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貽績

《醫會元要》~ 五藏(附)

回本書目錄

五藏(附)

1. 五藏(附)

肺:喉下為肺,居右。喉在咽前,主出氣,喉系堅空,接連肺管,為氣息之路,呼吸出入,下通心肝之竅,肺有兩葉,白瑩,謂之華蓋,以覆諸藏,吸之則滿,呼之則虛。

心:胸下𩩲骭,即心之位,居肺下肝上,包絡居肺心之四旁,以捧護心,即兩乳之中膻中穴是也。凡筋脈由胸下膈,自膈貫胸,如肺、心、脾、肝、膽、包絡七經筋脈皆從此過,三焦脈亦布膽中。

脾:脾在胃左,與胃同膜,居中脘,聞聲則動,動則磨胃,食乃消化,胃為水穀之海,五藏六府之大原,故胃為一身之本。咽系柔空,下接胃,為飲食之道路。咽至胃長一尺六寸通曰咽門。

肝:包絡下有膈膜,肝自膈膜下居左肋,上貫膈,有獨葉者、有二三葉者,其系亦上絡心包,為血海,下無竅,肝短葉中有膽附焉。膽有苦汁,藏而不泄,膽寒不眠,膽熱好眠。

腎:分左右,人身中有命門,附脊骨對臍,其右旁一小竅乃三焦時氣所自出,即先天無形之火,曰腎間動氣。左旁一小竅乃真陰水氣所出,亦無形,隨相火而潛行周身,榮四末。命門居中,各開一寸五分,分左右腎,右腎衰補火,左腎衰補水。

白話文:

[五臟(附)]

肺:喉嚨下方就是肺的位置,它位於身體右側。喉嚨在咽部前方,負責氣體的排出,喉嚨結構堅固且中空,連接著肺部的管道,是呼吸空氣的通道,進出的呼吸,向下可通到心臟和肝臟的孔道,肺有兩個葉片,顏色潔白有光澤,被稱為華蓋,用來覆蓋其他內臟,吸氣時肺會充滿,呼氣時則會縮小。

心:胸部下方靠近膝蓋後方的位置,即是心臟所在,它位於肺部下方和肝臟上方,有一個包絡組織環繞在肺部和心臟四周,保護著心臟,這就是位於兩乳之間的膻中穴位。所有的筋脈從胸部下方的橫膈膜穿過,如肺、心、脾、肝、膽、包絡七條經絡的筋脈都由此通過,三焦的脈絡也分佈在膽囊中。

脾:脾臟位於胃的左側,和胃共用同一層膜,居於中脘位置,聽到聲音就會活動,活動時會磨擦胃部,食物因此得以消化。胃是食物和水的主要容器,是五臟六腑的主要來源,所以胃可以說是整個身體的根本。咽部組織柔軟且中空,向下連接到胃,是飲食的通道。咽部到胃的長度約一尺六寸,這段連接處稱為咽門。

肝:包絡組織下方有橫膈膜,肝臟從橫膈膜下方,位於左側的肋骨位置,向上穿過橫膈膜,有的肝臟只有一葉,有的有二三葉,肝臟的組織也會向上連接到心包,它是血液的儲存庫,下方並沒有孔道,肝臟的短葉中附有膽囊。膽囊內有苦味的膽汁,被儲存而不會排放,膽寒的人不易入睡,膽熱的人容易入睡。

腎:分為左腎和右腎,人體中有一個命門,位於脊椎骨對應肚臍的位置,其右側有一小孔,是三焦時氣的出口,這是先天無形的火,被稱為腎間動氣。左側的小孔是真陰水氣的出口,也是無形的,跟隨著相火在全身流動,滋養四肢。命門居於中央,向左右各開一寸五分,形成左右兩腎,右腎功能減弱需補充火氣,左腎功能減弱需補充水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