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海

《脈義簡摩》~ 卷七 婦科診略 (17)

回本書目錄

卷七 婦科診略 (17)

1. 妊娠正胎脈證

何以知懷子之且生也?身有病而無邪脈也。《內經》

《內經》曰:陰搏陽別,謂之有子。此是血氣和調,陽施陰化也。又曰:診其手少陰脈動甚者,妊子也。少陰,心脈也,心主血脈;又腎,名胞門、子戶。尺中,腎脈也,尺中之脈按之不絕,法妊娠也。

左右三部脈,浮沉正等,按之無絕者,法妊娠也。妊娠初時,寸微小,略小也,呼吸五至。三月而尺數也,脈滑疾,重以手按之散者,胎已三月也。脈重手按之不散,但疾不滑者,五月也。

問曰:有一婦人年二十所,其脈浮數,發熱,嘔,咳,時下利,不欲食,脈復浮,經水絕,何也?師曰:法當有娠。何以故?此虛家法當微弱,而反浮數,此為戴陽。陰陽和合,法當有娠,到立秋熱當自去。何以知然?數則為熱,熱者是火,火是木之子,死於未,未為六月位,土王,火休廢,陰氣生。秋節氣至,火氣當罷,熱自除去,其病即愈。

婦人經月下,但為微少。師脈之,反言有軀,其後審然。其脈何類?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陰陽俱平,榮衛調和,按之滑,浮之則輕,陽明、少陰各如經法。身反灑淅,不欲食飲,頭痛,心亂,嘔噦欲吐,呼則微數,吸則不驚,陽多氣溢,陰滑氣盛,當作血盛。滑則多實,六經養成,所以月見。

陰見陽精,汁凝胞散,散者損墮。設復陽盛,雙妊二胎。今陽不足,故令激經也。

此與前「孤陽獨呼,陰不能吸,二氣不停,衛降榮竭」對看,深有意義。「陰見陽精」以下,乃推論墮胎、雙胎之理。謂所以月見者,因已孕之婦復合陰陽,陰見陽精,前汁之凝於胞者散,散則墮胎矣。設復受精,則成二胎,而脈必復陽盛矣。今陰盛而陽不足,謂按之滑,浮之則輕。血氣不能純固,故激經而月下也。激經者,受胎後復合陰陽所激也。

師曰:脈婦人得平脈,上節所謂陰陽俱平,脈來去大小停勻也。陰脈小弱,其人渴,不能食,無寒熱,名為軀,桂枝湯主之。法六十日當有此證,設有醫治逆者,卻一月,加吐下者,則絕之。

婦人脈平而虛者,乳子法也。平而微實者,奄續法也。而反微澀,其人不亡血下利而反甚,其脈虛,但坐乳大兒及乳小兒,此自其常,不能令甚虛竭。病與亡血虛等,必眩冒而短氣也。乳大兒及乳小兒,謂乳大兒又孕小兒也,兩「乳」字義不同。

師曰:有一婦人好裝衣來診,而得脈澀,因問曾乳子下利,乃當得此脈耳。曾半生漏下者,可。設不者,經斷三月六月。設乳子漏下,可為奄續,斷小兒勿乳。

師曰:乳後三月有所見,謂經來也,後三月來,脈無所見,此便是軀。有兒者護之,恐病利也。何以故?懷身陽氣內養,乳中虛冷,故令兒利。

師曰:有一婦人來診,自道經斷不來。師言一月為衃,二月為血,三月為居經,是定為軀也,或為血積。譬如雞乳子,熱者為祿,寒者多濁,且當須後月復來。經當入月幾日來?假令以七日所來,因言且須後月十日所來相問。日數俱有微意,詳見後注。設其主復來者,因脈之,脈反沉而澀,一作滑。

白話文:

如何知道婦女懷孕且快要生產呢?就是身體有病痛,但脈象卻不是邪脈。《內經》說:「陰脈搏動而陽脈有所區別,就表示懷孕了。」這是因為血氣調和,陽氣施展而陰氣化生的緣故。《內經》又說:「診斷手少陰脈搏動強勁的,就表示懷孕了。」少陰脈是心脈,心臟主管血脈;腎臟又稱為胞門、子戶。尺中脈是腎脈,尺中脈按下去沒有斷絕的,就表示懷孕了。

左右手三部脈,浮沉的程度相等,按下去沒有斷絕的,也表示懷孕了。懷孕初期,寸脈會稍微細小,呼吸五次脈搏跳動五次。三個月時尺脈變得跳動較快,脈象滑利且急促,用力按壓下去會散開的,表示懷孕三個月了。如果脈象用力按壓下去不散開,只是急促但不滑利,表示懷孕五個月了。

