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貽績

《醫會元要》~ 十二經穴脈筋主病圖注(各經藥性並列) (9)

回本書目錄

十二經穴脈筋主病圖注(各經藥性並列) (9)

1. 足少陰腎脈主病

經曰:腎脈來喘喘累累(沉實生動之象)如鉤(如水流而回轉之象),按之而堅(不空虛也。此言心腎同象,心主血,腎主水故也),曰腎平。腎脈來如引葛(牽連引蔓之象),按之益堅(腎多胃少),曰腎病。又如石多胃少為左腎病。石甚曰今病,但石無胃曰死。虛浮濡澀為右腎病,舂硬曰今病。

乍疏乍數,軟散無胃曰死。又如純急若手指彈石,越按越覺澀,此左腎真藏脈也。如慢則似斷似續,動若魚翔蝦游,知其逝而不覺其返,急則勢如迸泉,自井底不流水中湧出,到水面即一圈而散,此右腎真藏脈也。左腎絕,戍己日時死。右腎絕,壬癸日時死。又曰:腎脈急甚為骨癲疾(陰寒太甚故也),微急為沉厥,奔豚(正氣虛寒則為沉厥,虛氣反逆故為奔豚),足不收(陰寒在下),不得前後(腎開竅於二陰,氣虛不化故如此)。

緩甚為折脊(督脈屬腎貫脊,緩則督脈懈弛,故折脊也),微緩為洞,洞者食不化,下咽還出(腎氣緩故如此)。大甚為陰痿(陰屢不舉),微大為石水(腎水也),起臍以下,至小腹,腄腄然上至胃腕(水泛而土敗也),不治。小甚為洞泄(腎氣虛也),微小為消癉(精血不足)。

滑甚為癃㿉(腎有熱則小便癃閉,為睪丸腫),微滑為骨痿,坐不能起(熱傷腎氣),起則目無所見(熱傷骨精)。澀甚為大癰(氣血阻滯故如此),微澀為不月,沉痔(氣血不行故也)。黑,腎之色也。恐,腎之志也。臍下動氣,腎之部位也。腹脹,喘不得臥,腎主水。溲便不利,腎開竅二陰也。

少腹滿,背與骨痛,腎主骨,膀胱為表裡也。呵欠,腎主欠也。足寒,腎氣厥也。心主肌,腎邪上於心也。

腎之經脈主病,曰是動則病飢不欲食(少陰之上,君火主之,少陰是動為病,則上下之氣不交,故為飢不欲食等證),面如漆柴(少陰屬腎,而腎為生氣之原,面如漆柴,少陰之氣不升也),咳唾則有血,喝喝而喘(少陰之生氣上交於肺,而肺氣上逆也),坐而欲起(陽動之象),目䀮䀮如無所見(陽氣不升),心如懸,若飢狀(即氣不交之故也),氣不足(於下)則善恐,心惕惕如人將捕之(氣不足於上也),是為骨厥。

是主腎所生病者,口熱舌乾,咽腫(腎主藏,精陷腎藏,生氣厥於下)上氣,嗌乾及痛,煩心心痛(腎主藏精,精液不能上升,故有諸症),黃疸,腸澼,脊股內後廉痛,痿厥嗜臥,足下熱而痛(水不上濟則火盛於上,故有口熱煩心等證。腎之生氣厥逆於下,故為骨厥痿厥等證)。

腎之絡脈主病,曰氣逆則煩悶(手少陽三焦手、厥陰包絡之脈皆本於腎藏之所生也,水氣上乘於心則煩悶),實則癃閉(膀胱之氣不化故也),虛則腰痛(腰為腎之府也)。腎之經筋主病,曰其病足下轉筋,及所過而結者皆痛及轉筋,病在此者,主癇瘛及痙,在外者不能俯,在內者不能仰。故陽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陰病者不能仰。

白話文:

【足少陰腎脈主病】

經典記載,當腎臟的脈象呈現出像波浪般起伏,且沉實而富有活力,猶如水流迴旋,摸起來堅實而非空虛,這表示腎臟功能正常。這類比心臟與腎臟的相似性,因為心臟主管血液,腎臟則主管水分。

當腎臟的脈象像被拉扯的葛藤,愈按愈堅固,這表示腎臟有問題。如果脈象像石頭一樣堅硬,且胃部脈象較弱,這代表左腎生病。若脈象堅硬如石,幾乎沒有胃部的脈象,這顯示病情嚴重,甚至可能致命。脈象虛弱、浮動、濡軟、澀滯,則是右腎的問題,若脈象硬如舂米,代表現在正患病。

