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貽績

《醫會元要》~ 十二經穴脈筋主病圖注(各經藥性並列) (5)

回本書目錄

十二經穴脈筋主病圖注(各經藥性並列) (5)

1. 足少陰腎脈主病

經曰:腎脈來喘喘累累(沉實生動之象)如鉤(如水流而回轉之象),按之而堅(不空虛也。此言心腎同象,心主血,腎主水故也),曰腎平。腎脈來如引葛(牽連引蔓之象),按之益堅(腎多胃少),曰腎病。又如石多胃少為左腎病。石甚曰今病,但石無胃曰死。虛浮濡澀為右腎病,舂硬曰今病。

白話文:

《內經》中說:腎脈的脈象呈現氣喘吁吁、沉穩有力的樣子,猶如魚鉤(像水流回旋的形狀),按壓後感覺堅實(不空虛)。這種情況說明腎氣平穩。

腎脈的脈象像牽拉葛藤(有牽連延展的象徵),按壓後更加堅實(腎氣充足,胃氣較弱),這是腎臟有疾病的表現。

如果腎脈的脈象像石頭一樣多而胃氣較弱,則表明左腎有疾病;石頭過多則稱之為「今病」,但如果石頭沒有胃氣,則表示腎臟衰竭。

如果腎脈的脈象虛浮、濕滑而澀滯,則表明右腎有疾病;如果腎脈的脈象堅硬如杵,則稱之為「今病」。

乍疏乍數,軟散無胃曰死。又如純急若手指彈石,越按越覺澀,此左腎真藏脈也。如慢則似斷似續,動若魚翔蝦游,知其逝而不覺其返,急則勢如迸泉,自井底不流水中湧出,到水面即一圈而散,此右腎真藏脈也。左腎絕,戍己日時死。右腎絕,壬癸日時死。又曰:腎脈急甚為骨癲疾(陰寒太甚故也),微急為沉厥,奔豚(正氣虛寒則為沉厥,虛氣反逆故為奔豚),足不收(陰寒在下),不得前後(腎開竅於二陰,氣虛不化故如此)。

白話文:

脈搏時而疏散時而數急,軟弱不振,沒有胃氣則為死脈。另外,脈搏像手指彈石頭一樣急促,按之越深越澀,這是左腎真藏脈。如果脈搏緩慢,忽斷忽續,動如魚翔蝦遊,讓人覺得它會流逝而不覺回來,急速時勢如泉湧,自井底不斷湧出水面,到水面便一圈一圈散開,這是右腎真藏脈。左腎脈絕,戌己日時死亡。右腎脈絕,壬癸日時死亡。另外說:腎脈急促得厲害,會導致骨癲癇(因為陰寒太盛);稍急一點,則會導致沉厥、奔豚(正氣虛寒則為沉厥,虛氣反逆則為奔豚);腳無法收起(陰寒在下方);不能後退前進(腎開竅於二陰,氣虛不化所致)。

緩甚為折脊(督脈屬腎貫脊,緩則督脈懈弛,故折脊也),微緩為洞,洞者食不化,下咽還出(腎氣緩故如此)。大甚為陰痿(陰屢不舉),微大為石水(腎水也),起臍以下,至小腹,腄腄然上至胃腕(水泛而土敗也),不治。小甚為洞泄(腎氣虛也),微小為消癉(精血不足)。

白話文:

  • **極度虛弱導致脊椎彎曲:**督脈屬於腎經,貫通脊椎。如果腎氣虛弱,督脈就會鬆弛,導致脊椎彎曲。
  • **輕度虛弱導致食物不消化:**腎氣虛弱,食物不能正常消化,吞嚥後又會吐出。
  • **極度虛大導致陽痿:**腎氣過於虛大,會導致陰莖無法勃起。
  • **輕度虛大導致腎結石:**腎水過於虛大,會從肚臍以下一直到下腹部形成水腫,嚴重時會上至胃部(水泛而影響脾胃)。這是無法治癒的。
  • **極度虛小導致腹瀉:**腎氣虛弱,會導致腹瀉。
  • **輕度虛小導致消瘦:**腎精血不足,會導致消瘦。

