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貽績
《醫會元要》~ 十二經穴脈筋主病圖注(各經藥性並列) (8)
十二經穴脈筋主病圖注(各經藥性並列) (8)
1. 足太陰脾經用藥
補: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白芍,山藥,扁豆,木瓜,沙蒺藜,當歸,黃耆,芡實,薏苡,陳皮,龍眼,大棗,蓮肉
瀉:枳實,腹皮,山楂,麥芽,神麯,半夏,南星,檳榔,三稜,萊菔子,升麻,防風,石膏,豬苓,元胡索,桑寄生
溫:砂仁,白蔻,藿香,故紙,乾薑,肉桂,附子,蘇葉,木瓜,蒼朮,肉果,吳萸,丁香
涼:黃連,元明粉,竹瀝,連翹,大黃
引經:白芍,麻黃,大棗,蓮肉
白話文:
【足太陰脾經用藥現代翻譯】
補益類藥物: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白芍、山藥、扁豆、木瓜、沙蒺藜、當歸、黃芪、芡實、薏苡仁、陳皮、龍眼、大棗、蓮子。
清瀉類藥物:枳實、腹皮、山楂、麥芽、神曲、半夏、南星、檳榔、三棱、萊菔子、升麻、防風、石膏、豬苓、延胡索、桑寄生。
溫熱類藥物:砂仁、白蔻、藿香、吳茱萸、乾薑、肉桂、附子、蘇葉、木瓜、蒼朮、肉豆蔻、吳茱萸、丁香。
涼性類藥物:黃連、元明粉、竹瀝、連翹、大黃。
引導經絡類藥物:白芍、麻黃、大棗、蓮子。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