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四聖懸樞》~ 卷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

1. 卷二

外感之邪,秋冬傷寒,春夏病溫,寒溫之外,乃有疫癘。天地違和,人物罹殃,州里相傳,死亡繼踵,慘目傷心,莫甚於此。念此身世,長不百齡,風霾夭骨,霜露雕年,益以醫藥差訛,調攝乖方,人壽幾何,那復堪此!仲景《傷寒》垂法,宏濟百代,人亡義晦,復無解者,況於疫癘,,先師無言,著書立說之家,甚於瘟魔,制方用藥之人,殘於癘鬼。丈夫有志,燮理無權,永念來者,情何能已,作疫病解。

白話文:

外來的邪氣,秋冬會導致傷寒,春夏會引起溫病,除了寒溫之外,還有疫病。天地發生異常,人畜受到災殃,在州縣之間流傳,導致死亡相繼,慘不忍睹,沒有比這更令人痛心的了。想想人生一世,也不過百年,狂風和沙塵會摧毀身體,霜露會消磨歲月,再加上醫藥的錯誤和飲食的不當,人的壽命能有多長,怎能承受得了這些災害!東漢名醫張仲景的《傷寒論》記載了治療傷寒的方法,惠澤後世,但人一死,他留下的醫術也漸漸被人遺忘,沒有人能理解,更何況是對疫病。前輩名醫沒有留下任何論述,寫書立說的醫家也對瘟疫束手無策,開藥配方的醫生更是束手無策。我作為一個有志之士,雖然現在沒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但我永遠記住後代子孫,我的情懷怎麼能就此罷休,於是著手撰寫《疫病解》。

2. 疫病原始

中風傷寒,外感風寒,而寒熱陰陽,視乎本氣,是以人不皆病而病不皆同,半由客邪而半關主氣。疫癘感於歲氣之偏,鄉里傳染,證狀皆同,少由主氣而多屬客邪。

白話文:

中風傷寒

中風傷寒是由於外感風寒所致,而寒熱陰陽的表現取決於患者自身的體質,因此不同的人患病的情況並不相同,既有客邪(外來的致病因素)的影響,又有主氣(自身的正氣)的影響。

疫癘

疫癘是由於風氣偏勝而引起的,在特定的地方和時間會傳播,患者的症狀基本相同,主要是由客邪所致,與自身的主氣影響較小。

蓋天地有六氣,風火暑濕燥寒也,歲有五運,土金水木火也。天之六氣,隨五運而迭遷,地之六氣,亙千古而不變。五運回周,以天之六氣合地之六氣,客主加臨,大過不及之數見焉。由是生克勝復、亢害承製之變參差不一,而歲氣於焉不正。

白話文:

天地間有六種氣候,分別是:風、火、暑、濕、燥、寒。一年中有五種運勢,分別是:土、金、水、木、火。天上的六種氣候隨著五種運勢而交替變化,地上的六種氣候自古以來都不變。五種運勢循環往復,天上的六種氣候與地上的六種氣候相結合,互相影響,就會出現過盛或不足的情況。因此,不同的氣候變化交織在一起,導致每年的氣候不正常。

人與天地相通也,一氣不正,而人氣感之,而一經之病見焉。風淫則病在厥陰,火淫則病在少陰,濕淫則病在太陰,

白話文:

人與天地氣息相連通。天地間的氣息失調,人的氣息受到影響,就會產生相應的疾病。

  • 風過於旺盛,容易罹患厥陰經的疾病。
  • 火過於旺盛,容易罹患少陰經的疾病。
  • 濕氣過於旺盛,容易罹患太陰經的疾病。

暑淫則病在少陽,燥淫則病在陽明,寒淫則病在太陽,同氣相感也。木火病則傷在血分,金水病則傷在氣分。土者氣血之中,血化於己土而氣化於戊土,血傷則己土病,氣傷則戊土病也。

白話文:

