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本昌

《脈訣新編》~ 卷二 (14)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4)

1. 奇經八脈脈病歌

二經為病,總之分陰陽緩急之義也)。沖之為病,氣逆則裡急(衝脈為五臟六腑十二經脈之海,其氣不順,血不和,則胸腹之氣循經壅逆而上,故里急矣);督之為病,脊強而折厥(督者,總督諸陽,與太陽合行於背,故督為諸陽之總,太陽為諸陽之長,故風邪傷陽,表先受之,所以脊強反折而癲癇。其脈起自會陰,由長強貫脊上行,過顛頂至齦交而終,凡二十七穴)。

任之為病,則男疝而女瘕聚(任者,承任諸陰,與衝脈並行於腹,故腹屬陰,背屬陽也。男子病疝,女子瘕聚者,蓋七疝之發,必在前陰小腹之間,任脈所經之地,雖屬肝經,未有不以任為原者。瘕者,假也;聚者,氣聚則堅,氣散則平,亦似疝之時作時止之意,多屬氣聚血凝經滯也。

其脈起自會陰,上循臍腹,過咽喉至承漿而終,凡二十四穴。經曰:女子以衝任為主,故衝任調則月事以時下,男女交媾而成孕,產則上為乳汁。又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天癸竭,地道不通而無子,所以婦人全賴衝任也。

男子以督任為主,滑伯仁曰:任督二脈,一源而二岐,一行於身前,一行於身後,猶夫天地之子午,可以分可以合,分之以見陰陽之不離合,之混淪,之無間,一而二,而一者也。李時珍曰:任督二脈,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陽火陰符升降之道,坎水離火交媾之鄉,人能通二脈,則百脈交通。○《黃庭經》曰皆在心內運天經,晝夜存之自長生。

天經,乃吾身之黃道,呼吸往來於此也,鹿運尾閭,能通督脈;龜納鼻息,能通任脈,故二物皆得長壽。此數說皆丹家河車妙旨,而藥物火候自有別傳。奇經八脈之精詳,見李時珍《八脈考》。而醫家不可不覽焉)。帶主帶下,腹脹滿而腰溶溶(楊氏曰:帶脈總束諸脈,不使妄行。

如人束帶而前垂,故名帶。婦人惡露隨帶脈而下,故謂之帶下。張子和曰:任、督、沖三脈同起而異行,一源而三岐,皆絡於帶脈。因諸經往來上下,遺熱於帶脈之間,客熱鬱抑,白物滿溢,隨溲而下,綿綿不已,是為白帶。一有此病,則腹脹滿,腰溶溶如坐水中狀)。

脈則尺外斜上,至寸陽維(脈自尺至寸皆斜於外,是自內出外,陽之象也),尺內斜上,至寸陰維(脈則自尺至寸,皆斜上於內,是自外入內,陰之象也);寸左右彈,陽蹺可決(寸以候陽,寸之左右皆有彈石搏手之意是陽蹺脈也),尺左右彈,陰蹺可別(尺以候陰,尺之左右皆有彈石搏手之意,是陰蹺脈也);關左右彈,帶脈當則(帶脈圍腰一周,不上不下,故關應之,所以關左右彈者是帶脈也)。

直上直下,浮則為督,牢則為沖,緊則為任(《靈樞經》曰:沖為五臟六腑之海,任、督為陰陽之絡,三脈直行上下,發源最中,故見脈亦直上直下。即三部以長透之義,若直上直下而浮者,則氣張揚,陽之象也,故屬督;若直上直下而牢者,則體堅實,有餘之象也,故屬沖;若直上直下而緊者,則勢斂束,亦陰象也,故屬任)。八脈脈症,醫所當恁(音飪,俗言如此也。

白話文:

奇經八脈脈病歌

一般來說,奇經八脈的疾病可以簡單分為陰陽緩急的概念。

衝脈發病時,如果氣機逆亂,就會感到腹部內部急迫不適(衝脈是五臟六腑和十二經脈的氣血之海,如果氣機不順,血氣不調和,就會導致胸腹之氣沿著經脈壅塞而上,所以感到腹部內部急迫不適)。

督脈發病時,會出現脊椎僵硬、彎曲甚至抽搐的症狀(督脈主導全身陽氣,與太陽經一起運行在背部,所以督脈是所有陽經的總綱,太陽經是所有陽經的首長,因此風邪侵襲陽氣時,表層會先受到影響,所以會導致脊椎僵硬彎曲、甚至癲癇發作。督脈從會陰穴開始,沿著脊椎向上,經過頭頂到齦交穴結束,共有27個穴位)。

