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藻

《醫驗隨筆》~ 梁溪沈君事述

回本書目錄

梁溪沈君事述

1. 梁溪沈君事述

沈君祖復字禮庵號奉江別署鮐翁先世居浙江湖州宋淳熙進士有開官太常博士立朝抗節著直聲為君遷錫始祖累代高隱不仕祖文炳通申韓家言書工鐘王法父堯甲溷跡商界素精計學君生時父年四十有弟二兆英早卒祖經登丁西科賢書君幼頴梧讀書史過目輒成誦貌魁梧有獨立性伉爽不阿年十二歲執筆論古人不屑拾人牙慧應郡縣試輒冠其曹郡尊長白桐公澤邑候浙江吳公觀樂賞其文錄為門下士(校卷秀水沈太史衛常熟龐主政宗瑚南元陸公正福)有風度端礙芳蘭竟體之譽君為文詞藻富麗才氣磅礴灝瀚惟於風檐寸晷不暇推敲以故屢摘屢躓遂援例納粟為國子生赴鄉闈郁不得志因遨遊古越瀏覽西子湖名勝謁岳王墓憩冷泉亭翛然有瀟灑出塵風致既權寓浙課顧氐子祖瑛昆仲讀閱一載以父衰病旋里應城西高司馬承祖凌明經學攽聘督課兩家弟子凡六七年內顧家計外任學實力培植成名說者咸謂君孝友出於天性云歲甲午前出使英法義比大臣薜星使福成任滿歸國猶子聰彝明府與君交莫逆延校天蓋樓文集者累月適中日失和君傷懷時事淡於進取平昔攻健全學嘗概慕歐西裴乃德龍蒲束及國朝徐大椿為人至是喟然曰大丈夫不為良相定為良醫遂執贄孟河馬徵君文植門下徵君者會應詔入都為今上慈禧皇太后請脈恩賞疊稠聲譽滿天下者也君奉以為師問難質疑洞見癥結所學日益粹更隨侍徵君視盛宮保俞軍門聶中丞龍侍郎吳廉訪諸鉅公疾尤內翰先甲稔君醫理堪深特延聘為蘇垣醫局員因事不果往丁酉歲杪君為弟部署計偕北上遂僑居祟安寺中隱院其地即秋嚴上人退隱處也禪房清曠花木扶疏君小住三椽清雅絕谷居則一僮一劍自隨出則利濟為懷活人無算遐邇傳其名邑宰泗州楊公士晟及守戎皖南汪公福林均心欽之制額以贈君年四十後孑身寂處不問家庭瑣屑及田園生計事惟渴愛才凡邑中留學泰東西各國志士類與研究新學痛論時局雖居恆絕志進取而愛國憂世之心未嘗一日忘比年體贏多病壬寅四月陡染虛列拉疾劇甚某夜氣乘絕魂遊深山石室間四圍峭壁千尋上漏光一線君箕踞兀坐凝氣練神突來一異僧狀貌古樸舉腕破壁攜小里囊負之出頓蘇向母索蔗漿豪飲數十杯病若失因更號曰蔗生留紀念慶更生也丙午夏又腹疾大作屢瀕於卮君弟諸友惶急甚君日甘蔗曾生我以啖我可化險為夷試之信然君精氣神由此益耗筋痹舉發脊粱樞僂自謂風前燭影殆將以醫士終其身矣所著醫通一卷鋤經堂文稿一卷棣華集一卷已刻入家乘某與君弱冠訂交重以年誼於君學行知之有素輒忘其不文略述梗概以告當世之知言者光緒戊申年秋月

白話文:

沈君祖,原名沈復,字禮庵,號奉江,別署鮐翁。他的先祖居住在浙江湖州,宋代淳熙年間考中進士,曾擔任過太常博士,在朝廷上堅持己見,以耿直著稱。祖輩遷居,歷代隱居不出仕。祖父沈文炳通曉韓非、申不害的學說,書法精湛,師承鍾繇和王羲之。父親沈堯甲混跡於商界,精通計算。

