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藻

《醫驗隨筆》~ 醫驗隨筆跋

回本書目錄

醫驗隨筆跋

1. 醫驗隨筆跋

曾南豐稱歐陽公曰蓄道德能文章而歐公之送余無黨文則以為修於身者未必能施於事施於事者或不能見於言三者之不可得而兼自古已然蓋若斯之難也鏞遊於夫子之門數年竊嘗有以觀其微矣夫子粹於醫而於學無所不窺涵泳於道德發越於文章行道數十年所治輒效縉紳耆宿名公鉅卿折節相推重即遠近人士雖未識,夫子之面而感知夫子之名焉每一診視鏞與及門季君鳴九趙君友漁均相侍側遇劇症往往口講指畫詳言其所以然必明辨再四至無憾乃已生平喜著述久而多散佚鏞等雖心識之愧未能一一纂錄也周君逢儒秉承小農先生家學而從遊於夫子閱時未久其手錄治驗已衰然成卷鏞曰此固,夫子之修於身施耶於事見於言者將於是乎見矣周君學好不倦儻積以歲月其所造寧止於是耶庸碌如鏞等能無愧然夫子會師事孟河御醫馬培之徵君世稱為盂河學派云

白話文:

曾南豐說歐陽公具備道德修養和文采,但歐公寫給我的「無黨」一文,則認為:對自我修養的人,不一定能把修養用於實際;用於實際的人,可能無法在言論中表現出來。從古至今,三者難以兼得,這是因為:

我(鏞)在夫子(李時珍)門下學習多年,曾偷偷觀察過他的細微之處。夫子精通醫術,涉獵廣泛,涵養道德,文章斐然。他行醫數十年,所治之病大多見效,朝中大臣、名士、大家紛紛向他推崇。即便遠近人士,即使未曾謀面,也聽過夫子的名號。

每次診斷,鏞和門生季君鳴、趙君友漁都會在旁侍奉。遇到疑難雜症,夫子常常口述手畫,詳細說明病情,必要時反覆辨證,直至毫無疑慮。夫子一生喜愛著述,著作頗多,但後來多有散佚。鏞等雖有心纂錄,但未能一一整理。

周君逢儒承襲了「小農先生」的家族學問,後拜入夫子門下。學習時間並不久,但他手錄的治驗已有成卷之多。鏞說:「這正是夫子身體力行、用於實際、見於言論的體現啊!周君好學不倦,假以時日,他的成就肯定不止於此。庸碌如鏞等,怎能不感到汗顏!」

夫子曾拜孟河御醫馬培之為師。後人稱之為「盂河學派」。

民國十三年歲在甲子小春月受業丁士鏞謹跋\醫險隨筆跋

病情萬變藥亦萬變能齊其變以寄死生之重決之於俄頃之間蓋至難之事也是故非博學審問慎思明辨而又積甚深之經驗則對此萬變之病與藥未有不茫然者民國王戍秋吾邑中醫友誼會成明年刊醫鍾因得受先生親炙聆其講論極深研幾窮探幽微未當不心焉識之,先生粹面盎背盛德靄然與物無忤義之所在排眾難而為之治病力肩其任不為外物所撓源當隨侍診席每見奇疴大痏群醫卻走而先生當機立斷咯無遲疑莫不應手愈常諭源曰讀書貴博觀約取活潑潑地不沾沾於一家靜察物理觀天人相與之際臨證時目光四矚面面俱到應變幻雖多而病無遁情矣先生行道垂載平生醫驗不可殫述茲就聞見所及筆之於書故不分時代已為同學四千所記者不錄其他奇驗而記憶不完者不錄惟學識譾陋文字拙劣不足闡明先生大義於萬一而先生之經驗閎深變化不測無在非學問思辨之功盂河一脈淵源斯在敬識之以告讀是者書

白話文:

醫學中情況千變萬化,藥物也要與時俱進。能夠掌握千變萬化的病情,決定生死的重大關鍵,往往在頃刻之間做出。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此,如果沒有廣博的學識、嚴謹的考察、慎重的思考、明晰的辨別,以及豐富的經驗,就無法應對千變萬化的疾病和藥物。民國戊戌年秋天,我們縣的中醫協會成立了年刊《醫鍾》。因緣際會,我得以親自向先生請教,聆聽他的講論,深入探討微妙之處。他的學問令人敬佩。先生外貌端莊,道德高尚,待人謙和,不與人爭執。他堅持正義,即使眾人反對,也堅持行醫,勇於承擔責任,不受外物幹擾。我經常陪先生看診,曾見過許多奇難雜症,讓其他醫生望而卻步。而先生卻當機立斷,毫不猶豫,總是手到病除。他經常告訴我讀書要廣博靈活,不要拘泥於一家之言,要靜心觀察自然規律,探究天人之間的關係。在診治時,他觀察細緻全面,應對變化萬千的病情,而病邪無處遁形。先生治病救人的事蹟不勝枚舉。這裡僅記載了我聽聞到的部分,既不按時間順序,也不記載其他奇特的驗案,也不記錄記憶不全的內容。我的學識淺薄,文筆拙劣,無法完全闡述先生的偉大思想。但先生的經驗深厚,變化莫測,這些都離不開他的學識和思考。盂河流派的淵源就在於此。特此記錄,以告後來讀者。

受業周源逢儒謹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