及到形體和脈象的來回、脈搏次數等。脈象盛滑堅、小弱以澀、浮滑而疾、乍數乍疏、乍短乍長、喘喘連屬、前曲後居、厭厭聶聶、不上不下、如物之浮、軟軟招招、盈實而滑、來急益勁、和柔相離,這些脈象都涵蓋了形體、脈象的來回、脈位、脈搏次數和按壓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