沈復出生時,其父已四十歲,他還有兩個弟弟,其中兆英早逝。祖父沈經登進士賢書。沈復自幼聰穎過人,讀書過目不忘,體格魁梧,不隨波逐流,性格直率不阿。十二歲時就能寫文章評論古人,不屑拾人牙慧。參加郡縣考試,常名列第一。蘇州知府長白桐公、浙江巡撫吳觀樂賞識他的文章,錄用他為門下士(負責校對文章)。沈復氣度端莊,才華出眾,博覽羣書,學識淵博。只因長年寫文章,沒有時間推敲,屢屢落第。於是按照規定繳納粟米,成為國子生。

沈復赴鄉試不中,鬱鬱不得志,便遊歷古越,參觀西湖名勝,祭拜岳王墓,在冷泉亭休息。他的舉止瀟灑,如神仙中人。後來寄居浙江,為顧家幾個兒子授課,共持續一年。因父親病重,返回常州。應高司馬承祖之邀,教授經學,同時督促兩家子弟讀書,前後共計六年。顧家對沈復的教授成果很滿意,沈復也用心培育學生,使他們成才。人們都說沈復的孝順和友愛是天性使然。

甲午前,沈復出使英國、法國、意大利和比利時。大臣薛星使福成回國後,他的養子聰彝與沈復交好,邀請沈復校對《天蓋樓文集》,持續數月。適逢中日開戰,沈復對時事感到憂傷,淡於進取。他曾廣泛涉獵醫學,仰慕西方裴乃德、龍蒲束以及清朝徐大椿,感嘆自己不能做良相,但可以成為良醫。於是拜孟河馬徵君文植為師。馬徵君曾奉召入都,為慈禧皇太后看病,備受恩賞,聲名鵲起。

沈復向馬徵君學習,提出問題,虛心請教,對醫理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他還隨侍馬徵君給盛宮保、俞軍門、聶中丞、龍侍郎、吳廉訪等達官貴人看病,尤其得到內翰先甲的賞識,稱讚他醫術高明。先甲專門聘請沈復擔任蘇州醫局員,但因故未果。丁酉年底,沈復為弟弟的事情北上,遂寄居在祟安寺中隱院,這裡正是秋嚴上人退隱的地方。禪房清雅,花木扶疏。沈復在這裡居住三間房,生活恬淡。出門時帶一個僕人,一把劍。平時懸壺濟世,救人無數,遠近傳揚他的名聲。泗州知府楊士晟和守戎皖南的汪福林都對他十分欽佩,贈送匾額以示讚賞。

沈復四十歲後,獨自隱居,不問家事和生計。他酷愛人才,凡是家鄉留學東西各國的志士,他都與他們探討新學,議論時局,儘管他已不願進取,但愛國憂世之心卻從未忘記。晚年身體欠佳,多病。壬寅年四月,突然感染霍亂,病情嚴重。某天夜裡,他昏迷不醒,魂遊於深山石室之中。周圍峭壁千仞,只見上方有一線光亮。沈復盤腿而坐,凝神練氣。忽然,一位相貌古樸的異僧來到,舉手打破石壁,帶了一個小布袋,把沈復裝進去,帶了出去。沈復頓時甦醒,向母親要甘蔗汁豪飲數十杯,病痛竟然消失。他便取名為蔗生,以此紀念自己的重生。

丙午年夏天,沈復腹部再次發作,多次危在旦夕。沈復的弟弟和朋友們都很焦急。沈復說,甘蔗曾經救過我,我用它來治病,可以化險為夷。試驗後果然如此。沈復精氣神自此大傷,筋骨麻痹,脊椎骨彎曲,自嘆如風中殘燭,恐怕要以醫生的身份終其一生。他著有《醫通》一卷、《鋤經堂文稿》一卷、《棣華集》一卷,已刻入家乘。

我與沈復少時相交,又因年歲相近,對他的學問和品行有所瞭解,不才在此略述他的生平,以告知當世知言者。光緒戊申年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