夏季暑氣過盛,會導致少陽經病變。秋季燥氣過盛,會導致陽明經病變。冬季寒氣過盛,會導致太陽經病變。這是因為同屬性的氣相會影響彼此。

肝火過盛,會導致氣血病變。肺腎虛弱,會導致氣分病變。脾胃為氣血的中樞,氣血化生於胃土,氣血運行於脾土。氣血受損,會導致胃土病變;氣血受阻,會導致脾土病變。

3. 寒溫病異

疫病之邪,雖備六氣,而寒溫為多。溫疫感春夏之風,寒疫感秋冬之寒。風為陽邪,感則傷陽,寒為陰邪,感則傷陰。衛氣為陽,故中於風,營血為陰,故傷於寒。

白話文:

引起疫病的邪氣,雖然包含六種病氣,但以寒邪和溫邪為主。溫疫是由春夏的風氣引起的,寒疫是由秋冬的寒氣引起的。風是陽邪,侵入人體會損傷陽氣;寒是陰邪,侵入人體會損傷陰氣。衛氣屬陽,所以被風邪侵襲容易受傷;營血屬陰,所以被寒邪侵襲容易受傷。

平人衛氣在外而內交於營,營血在內而外交於衛,營衛調和,是以無病。風傷衛氣,則遏閉營血,而生內熱,寒傷營血,則裹束衛氣,而生外寒,營衛不調,是以病也。衛傷而內郁其營,故風雖傷衛而病實在血,營傷而外束其衛,故寒雖傷營而病實在氣。血病者,多傳陽明而為熱,以血藏於肝而肝木生火,火盛則陽旺而入腑也;氣病者,多傳太陰而為寒,以氣藏於肺而肺金生水,水盛則陰旺而入臟也。

白話文:

健康人的衛氣保護在身體外部,同時與營血在身體內部相交;營血在身體內部,同時與衛氣在身體外部相交。營衛協調,所以沒有疾病。

風邪傷及衛氣,則會閉阻營血,產生內熱;寒邪傷及營血,則會束縛衛氣,產生外寒;營衛不協調,所以產生疾病。

衛氣受傷後內鬱影響營血,因此儘管風邪傷及衛氣,但疾病實際上發生在血上;營血受傷後外束影響衛氣,因此儘管寒邪傷及營血,但疾病實際上發生在氣上。

血有疾病,多傳到陽明經而產生熱症,因為血藏於肝,而肝屬木,木生火,火盛則陽氣旺盛而進入腑臟;氣有疾病,多傳到太陰經而產生寒症,因為氣藏於肺,而肺屬金,金生水,水盛則陰氣旺盛而進入臟腑。

溫疫之家,陰氣不衰,足以濟陽,則但傳陽經而不入陽明之腑,寒疫之家,陽氣不衰,足以濟陰,則但傳陰經而不入太陰之臟,是謂順證。六日六經俱遍,邪退正復,則表解而病愈矣。

白話文:

在溫熱疫病的患者家裡,陰氣尚未衰弱,能幫助陽氣,因此疾病只在陽經傳播,而不侵入陽明的腸胃。在寒冷疫病的患者家裡,陽氣尚未衰弱,能幫助陰氣,因此疾病只在陰經傳播,而不侵入太陰的臟器。這種情況叫做「順證」。病邪在六天內遍及六經,邪氣退去正氣恢復,那麼表證就會解除,疾病就會痊癒。

4. 表裡殊法

病在營衛,皮毛閉秘,法宜解表,以發內郁。營衛外發則生,內陷則死。風傷衛氣,衛閉其營,營血外發,則斑生而病解,寒傷營血,營閉其衛,衛氣外發,則汗出而病愈。

白話文:

疾病發生在營衛層面,皮毛閉塞不通,治療方法應以解表為主,讓內在鬱滯得以發散。營衛向外發散則生,向內鬱結則死。風邪傷及衛氣,衛氣阻滯營血,營血向外發散,則斑點出現而疾病解除。寒邪傷及營血,營血阻滯衛氣,衛氣向外發散,則汗出而疾病痊癒。

溫疫傳腑,腑熱則營血內陷而不外發,寒疫傳臟,臟寒則衛氣內陷而不外發。故溫疫營病,臟陰旺者多生,腑陽盛者多死,寒疫衛病,腑陽旺者多生,臟陰盛者多死。

白話文:

溫熱疫病傳入腑臟,腑臟發熱,會導致血液內縮而不外散;寒邪疫病傳入臟腑,臟腑受寒,會導致元氣內縮而不外散。因此,溫熱疫病影響營血的,臟陰旺盛的人容易存活,腑陽強盛的人容易死亡;寒邪疫病影響衛氣的,腑陽強盛的人容易存活,臟陰強盛的人容易死亡。

溫疫傳腑,當清其腑熱,以發營血,寒疫傳臟,當溫其臟寒,以發衛氣。營司於肝,而實生於太陰,臟陰旺則外發,溫疫之家,非陰盛之極者,不可輕瀉其脾精,衛司於肺,而實化於陽明,腑陽旺則外發,寒疫之家,非陽盛之極者,不可輕瀉其胃氣也。

白話文:

當溫熱疫病傳入腑臟時,應清除腑臟的熱,以疏導營血。當寒冷疫病傳入臟腑時,應溫暖臟腑的寒氣,以疏通衛氣。營血運行於肝臟,但實質上產生於脾胃,如果臟腑陰氣旺盛,就會向外發散。在溫熱疫病中,除非陰氣過於旺盛,否則不可輕易泄瀉脾胃的陰精。衛氣運行於肺臟,但實質上生成於胃腸,如果腑臟陽氣旺盛,就會向外發散。在寒冷疫病中,除非陽氣過於旺盛,否則不可輕易泄瀉胃氣。

5. 溫疫由來

溫疫之證,發熱出汗,得之於風。其年木火不能發泄,則人氣應之,多病溫疫,以孔竅閉而風氣泄之也。

木火生長,因乎陰氣之左升。蓋純陰之位,而一陽已生,陽生必升,升則溫暖而化風木,積溫而熱,是為君火。溫則生而熱則長,陽氣敷舒於九天之上,孔竅發宣而不闔,故弗傷於風。木火不能發泄,則陽氣下郁,而生內熱,經絡閉塞,孔竅不開,是以易中於風。

白話文:

木屬性火屬性屬性生長,是因為陰氣從左側上升。因為純粹陰性的位置上,已經產生了一陽之氣,陽氣產生必定上升,上升就會溫暖,化為風木之相,溫暖累積就會產生熱,這便是君火。溫暖就會生長,熱就會發育,陽氣散佈在九天之上,孔竅開通順暢而不會閉合,所以不會受到風的傷害。木屬性和火屬性不能發泄,陽氣就會下陷鬱積,而產生內熱,經絡閉塞,孔竅不開,因此容易受到風的侵襲。

天人同氣,天地之木火不能發泄,人物應之,而病溫疫,故多病於春夏。其病於春者,傷在乙木,其病於夏者,傷在丁火也。

白話文:

人與自然同源,春季和夏季,天地間的木火之氣不能宣洩暢通。人體受其影響,導致「溫疫」疾病,因此春季和夏季容易發病。春季發病,是因為乙木受損;夏季發病,是因為丁火受損。

6. 寒溫殊病

溫病感在經絡而內有積熱,前三日則在三陽之經,後三日則入三陰之臟,既入於臟,必入於腑,其入腑入臟,總是熱而非寒。傷寒感在經絡而內無積熱,陽盛而後入腑,陰盛而後入臟,入腑則是熱,入臟則是寒。溫疫亦感在經絡而內無積熱,陽盛者亦入於腑,陰盛者亦入於臟,第未嘗必入於腑,必入於臟,而病內熱,其較溫病不同。然營鬱而熱盛,但有入腑而病熱,必無入臟而病寒者,其較傷寒亦不同。

白話文:

溫病

  • 感染在經絡,體內有積熱。
  • 前三天位於三陽經(陽明、少陽、太陽),後三天進入三陰臟(厥陰、少陰、太陰)。
  • 進入臟腑後,都是熱證,沒有寒證。

傷寒

  • 感染在經絡,體內沒有積熱。
  • 陽盛後才進入腑,陰盛後才進入臟。
  • 進入腑是熱證,進入臟是寒證。

溫疫

  • 感染在經絡,體內沒有積熱。
  • 陽盛時也會進入腑,陰盛時也會進入臟。
  • 但不一定會同時進入腑和臟,主要是內有熱證。與溫病不同。

營熱證(陽盛時溫熱病)

