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懸樞》~ 卷四 (1)
卷四 (1)
1. 卷四
小兒疹病,即大人溫疫。風傷衛氣,衛閉而營郁,營氣內陷則死,外發則生。非解仲景中風,不知溫疫,非解溫疫,不知疹病。
疹病之義,岐伯、仲景俱曾言之,而議論未詳。後世庸工,不知涼營發表,而率用寒下,徒傷裡氣,而衛閉不泄,營氣鬱淪,遂殞性命。庭樹方櫱,而遭攀折,山木始生,而夭斧斤,朝榮夕落,蕙蘭與,蕭艾同傷,夏茂秋零,松柏共蒲柳先殞,半枕黃粱,已非故我,一榻槐安,竟為異物。人悉言愁,我欲賦恨,作疹病解。
白話文:
小兒的疹病,其實就是大人的溫疫。當風邪侵犯人體衛氣時,衛氣閉塞導致營氣鬱積,營氣內陷就會死亡,能向外發散就能存活。如果不能理解張仲景的中風理論,就不會理解溫疫;不能理解溫疫,就不會理解疹病。
關於疹病的道理,岐伯和張仲景都曾經提到過,但論述並不詳細。後世那些庸醫,不懂得用清涼的藥物疏通營氣,把體表邪氣散發出去,反而動輒使用寒涼的藥物攻下,只會傷害脾胃之氣,導致衛氣更加閉塞無法宣洩,營氣鬱積下陷,最終喪命。就像剛長出幼苗的樹木,卻遭到攀折;剛萌發的山林,卻被斧頭砍伐;早上還欣欣向榮,晚上就凋零;蕙蘭和蕭艾一同受傷;夏天茂盛,秋天凋零;松柏和蒲柳一同先死去;做了一場黃粱美夢,醒來已非原本的自己;經歷一場槐安夢,醒來一切都變成了異物。人們都說憂愁,我卻想表達憤恨,因此寫下這篇疹病解。
2. 疹病解第四
3. 疹病根原
疹病者,溫疫之傷衛氣也。此因金水斂藏,衛陽未泄,是以風襲於氣分。風傷大人,則為溫疫,小兒則為疹病,其病一也,而證亦同焉。
血藏於肝,氣統於肺,肝血溫暖而升發,肺氣清涼而降斂,自然之性也。氣性閉斂,而風性疏泄,風傷衛氣,泄其皮毛,衛愈泄而愈欲斂,斂而不啟,內遏營血;故營鬱而為熱。六日經盡,營血鬱勃,發於汗孔,紅點圓平,其名曰疹。
小兒寒水蟄藏,相火未泄,營血本自清和。一襲邪風,相火升炎,亦同大人,故感冒溫疫,營鬱而疹發。疹點周密,營郁散越,則熱退而病除矣。
凡人中風,未嘗病疹,溫疫之邪,膠黏閉塞,封固難開,小兒肌表固密,是以感之則疹生焉。
疹病之與中風,同是風邪,但氣則疫癘而時則春夏,血蒸而表密,故熱散而發疹點,證與中風不同也。
白話文:
疹病的根源,是因為感受溫熱疫氣而傷到衛氣。這是因為秋冬時節金氣和水氣收斂潛藏,衛陽之氣沒有宣發出來,所以風邪才會侵襲到氣分。風邪侵犯成年人,就會變成溫疫,侵犯小孩,就會變成疹病,雖然病名不同,但病因和症狀是相同的。
血收藏在肝臟,氣統屬於肺臟,肝血溫暖而向上升發,肺氣清涼而向下收斂,這是自然的運作規律。如果氣的本性變成閉塞收斂,而風的本性是疏泄,風邪傷到衛氣,使得皮膚毛孔開泄,衛氣越是洩散就越想收斂,收斂卻不能夠舒展,就會使得體內的營血受到阻礙;所以營血鬱積而產生熱。到了第六天,營血鬱積到極點,就會從汗孔透發出來,形成紅色、平坦的圓點,這就叫做疹子。
小孩體內寒水潛藏,相火沒有宣發出來,營血原本是清和的。一旦感受風邪,相火就會向上升騰發炎,也跟大人一樣,所以感受溫熱疫氣後,就會因為營血鬱積而發疹。疹子密集地出現,等到營血鬱積散發出去,熱就會消退,病也就會痊癒。