滑甚為癃㿉(腎有熱則小便癃閉,為睪丸腫),微滑為骨痿,坐不能起(熱傷腎氣),起則目無所見(熱傷骨精)。澀甚為大癰(氣血阻滯故如此),微澀為不月,沉痔(氣血不行故也)。黑,腎之色也。恐,腎之志也。臍下動氣,腎之部位也。腹脹,喘不得臥,腎主水。溲便不利,腎開竅二陰也。

少腹滿,背與骨痛,腎主骨,膀胱為表裡也。呵欠,腎主欠也。足寒,腎氣厥也。心主肌,腎邪上於心也。

白話文:

尿液過度滑利,會導致睪丸腫大;輕微滑利,會導致骨頭軟弱,坐起來困難;起身時,眼前一片模糊。

尿液過度澀滯,會引發大癰(膿腫);輕微澀滯,會導致月經不調,痔瘡。

黑色是腎臟的顏色;恐懼是腎臟的情志表現;臍下動氣的位置,正是腎臟所在;腹脹、喘氣無法躺下,都是腎臟主導水液代謝的緣故;小便和大便不暢,則是腎臟開竅於膀胱和直腸的緣故。

腎之經脈主病,曰是動則病飢不欲食(少陰之上,君火主之,少陰是動為病,則上下之氣不交,故為飢不欲食等證),面如漆柴(少陰屬腎,而腎為生氣之原,面如漆柴,少陰之氣不升也),咳唾則有血,喝喝而喘(少陰之生氣上交於肺,而肺氣上逆也),坐而欲起(陽動之象),目䀮䀮如無所見(陽氣不升),心如懸,若飢狀(即氣不交之故也),氣不足(於下)則善恐,心惕惕如人將捕之(氣不足於上也),是為骨厥。

白話文:

腎經出問題時,會出現以下症狀:

  • **飢餓感,卻不想吃東西:**因為腎主少陰,少陰上通君火,少陰出問題時會影響氣血流通,導致上下的氣息無法交接,所以才會飢餓卻不想吃。
  • **臉色如漆黑炭柴:**腎主少陰,腎是生命氣息的來源,如果臉色漆黑如炭,表示少陰之氣無法上行。
  • **咳嗽咳血、呼吸困難:**少陰之氣上行,會交接肺氣,肺氣上逆就會出現咳嗽咳血、呼吸困難。
  • **想坐起來卻力不從心:**陽氣活躍的表現。
  • **眼睛茫然無神:**陽氣無法上行。
  • **心中懸吊不安,猶如飢餓:**氣息無法交接所致。
  • **氣虛:**下焦氣虛。
  • **心驚肉跳,如臨大敵:**上焦氣虛。

這些症狀稱為「骨厥」。

是主腎所生病者,口熱舌乾,咽腫(腎主藏,精陷腎藏,生氣厥於下)上氣,嗌乾及痛,煩心心痛(腎主藏精,精液不能上升,故有諸症),黃疸,腸澼,脊股內後廉痛,痿厥嗜臥,足下熱而痛(水不上濟則火盛於上,故有口熱煩心等證。腎之生氣厥逆於下,故為骨厥痿厥等證)。

白話文:

這是腎臟疾病的症狀:

  • 口乾舌燥
  • 喉嚨腫脹(腎臟負責儲藏精氣,精氣藏於腎中,導致生命力聚集在下半身)
  • 胸悶氣喘
  • 喉嚨乾痛
  • 心煩心痛(腎臟負責儲藏精華,精華無法上升導致這些症狀)
  • 黃疸
  • 腹瀉,大便稀溏
  • 後腰和臀部疼痛
  • 痿弱麻痺,嗜睡
  • 腳底發熱疼痛(水液無法上升滋養上半身,導致上半身發熱,出現口乾煩心的症狀。腎臟的生命力逆行聚集在下半身,導致骨頭和肌肉萎縮麻痺等症狀)

