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貽績

《醫會元要》~ 十二經穴脈筋主病圖注(各經藥性並列) (10)

回本書目錄

十二經穴脈筋主病圖注(各經藥性並列) (10)

1. 足少陰腎脈主病

傷寒病脈證,少陰脈微細,證則口燥舌乾而渴,但欲寐。若直中者,惡寒,口中和,默默欲寐,腹痛或咽痛,以其脈貫腎絡於肺系舌本也。足少陰脈起於足小指之端,下趨足心,循內踝入跟中,上踹出膕內,上股內貫脊絡腎,上貫肝膈入肺,循喉嚨挾舌本。

白話文:

傷寒病中,如果出現少陰脈微弱細小的情況,症狀會表現為口乾舌燥、想喝水,而且只想睡覺。如果是直接感受寒邪引起的,則會怕冷,口中不覺得乾渴,安靜地只想睡覺,可能會腹痛或咽喉痛,這是因為少陰經脈連接著腎,並通向肺系和舌根的緣故。足少陰腎經起始於足小趾的末端,向下走到足心,沿著內踝進入腳跟,再向上從膝窩內側出來,向上沿著大腿內側進入脊椎,聯繫著腎臟,再向上穿過肝臟和橫膈膜進入肺,接著沿著喉嚨兩側到達舌根。

2. 足少陰腎經用藥

補:杜仲,菟絲,沙蒺藜,故紙,棗皮,山藥,石斛,巴戟,人參,白朮,熟地,當歸,枸杞,五味子,牛膝,龜板,鹿茸,鱉甲,首烏,鹿角,龍骨,牡蠣,續斷,韭子,覆盆子,肉蓯蓉,淫羊藿

瀉:澤瀉,豬苓,知母,木通,甘草,元胡索,茯苓

溫:附子,故紙,桂心,乾薑,砂仁,仙茅,沉香

涼:黃柏,知母,丹皮,天冬,梔子,元參,地骨皮

引經:獨活,肉桂,牛膝,鹽酒

白話文:

【足少陰腎經用藥】

補充類:杜仲、菟絲子、沙苑蒺藜、破故紙、山茱萸、山藥、石斛、巴戟天、人參、白朮、熟地黃、當歸、枸杞子、五味子、牛膝、龜甲、鹿茸、鱉甲、何首烏、鹿角、龍骨、牡蠣、續斷、韭菜子、覆盆子、肉蓯蓉、淫羊藿。

利尿排毒類:澤瀉、豬苓、知母、木通、甘草、延胡索、茯苓。

溫熱類:附子、破故紙、肉桂、乾薑、砂仁、仙茅、沉香。

清涼類:黃柏、知母、牡丹皮、天門冬、梔子、玄參、地骨皮。

導引經絡類:獨活、肉桂、牛膝、鹽、酒。

3. 足厥陰肝脈主病

經曰:肝脈來軟弱招招(乍起乍伏之象),如揭長竿末稍(長而軟也。此喻其弦長而兼和緩柔軟之象),曰肝平。肝脈來盈實而滑(弦之太過),如循長竿(長竿無稍,則失其和緩之意),曰肝病。又如弦多胃少為肝病,弦甚曰今病,但弦無胃曰死。又如純硬若長木正身,中夾急促而外形粗澀,似刀斫砍,此肝象真藏脈也,肝絕,庚辛日時死。又曰:肝脈急甚為惡言(肝主語,在志為怒。

肝苦急,故急甚為惡言),微急為肥氣,在左脅下,若覆杯(皆有餘之氣也)。緩甚為善嘔(食氣入胃,散精於肝。緩主多熱,熱則肝氣逆也),微緩為水瘕痹(亦飲食所積也)。大甚為內癰(大主肝氣盛,則鬱怒而不得疏達故也),善嘔衄(肝氣逆於上也),微大為肝痹陰縮(肝氣逆於下也),咳引小腹(肝脈抵小腹上注肺咳引小腹者,經氣逆於上下也)。小甚為多飲,微小為消癉(木火盛故如此)。

滑甚為㿉疝(氣盛而熱),微滑為遺溺(肝主疏泄,肝氣盛故遺溺)。澀甚為溢飲(飲留於四肢則經脈阻滯,故脈澀),微澀為瘛攣筋痹(肝氣虛寒故如,此肝主筋也)。青,肝之色也。好怒,肝之志也。左脅動氣,肝之部位也。右脅下痛引小腹,肝脈所循也。抽搐昏黑,肝主風也。

耳聾不聰,肝與膽為表裡也。目䀮䀮無所見,肝開竅於目,虛故也。如有人捕之,肝虛則膽薄也。面有微塵,體無膏澤,木鬱不能敷榮也。善太息,木氣不舒也。

肝之經脈主病,曰是動則腰痛不可俯仰(此與下咽乾麵脫色,皆為厥陰從少陽中氣之化,厥陰之化氣病也),丈夫㿉疝,婦人少腹腫(此厥陰本氣病也),甚則嗌乾,面塵脫色。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滿嘔逆(食氣入胃,散精於肝,行氣於經,肝氣逆,不能行散穀精故如此),飧泄(肝主疏泄,肝氣虛故為飧泄也),狐疝(隨經脈晝夜出入之疝也),癃閉(肝氣實也)。肝之絡脈主病,曰實則挺長,虛則暴癢。