有人問:「有一位二十歲左右的婦女,脈象浮數,發熱、嘔吐、咳嗽、時常腹瀉、不想吃東西,脈象又浮起來,月經停止了,這是怎麼回事呢?」醫生回答說:「這應該是懷孕了。為什麼這樣說呢?虛弱的人脈象應該是微弱的,反而呈現浮數的脈象,這是虛陽外越的現象。陰陽和合,應該是懷孕了,到了立秋時節熱象自然會消退。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數脈代表熱,熱就是火,火是木的孩子,死在未月,未月是六月的位置,土當令,火氣處於休養廢棄的狀態,陰氣開始產生。秋季節氣到來,火氣就消退了,熱自然就消除了,病也就痊癒了。」

婦女月經來潮,但量很少。醫生診脈,反而說她懷孕了,之後證實確實如此。她的脈象是什麼樣子的?要如何分辨呢?醫生說:「寸口脈陰陽都平和,營衛調和,按壓下去滑利,浮取則輕微,陽明、少陰脈都像經脈描述的那樣。身體反而感到寒冷,不想吃東西,頭痛,心煩意亂,噁心想吐,呼氣時脈搏稍微加快,吸氣時脈搏不驚動,這是陽氣多而外溢,陰氣滑利且旺盛,應該是血氣旺盛的表現。脈象滑利代表體內多實,六經都滋養充足,所以月經才會來潮。」

陰精遇到陽精,液體凝結於子宮,如果分散了,就會導致墮胎。如果陽氣過盛,就會懷上雙胞胎。現在陽氣不足,所以才會導致月經流出。

這和前面說的「孤陽獨呼,陰不能吸,二氣不停,衛降營竭」對照來看,很有意義。「陰見陽精」以下,是推論墮胎、雙胎的道理。所謂月經來潮,是因為已經懷孕的婦女又結合了陰陽,陰精遇到陽精,先前凝結在子宮中的液體散開了,散開就會導致墮胎。如果再次受精,就會形成雙胞胎,脈象必定又呈現陽氣過盛的狀態。現在是陰氣旺盛而陽氣不足,也就是按壓下去滑利,浮取則輕微。血氣不能純粹穩固,所以才會刺激月經流出。所謂刺激月經流出,是指受孕後再次結合陰陽所導致的。

醫生說:「婦女脈象如果得到平和的脈象,就是前面所說的陰陽都平和,脈搏來去大小均勻。陰脈細小虛弱,這個人會口渴,不能吃東西,沒有寒熱,稱為有『身軀』,可以用桂枝湯治療。通常六十天左右會有這種症狀,如果醫生治療不當,反而過了一個月,又出現嘔吐、腹瀉的,就會流產。」

婦女脈象平和而虛弱,是正在哺乳的徵象。脈象平和而稍微充實,是即將再次懷孕的徵象。如果脈象反而稍微澀滯,這個人沒有失血、腹瀉反而更嚴重,脈象又虛弱,只是正在哺乳大孩子或小孩子,這是正常現象,不會導致極度虛弱。病情和失血導致的虛弱相似,一定會頭暈目眩、氣短。哺乳大孩子和哺乳小孩子,是指哺乳大孩子的同時又懷孕了小孩子,這兩個「乳」字的意思不同。

醫生說:「有一位婦女喜歡打扮來診病,但診得脈象澀滯,問她之後得知她曾哺乳孩子且有腹瀉,所以才會得到這種脈象。曾經有半生漏下病症的人,可以這樣判斷。如果不是這樣,就是月經已經停了三個月或六個月。如果正在哺乳期且有漏下病症,可以判斷為即將再次懷孕,應停止哺乳小孩子。」

醫生說:「哺乳後三個月有月經來潮,之後三個月沒有月經來潮,脈象也沒有明顯變化,這就表示懷孕了。有孩子的人要好好保護,擔心會腹瀉。為什麼這樣呢?因為懷孕後陽氣在體內滋養胎兒,乳房中虛冷,所以會導致孩子腹瀉。」

醫生說:「有一位婦女來診病,自述月經停了不來。醫生說,一個月稱為胚胎,二個月稱為血塊,三個月胎兒在子宮中安穩,這是確定為懷孕了,或者是有瘀血積聚。就像母雞孵蛋一樣,熱氣足的孵出的小雞健康,寒氣重的則孵出的多是濁物,應該等下個月月經再來。月經應該在每月哪幾天來?假設以往都是七號來,因此可以問她,下個月大約十號來的時候再問診。天數的差異有微妙的含義,詳細情況請看後面的註解。如果她再來看診,診脈,脈象反而沉而澀,另一說法是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