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義簡摩》~ 卷八 兒科診略 (8)
卷八 兒科診略 (8)
1. 診指爪法
五指梢冷,是驚風也;中指獨熱,是傷寒也;中指獨冷,是麻疹也。五指尖常冷者,脾陽不足也。卒冷者,有氣厥,有急痛。
凡三歲以下,病深重危急者,指甲口鼻多作黑色。此脈絕神困,良醫莫保。
久病,爪甲青者,肝絕也;爪甲黑者,血死脈絕也;爪甲白者,血脫也。俱死。淡紅者,血虛也;淡紫者,血痹也;紅而成點不勻者,血少而氣滯也。層層如浪紋者,有水氣,將為水腫、泄瀉也。甲後近肉有白暈者,氣虛也。深黃如染者,黃疸也。淡黃者,飲食停滯,脾胃弱也。卒病,爪甲青而腹急痛者,有中寒,有中毒,有心包絡或胃絡中有死血所致也。
關紋、魚絡、唇口、爪甲之色,皆血之所見也。變則俱變,故主病多同。
白話文:
[診斷手指和指甲的方法]
如果五個手指的指尖都感到冰冷,可能是因為孩子受到了驚嚇或是風邪入侵。若只有中指特別熱,那可能是得了感冒。反之,只有中指特別冷,可能是麻疹的前兆。如果五個手指尖長期處於冰冷狀態,這表示脾臟的陽氣不足。突然間手指變冷,可能是因為氣血運行受阻,或是身體某部位正遭受劇烈疼痛。
對於三歲以下的小孩,如果病情嚴重到危及生命的地步,通常會發現他們的指甲、嘴脣和鼻子周圍呈現黑色。這種情況下,脈搏微弱,精神困頓,即使是醫術高明的醫生也難以確保孩子的安全。
長期患病的人,如果指甲呈現青色,可能是肝臟功能衰竭的徵兆;指甲呈現黑色,則表示血液凝固,脈搏已無法正常運行;指甲呈現白色,則表示體內血液大量流失。這些都是死亡的預兆。指甲呈現淡紅色,則表示血氣不足;淡紫色,則表示血液循環不暢;紅色但分佈不均勻,則表示血液量少且氣血運行受阻。指甲上出現層層疊疊像波浪般的紋路,則表示身體可能有水腫或水瀉的情況。指甲靠近皮膚的部分出現白色光暈,則表示氣血不足。指甲呈現深黃色,則可能是黃疸的症狀。指甲呈現淺黃色,則表示消化系統有問題,飲食積滯,脾胃功能較弱。
突然生病,指甲呈現青色且腹部劇烈疼痛,可能是因為受到寒冷刺激、食物中毒,或是心包絡或胃絡中存在凝固的血液所導致。
指甲、脣色、面色等,都是血液運行狀況的反映。一旦血液運行出現異常,這些部位的顏色也會跟著改變,因此它們能反映出的病症往往大同小異。
2. 診齒法(並出《內經》、《脈經》)
久病,爪甲焦黃,憔悴自折,與齒如熟豆者,謂之大骨枯槁,死不治。
久病,唇腫齒焦者死,齒光無垢者死,齒忽變黑者死。
熱病,陰陽俱竭,齒如熟豆,其脈駛者死。陰陽俱竭,謂汗便並閉也。
骨蒸,齒槁者死。
白話文:
長時間患病,指甲變得乾枯黃色,脆弱到自行斷裂,牙齒的狀況像煮熟的豆子般軟弱,這種情況稱為骨骼嚴重營養不良,是無法治療的病症。
長期患病,若出現嘴脣腫脹,牙齒乾枯的症狀會導致死亡;牙齒光亮但沒有牙垢的,也會導致死亡;牙齒突然轉變成黑色的,同樣會導致死亡。
對於高燒病症,如果身體的陰性和陽性能量都耗盡,牙齒的狀況像煮熟的豆子般軟弱,且脈搏快速,這也是致死的情況。陰性和陽性能量都耗盡,是指汗腺和排泄功能都停止了。
若是患有消耗性疾病,牙齒乾枯的,亦會導致死亡。
3. 診大肉捷法
久病,形氣相得者生,皮膚著者死。脫肉,身不去者死。形肉已脫,九候難調,猶死。急病,形肉雖不脫,猶死。「三部九候論」
趙晴初曰:病人大肉已脫,為不可救。蓋周身肌肉瘦削殆盡,脾主肌肉,此為脾絕也。余每以兩手大指次指後,驗大肉之落與不落,以斷病之生死,百不失一。病人雖骨瘦如柴,其大指次指後有肉隆起者,病雖重可治;若他處肉尚豐而此處無肉,轉見平陷者,便不可治。魚絡本候胃氣,而次指又大腸脈所過也。
此法前人未道,實不可易。周慎齋先生所謂久病形瘦,若長肌肉,須從目內眥下胞長起,亦此義也。說已見前。
白話文:
【診斷大肉快捷方法】
對於長期患病的人來說,如果形體和氣色看起來還算匹配,還有生存的機會;但若是皮包骨,肌膚緊貼在骨頭上,這就是死亡的徵兆了。如果身體的肌肉已經嚴重流失,而且人無法自己站立或移動,這也是致命的跡象。當形體和肌肉都已經消瘦到極點,即使診脈時的九候(中醫診脈的一種方法)難以調整,還是會死亡。對於急性疾病,就算肌肉尚未流失到嚴重的程度,也有可能是致命的。
