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四聖懸樞》~ 卷一 (7)

回本書目錄

卷一 (7)

1. 太陰經證

2. 腹滿嗌乾

太陰以濕土主令,手太陰以辛金而化氣於濕土,陽明盛則太陰化氣而為燥,太陰盛則陽明化氣而為濕,故太陰之經,最易病濕。然外感風寒,以及內傷百病,其在太陰,無不是濕,而惟溫病之在太陰,則化濕為燥,以其冬水失藏,相火泄而脾陰爍也。

春夏病感,營鬱熱旺,濕氣自當愈耗。其經布胃絡嗌,故腹滿而嗌乾。

太陰之濕奪於陽明之燥,脾陰枯槁,則腎肝精血,俱難保矣。是宜清散皮毛,瀉陽明之燥而滋太陰之濕也。

黃酥丹

浮萍(三錢),生地(四錢),甘草(二錢,炙),丹皮(三錢),芍藥(三錢),生薑(三錢)

流水煎大半杯,熱服,覆衣。

治四日太陰溫病,腹滿嗌乾,發熱作渴者。

白話文:

太陰經主要由濕土掌管,手太陰經藉由辛金將氣轉化至濕土。陽明經氣盛,會使太陰經將氣轉化為乾燥;太陰經氣盛,則會使陽明經將氣轉化為濕潤。因此,太陰經最容易產生濕邪的病變。

然而,無論是外感風寒,還是內傷引起的各種疾病,在太陰經都會表現為濕邪。只有溫病發生在太陰經時,才會轉化濕邪為乾燥,這是因為冬天腎的精氣沒有收藏好,導致相火外泄而耗損脾陰。

春夏時節患病,體內的營氣鬱結,熱氣旺盛,濕氣自然會被消耗掉。太陰經的脈絡分布在胃和咽喉,所以會出現腹部脹滿和咽喉乾燥的症狀。

太陰經的濕氣被陽明經的乾燥奪走,導致脾陰枯竭,那麼腎和肝的精血也難以保全。所以應該清散體表的邪氣,瀉去陽明經的燥熱,同時滋養太陰經的濕氣。

黃酥丹

使用藥材:浮萍(三錢),生地(四錢),炙甘草(二錢),牡丹皮(三錢),芍藥(三錢),生薑(三錢)。

用水煎煮成大半杯,趁熱服用,並蓋好被子。

這個方子用於治療病程四天的太陰溫病,症狀是腹部脹滿、咽喉乾燥、發熱口渴。

3. 少陰經證

4. 乾燥發渴

少陰以君火主令,足少陰以癸水而化氣於君火,陽盛則丁火司權而化熱,陰盛則癸水違令而生寒,故少陰以君火之經,而最易病寒。然外感風寒,以及內傷百病,其在少陰,無不是寒,而惟溫病之在少陰,則化寒為熱,以其冬不藏精,水虧火泄,春夏病感,更值火旺水虛之候。

其經貫腎絡肺,而系舌本,故口燥舌乾而渴。

腎者主水,人身水火對列,水枯而火亢,則人亡矣。是宜清散皮毛,瀉君火之亢而益腎水之枯也。

紫玉丹

浮萍(三錢),生地(四錢),知母(三錢),元參(三錢),甘草(二錢),天冬(三錢),生薑(三錢)

流水煎大半杯,熱服,覆衣。

治五日少陰溫病,口燥舌乾,發熱作渴者。

白話文:

少陰這個經脈主要由君火主導,足少陰則是靠癸水來輔助君火化生氣。如果陽氣過盛,丁火就會掌權而產生熱,陰氣過盛,癸水就會不聽使喚而產生寒。所以少陰經脈雖然由君火主導,但其實最容易生寒。然而,無論是外感風寒,還是內傷引起的各種疾病,在少陰經脈上大多表現為寒證,只有溫病侵犯少陰經脈時,才會由寒轉熱,這是因為冬天沒有好好保養精氣,導致腎水虧虛,君火外泄,等到春夏發病,又正值火旺水虛的時候。

少陰經脈貫穿腎臟,聯絡肺臟,並連接舌根,所以會出現口乾舌燥、口渴的症狀。

腎臟主管水分,人體內的水火是相對應的,如果腎水枯竭而火氣過旺,人就會死亡。所以應該要清除體表的熱氣,降低君火的亢盛,並滋補腎水的不足。

紫玉丹

浮萍(三錢)、生地(四錢)、知母(三錢)、元參(三錢)、甘草(二錢)、天冬(三錢)、生薑(三錢)