  • 營氣鬱阻而熱盛,只會進入腑而病熱,不會進入臟而病寒。與傷寒不同。

故溫疫為病,止有寒瀉之法,而無溫補之條。其在三陰,皆六日傳經之證,與傷寒三陰臟寒之證,天淵不一也。凡經盡而斑發者,是但在經絡而未入於腑也,若經盡而斑不發,必有內郁之證,表藥之中,必兼涼瀉,內熱既清,則營達而斑發矣。

白話文:

因此,溫疫疾病只能用寒瀉的方法治療,沒有溫補的方針。如果在三陰經,都是傳經六天的表現,與傷寒三陰臟寒的表現完全不同。凡是傳經結束而出現斑疹的,表明病邪只在經絡上,還沒有進入臟腑。如果傳經結束但沒有出現斑疹,肯定有內熱鬱結的情況,此時使用的發散藥物中必須同時兼具清熱瀉火的功效。內熱被清除,氣血就會運行通暢,斑疹就會出現。

7. 表解熱除

風性疏泄,氣性收斂,風傷衛氣,開其腠理,氣欲內斂,風欲外泄。氣閉於內,則營鬱而為熱,風泄於外,則竅開而為汗。風愈泄而氣愈閉,營熱日積,待至六經既盡,斑點外發,而後血分之熱泄。

白話文:

風的特性是向外擴散,氣的特性是向內收斂。風會損傷表面的衛氣,打開人體的腠理(毛孔),氣想要向內收斂,風卻要向外散發。氣閉在體內,就會造成血脈瘀堵而化熱,風散發到體外,就會使毛孔張開而發汗。風散發得越厲害,氣就收得越厲害,血脈中的熱邪會日積月累,等到身體的六經氣血消耗殆盡,就會在皮膚上發出斑點,之後血中的熱邪才會散發出來。

若氣閉而不泄,則營熱內郁,而生燥悶,五臟燔蒸,而人死矣。或泄之不透,隱見於皮膚之間,必鬱而為癢。癢者,是謂隱疹。隱疹之家,血熱蘊積,久而肌肉潰腐,發為痂癩,所謂脈風者也。當涼血發表,使營熱外達,不令內蒸也。

白話文:

如果氣體積聚無法排出,就會導致體內熱氣鬱結,產生乾燥煩悶的感覺,五臟被熱氣蒸騰,人就會死亡。或者排泄不暢,熱氣隱藏在皮膚之間,必定積鬱而發癢。發癢就是所謂的隱疹。患有隱疹的人,血熱積聚過久,肌肉會潰爛腐敗,形成痂皮和癩瘡,也就是所謂的脈風。應該清涼血液,發散熱氣,讓體內的熱氣排出,防止內部灼燒。

8. 陰衰營陷

溫疫之病,在於血分。風本傷衛,衛傷而閉其營血,是以病在血分。

肝藏營血而太陰為生血之本,脾以陰土而含陽氣,脾陽一升,則溫暖而化肝木。溫疫之病,非第在肝,而實連於太陰。脾陰不弱,足以滋潤其營血,則營郁外達而斑點生。太陰脾臟,以濕土主令,陰衰傳腑,濕化為燥,陽旺而生裡熱,則營氣內陷,而不外達。溫疫之死,死於脾陰之弱,火上燥熱,而營郁不能達也。

白話文:

肝臟儲藏血液,而太陰脾臟是產生血液的來源。脾屬陰土,但內含陽氣。脾陽升發,就能溫暖和生化肝木。溫疫疾病,不僅在肝臟,也確實與太陰脾臟有關。脾陰不虛弱,足以滋潤血液,則血液運行順暢,斑點就不會產生。太陰脾臟,以濕潤的土氣為主,陰氣衰弱則傳達到腑,濕氣化為燥,陽氣旺盛則生發內熱,則血液內陷,而不能外達。溫疫致死,死於脾陰虛弱,火氣上升燥熱,而血液鬱積不能通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