脈象忽快忽慢,軟弱散亂且缺乏胃部脈象,這情況極為危險。如果脈象緊急且像手指彈擊石頭,越按越感覺澀滯,這是左腎的真實脈象。若脈象緩慢,彷彿斷斷續續,活動猶如魚兒遊弋,只見去而未見回,且緊急時如泉水噴發,從井底湧出水面後即刻散開,這是右腎的真實脈象。左腎衰竭,患者將在戌己日時去世;右腎衰竭,患者將在壬癸日時去世。

腎脈緊急,表示可能患有骨癲病(因為極度陰寒所致);稍微緊急,可能是沉厥、奔豚症,以及腳步不穩,無法向前或向後移動(腎臟開竅於生殖器,氣虛無法調節導致)。

脈象緩慢,表示可能有脊椎彎曲的問題(督脈屬於腎臟,貫穿脊椎,若緩慢則督脈鬆弛,因此導致脊椎彎曲)。稍微緩慢,可能有消化不良的症狀,食物難以消化,吞下去後又吐出來(腎氣緩慢造成)。

脈象太大,可能有陰部萎縮的問題(陰莖無法勃起);稍微太大,可能有水腫的問題(腎臟主管水分),從肚臍下方開始,直到小腹,腫脹感蔓延到胃部(水分泛濫,土地受損)。

脈象太小,可能有瀉痢的問題(腎氣虛弱);稍微太小,可能有消瘦的問題(精血不足)。

脈象太滑,可能有尿道不通或睪丸腫脹的問題(腎臟過熱導致);稍微太滑,可能有骨骼萎縮的問題,坐著無法起身(熱量傷害腎氣),起身後視力模糊(熱量傷害骨髓)。

脈象太澀,可能有大膿瘡的問題(氣血阻塞導致);稍微太澀,可能有月經不調或痔瘡的問題(氣血不流通導致)。

黑色,是腎臟的顏色。恐懼,是腎臟的情緒表現。臍下的動脈,是腎臟的位置。腹部脹大,呼吸困難無法躺下,這是腎臟主管水分失調所致。排尿不順暢,腎臟開竅於生殖器。

小腹腫脹,背部與骨骼疼痛,腎臟主管骨骼,膀胱與其相連。打哈欠,腎臟主管打哈欠。腳部冰冷,腎氣受阻。心臟主管肌肉,腎臟疾病影響心臟。

腎臟經絡主導的病症,表現為飢餓但不想吃飯(少陰經之上,君火主管,若少陰經異常,上下氣息不流通,導致飢餓卻不想吃飯等症狀),臉色像燒焦的木柴(少陰經屬於腎臟,腎臟是生命力的源頭,臉色像燒焦的木柴,表示少陰經氣息未能上升),咳嗽或吐痰帶血,喘息急促(少陰經的生命力上交到肺部,但肺氣上沖),坐下後想站起(陽氣活動的象徵),眼睛看東西模糊不清(陽氣未能上升),心臟像被懸掛,有飢餓的感覺(這是氣息不流通的原因),氣息不足(下部),容易感到恐懼,心臟悸動,好像有人要抓他(上部氣息不足),這稱為骨厥。

主導腎臟疾病的症狀,包括口腔熱,舌頭乾燥,咽喉腫脹(腎臟主管收藏,精液被困在腎臟,生命力在下部失調),氣息上衝,咽喉乾燥和疼痛,心情煩躁和心痛(腎臟主管收藏精液,精液無法上升,因此產生這些症狀),黃疸,腸胃疾病,脊椎和大腿內側後方疼痛,疲倦嗜睡,腳底熱且疼痛(水份無法上升滋潤,導致上部火氣旺盛,因而口熱煩躁等症狀。腎臟的生命力在下部失調,導致骨厥和疲倦等症狀)。

腎臟絡脈主導的病症,表現為氣息逆流,導致胸悶(手少陽三焦和手厥陰包絡的脈絡都源自腎臟,水氣上衝到心臟導致胸悶),實證時會有尿道不通的問題(膀胱氣息未能調節),虛證時會有腰痛(腰部是腎臟的部位)。

腎臟的筋絡主導的病症,表現為腳底抽筋,經過的地方都會感到疼痛和抽筋,這種病症主導癲癇和痙攣,在外的人無法彎腰,在內的人無法仰望。因此,陽氣失調的人腰部彎曲無法彎腰,陰氣失調的人無法抬頭。

感冒病人的脈象細微,症狀為口乾舌燥且口渴,只想睡覺。如果直接感染,會感到寒冷,口中溫和,沉默地想睡覺,腹部或咽喉疼痛,因為脈絡貫穿腎臟,連接肺部,並延伸到舌根。

足少陰腎脈從腳趾末端開始,向下延伸到腳心,沿著內踝進入腳跟,向上穿過小腿內側,再沿著大腿內側貫穿脊椎,連結腎臟,再貫穿肝臟和膈膜進入肺部,沿著喉嚨兩側夾住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