肝之經筋主病,曰其病足大指支內踝之前痛,內輔痛,陰股痛,轉筋陰器不用,傷於內則不起,傷於寒則縮入,傷於熱則縱挺不收,治在行水清陰氣。

傷寒病脈證

厥陰脈沉微緩,證則煩滿囊縮。若直中者,唇青,舌卷,不欲食或吐蛔,以其脈循陰器絡於肝也。足厥陰脈起於足大指叢毛之際,上循足跗上踝,上膕,循陰股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貫肺膈,布脅循喉嚨,入頏顙,連目眥,出額,與督脈會於巔。

白話文:

[足厥陰肝脈主病]

經典裡說,當肝臟的脈象呈現出軟弱且波動的狀態,就像是輕輕搖晃長竹竿的末端一樣,既細長又柔和,這表示肝臟的運作正常。如果肝脈顯得豐滿順滑,像在摸一根沒有頂端的長竹竿,失去了柔和感,這顯示肝臟可能有疾病。此外,如果脈象以弦象為主,胃氣脈象較少,這是肝臟疾病的徵兆;若弦象非常明顯,代表目前正遭受肝病困擾;若只有弦象,完全沒有胃氣脈象,預示病情嚴重,甚至可能致命。再者,如果脈象堅硬且直挺如長木,中間夾雜著急促感,外觀粗澀,類似被刀斧砍伐,這就是肝臟出現異常的脈象,預示肝臟功能衰竭,患者可能在庚辛日時去世。

肝脈急促代表患者可能會口出惡言(因為肝主語言,情緒易怒)。稍微急促的脈象,表示可能有肝氣過旺的情況,導致左脅下有脹氣,形狀像倒扣的杯子。若脈象過於緩慢,可能會頻繁嘔吐(因熱氣使肝氣上逆)。稍微緩慢的脈象,可能是水瘕或飲食積聚所導致的問題。脈象太大,可能表示有內部膿瘍,導致肝氣鬱結無法順暢發散,並可能引發嘔血。稍微大的脈象,表示肝氣鬱結,可能導致肝痹和男性生殖器縮短,以及咳嗽牽扯到小腹的症狀。脈象過小,可能會有頻繁飲水的現象;稍微小的脈象,可能代表消耗性疾病(因為肝火旺盛所致)。

脈象過於滑順,可能表示患有疝氣(因為肝氣過旺且有熱)。稍微滑順的脈象,可能表示尿失禁(肝主疏泄,肝氣過旺導致)。脈象過於澀滯,可能表示水飲停滯於四肢,導致經脈阻塞。稍微澀滯的脈象,可能表示抽搐、筋肉痠痛(肝氣虛寒所致,肝主筋)。面色青綠,代表肝氣旺盛。容易生氣,是肝臟的情緒特徵。左脅下的跳動氣流,是肝臟的位置。右脅下疼痛並延伸至小腹,是肝脈的走向。抽搐和意識混亂,是肝臟主管風邪的表現。

聽力減退,是因為肝與膽互為表裡,膽汁的生成依賴肝臟。眼睛視力模糊,是因為肝開竅於目,肝氣虛弱所致。感覺好像有人要抓你,是因為肝虛膽薄。臉上有灰塵般的色斑,身體缺乏滋潤,是因為肝氣鬱結,無法充分滋養全身。經常嘆息,是因為肝氣不舒。

肝經脈絡主導的疾病,會引起腰部劇烈疼痛,無法前後彎腰(這與咽喉乾燥和麪色蒼白,都是由厥陰經的氣化失調導致)。男性可能患有疝氣,女性可能有小腹腫脹(這是厥陰經本身的氣病)。嚴重時,可能會感到咽喉乾燥,面色暗淡。肝臟主管的疾病,還包括胸悶嘔吐(食物進入胃部,精華分散到肝臟,氣血運行於經絡,肝氣逆反,無法正常散發穀物精華)。急瀉(肝主疏泄,肝氣虛弱導致)。隨經絡晝夜變化的疝氣。排尿困難(肝氣過旺)。

肝絡脈絡主導的疾病,脈象實則表示生殖器勃起,脈象虛則表示皮膚瘙癢。

肝經筋絡主導的疾病,可能導致大拇指內側腳踝前疼痛,大腿內側疼痛,鼠蹊部疼痛,肌肉抽搐,男性生殖器功能障礙。內部受傷,可能導致勃起功能障礙;受寒,可能導致收縮;受熱,可能導致勃起不收。治療方法是在足部進行水療,以清除陰部氣血。

在傷寒病中,厥陰經脈呈現沉微緩的脈象,可能伴隨腹部膨脹和男性生殖器收縮。如果直接影響到厥陰經,可能會出現嘴脣青紫,舌頭捲曲,食慾不振,或嘔吐蛔蟲的症狀。這是因為厥陰經脈循行於生殖器,並與肝臟相聯繫。足厥陰經脈起始於大腳趾的毛髮間,向上沿著腳背、踝骨、小腿,沿著大腿內側進入毛髮中,穿過生殖器,抵達小腹。然後沿著胃部,屬於肝臟,並與膽囊相聯繫,穿過肺部和橫膈膜,分佈於脅部,沿著喉嚨,進入鼻腔,連接眼球邊緣,穿出額頭,與督脈在頭頂會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