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四聖懸樞》~ 卷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

1. 目眩耳聾口苦咽乾胸痛脅痞嘔吐泄利

溫疫二日,陽明經熱不解,三日則入少陽之經。少陽以相火主令,足少陽以甲木而化氣於相火,傷寒之口苦咽乾而目眩者,皆相火之上炎也。其經自頭下項,行身之側,熱病之胸脅痛而耳聾者,皆膽木之逆行也。少陽在二陽之裡,三陰之表,陰盛則傳太陰之臟,陽盛則傳陽明之腑,少陽者,入腑入臟之門戶也。

白話文:

溫疫病到第二天,陽明經的熱勢還沒有解除,第三天就會進入少陽經。少陽經主令於相火,足少陽經化生甲木之氣以助相火。傷寒時口苦、咽乾、頭暈眼花,都是相火上炎所致。少陽經從頭部向下延伸到頸項,再沿身體兩側運行。熱病時胸脅疼痛、耳聾,都是膽木逆行所致。少陽經位於兩陽經內,三陰經外,陰盛時熱邪就會傳入太陰臟腑,陽盛時熱邪就會傳入陽明腑臟。少陽經是溫邪傳入腑臟的門戶。

溫疫營鬱熱盛,火旺木枯,但傳胃腑而為熱,不入脾臟而為寒,傳胃則木邪逼土,腑氣鬱遏,而生吐利。是宜清散經邪,杜其入腑之路也。

白話文:

溫疫*時,營氣中蘊積的熱邪盛行,肝經火氣旺盛,脾經氣血不足,邪熱傳入胃腑,導致胃熱,但不會進入脾臟而導致脾寒。邪熱傳入胃時,肝經邪氣侵襲脾胃,腑氣鬱結不通,就會產生嘔吐和腹瀉。此時,宜疏散經絡中的邪氣,阻斷其進入腑臟的途徑。

*溫疫:一種中醫病症,因感受溫熱疫毒所致

柴芩栝蔞芍藥湯

柴胡(三錢),黃芩(三錢),半夏(三錢)甘草(二錢,生),生薑(三錢),大棗(三枚,劈),芍藥(三錢),栝蔞根(三錢)

白話文:

柴胡(15公克),黃芩(15公克),半夏(15公克),甘草(10公克,生用),生薑(15公克),大棗(3顆,劈開),芍藥(15公克),栝樓根(15公克)

流水煎大半杯,熱服,覆衣,飲熱粥,取微汗。

治少陽經溫疫,目眩耳聾,口苦咽乾,胸痛脅痞者。

大柴胡加元參地黃湯

柴胡(三錢),黃芩(三錢),半夏(三錢)芍藥(三錢),枳實(三錢),大黃(三錢),生薑(三錢),大棗(三枚),元參(三錢),地黃(三錢)

白話文:

柴胡(15克),黃芩(15克),半夏(15克),芍藥(15克),枳實(15克),大黃(15克),生薑(15克),大棗(3枚),元參(15克),地黃(15克)

流水煎大半杯,溫服。

治少陽經溫疫傳陽明胃府,嘔吐泄利者。

2. 三陽傳胃

溫病三陽經病,營鬱熱盛,勢必內傳胃腑。而胃陽素旺,燥熱感發,經腑同氣,表裡俱病。腑熱內遏,而臟陰消爍,過經不解,則臟腑鬱蒸,而人死矣。溫疫所最忌者,營熱不能外泄。其不外泄之由,全以衛盛而營衰,脾陰虛而胃陽旺也。若脾陰不衰,胃陽雖旺,六經既遍,邪欲內傳,而臟氣捍格,熱無內陷之隙,則蒸泄皮毛,發為斑點,而病解焉。溫疫之斑發而不死者,臟陰充足,外御經邪,而熱不內陷也。

白話文:

溫病侵犯三陽經時,津液鬱積,熱邪旺盛,必然會向內傳導至胃腑。而胃陽本來旺盛,燥熱之氣發作,經脈和臟腑氣息相通,表裡同時生病。臟腑內的熱邪受阻,臟腑陰液耗損。邪氣通過經脈後無法宣散,臟腑就會鬱結蒸發,導致死亡。溫病所最忌諱的是營氣之熱無法向外宣泄。之所以無法宣泄,完全是因為衛氣旺盛而營氣衰弱,脾陰虛弱而胃陽旺盛。如果脾陰不衰弱,胃陽雖然旺盛,六經氣血已經遍佈,邪氣想要向內傳導,但臟腑之氣會抵抗阻擋,熱氣沒有內陷的空隙,就會蒸發於皮膚毛孔,發為斑點,然後病情就會好轉。溫病患者發斑而不死的,是因為臟腑陰液充足,可以抵禦外來邪氣,使得熱氣不能向內侵犯。

