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四聖懸樞》~ 卷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四 (4)

1. 紅白續發

紅斑外發,則營郁泄越,但衛閉未能豁開,其發非一次可盡。凡欲發斑,則生煩躁,脈必浮數,陸續而出,至二三日,繼以白斑,則透發無遺矣。

白話文:

當紅斑出現在皮膚表面時,表示身體的血液運行不暢,有鬱積和外洩的情況。但此時皮膚的表層防衛系統尚未完全打開,因此紅斑的發作不是一次就能結束。

每次紅斑發作時,患者常會感到煩躁不安,脈搏也會顯現出浮動且快速的狀況。紅斑會陸續出現,大約兩三天後,皮膚上會出現白斑,表示紅斑已經徹底發作出來,沒有遺漏。

白斑者,衛氣之外泄也。白斑將發,人必煩郁昏暈,脈必浮大洪數。既發則脈靜人安,別無余慮。紅斑易生,白斑難生,非鬱極不能外發。將發之時,煩亂昏狂,困極欲死者,往往有之也。

白話文:

白癜風是人體衛氣外泄所致。白癜風即將發病時,人必定煩躁抑鬱、頭暈目眩,脈象必定浮大、洪大、數次。發病後脈象會變靜,人會安靜,不再有其他憂慮。紅斑(濕疹)容易發生,白癜風(白斑)難以發生,若是不抑鬱到極點,無法向外發作。白癜風發作前期,煩躁不安、神志不清、睏倦不堪、甚至有想死的念頭,這些情況時常發生。

2. 紫黑遲見

疹家斑點外發,愈早愈輕。衛旺而表密者,往往經盡乃發,甚有遲至數日之後者。大概已過六日,便是斑發之期,愈遲愈險。

白話文:

皮膚上的斑點會往外發炎,越快發作越輕微。衛氣強盛、表皮緻密的體質,常常要等經期結束才會發斑,甚至有的人會遲到好幾天後才發。一般來說,超過六天還沒發斑,就越遲發越危險。

若營弱不能遽發,過時斑見,而色變紫黑,則多至殞命。以其經熱鬱蒸,營血腐敗,後期而發,遂難救藥也。於其紫斑隱見,未能透發之時,速服清散之方,猶可挽轉。是皆失於發表,故至於此。

白話文:

如果正氣虛弱,不能很快發病,過了一段時間斑塊出現,而且顏色變成紫黑色,很多情況下會致命。這是因為經絡發熱鬱積,血液腐敗,發病較晚,所以難以醫治。在紫斑隱隱約約、還沒有完全發出來的時候,趕緊服用法子清熱散結,還有挽救的可能。這些都是因為發表的時機錯過,才導致這樣的情況。

3. 出沒隱見

疹點透發皮膚之外,按陣續生,新者已出而舊者未沒,此為順證。若衛斂表固,營弱不能透發,隱見皮里,頃刻即回,此為不救。其次則雖不立回,而終隱皮里,不能透露,此為隱疹。隱疹之家,營鬱熱伏,未經表散,久而血肉腐潰,發生風癩之疾,數年之後,亦傷性命。若早用發表,必無此禍也。

白話文:

疹子浮現於皮膚表面,接連成陣地生長,新的已經出現,舊的還沒有消退,這是一種順利的表現。但如果外表的衛氣固攝,營氣虛弱,疹子無法透發,時隱時現於皮膚之下,很快就會消退,這是無法救治的。其次,雖然疹子沒有很快消退,但始終隱藏在皮膚之下,無法透發,這稱為隱疹。隱疹患者的營血鬱積、熱邪潛伏,沒有從表皮疏散,時間一長,血肉就會腐爛潰瘍,形成風癩之疾(一種皮膚病),幾年後也會危及生命。如果早期使用發表的治療方法,肯定不會發生這種災禍。

