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貽績

《醫會元要》~ 奇經八脈主病及藥(任督二脈圖注) (1)

回本書目錄

奇經八脈主病及藥(任督二脈圖注) (1)

1. 奇經八脈主病及藥(任督二脈圖注)

2. 任脈主病

經曰:任脈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裡,上關元,至咽喉,上頤,循面入目。又曰:任沖皆起於胞中,上循背裡,為經絡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上行,會於咽喉,別而絡口唇。

按:任脈為陰脈之妊養,診其脈,寸口脈丸丸而緊細實長至關是也。其所主病,男子內結七情,女子帶下癥瘕,叔和以為繞臍引陰中痛。又曰:寸口丸丸,主腹中有氣,如指上搶心,俯仰拘急。丸丸,動貌,狀如豆粒,厥厥動搖,故主氣上衝心。緊細實長,中寒而氣結也。

白話文:

[任脈主導的疾病]

經典記載:任脈起始於小腹部的中極穴下方,然後向上經過恥骨部位,沿著腹部內側往上,經過關元穴,一直到達咽喉,再往上到下巴,沿著面部進入眼睛。另一種說法是:任脈和衝脈都起源於子宮,往上沿著脊椎內側行走,是身體經絡中的重要部分。它們在身體表面的部分則沿著腹部向上行進,在咽喉處會合,然後分出一些支脈連接到口脣。

進一步解釋:任脈是陰性脈絡的重要部分,診斷它的脈象,是在寸口(手腕脈搏的位置)摸到像圓珠一樣緊緻細長且有實感的脈動,這種脈動一直延續到關節。任脈所主導的疾病,對於男性來說,主要是內心鬱結的情緒;對於女性而言,則可能出現白帶異常或腫瘤等問題。叔和認為,如果任脈出現問題,可能會感到肚臍周圍和私密部位疼痛。

另外,如果在寸口摸到像圓珠一樣的脈動,這表示腹部可能有氣滯,感覺就像有東西在手指上頂撞心臟,讓人感到彎腰伸展時都會有緊繃和急迫感。"丸丸"指的是脈動的樣子,就像豆子一樣搖晃,因此主要表現在氣向上衝撞心臟的症狀。"緊細實長"的脈象,表示體內有寒氣,並且氣血有凝結的現象。

3. 任脈主藥

王不留行,紫石英,紅花,五靈脂

白話文:

在現代白話文中,這段文字可以被解釋為:「在針對任脈的治療中,主要使用的藥材包括王不留行、紫石英、紅花以及五靈脂。」

4. 督脈主病

經曰:督脈者,起於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絡循陰器,合篡間,繞篡後,別繞臀,至少陰,與巨陽中絡者,合少陰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與太陽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上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俠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其男子循莖下至篡,與女子等,其少腹直下者,貫臍中央,上貫心,入喉,下頤,環唇,上系兩目之下中央,女子廷孔之端,即男子陰器合篡間也。男子精孔溺孔合併之處是合篡間也。

女子胞孔溺孔合併之處是廷孔之端也,故曰與女子等。又曰:頸中央之脈督脈也,名曰風府。督者,都也,為陽脈之都綱。督、任、沖三脈皆起於胞中,胞中者,男女丹田之通稱也,在女謂之女子胞,在男即精室也。

按:督脈為陽脈之都綱,診其脈,尺寸中央俱浮,直上直下是也。其所主病,為外感風寒之邪。內經以為實則脊強,虛則頭重。叔和以為腰脊強痛不能俯仰,大人癲病,小兒風癎,皆其候也。

白話文:

【督脈主導的疾病】

督脈起源於小腹下方的骨盆中心,女性的話,會連接到生殖器官,此處也是尿道的終點。督脈的分支沿著生殖器官,匯聚在會陰部,繞過會陰後方,再繞過臀部,到達腳底的少陰穴,與足太陽膀胱經的中線網絡相合,然後沿著大腿內側後方,穿過脊椎,屬於腎臟。

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同樣起始於眼睛內角,向上到額頭,交叉在頭頂,進入腦部網絡,再從後頸返回,沿著肩膀和上臂內側,夾著脊椎,到達腰部,深入脊髓,網絡腎臟。男性督脈沿著生殖器官到會陰,與女性的路徑相同。此外,小腹正中線的督脈,穿過肚臍中心,向上貫穿心臟,進入喉嚨,到下巴,環繞嘴脣,向上連接兩眼下方的中心點。

女性的生殖和泌尿系統結合的地方叫做廷孔,而男性的則是生殖器和會陰之間。男性尿道和精液排出的共同出口就在會陰。

督脈位於頸部中央,也被稱作風府,督的意思是總管,督脈是所有陽性脈絡的總綱。督脈、任脈和衝脈都起始於丹田,丹田是男女共同的區域,對女性來說就是子宮,對男性來說就是精囊。

督脈是所有陽性脈絡的總綱,診斷督脈時,如果手腕脈搏的寸和尺部位都浮動,並且上下流動順暢,就表示督脈正常。督脈主導的疾病,多由外感風寒引起。根據《黃帝內經》記載,督脈實證會導致背部僵硬,虛證會導致頭部沉重。王叔和認為督脈異常會導致腰背疼痛,無法彎腰,成人可能引發癲癇,兒童可能引發小兒癲癇。