一般人感受風邪,不一定會發疹子,而溫熱疫氣的邪氣,是黏滯閉塞,難以疏通開解的。小孩的肌膚表層比較緊密,所以感受溫熱疫氣就會發疹。
疹病和中風,都是風邪引起的,但是疹病是溫熱疫氣所致,且好發於春夏時節,加上血氣蒸騰、肌膚表層緊密,所以熱氣散發出來就形成了疹點,這與一般中風的症狀是不同的。
4. 疹病隱顯
小兒溫疫傳經,亦同大人,一日太陽,二日陽明,三日少陽,四日太陰,五日少陰,六日厥陰。六經既盡,營血外發,而生疹點。或發於三日之前,或發於六日之後,表邪之輕重不同,經氣之衰旺非一也。
蓋衛氣斂閉,營鬱熱發,外無泄路,倘里有奧援,則內傳腑臟,如臟陰未衰,表裡異氣,營熱不得內傳,經盡之後,營熱鬱隆,自然外發。其經陽素旺,則熱盛於三日之前,其經陰不衰,則熱盛於三日之後。邪輕而表疏,則外發之期早,邪重而表密,則外發之期晚。若衛閉而營不能泄,則鬱悶躁煩,昏狂迷亂之證,色色皆起。
遇臟陰素虛,則營熱內蒸,終不外發,五臟燔爍,則人死矣。或發之未透,隱見於皮膚之內,鬱而為癢,是為隱疹,隱疹者,營之半發而未透者也。隱疹之家,營熱鬱積,久而肌肉腐潰,發為風癩。
風癩由於隱疹,仲景論之於《傷寒·脈法》、《金匱·水氣》之中,岐伯論之於「脈要精微」及「風論」之內,而隱疹之名,岐伯未言,實始仲景,此先聖疹論之始也。
白話文:
小兒罹患溫疫,其傳播途徑與成人相同,第一天侵犯太陽經,第二天侵犯陽明經,第三天侵犯少陽經,第四天侵犯太陰經,第五天侵犯少陰經,第六天侵犯厥陰經。當六經都傳遍後,營血就會向外發散,形成疹子。疹子可能在三天前就出現,也可能在六天後才出現,這是因為表邪的輕重不同,以及各經脈氣的盛衰各有差異。
當人體衛氣收斂閉塞,營血鬱積而產生熱,因為沒有向外宣洩的途徑,如果體內有奧援,就會向內傳入腑臟。如果臟腑陰氣沒有衰弱,表裡之氣不同,營熱就無法向內傳,當經絡傳遍後,營熱積聚旺盛,自然就會向外發散。如果經絡陽氣本來就旺盛,則熱勢會在三天前就較為盛大,如果經絡陰氣沒有衰退,則熱勢會在三天後才較為盛大。如果邪氣輕微而體表疏鬆,那麼疹子出現的時間就會早;如果邪氣嚴重而體表緊密,那麼疹子出現的時間就會晚。如果衛氣閉塞而營血無法宣洩,就會產生鬱悶煩躁、昏厥瘋狂、意識錯亂等各種症狀。
如果遇到臟腑陰氣本來就虛弱的人,營熱就會向內蒸發,最終無法向外發散,導致五臟如同被火焚燒,人就會死亡。或者疹子雖然發出,卻沒有完全透達,隱藏在皮膚之內,因為鬱積而產生搔癢,這就稱為隱疹。所謂隱疹,就是營血發散了一半卻沒有完全透出的狀態。有隱疹的人,營熱鬱積,時間久了肌肉會腐爛潰敗,就會發展成風癩。
風癩是由於隱疹所導致的,張仲景在《傷寒論·脈法》和《金匱要略·水氣》中都論述了這一點,岐伯在《脈要精微》及《風論》中也有所論述,只是隱疹這個名稱是岐伯沒有提到的,實際上是從張仲景開始的,這是古代聖賢關於疹病論述的開端。
5. 太陽經證
6. 發熱頭痛
太陽在六經之外,感則先病。太陽之經,總統營衛,風自外感,而傷衛氣,故太陽先病。風性疏泄,竅閉而風泄之,開其皮毛,氣莫能斂,是以衛傷。衛秉肺氣,素以收斂為性,風傷衛氣,皮毛露泄,而衛氣愈斂,其性然也。衛閉而遏營血,血中溫氣不泄,是以發熱。太陽寒水之經,病則令氣鬱發,證見惡寒,溫疫營遏熱盛,故但熱而不寒。