4. 水停腹脹

疹家營熱鬱發,營藏於肝,其病自在厥陰。厥陰以風木主令,木鬱風盛,津血耗傷,必生消渴。渴而多飲,土燥木達者,下竅疏泄,則水不停留,若土濕木鬱,疏泄不行,必有停水。疹點出後,水停腹脹者,十之八九。此緣臟陰素旺,不能消水。若在痘家,便是三陰臟寒之證,疹家臟陰不虧,則經熱外發,反得其益。

白話文:

疹子是由熱鬱引起的,營氣積聚在肝臟,這種病屬於足厥陰經。足厥陰經以風木為主,如果木鬱風盛,就會耗傷津血,導致口渴。口渴而多喝水,這是因為脾胃乾燥,肝木功能旺盛,下焦通暢,水分無法滯留。但如果脾胃濕潤,肝木鬱結,下焦不通暢,就會導致水分停滯。疹子發出後,出現腹脹水停的,十有八九是這種情況。這是因為臟陰本來就旺盛,不能化解水液。如果是痘疹,那就是三陰臟寒的證狀,而對於疹子來說,臟陰並沒有虧損,外發的熱反而對病情有益。

其經熱隆盛,臟寒固不發作,而積水停瘀,必當瀉之。其證腹滿脅脹,頭目暈眩,咳喘氣逆,乾燥思飲,而水入即吐,不能容受。以豬苓瀉其積水,溲溺一通,濁氣下達,則眩暈咳喘諸證俱瘳矣。

白話文:

如果體質偏熱,內臟寒氣不會發作,但會積聚水濕和血液瘀滯,這時就必須瀉除它們。症狀包括腹部和肋部脹滿,頭暈眼花,咳嗽氣喘,口乾想喝水,但一喝水就會吐出來,身體無法吸收。可以用豬苓來瀉除積水,使小便暢通,濁氣排出,頭暈咳喘等症狀就會痊癒。

豬苓(三錢),茯苓,(三錢),澤瀉(二錢),滑石(一錢,研),阿膠(一錢,炒,研)

白話文:

豬苓(15克),茯苓(15克),澤瀉(10克),滑石(5克,研磨成粉),阿膠(5克,炒過後研磨成粉)

流水煎半杯,入阿膠,消化,溫服。

治疹後水停,脹滿咳喘諸證者。

5. 嘔吐蛔蟲

《傷寒·厥陰》有蛔厥之證,緣木鬱蠹化,故生蛔蟲。臟寒不能安蛔,故四肢厥逆,而吐蛔蟲。非第傷寒,凡內外百病,而見吐蛔,必是臟寒。惟溫疫則是熱證,緣其經熱盛發,臟寒必不內作。即其臟陰素旺,益以飲冷生寒,而疹家原不以臟寒敗事,雖見吐蛔,不與傷寒、雜病同論。未可溫里,只宜涼營發表,但不當用寒瀉耳。

白話文:

在《傷寒·厥陰》中提到蛔厥的證狀,是因為體內鬱結的毒素轉化,所以產生蛔蟲。臟腑寒冷無法安置蛔蟲,因此四肢逆冷,吐出蛔蟲。不只是傷寒,凡是內外百病,如果出現吐蛔蟲的現象,必定是臟腑寒冷所致。

只有溫疫屬於熱證,因為它的經脈熱盛發作,臟腑寒冷不會在體內發作。就算臟陰本來旺盛,再受到寒涼飲食的影響,也會產生寒氣,但疹家原本就不會因為臟腑寒冷而導致病情加重,即使出現吐蛔蟲的現象,也不能與傷寒、雜病混為一談。

不可溫補裏氣,只能涼解營氣、發散表邪,但不能使用寒性瀉法的藥物。

6. 疹後昏憒

斑發之後,輕者即起,重者餘熱未清,猶有煩郁譫妄之證,再服清散之劑,便可慧爽。而皮毛已開,汗液當泄,縱不服藥,餘熱自當漸除,不過三日之內,無不清白,靜候亦可,莫須多事也。

白話文:

斑疹消退後,病情較輕的患者會立即康復。病情較重的患者由於餘熱未盡,可能會出現煩躁不安、說胡話的症狀。此時,再服一些清熱散結的藥物,就可以使病情好轉。

由於斑疹已經消退,汗液會自然排出。即使不服用藥物,餘熱也會逐漸消散。一般在三天之內,患者的病情就會恢復正常,不必過於擔心。

7. 疹後泄利

疹後泄利,全緣土濕水漬,以太陰濕旺,而渴飲水停,木鬱風動,行其疏泄,水道不開,則穀道失斂,故生泄利。水去土燥,泄利自止,不須服藥。若其不止,恐肝脾遏陷,致生利病,宜以五苓,疏木瀉水,以燥土濕也。

白話文:

出疹後拉肚子,通常是由於土地濕潤、水漬滋生。濕氣太重導致身體內部虛寒,因此口渴而喝水。過多的水導致肝氣鬱結,身體內的風氣流動,促使腸道疏泄。如果水溝不通暢,則會導致大腸收斂功能失常,從而引起腹瀉。水液排出後,土地乾燥,腹瀉自然會停止,不需要服藥。但如果腹瀉不止,則可能是肝脾被水氣壓制,導致腹瀉的病症產生。這時應該服用五苓散,疏肝利水,以去除土地上的濕氣。

茯苓(三錢),豬苓(二錢),澤瀉(二錢),白朮(二錢),桂枝(一錢)

白話文:

茯苓(15克),豬苓(10克),澤瀉(10克),白朮(10克),桂枝(5克)

研細,飲服二三錢,日三次。服後多飲暖水,取汗。

治疹後泄利渴飲,小便不利者。

8. 疹後膿血

疹後泄利不止,肝脾郁陷,致成下痢膿血之疾。庸工謂是疹後餘熱,非也,此緣土濕木遏,郁生下熱,膏血腐敗,故便膿血。宜白頭翁湯清其濕熱,加甘草阿膠桂枝茯苓,培土清風,疏木而瀉濕也。

白話文:

出疹後腹瀉不止,是肝脾鬱滯下陷,導致痢疾膿血。平庸的醫生認為這是出疹後的餘熱未退,這是錯誤的。這是因為土性濕濁,剋制了木性,鬱結生熱,腸油和血液腐敗,所以大便中帶有膿血。這時應該使用白頭翁湯來清除濕熱,再加入甘草、阿膠、桂枝、茯苓,這些藥物可以滋養脾土,疏通肝木,讓濕氣排泄出去。

白頭翁(三錢),黃連(一錢),黃柏(一錢),秦皮(一錢),甘草(一錢),阿膠(二錢),桂枝(一錢)茯苓(三錢)

白話文:

白頭翁(15克),黃連(5克),黃柏(5克),秦艽(5克),甘草(5克),阿膠(10克),桂枝(5克),茯苓(15克)

流水煎半杯,入阿膠,消化,溫服。

治疹後便膿血者。

9. 疹後目疾

疹後營郁不能透發,餘熱傷眼,眥爛睛紅,久而不愈,此肝氣不調之故。肝竅於目而司營血,血熱未清,肝氣抑遏,故令病此。以涼營達木、瀉濕清風之藥調其肝氣,木榮風息,眼病自瘳。

白話文:

麻疹後身體濕熱鬱積,不能透發,餘熱侵犯眼睛,導致眼眶潰爛、眼睛發紅,久治不愈,這是因為肝氣不調所致。肝經通於目,主導氣血運行,血熱未清,肝氣受抑制,所以導致這種疾病。使用涼營達木、瀉濕清風的藥物來調理肝氣,肝氣旺盛,風邪熄滅,眼病自然會痊癒。

芍藥(三錢),桂枝(一錢),生地(三錢),甘草(一錢),茯苓(三錢),阿膠(二錢),生薑(二錢)

白話文:

芍藥:3錢

桂枝:1錢

生地黃:3錢

甘草:1錢

茯苓:3錢

阿膠:2錢

生薑:2錢

流水煎半杯,溫服。

治疹後目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