任脈發病時,男性會出現疝氣,女性會出現腹部腫塊(任脈主導全身陰氣,與衝脈一起運行在腹部,所以腹部屬陰,背部屬陽。男子患疝氣,女子腹部有腫塊,大多是因為疝氣常發於前陰和小腹之間,即任脈所經過的地方,雖然與肝經有關,但都以任脈為根源。腫塊是假性腫塊,氣聚集時會堅硬,氣散開時會消失,也像疝氣一樣時有時無,多數是由於氣血凝結、經絡阻滯造成的。任脈從會陰穴開始,沿著腹部向上,經過咽喉到承漿穴結束,共有24個穴位。醫書說:女子以衝脈和任脈為主,所以衝脈和任脈調和,月經才會按時來潮,男女交合才能受孕,生產後才能產生乳汁。又說:女子十四歲時天癸(性腺激素)產生,任脈暢通,衝脈氣血旺盛,月經按時來潮;四十九歲時任脈虛弱,衝脈衰退,天癸枯竭,生殖功能停止而不能生育,所以婦女完全依賴衝脈和任脈。男子以督脈和任脈為主。滑伯仁說:任脈和督脈同出一源,分為兩支,一條在身前,一條在身後,就像天地的子午線,可以分開也可以合在一起,分開來看可以顯現陰陽的相輔相成,合在一起則呈現混沌合一,二為一,一為二。李時珍說:任脈和督脈是人體的子午線,是修煉丹道的陽火陰符升降的通道,也是坎水和離火交合的地方,人如果能打通這兩條脈絡,全身的脈絡就能暢通。《黃庭經》說:丹道修煉的關鍵在於內心運轉天經,晝夜堅持就能長生。天經是指自身氣機運行的黃道,呼吸也在其中往來。鹿能運動尾閭,打通督脈;龜能納鼻息,打通任脈,所以這兩種動物都能長壽。以上這些說法都是丹道的精髓,而藥物和火候另有傳授。奇經八脈的詳細內容,可以參考李時珍的《八脈考》,醫生應該仔細研究)。

帶脈發病時,會出現白帶過多,腹部脹滿,腰部軟弱無力的症狀(楊氏認為:帶脈能約束全身的經脈,不讓它們妄行。就像人束腰帶一樣,故名帶脈。婦女的惡露隨著帶脈向下流,所以稱為白帶。張子和認為:任脈、督脈、衝脈三條脈絡同時發源,但走向不同,同出一源卻有三條分支,都與帶脈相連。由於各經脈上下往來,遺留在帶脈之間的熱邪,會導致熱邪鬱積,使白帶過多,綿綿不斷。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就會腹部脹滿,腰部軟弱無力,像坐在水中一樣)。

從脈象來看,尺部脈搏向外斜上至寸部,表示陽維脈(脈搏從尺部到寸部都是向外斜的,是從內向外的現象,屬於陽)。尺部脈搏向內斜上至寸部,表示陰維脈(脈搏從尺部到寸部都是向內斜的,是從外向內的現象,屬於陰)。寸部左右彈動,表示陽蹺脈(寸部代表陽,寸部左右有像彈石一樣搏動的感覺,就是陽蹺脈)。尺部左右彈動,表示陰蹺脈(尺部代表陰,尺部左右有像彈石一樣搏動的感覺,就是陰蹺脈)。關部左右彈動,表示帶脈(帶脈環繞腰部一周,既不上也不下,所以關部與之相應,關部左右彈動就表示帶脈)。

如果脈象是直上直下的,且浮在表面,表示督脈;如果脈象是直上直下的,且沉實有力,表示衝脈;如果脈象是直上直下的,且緊繃,表示任脈(《靈樞經》說:衝脈是五臟六腑的氣血之海,任脈和督脈是陰陽經絡的樞紐,這三條脈絡直上直下,發源於最中央,所以脈象也直上直下。如果脈象直上直下且浮在表面,表示氣機張揚,屬於陽,所以歸屬於督脈;如果脈象直上直下且沉實有力,表示身體強健,氣血有餘,所以歸屬於衝脈;如果脈象直上直下且緊繃,表示氣機收斂,屬於陰,所以歸屬於任脈)。

奇經八脈的脈象和疾病,是醫生應該仔細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