若一入胃腑,腑陽日盛,則臟陰日枯,不得不用瀉法。緩則瀉於經盡之後,急則瀉於經盡之前。腑熱一清,則經熱外達,而紅斑發矣。

白話文:

當食物進入胃腸後,胃腸的陽氣會逐漸增強,而臟腑的陰氣會逐漸減弱。如果不採取瀉法的治療,就會出現臟腑陰虛的症狀。如果症狀發展緩慢,可以在月經乾淨後再瀉下;如果症狀發展迅速,可以在月經乾淨前就瀉下。只有胃腸的熱氣清除後,經絡的熱氣才會外達,紅斑才會消退。

3. 腹滿嗌乾

太陰以濕土主令,其經自足走胸,行身之前,溫疫營鬱熱盛,三陰之經,化氣於三陽,故病傳大陰,則腹滿而嗌乾。陽明之燥氣太亢,則營熱內蒸,而殞性命,太陰之濕氣不枯,則營熱外達,而生斑點,溫疫所最懼者,濕衰而燥勝也。太陰經病,脾陰足以濟胃陽,則營熱不至於內蒸,自然發越於皮毛矣。

白話文:

太陰脾經以濕土為主要功能,經脈從足部開始向上經過胸部,再延伸到身體前側。當溫疫疾病盛行時,營血中的熱邪鬱積旺盛,導致三陰經的氣化過程受阻,轉化到三陽經中,因此疾病會傳變到太陰脾經,出現腹脹、咽喉乾渴的症狀。

如果陽明胃經的燥氣過度亢盛,就會導致營血內的熱邪內蒸,危及生命。而太陰脾經的濕氣若未耗盡,熱邪就會向外發散,形成皮膚上的斑點。

溫疫疾病最令人擔憂的是濕氣衰弱而燥氣旺盛。太陰脾經發生病變時,如果脾陰充足可以滋養胃陽,營血內的熱邪就不會內蒸,自然會發散到皮毛上。

浮萍(三錢),生地(三錢),丹皮(三錢),芍藥(三錢),甘草(二錢),生薑(三錢),大棗(三枚)

白話文:

浮萍(15克),生地黃(15克),丹皮(15克),芍藥(15克),甘草(10克),生薑(15克),紅棗(3枚)

流水煎大半杯,熱服。

治溫疫太陰經證,腹滿嗌乾者。

4. 口燥舌乾

少陰以癸水而化君火,其經自足走腰,行身之後,溫疫發於春夏相火得令之時,火勝水衰,故口燥舌乾而渴。丁火太亢,則營鬱而內焚,癸水不枯,則斑生而熱退,溫疫之所最懼者,水敗而火勝也。少陰經病,腎水可以支相火,則營熱不至於內焚,自然宣泄於孔竅也。

白話文:

少陰經由腎水(癸水)轉化君火(心火),其經絡從足部走向腰部,沿著身體後側運行。溫疫病症多發生在春夏,此時相火(心火)旺盛。如果火太旺、水太弱,就會導致口乾舌燥、口渴。如果心火過於亢盛,就會導致營氣瘀滯而內熱加重。如果腎水(癸水)不枯竭,那麼出疹後熱度就會退去。溫疫病最怕的就是水氣受損而火氣過盛。治療少陰經病,可以用腎水來抑制相火,這樣就能防止營氣內熱過度,自然會通過毛孔發散出來。

浮萍(三錢),天冬(三錢),生地(三錢),元參(三錢),丹皮(三錢),生薑(三錢),栝蔞根(三錢)

白話文:

浮萍(15克),天冬(15克),生地(15克),元參(15克),丹皮(15克),生薑(15克),栝蔞根(15克)

流水煎大半杯,溫服。

治溫疫少陰經證,口燥舌乾而渴者。

5. 煩滿發斑

厥陰以風木主令,其經自足走胸,行身之側,循陰器而絡肝,故煩滿而囊縮。厥陰肝木,司營血而胎君火,溫疫之病,受在營血,則傳至厥陰,邪熱斯甚。若木榮血暢,經臟潤澤,營熱不能內傳,六經即遍,別無去路,則鬱極而發,蒸泄皮毛,而見紅斑。若營氣虛弱,不能遽發,過時斑見,而色帶紫黑,則多至不救。

白話文:

厥陰經以風木之氣為主導,經脈從足部走行到胸部,在身體側面運行,經過生殖器並與肝臟相連。因此,厥陰經氣盛時會感到煩悶脹滿,而生殖器會縮小。

厥陰經屬於肝木之氣,具有管理血液和溫養君火的職能。在溫疫病中,如果邪氣侵襲了營血,就會傳至厥陰經,邪熱之氣越發嚴重。

如果肝木之氣旺盛,血脈暢通,經絡臟腑滋潤,邪熱之氣無法內傳。即使邪熱之氣遍佈六經,也找不到發洩的途徑,就會鬱結到極點而發作,蒸發透發皮毛,出現紅斑。

如果營氣虛弱,邪熱之氣無法迅速發作,就會過了時間纔出現斑點,而且顏色偏紫黑色。這種情況往往病情嚴重,難以救治。

以其經熱鬱蒸,後期而發,營血傷敗,失其華鮮也。是宜清解涼血,使其營熱發達,此治厥陰溫疫之定法也。

浮萍當歸湯

浮萍(三錢),當歸(三錢),生地(三錢),丹皮(三錢),芍藥(三錢),甘草(三錢,生),生薑(三錢)

白話文:

浮萍(3 錢)

當歸(3 錢)

生地黃(3 錢)

丹皮(3 錢)

芍藥(3 錢)

甘草(3 錢,生用)

生薑(3 錢)

流水煎大半杯,熱服。

治溫疫厥陰經證,煩滿發斑者。

6. 六經治法

溫疫營鬱血熱,六日而至厥陰。六經既盡,陰氣續復,血熱外達,應見紅斑,斑生則熱退而病解矣。紅斑之後,繼以白斑。紅斑者,營血之外發,白斑者,衛氣之外泄。

白話文:

溫熱病的病邪鬱積在營血中,化熱為血熱,六天後會轉入厥陰經。六經氣血已盡虛弱,陰氣逐漸恢復,血熱外發到皮膚,就會出現紅斑。紅斑出現後,熱退,病就會好。紅斑之後,接著會出現白斑。紅斑是營血外發的表現,白斑是衛氣外泄的表現。

寒疫營閉而衛郁,溫疫衛閉而營郁,營開而衛泄則為汗,衛開而營發則為疹。小兒寒疫,皮膚緻密,不得汗泄,則衛氣升騰,衝突皮膚而為痘,溫疫則大人小兒皆生疹點,無有異也。

白話文:

  • 寒疫:寒邪侵襲體內,陽氣被阻閉,衛氣運行不暢。
  • 溫疫:溫邪侵襲體內,衛氣被阻閉,營氣運行不暢。
  • 營氣通暢而衛氣流失就會出汗,衛氣通暢而營氣發散就會出疹子。
  • 小兒患寒疫,皮膚緻密,無法出汗,那麼衛氣就會上升,衝擊皮膚形成痘疹。
  • 溫疫則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會生出疹點,沒有區別。

溫疫之感,全在少陽厥陰兩經。厥陰職司營血,而營中之伏熱,則少陽之相火,而非但乙木所胎之君火也。若未滿六日,而表證已解,血熱未深,止是汗出,尚無紅斑也。六日而傳厥陰,血熱已深,是以表解而斑紅。若六日之外,過時而後斑發,營血鬱蒸,紅轉而紫,紫變而黑,則十不救一。

白話文:

溫熱病的感染,主要集中在少陽和厥陰兩條經脈。厥陰經主管營血,而營血中的潛伏熱氣,是由少陽經的相火引起的,不只是肝木所生的君火。如果未滿六天,表證已經解除,血熱不深,僅僅是出汗,還沒有紅斑。六天後傳入厥陰經,血熱已經很深,所以表證解除後出現紅斑。如果超過六天,纔出現紅斑,營血鬱結蒸發,紅色轉為紫色,紫色轉為黑色,那麼十個病人中會有九個死亡。

治法:六日之內,總宜透發肌表,以瀉血熱,至六日經盡之後,表藥更當急進,刻不可緩也。血熱不泄,立致殞亡,即泄之不透,隱見於皮膚之間,亦生風癩之疾,非細故也。

白話文:

**治療方法:**在發病後六天內,應以發散藥物透出皮膚表面,以排出體內熱邪。等到六天後月經完全結束,此時更應急用發散性藥物,不可拖延。如果熱邪沒有排出,會立即危及生命。即使排出後沒有透出皮膚表面,隱約可見於皮膚之間,也會導致風癩之疾,這不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