其經自頭下項,行身之後,營衛壅塞,不得順行,故頭項腰脊骨節俱痛。衛司於肺,胸中宗氣,衛之根本,衛郁竅閉,宗氣壅逆,逆行上竅,泄之不及,沖激而出,故生嗽嚏。衛為風襲、遏閉營血,營血不達,鬱而生熱,是衛傷而營病也。宜青萍湯,浮萍瀉衛氣之閉,芍藥瀉營血之郁,甘草、大棗,補其脾精,丹皮、生薑,調其肝氣,使風隨汗散,衛開而營泄,則不生疹病矣。以方在太陽,血熱不深,用表藥發之,只是汗出,尚無紅斑也。
青萍湯
浮萍(三錢),芍藥(二錢),甘草(一錢,生),大棗(三枚,劈),生薑(二錢),丹皮(二錢)
流水煎半杯,溫服,覆衣,取汗。
治疫疹初起,太陽證之輕者。
夏月熱甚,須以元參佐之。
白話文:
太陽經脈不在六經的範圍內,但它容易首先受到外邪侵襲而發病。太陽經掌管全身的營氣和衛氣,當風邪從外部侵入時,會傷害衛氣,所以太陽經會首先發病。風邪的特性是疏泄,會使皮膚毛孔閉塞,又使風邪不斷向外宣洩,導致皮膚毛孔張開,體內的氣無法收斂,因此衛氣會受到損傷。衛氣依賴於肺氣,本性是收斂,當風邪傷了衛氣,皮膚毛孔暴露而外泄,衛氣反而會更加收斂,這是它的特性。衛氣閉塞就會阻礙營血的運行,血液中的溫熱之氣無法發散,所以會引起發熱。太陽經是屬於寒水的經脈,當它發病時會導致氣機鬱結而引發熱象,症狀表現為怕冷;溫疫時,營血被阻遏而熱邪旺盛,所以只會發熱而不怕冷。
太陽經脈從頭部向下到後頸,行走於身體的背部,當營氣和衛氣壅塞不通時,就無法順利運行,因此會出現頭部、後頸、腰部、脊椎骨節等部位的疼痛。衛氣的功能由肺來主導,胸中的宗氣是衛氣的根本,當衛氣鬱滯、毛孔閉塞時,宗氣就會壅塞逆行向上衝擊頭竅,但又不能及時宣洩出去,因此會衝擊而出,產生咳嗽和噴嚏。衛氣因為受到風邪侵襲而閉塞,阻礙了營血的運行,營血運行不暢就會鬱結而產生熱,這就是衛氣受損而導致營血也產生病變。應該使用青萍湯來治療,浮萍能疏泄閉塞的衛氣,芍藥能疏泄鬱滯的營血,甘草和大棗能補養脾精,丹皮和生薑能調和肝氣,使風邪隨著汗液排出,衛氣通暢而營血疏泄,這樣就不會發生疹病了。這個方子用在太陽經的病症,血液的熱邪還不深,所以用表藥發散,只要發汗就會好,不會出現紅斑。
青萍湯
浮萍(九克),芍藥(六克),甘草(三克,生的),大棗(三枚,掰開),生薑(六克),丹皮(六克)
用水煎至半杯,溫服,蓋上被子,取汗。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溫疫初期,太陽經症狀較輕的。
夏天如果熱邪比較嚴重,需要加入玄參輔助治療。
7. 脈緊無汗
風傷衛氣,脈浮頭痛,發熱汗出,以風泄於外而氣不能閉也,若脈浮而緊,發熱惡寒,身疼腰痛,煩躁無汗,而喘促者,是氣閉於內而風不能泄也。溫疫亦然,凡風強則疏泄而有汗,氣強則斂閉而無汗。有汗者輕,表疏則營郁易發,無汗者重,表密則血熱難宣。此當以青萍石膏,清散經邪。是時未傳六經,營郁尚淺,風消熱泄,則斑點不生,一汗而解矣。
青萍石膏湯
浮萍(三錢),石膏(二錢,生,研),杏仁(二錢,泡去皮尖),甘草(一錢,炙),生薑(二錢),大棗(二枚)
流水煎半杯,溫服,覆衣。
治疫疹初起,太陽證之重者。
