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貽績

《醫學指要》~ 卷二 (20)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0)

1. 運氣論

客土主火,濕氣降,地氣騰,雨時降,寒隨之,太陽在泉,起而用事故也。寒凝濕滯,人病身重、跗腫、胸腹滿。

氣交天濕氣下降,地寒氣上騰,主氣濕土,客氣相火,土氣稍溫,物以之成。人病寒濕、腹滿胕腫、痞逆、寒厥、拘急。

四氣(少陽火生主土,子正初刻,戌正四刻)

客相火,主濕土,火土合氣,溽蒸上騰,天氣為之痞隔,然太陽在泉,寒風隨發,以濕遇火,濕化不流,惟白露陰布,以成秋令。

五氣(陽明金主客同,亥初初刻,酉初四刻)

客主皆金,慘令行,寒露下,霜早降,寒氣及體,人病皮腠。

終氣(太陽水主客同,酉正初刻,未正四刻)

客主皆寒,水寒大舉,濕大化,水堅冰,陽光不治。

丙寅丙申,戊寅戊申,庚寅庚申,壬寅壬申,甲寅甲申(十年)

初氣(少陰火主生客,申初初刻,午初四刻)

君火司氣兼相火司天,風勝寒來不殺,君相二火合氣,溫病乃起,氣拂於上,血溢、目赤、咳逆、頭痛、血崩、肋滿、膚腠中瘡。

三氣(太陰土主生客,午正初刻,辰正四刻)

濕土用事,主氣君火反郁,主客相生,民乃康,濕熱為病,熱鬱於上,咳逆、嘔吐、瘡發於中,胸嗌不利,頭痛身熱,昏憒膿血。

二氣(少陽火主客同,巳初初刻,卯初四刻)

客主皆相火交熾,發為熱病,熱中聾瞑、血溢、膿瘡、鼻衄、咳嘔、渴、欠、喉痹目赤、善暴死。

氣交火盛則水復,風熱參布,太陰橫流,寒乃時至,涼雨並起,火盛於外,民病寒中、外熱、發瘡瘍、內寒為泄滿,熱盛寒復則水火交爭,人病寒熱、瘧、吐、泄、怫鬱、腫變色。

四氣(陽明金主土生,卯正初刻,醜正四刻)

客金主土,以間而化,土金相生,民氣和平。燥勝肺病胸滿,濕勝脾病身重。

五氣(太陽水主金生,寅初初刻,子初四刻)

寒水客加金主,水寒金斂,陽乃去,寒乃來,人避寒邪,君子固密。

終氣(厥陰木主水生,子正初刻,戌正四刻)

木用事,主水生之,時當閉藏而風木動,風為陽,陽氣不閉藏,心痛而咳。

丁卯丁酉,己卯己酉,辛卯辛酉,癸卯癸酉,乙卯乙酉(十年)

初氣(太陰土主木克,亥初初刻,酉初四刻)

主風客濕,風陽濕陰為患,木剋土,土剋水,脾腎受傷,病中熱脹、面目浮腫、善眠、鼻衄、嚏、嘔、溲黃赤,甚則淋。

二氣(少陽火主君火,酉正初刻,未正四刻)

相火用事於春分後,主氣君火,二火交熾,臣位於君,民病疫癘暴死。

三氣(陽明金主火克,甲初初刻,午初四刻)

金用事,涼乃行,然主火當令,燥熱交合至三氣之末,主太陰客太陽,燥極而澤矣,陽盛時行金令,民病寒熱。

氣交金司天,下火克之,陽專令,火盛,金火相持,勝復互作,陰陽擾亂,人病咳、嗌塞、寒熱發暴、振慄癃閉。

白話文:

運氣論

外來的土氣與主導的火氣相遇,濕氣會下降,地氣會上升,降雨就會發生,寒冷也會隨之而來。這是因為太陽在下方(泉),因此會發生這些現象。寒冷凝結濕氣,導致人體感到身體沉重、腳踝腫脹、胸腹脹滿。

天氣的濕氣下降,地面的寒氣上升,主導的氣是濕土,外來的氣是相火。土氣稍稍溫熱,萬物因此得以生長。人們會生寒濕病,表現為腹脹、腳踝腫脹、痞塞不通、四肢冰冷、拘攣抽筋等症狀。

(少陽火主導,從子時初刻到戌時四刻)