趙晴初先生說:如果病人全身肌肉已經嚴重消耗,這就意味著無法救治了。因為全身的肌肉已經瘦削到幾乎消失,而脾臟主要負責管理肌肉,這表示脾臟功能已經喪失。我每次都會用雙手的食指和大拇指後方的部位,來檢查肌肉是否已經流失,以此判斷病人生死,準確率非常高。即使病人瘦骨嶙峋,但如果在食指和大拇指後方有肌肉隆起,即使病情嚴重,也有治療的可能;反之,如果其他部位肌肉還算豐滿,但這個部位卻沒有肌肉,甚至呈現凹陷的情況,那麼就無法救治了。魚絡(一種診斷方法)原本是用來診斷胃氣,而食指又是大腸脈經過的地方。
這種診斷方法前人未曾提及,實際上卻非常有效。周慎齋先生曾經提到,對於長期患病、形體消瘦的人來說,如果要恢復肌肉,必須從眼睛下方的眼袋開始長起,這也是同樣的道理。這個觀點在前面已經講述過了。
4. 診尺膚寒熱法
脈急者,尺之皮膚亦急;脈緩者,尺之皮膚亦緩。脈小者,尺之皮膚亦減而少氣;脈大者,尺之皮膚亦賁而起。脈滑者,尺之皮膚亦滑;脈澀者,尺之皮膚亦澀。「邪氣病形篇」
尺脈緩澀,謂之解㑊。尺與脈俱緩澀也,解,懈也,㑊,食㑊也。尺澀脈滑,謂之多汗。尺寒脈細,謂之後泄。脈尺粗常熱者,謂之熱中。粗者臂上鼠肉也。「脈」下似當有脫字,又似當作「脈粗尺常熱者」。《內經》有云:粗大者,陰不足,陽有餘,為熱中也。見「平人氣象論」。
審其尺之緩、急、大、小、滑、澀,肉之堅脆,而病形定矣。視其人目窠上微癰,如新臥起狀,其頸脈動,時咳,按其手足上,窅而不起者,風水膚脹也。尺膚滑以淖澤者,風也;尺肉弱者,解㑊;安臥脫肉者,寒熱不治;尺膚澀者,風痹也;尺膚粗如粗魚之鱗者,水溢飲也;尺膚熱甚,脈盛躁者,病溫也。
其脈盛而滑者,汗且出也;尺膚寒,其脈小者,泄而少氣也;尺膚炬然,先熱後寒者,寒熱也;尺膚先寒,久持之而熱者,亦寒熱也。肘所獨熱者,腰以上熱;手所獨熱者,腰以下熱。肘前獨熱者,膺前熱;肘後獨熱者,肩背熱。臂中獨熱者,腰腹熱;肘後粗,即鼠肉也。一作廉非。
以下三四寸熱者,腸中有蟲。掌中熱者,腹中熱;掌中寒者,腹中寒。尺炬然熱,人迎大者,當奪血。尺堅大,脈小甚,少氣,悗,有加者死。「論疾診尺篇」
白話文:
[診尺膚寒熱法]
脈搏緊張的人,手腕內側的皮膚也會顯得緊繃;脈搏緩慢的人,手腕內側的皮膚也會呈現鬆弛。脈搏微弱的人,手腕內側的皮膚也會變得薄且缺乏活力;脈搏強大的人,手腕內側的皮膚會顯得豐滿隆起。脈搏流暢的人,手腕內側的皮膚也會光滑;脈搏滯澀的人,手腕內側的皮膚也會感到粗糙。
手腕內側脈搏和皮膚都呈現緩慢且滯澀的情況,稱為倦怠無力。手腕內側皮膚滯澀而脈搏流暢,表示此人多汗。手腕內側皮膚冰冷且脈搏細微,預示此人將有下痢的問題。手腕內側脈搏粗壯且常感熱度,顯示此人身體內部有熱症。
仔細觀察手腕內側脈搏的緊繃、緩慢、強大、微弱、流暢、滯澀,以及皮膚的堅韌或脆弱,便可確定疾病的型態。如果看到一個人的眼窩上方有些許腫脹,像剛醒來的樣子,頸部脈搏跳動,偶爾咳嗽,觸摸其手腳時,皮膚凹陷後久久無法恢復原狀,這可能是風水浮腫。
手腕內側皮膚滑潤濕亮,可能受到風邪影響;手腕內側肌肉軟弱,顯示倦怠無力;若躺著睡覺時肌肉消瘦,可能患有寒熱交錯的疾病,難以治療;手腕內側皮膚粗糙,可能是風濕性關節炎;手腕內側皮膚像粗魚鱗一樣,表示體內水液過剩;手腕內側皮膚極度發熱,脈搏旺盛且急躁,顯示有溫熱性疾病。
脈搏強壯且流暢,可能即將出汗;手腕內側皮膚冰冷,脈搏微弱,表示將有腹瀉且缺乏活力;手腕內側皮膚先熱後冷,是寒熱交錯的徵兆;手腕內側皮膚先冷,長時間觸摸後才感到熱,也是寒熱交錯的徵兆。手肘部位單獨發熱,表示腰部以上部位過熱;手掌單獨發熱,表示腰部以下部位過熱。手肘前方單獨發熱,表示胸膛前部過熱;手肘後方單獨發熱,表示肩膀背部過熱。手臂中部單獨發熱,表示腰部腹部過熱;手肘後方脈搏粗壯,即是指臂上鼠肉。
手腕下方三四寸處發熱,表示腸道內有寄生蟲。手掌心發熱,表示腹部過熱;手掌心冰冷,表示腹部過冷。手腕內側皮膚極度發熱,加上人迎脈(頸部脈搏)過大,可能需要放血治療。手腕內側脈搏堅韌且粗壯,但脈搏卻細微,伴隨呼吸困難且氣息短促,病情加重時可能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