白話文:
風邪侵襲到身體的防禦系統(衛氣),會出現脈搏浮在表面、頭痛、發燒、出汗等症狀,這是因為風邪向外發散,導致身體的氣無法閉藏。如果脈搏浮在表面且有力,同時出現發燒怕冷、身體痠痛、腰痛、煩躁不安不出汗,甚至呼吸急促,就表示身體的氣被鬱積在體內,風邪無法向外發散。溫疫也類似這種情況。一般來說,風邪較強時,身體會向外疏泄而有汗,氣較強時,身體會向內收斂而無汗。有汗的情況較輕微,表示身體的防禦機能疏鬆,病邪容易發散,無汗的情況較嚴重,表示身體的防禦機能緊密,熱邪難以散發。這時應使用青萍石膏湯來清除和散發體內的經絡邪氣。此時病邪尚未深入六經,營氣的鬱積還比較輕微,只要風邪消除,熱邪發散,就不會出現斑疹,通常一出汗就會痊癒。
青萍石膏湯
浮萍(三錢)、生石膏(二錢,磨成粉)、杏仁(二錢,浸泡後去皮尖)、炙甘草(一錢)、生薑(二錢)、大棗(二枚)
用流動的水煎煮成半杯,溫熱服用,服後蓋好被子。
這個方子適用於治療溫疫初期,屬於太陽經症狀較嚴重的患者。
8. 煩熱燥渴
疹傳陽明少陽,燥動火炎,則生煩渴,若方在太陽,而煩渴已見,此其三陽素旺,將來多傳陽明之腑。蓋溫疫之邪,受在少陽厥陰兩經,足少陽從相火化氣,足厥陰以風木主令,胃陽旺而燥盛,則風火激烈而煩渴以生,脾陰旺而濕盛,則風火清寧而煩渴不作,如煩渴見於太陽寒水之經,則火盛水負,濕虧燥盈,是其素秉如此矣。
火炎就燥,必傳胃腑,此在大人,或有表解而病此者,小兒表密,必連經證。宜白虎加元麥青萍湯,清金而發表,絕其傳腑之源也。
白虎加元麥青萍湯
石膏(二錢,生),甘草(一錢),知母(一錢),粳米(半杯),元參(一錢),麥冬(二錢,去心),浮萍(二錢)
流水煎至米熟,取半杯,熱服,覆衣。
治疫疹初起,陽氣素旺者。
白話文:
疹子如果傳到陽明經和少陽經,就會因為燥熱而使火氣旺盛,產生煩躁口渴的症狀。如果疹子還在太陽經時就出現煩躁口渴,這表示這個人體內三陽的陽氣本來就比較旺盛,將來很可能會傳入陽明經的腑。
一般來說,溫熱性疾病的邪氣,會影響到少陽經和厥陰經,足少陽經會使相火化成熱氣,足厥陰經則由風木主導。如果胃的陽氣旺盛,燥熱也會跟著加劇,就會導致風火過於強盛而產生煩躁口渴。反之,如果脾的陰氣旺盛,濕氣充足,風火就會比較平和,就不會產生煩躁口渴。如果煩躁口渴的症狀出現在太陽寒水經,表示火氣過旺、水液不足,濕氣不足、燥氣過盛,這可能是這個人體質本來就這樣。
火氣旺盛乾燥,一定會傳入胃腑。這種情況在成人身上,有時會因為表症已經解除,卻還是出現煩躁口渴。小孩因為皮膚比較緊密,表症通常會連帶影響到其他經絡。這種情況適合用白虎加元麥青萍湯來治療,一方面清熱降火,一方面發散表邪,斷絕傳入內臟的源頭。
白虎加元麥青萍湯
生石膏(二錢)、甘草(一錢)、知母(一錢)、粳米(半杯)、元參(一錢)、麥冬(二錢,去心)、浮萍(二錢)
用水煎煮到米熟,取半杯,趁熱喝下,喝完蓋好被子。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溫疫疹子剛開始發作,而且本身陽氣就比較旺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