5. 督脈主藥

羌活,藁本,附子,鹿茸,鹿膠

白話文:

【督脈主要藥材】

6. 衝脈主病

《素問》曰:衝脈起於氣街,並於少陰之經,俠臍上行至胸中而散。《靈樞》曰:衝脈者,十二經之海,與少陰之大絡起於腎下,出於氣街,是起於腹氣之街也。名曰氣街,是氣所行之道路也。衝脈血盛則滲溢皮膚,生毫毛。女子數脫血,不榮其口唇,故髭鬚不生。宦者去其宗筋傷其衝脈,故須亦不生。

按:衝脈與督脈無異,但督脈浮,衝脈沉耳,直上直下,弦長相似,尺寸俱牢,亦兼弦長,是以有逆氣裡急之症。疝氣攻心,逆急也。溺失,衝脈之邪干腎也。越人曰:凡逆氣上衝,或兼裡急,或作躁熱,皆衝脈逆也,宜補中益氣湯加炒柏、炒連、知母,以泄衝脈。凡秋冬厥,逆氣上衝,咽不得息,而喘息有音,不得臥,宜調中益氣湯加吳萸五分,若夏月有此,乃大熱之證,治法不同。叔和云沖督用事,則十二經不復朝於寸口,其人若恍惚癡狂也。

白話文:

【衝脈主導的疾病】

根據《素問》所述,衝脈起源於氣街部位,與少陰經脈並行,沿著肚臍兩側向上行至胸中然後散開。《靈樞》則指出,衝脈是十二經脈的匯聚處,它與少陰經的大絡起始於腎臟下方,穿出於氣街,也就是腹部氣的通道。被稱為氣街,是因為它是氣運行的道路。當衝脈血液充盈時,會滲透到皮膚表面,促使毛髮生長。女性如果頻繁失血,無法滋養口脣,因此鬍鬚不會生長。宦官因為割除生殖器,損傷了衝脈,所以鬍鬚也不會生長。

衝脈與督脈功能類似,只是督脈浮淺,衝脈較深。它直上直下,形狀像弦一樣長,且在手腕的寸關尺三部都能感受到其堅固,同時也兼有弦長的特性。因此,可能導致逆氣和裡急等症狀。疝氣影響心臟,是逆氣的表現。尿失禁,是因為衝脈的邪氣影響了腎臟。越人說,凡是逆氣上衝,或者伴有裡急,或者產生燥熱,都是衝脈反常的現象,應該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炒柏、炒連、知母,來緩解衝脈的問題。所有秋冬季節出現的厥逆,逆氣上衝,呼吸困難,喘息有聲,不能平躺,應使用調中益氣湯加上五分的吳茱萸。如果在夏季出現這種情況,那可能是極度高熱的病症,治療方法有所不同。叔和說,當衝脈和督脈活動時,十二經脈不再在寸口集中,這個人可能會出現恍惚和癡狂的狀態。

7. 衝脈主藥

柴胡,川芎,白芍,紅花,木香,王不留行,吳萸,桃仁,紫石英,五靈脂

白話文:

這些是用於調理與衝脈相關問題的主要草藥:柴胡、川芎、白芍、紅花、木香、王不留行、吳茱萸、桃仁、紫石英、五靈脂。在中醫理論中,衝脈是人體十二正經之一,與女性的生理週期和生育功能有關。這些草藥被認為可以幫助調節衝脈,改善相關的健康問題。

8. 帶脈主病

《靈樞》曰:足少陰上至膕中,別走太陽而合,上至腎,當十椎出屬帶脈。《難經》曰:帶脈者起於季脅,回身一周。

按:帶脈者,足少陽膽經之穴名也,總束諸脈使不妄行,在人腰間如束帶而前垂,故名。其應於關,此脈若固,則無帶下漏崩之病矣。帶之為病,經曰:腹滿,腰溶溶如坐水中,女人少腹痛,裡急瘛瘲,月事不調,赤白帶下,血崩久而成枯者宜澀之,血閉久而成竭者宜破之。

白話文:

【帶脈主導的疾病】

根據《靈樞》所述:腳部的少陰腎經上行到膝窩中部,從這裡分出一條支脈走向足太陽膀胱經,並在腰部與之會合,然後再上行至腎臟的位置,大約在脊椎第十節的地方,這條支脈就連接到帶脈。

《難經》提到:帶脈起始於季肋部位,也就是腋下肋骨末端,然後繞行身體一週。

解釋如下:帶脈實際上是足少陽膽經上的一個穴位名稱,它有著總結束其他脈絡的作用,防止它們亂行。帶脈位於腰部,形狀像繫在腰間的帶子,且前端自然下垂,因此得名。帶脈與人體的關節相呼應,如果帶脈強健,就不會出現婦女常見的帶下、漏崩等問題。

帶脈相關的疾病,《難經》記載:腹部膨脹感,腰部感覺濕冷,像是坐在水中的感覺,女性可能有小腹疼痛,肌肉緊張抽搐,月經週期紊亂,白帶或紅色分泌物增多,長期血崩導致乾涸的狀況,應該用收澀的方法來治療;如果是長期閉經導致的乾涸,則應該用破瘀的方法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