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四聖懸樞》~ 卷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

1. 煩熱燥渴

疹傳陽明少陽,燥動火炎,則生煩渴,若方在太陽,而煩渴已見,此其三陽素旺,將來多傳陽明之腑。蓋溫疫之邪,受在少陽厥陰兩經,足少陽從相火化氣,足厥陰以風木主令,胃陽旺而燥盛,則風火激烈而煩渴以生,脾陰旺而濕盛,則風火清寧而煩渴不作,如煩渴見於太陽寒水之經,則火盛水負,濕虧燥盈,是其素秉如此矣。

火炎就燥,必傳胃腑,此在大人,或有表解而病此者,小兒表密,必連經證。宜白虎加元麥青萍湯,清金而發表,絕其傳腑之源也。

白虎加元麥青萍湯

石膏(二錢,生),甘草(一錢),知母(一錢),粳米(半杯),元參(一錢),麥冬(二錢,去心),浮萍(二錢)

流水煎至米熟,取半杯,熱服,覆衣。

治疫疹初起,陽氣素旺者。

白話文:

疹子如果傳到陽明經和少陽經,就會因為燥熱而使火氣旺盛,產生煩躁口渴的症狀。如果疹子還在太陽經時就出現煩躁口渴,這表示這個人體內三陽的陽氣本來就比較旺盛,將來很可能會傳入陽明經的腑。

一般來說,溫熱性疾病的邪氣,會影響到少陽經和厥陰經,足少陽經會使相火化成熱氣,足厥陰經則由風木主導。如果胃的陽氣旺盛,燥熱也會跟著加劇,就會導致風火過於強盛而產生煩躁口渴。反之,如果脾的陰氣旺盛,濕氣充足,風火就會比較平和,就不會產生煩躁口渴。如果煩躁口渴的症狀出現在太陽寒水經,表示火氣過旺、水液不足,濕氣不足、燥氣過盛,這可能是這個人體質本來就這樣。

火氣旺盛乾燥,一定會傳入胃腑。這種情況在成人身上,有時會因為表症已經解除,卻還是出現煩躁口渴。小孩因為皮膚比較緊密,表症通常會連帶影響到其他經絡。這種情況適合用白虎加元麥青萍湯來治療,一方面清熱降火,一方面發散表邪,斷絕傳入內臟的源頭。

白虎加元麥青萍湯

生石膏(二錢)、甘草(一錢)、知母(一錢)、粳米(半杯)、元參(一錢)、麥冬(二錢,去心)、浮萍(二錢)

用水煎煮到米熟,取半杯,趁熱喝下,喝完蓋好被子。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溫疫疹子剛開始發作,而且本身陽氣就比較旺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