腎之絡脈主病,曰氣逆則煩悶(手少陽三焦手、厥陰包絡之脈皆本於腎藏之所生也,水氣上乘於心則煩悶),實則癃閉(膀胱之氣不化故也),虛則腰痛(腰為腎之府也)。腎之經筋主病,曰其病足下轉筋,及所過而結者皆痛及轉筋,病在此者,主癇瘛及痙,在外者不能俯,在內者不能仰。故陽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陰病者不能仰。

白話文:

腎的經絡主治的疾病:

  • **氣逆:**呼吸不順,心煩意亂(因為手少陽三焦經和厥陰包絡經都源於腎,水氣上升到心臟就會造成煩悶)
  • **實:**小便不通(因為膀胱氣化失常)
  • **虛:**腰痛(腰部是腎臟的住所)

腎的經筋主治的疾病:

  • **腳下抽筋:**腎經經過的地方疼痛或抽筋
  • **病竈在此:**癲癇、痙攣
  • **病竈在外:**不能彎腰
  • **病竈在內:**不能仰頭

因此,如果是陽氣病,會導致腰部僵硬不能彎腰;如果是陰氣病,會導致不能仰頭。

傷寒病脈證,少陰脈微細,證則口燥舌乾而渴,但欲寐。若直中者,惡寒,口中和,默默欲寐,腹痛或咽痛,以其脈貫腎絡於肺系舌本也。足少陰脈起於足小指之端,下趨足心,循內踝入跟中,上踹出膕內,上股內貫脊絡腎,上貫肝膈入肺,循喉嚨挾舌本。

白話文:

對於患有傷寒病的病人來說,脈象通常細微。其症狀表現為口乾舌燥、口渴,但又只想睡覺。如果疾病直接侵犯內臟,病人會感到畏寒、口內發乾、不愛說話,並想睡覺。有時還會有腹痛或咽喉痛的症狀。這是因為足少陰經脈連接了腎臟和肺臟,其脈絡通過舌根。足少陰經脈從腳小指尖開始,向下經過腳心,沿內踝進入腳後跟,向上進入小腿內側,再向上經過大腿內側,貫穿脊柱,連接腎臟,向上貫穿肝臟和橫膈膜,進入肺臟,沿著喉嚨兩側,經過舌根。

2. 足少陰腎經用藥

補:杜仲,菟絲,沙蒺藜,故紙,棗皮,山藥,石斛,巴戟,人參,白朮,熟地,當歸,枸杞,五味子,牛膝,龜板,鹿茸,鱉甲,首烏,鹿角,龍骨,牡蠣,續斷,韭子,覆盆子,肉蓯蓉,淫羊藿

白話文:

補藥:

  • 杜仲
  • 菟絲子
  • 沙蒺藜
  • 故紙(艾草紙)
  • 棗皮
  • 山藥
  • 石斛
  • 巴戟天
  • 人參
  • 白朮
  • 熟地黃
  • 當歸
  • 枸杞
  • 五味子
  • 牛膝
  • 龜板
  • 鹿茸
  • 鱉甲
  • 何首烏
  • 鹿角
  • 龍骨
  • 牡蠣
  • 續斷
  • 韭菜子
  • 覆盆子
  • 肉蓯蓉
  • 淫羊藿

瀉:澤瀉,豬苓,知母,木通,甘草,元胡索,茯苓

白話文:

瀉藥:

  • 澤瀉
  • 豬苓
  • 知母
  • 木通
  • 甘草
  • 元胡索
  • 茯苓

溫:附子,故紙,桂心,乾薑,砂仁,仙茅,沉香

白話文:

溫補藥材:

  • 附子
  • 故紙
  • 桂心
  • 乾薑
  • 砂仁
  • 仙茅
  • 沉香

涼:黃柏,知母,丹皮,天冬,梔子,元參,地骨皮

引經:獨活,肉桂,牛膝,鹽酒

白話文:

這方藥以黃柏、知母、丹皮、天冬、梔子、元參、地骨皮等藥材清熱解毒,再以獨活、肉桂、牛膝、鹽酒引藥入經,達到治療效果。

3. 足厥陰肝脈主病

經曰:肝脈來軟弱招招(乍起乍伏之象),如揭長竿末稍(長而軟也。此喻其弦長而兼和緩柔軟之象),曰肝平。肝脈來盈實而滑(弦之太過),如循長竿(長竿無稍,則失其和緩之意),曰肝病。又如弦多胃少為肝病,弦甚曰今病,但弦無胃曰死。又如純硬若長木正身,中夾急促而外形粗澀,似刀斫砍,此肝象真藏脈也,肝絕,庚辛日時死。又曰:肝脈急甚為惡言(肝主語,在志為怒。

白話文:

《醫經》說:肝脈像輕柔地連續跳動,宛如抓住長竿的末端(長而軟),這是肝氣平和的表現。肝脈跳動飽滿有力而滑動(弦脈過於明顯),就像沿著長竿(長竿沒有末端,所以會失去柔和的感覺),這是肝病的表現。又如,弦脈較多而胃脈較少是肝病,弦脈特別明顯表示病情嚴重,但只有弦脈而沒有胃脈是會死的。又如,脈象完全堅硬就像長木一樣筆直,中間夾雜著急促而外部粗糙,像刀砍斧削一樣,這是肝臟本身的脈象,肝臟完全衰竭,在庚辛日當天會死亡。還說:肝脈特別急促會造成惡言惡語(肝主語言,心志上與憤怒有關)。

肝苦急,故急甚為惡言),微急為肥氣,在左脅下,若覆杯(皆有餘之氣也)。緩甚為善嘔(食氣入胃,散精於肝。緩主多熱,熱則肝氣逆也),微緩為水瘕痹(亦飲食所積也)。大甚為內癰(大主肝氣盛,則鬱怒而不得疏達故也),善嘔衄(肝氣逆於上也),微大為肝痹陰縮(肝氣逆於下也),咳引小腹(肝脈抵小腹上注肺咳引小腹者,經氣逆於上下也)。小甚為多飲,微小為消癉(木火盛故如此)。

白話文:

肝屬性苦急,所以急氣盛就要說惡言,輕微的急氣會造成肥氣,在左脅下像蓋著一個杯子(都是氣過剩的緣故)。緩氣盛就會經常嘔吐(食物進入胃中,肝臟散發精氣。緩屬多熱,熱則肝氣逆行),輕微的緩氣會造成水腫痹阻(也是飲食積聚的緣故)。大氣盛就會形成內癰(大屬肝氣旺盛,肝氣鬱怒無法疏通),善於嘔吐衄血(肝氣逆於上方),輕微的大氣會造成肝痹陰縮(肝氣逆於下方),咳嗽牽引小腹(肝脈通到小腹上達肺部,咳嗽牽引小腹是因為經氣逆於上下)。小氣盛就會多飲,輕微的小氣會造成消瘦發熱(木火旺盛才會如此)。

滑甚為㿉疝(氣盛而熱),微滑為遺溺(肝主疏泄,肝氣盛故遺溺)。澀甚為溢飲(飲留於四肢則經脈阻滯,故脈澀),微澀為瘛攣筋痹(肝氣虛寒故如,此肝主筋也)。青,肝之色也。好怒,肝之志也。左脅動氣,肝之部位也。右脅下痛引小腹,肝脈所循也。抽搐昏黑,肝主風也。

白話文:

滑得非常明顯,這是疝氣(氣盛而熱);滑得稍微明顯,這是遺尿(肝主疏泄,肝氣盛所以遺尿)。澀得非常明顯,這是水腫(水液停留在四肢導致經脈阻塞,所以脈搏澀);澀得稍微明顯,這是抽筋和筋脈麻痺(肝氣虛寒所以如此,因為肝主筋)。青色,是肝的顏色。喜歡發怒,是肝的志向。左脅動氣,是肝的部位。右脅下痛延伸到小腹,是肝脈所循行的部位。抽搐昏迷,是肝主風的表現。

耳聾不聰,肝與膽為表裡也。目䀮䀮無所見,肝開竅於目,虛故也。如有人捕之,肝虛則膽薄也。面有微塵,體無膏澤,木鬱不能敷榮也。善太息,木氣不舒也。

白話文:

  1. 耳朵失聰,是肝臟和膽囊關係密切導致的。

  2. 眼睛模糊不清,是肝臟主導的眼睛出現虛弱所致。

  3. 如果有人受到驚嚇,可能是肝臟虛弱導致膽量不足。

  4. 臉色暗淡,身體缺乏光澤,是肝氣鬱結,影響氣血運行所致。

  5. 經常嘆息,是肝氣不舒暢導致的。

肝之經脈主病,曰是動則腰痛不可俯仰(此與下咽乾麵脫色,皆為厥陰從少陽中氣之化,厥陰之化氣病也),丈夫㿉疝,婦人少腹腫(此厥陰本氣病也),甚則嗌乾,面塵脫色。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滿嘔逆(食氣入胃,散精於肝,行氣於經,肝氣逆,不能行散穀精故如此),飧泄(肝主疏泄,肝氣虛故為飧泄也),狐疝(隨經脈晝夜出入之疝也),癃閉(肝氣實也)。肝之絡脈主病,曰實則挺長,虛則暴癢。

白話文:

肝經主治疾病

  • 動則腰痛,無法彎腰或仰頭(這與喉嚨乾渴、面部失色有關,都是厥陰經透過少陽經氣化而形成的,屬於厥陰經氣化的病症)
  • 男性陰囊疝氣,女性小腹腫脹(這是厥陰經本氣的病症)
  • 嚴重時喉嚨乾渴,面部發黑失色。這是肝經主治的疾病,包括:
  • 胸悶嘔吐(食物進入胃中,散佈精氣於肝臟,沿經絡運行,肝氣逆行,無法散佈穀物精氣,因此出現這些症狀)
  • 腹瀉(肝臟主疏通排泄,肝氣虛弱會導致腹瀉)
  • 遊走性疝氣(沿經絡晝夜進出遊走的疝氣)
  • 小便不通或閉塞(肝氣實熱)

肝絡脈主治疾病

  • 實則挺長,虛則暴癢。

肝之經筋主病,曰其病足大指支內踝之前痛,內輔痛,陰股痛,轉筋陰器不用,傷於內則不起,傷於寒則縮入,傷於熱則縱挺不收,治在行水清陰氣。

白話文:

厥陰脈脈象沉細微弱而緩慢,症狀會出現煩躁、胃脹、大便乾結。如果是直中有病,嘴脣發青,舌頭捲縮,不想吃東西或吐出蛔蟲,因為這條經脈沿著陰部,與肝相連。足厥陰肝經從腳大拇指的根部開始,沿著腳背、腳踝向上,經過大腿後側,進入陰部,經過下腹部,連接胃部,屬於肝經而與膽相連,穿過肺部和橫膈膜,分佈在肋部,沿著喉嚨向上,進入耳後,連接到眉毛和眼睛,再從額頭出來,與督脈在頭頂會合。

傷寒病脈證

厥陰脈沉微緩,證則煩滿囊縮。若直中者,唇青,舌卷,不欲食或吐蛔,以其脈循陰器絡於肝也。足厥陰脈起於足大指叢毛之際,上循足跗上踝,上膕,循陰股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貫肺膈,布脅循喉嚨,入頏顙,連目眥,出額,與督脈會於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