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懸樞》~ 卷二 (1)
卷二 (1)
1. 陽旺傳腑
腑陽素盛而經氣鬱遏,則裡熱感發而傳胃腑,腑陽長則臟陰消。凡人之病,陽長則安,陰長則危,傷寒三陽之少死者,因於陽長而陰消也。病傳胃腑,陽氣日長,自是吉事,但陽不可亢,亢則陰亡,而寓死機。胃土燥熱,攻下失期,陰精枯槁,亦成死證。是以入腑雖吉,不如在經之有吉而無凶也。
白話文:
腑的陽氣原本就旺盛,如果再加上經絡之氣鬱積不通暢,就會引發體內熱象,並且傳導到胃腑。腑的陽氣增長,就會消耗臟腑的陰氣。一般來說,人如果生病,陽氣增長是好事,陰氣增長則危險。傷寒病中,屬於三陽病的人比較不容易死,就是因為陽氣增長而陰氣消退。疾病傳到胃腑,表示陽氣逐漸增長,這本來是好事,但陽氣不能過於旺盛,過旺就會導致陰氣耗盡,反而會產生死亡的危機。如果胃土過於乾燥燥熱,又沒有及時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導致陰精枯竭,也會變成無法醫治的死證。因此,雖然疾病傳入腑是好事,但還是比不上疾病停留在經絡,那樣比較安全,不會有兇險。
2. 陰盛傳臟
臟陰素旺而經氣閉束,則內寒鬱動而傳脾臟,臟陰進則腑陽退。凡人之疾,陽進則安,陰進則危,傷寒三陰之多死者,以其陰進而陽退也。病傳脾臟,陰氣日進,最是險事,蓋陰不可勝,勝則陽敗,而無生望。脾土濕寒,溫補後時,陽氣消滅,則成死證。是以入臟則險,不如在腑之夷多而險少也。
白話文:
臟腑的陰氣原本就旺盛,導致經脈氣血被阻礙,體內寒氣因此鬱積擾動而傳入脾臟,臟腑的陰氣增加,則腑的陽氣就會衰退。一般人的疾病,陽氣增強就會平安,陰氣增強就會危險。傷寒病中,屬於三陰證的人大多死亡,就是因為陰氣增強而陽氣衰退的緣故。病邪傳入脾臟,陰氣日益增長,這是最危險的情況。因為陰氣不能過於強盛,一旦強盛就會導致陽氣敗亡,而沒有存活的希望。脾臟的土屬性變得濕冷,即使之後用溫補的方式來治療,陽氣也已經消滅殆盡,就會成為死症。所以病邪侵入臟器就很危險,不如停留在腑的階段,危險性相對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