外來的氣是相火,主導的氣是濕土。火與土結合,產生熱氣蒸騰上升,使天氣感到阻塞不暢。然而,由於太陽在下方(泉),寒風會隨之而來。濕氣遇到火,會被蒸發而無法流動,只有在白露時節陰氣布滿,才能形成秋天的氣候。

(陽明金主導,從亥時初刻到酉時四刻)

外來的氣和主導的氣都是金,肅殺之氣開始流行,寒露降下,早霜出現,寒氣侵入人體,人們會患皮膚疾病。

(太陽水主導,從酉時初刻到未時四刻)

外來的氣和主導的氣都是寒,寒冷的水氣大量增加,濕氣也被大量蒸發,水變成堅硬的冰,陽光無法融化。

在丙寅、丙申、戊寅、戊申、庚寅、庚申、壬寅、壬申、甲寅、甲申這十年:

(少陰火主導,從申時初刻到午時四刻)

君火(少陰之火)主導氣候,兼有相火主導天氣。風氣盛行,寒冷來臨但不會致命。君火和相火結合,溫熱病就會發生。氣向上擾動,導致出血、眼睛發紅、咳嗽、頭痛、血崩、肋骨脹滿、皮膚生瘡等症狀。

(太陰土主導,從午時初刻到辰時四刻)

濕土主導氣候,主導的君火反而被抑制。主導的氣和外來的氣相互滋生,人民會比較健康。但濕熱也容易引起疾病,熱鬱積在上方,導致咳嗽、嘔吐、身體生瘡、胸口喉嚨不舒服、頭痛發熱、意識模糊、流膿血等症狀。

(少陽火主導,從巳時初刻到卯時四刻)

外來的氣和主導的氣都是相火,二者過於旺盛,會引發熱病。熱邪入侵,導致耳聾眼花、出血、生膿瘡、流鼻血、咳嗽嘔吐、口渴、打哈欠、喉嚨腫痛、眼睛發紅,甚至突然死亡。

氣候變化時,火氣旺盛則水氣會復甦,風熱之氣夾雜其中,導致太陰濕氣橫流。寒冷也會不時來臨,冷雨也隨之而起。火氣過盛於外,人民會患上寒邪侵襲的疾病,表現為外熱內寒、生瘡瘍、內寒導致腹瀉腹脹等症狀。熱氣過盛後寒氣又來襲,導致水火交戰,人會生寒熱交替的疾病,如瘧疾、嘔吐、腹瀉、煩躁、腫脹變色等症狀。

(陽明金主導,從卯時初刻到醜時四刻)

外來的氣是金,主導的氣是土,通過間隔而產生變化。土與金相互滋生,人民的氣機平和。燥氣過盛會導致肺病、胸悶;濕氣過盛會導致脾病、身體沉重。

(太陽水主導,從寅時初刻到子時四刻)

寒冷的水氣與金主導的氣相結合,水氣寒冷,金氣收斂,陽氣因此消退,寒氣來臨。人們要避開寒邪,君子要堅守固密。

(厥陰木主導,從子時初刻到戌時四刻)

木氣主導氣候,水氣滋生它。此時本應閉藏,卻出現風木之動,風為陽,陽氣不閉藏,會導致心痛和咳嗽。

在丁卯、丁酉、己卯、己酉、辛卯、辛酉、癸卯、癸酉、乙卯、乙酉這十年:

(太陰土主導,從亥時初刻到酉時四刻)

主導的氣是風,外來的氣是濕,風為陽,濕為陰,二者都會導致疾病。木會剋土,土會剋水,脾和腎會因此受損,導致身體發熱脹痛、面部和眼睛浮腫、嗜睡、流鼻血、打噴嚏、嘔吐、小便黃赤,嚴重時會出現淋漓不盡的症狀。

(少陽火主導,從酉時初刻到未時四刻)

相火在春分之後主導氣候,主導的氣是君火。兩者火氣交織,臣子越過君主,人民容易爆發瘟疫,甚至突然死亡。

(陽明金主導,從甲時初刻到午時四刻)

金氣主導氣候,涼爽之氣開始流行。然而,主導的火氣仍然當令,燥熱之氣交合到第三氣末尾。主導的氣是太陰濕土,外來的氣是太陽寒水,燥氣到了極點就會有雨露降臨。陽氣旺盛時,金氣也行使權力,人民會生寒熱交替的疾病。

氣候變化時,金氣主導天氣,下方的火氣會剋制它。陽氣獨攬權力,火氣旺盛,金火相互對抗,勝負交替,陰陽擾亂,人們會患上咳嗽、咽喉阻塞、寒熱交替發作、發抖、小便不通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