用水煎煮成大半杯,趁熱服用,服藥後蓋上被子。

此方能治療發病五天的少陰溫病,症狀為口乾舌燥、發熱口渴者。

5. 厥陰經證

6. 煩滿囊縮

厥陰以風木主令,手厥陰以相火而化氣於風木,治則木達而化溫,病則火鬱而生熱,以厥陰乙木,原胎丁火,故厥陰之經,最易病熱。

溫病衛閉而遏營血,營郁是以發熱,而營藏於肝,則溫病之來,實受於厥陰。方其隆冬火泄,營血已傷,勢將騰沸。春夏病感,衛閉營遏,血熱自當愈劇。其經循陰器而絡肝,故煩滿而囊縮。

手厥陰之火,扇以足厥陰之風,風烈火炎,煎迫營陰,營血枯槁,則命殞矣。是宜清散皮毛,瀉相火之炎而滋風木之燥也。

蒼霖丹

浮萍(三錢),生地(四錢),芍藥(三錢,生),當歸(三錢),丹皮(三錢),甘草(二錢,生)生薑(三錢)

流水煎大半杯,熱服,覆衣。

治六日厥陰溫病,煩滿囊縮,發熱作渴者。

白話文:

厥陰經脈主要由風木之氣主管,手厥陰經則藉由相火的力量來將風木之氣轉化。治療時,應使木氣順暢而轉化為溫和之氣;若生病,則會因火氣鬱積而產生熱象。因為厥陰經的乙木,原本就蘊含著丁火,所以厥陰經最容易產生熱病。

溫病剛開始時,衛氣被閉塞,進而阻礙營血運行,營血鬱積就會發熱。而營血藏於肝臟,因此溫病的發生,實際上是受到厥陰經的影響。當冬季陽氣外洩時,營血已經受損,並且會變得容易躁動沸騰。若在春夏時節感冒生病,衛氣閉塞,營血阻礙,血熱的情形自然會更加嚴重。由於厥陰經的經脈循行經過陰部,並且聯繫肝臟,因此會出現煩躁鬱悶、胸腹脹滿,以及陰囊收縮等症狀。

手厥陰經的火氣,藉由足厥陰經的風氣煽動,風勢強勁,火勢熾烈,煎熬逼迫營陰,導致營血枯竭,就會危及生命。因此,應該要清散體表的熱邪,瀉除相火的炎熱,並滋潤風木的乾燥。

蒼霖丹

藥材: 浮萍(三錢),生地(四錢),芍藥(三錢,生用),當歸(三錢),丹皮(三錢),甘草(二錢,生用),生薑(三錢)

煎法: 以清水煎煮至大半杯,趁熱服用,服藥後覆蓋衣被保暖。

適用病症: 治療發病六日,屬於厥陰經的溫病,出現煩躁鬱悶、胸腹脹滿,陰囊收縮,發熱口渴等症狀。

7. 三陰入臟

岐伯溫病治法,未滿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滿三日者,可瀉而已。三陽經絡,皆受其病,而未入於臟者,故可汗而已。溫病內熱蓄積,交春夏而受感傷,內熱鬱隆,原無但傳經絡不傳臟腑之理。第傳臟傳腑,必在三日之外,其未滿三日,則但在經絡,故曰三陽經絡,皆受其病,而未入於臟,在經,是以可汗。

若三日之外,則必入於臟,既入於臟,則無不入於腑矣,故曰五臟六腑皆受病,入臟入腑,是以可瀉。以陽盛於外,而根於內,三日之內,病在三陽,陽盛於外,故但是經熱而已,三日之外,病入三陰,而臟陰消爍,已化亢陽,則非止經熱而已也。積熱鬱伏,是以內傳臟腑耳。

白話文:

岐伯對於溫病的治療方法,如果是發病未滿三天的,可以用發汗的方式治療;如果發病滿三天的,就可以用瀉下的方式治療。溫病初期,病邪侵犯的是三陽經絡,還沒有進入到臟腑,所以可以用發汗的方式來驅邪。溫病是由於體內積熱,在春夏季節感受外邪而發病,內熱鬱積,其實沒有只停留在經絡而不傳入臟腑的道理。只是傳入臟腑,通常會在發病三天之後發生。如果發病未滿三天,病邪還只停留在經絡,所以說三陽經絡都受到病邪侵擾,但還沒有進入到臟腑。病邪在經絡,因此可以用發汗的方式治療。

如果發病超過三天,病邪一定會進入臟腑,一旦進入臟腑,就會接著進入到六腑,所以說五臟六腑都會受到病邪侵擾。病邪既然進入到臟腑,就應該用瀉下的方式來治療。因為陽氣在體外旺盛,其根源卻在體內,發病三天之內,病邪在三陽經,陽氣在體外旺盛,所以只表現出經絡的熱證。發病三天之後,病邪侵入三陰經,而臟腑的陰氣被消耗,已經轉化為陽熱亢盛,就不單單只是經絡發熱的症狀了。因為積熱鬱積潛伏在體內,所以會進一步傳入臟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