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懸樞》~ 卷三 (6)
卷三 (6)
1. 氣衝心痛咽疼消渴嘔吐泄利便血便膿腹痛腰痛厥逆發熱疳瘡癰膿
痘病六日,但入厥陰之經,不入厥陰之臟,此為順證。木鬱風動,則入肝臟,《傷寒·厥陰》氣衝心疼,咽痛腰痛,消渴嘔利,厥逆發熱之證,必當漸生。厥陰以風木主令,土濕水寒,木鬱風生,郁衝於上,則心疼咽痛,嘔吐消渴之條見,郁陷於下,則腰疼腹痛,泄利膿血之病作。
白話文:
痘瘡發作六天後,病邪會進入厥陰經絡,但不會侵入厥陰臟腑,這是一種順證。如果肝氣鬱結、風邪妄動,病邪就會入侵肝臟。
根據《傷寒論》記載的「厥陰」證,會有心痛、咽痛、腰痛、口渴、嘔吐腹瀉、厥逆發熱等症狀,這些症狀會逐漸出現。厥陰經由風木主導,土濕水寒,如果肝木鬱結、風邪生發,鬱結之氣向上衝擊,就會出現心痛、咽痛、嘔吐、口渴等症狀;如果鬱結之氣向下陷落,就會出現腰痛、腹痛、膿血泄利等症狀。
厥陰之脈,自足走胸,貫膈而循喉嚨,上入頑顙,衝於胸膈,則心為之疼,衝於頏顙,則咽為之痛。木鬱蠹化,則吐蛔蟲。木敗胃逆,則嘔水穀。木陷於土,郁衝於前,則病腹痛。木陷於水,郁衝於後,則苦腰痛。血藏於肝,谷消於脾,土敗木賊,風令疏泄,脾傷則清穀不止,肝傷則便血不收。
白話文:
厥陰經脈從足部出發,沿著胸部往上走,貫穿橫膈膜,沿著喉嚨往上,進入頂部的頑顙穴。如果厥陰經絡受阻,衝擊到胸膈,就會引起心痛;衝擊到頏顙,就會引起咽喉痛。如果肝氣鬱結,就會長出蛔蟲並吐出來。如果肝氣虛弱,胃氣上逆,就會嘔吐食物和水。如果肝氣陷落在脾胃之間,鬱結衝擊腹部,就會引起腹痛。如果肝氣陷落在腎水之中,鬱結衝擊後腰,就會導致腰痛。肝臟儲存血液,脾臟消化食物。如果脾胃功能失調,木克土,加上風氣使身體疏泄太過,脾臟受傷會導致腹瀉不止;肝臟受傷會導致便血不止。
厥陰風木,生於癸水而孕丁火,實為水火之中氣,中氣既病,故水火不交,上熱而下寒,水勝則發厥,火復則發熱。少陰水勝而火敗,故病甚則多死,厥陰水終而火復,故病劇而或生,蓋以陰極陽回,往往見絕而蘇。其厥逆者,死機也,其發熱者,生兆也,而陽回熱發,往往太過。
白話文:
厥陰屬肝,五行屬木,起源於癸水,孕育丁火,實為水火交匯之氣。此氣一旦生了病,就會導致水火不協調,上身發熱,下身發寒。水氣盛則癲癇發作,火氣恢復則發熱。少陰屬腎,水氣過盛,火氣衰敗,所以病情嚴重時,多數會死亡。厥陰屬肝,水氣衰弱,火氣恢復,所以病情危重時,有時候也會康復。這是因為陰盛到極點,陽氣就會回升,往往看似絕望,卻又轉危為安。如果出現癲癇發作,則是死亡的徵兆;如果發熱,則是好轉的跡象。而陽氣回升發熱,往往會過度。
熱鬱於上,則咽痛而吐膿血,熱鬱於下,則腹痛而便膿血,熱鬱於經,則隨在而發癰膿。凡疳瘡剝蝕,唇齒消爛,癰膿腐潰,手足卷屈者,皆厥陰之熱淫也。厥陰之經,循喉嚨之後,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於顛,下頰而環唇,故疳生於唇口。厥陰主筋,諸筋皆會於節,膝踝肘腕者,筋骨之關節,故癰生於肘膝。
白話文:
熱氣鬱結在上焦,會導致喉嚨痛、吐出膿血;熱氣鬱結在下焦,會導致腹痛、排出膿血;熱氣鬱結在經絡中,會在身體各處引發膿瘡。
凡是潰瘍侵蝕皮膚,嘴脣和牙齒腐爛,膿瘡潰爛,手腳攣縮的情況,都是厥陰經受熱邪侵襲造成的。厥陰經的經絡循行喉嚨後方,連接眼睛,向上經過額頭,與督脈會合在頭頂,隨後經過臉頰,圍繞嘴脣。因此,潰瘍會長在嘴脣和口腔內。厥陰經主管筋,全身的筋脈都匯聚在關節處。膝蓋、腳踝、手肘和手腕這些地方是筋骨的關節,因此膿瘡會長在手肘和膝蓋。
緣衛郁不能外發,一得厥陰之熱,淫蒸腐化,則生瘡癰。然雖熱過營傷,而陽回痘發,衛氣不陷,亦為厥陰之功。痘傳厥陰之臟,半死半生,當於厥熱勝復之際,先事預防也。
甘桔柴苓湯
白話文:
如果人體的衛氣鬱結而無法外出發散,一旦受到厥陰經的熱邪侵犯,就會造成腐敗化熱,進而形成瘡癰。雖然熱邪會損傷營氣,但陽氣回歸後會形成痘瘡,衛氣也不會陷落,這也是厥陰經的作用。痘瘡會影響厥陰臟腑,造成半死半生的狀態。因此,當厥熱盛極而回退之際,我們就應該提前做好預防。
甘草(一錢,生),桔梗(二錢),柴胡(一錢),黃芩(一錢)
白話文:
甘草(5克,未經炙製)
桔梗(10克)
柴胡(5克)
黃芩(5克)
流水煎半杯,溫服。
治咽痛者。
風盛咽燥,加生地、白芍。
參甘歸芍栝蔞湯
白話文:
用流水煎煮半杯,溫服。
治療咽喉疼痛。
風盛咽喉乾燥,加生地、白芍。
參甘歸芍栝蔞湯
人參(一錢),甘草(一錢,生),當歸(一錢),芍藥(二錢),生地(一錢),栝蔞根(三錢)
流水煎半杯,溫服。
治消渴者。
苓桂參甘芍藥附子湯
白話文:
-
人參:1 錢
-
甘草:1 錢(生用)
-
當歸:1 錢
-
芍藥:2 錢
-
生地黃:1 錢
-
栝樓根:3 錢
人參(一錢),甘草(一錢),茯苓,(三錢),桂枝(二錢),附子(二錢),芍藥(二錢)
白話文:
人參(5克),甘草(5克),茯苓(15克),桂枝(10克),附子(10克),芍藥(10克)
流水煎半杯,溫服。
治腰痛腹痛者。
苓桂參甘歸附湯
人參(一錢),甘草(一錢),茯苓(三錢),桂枝(二錢),附子(二錢),當歸(二錢)
流水煎半杯,溫服。
治厥逆不止者。
吐泄治同太陰。
當歸芍藥地黃湯
甘草(一錢,生),芍藥(三錢),生地(三錢)當歸(一錢)
流水煎半杯,溫服。
治發熱太過者。
芍藥黃土湯
白話文:
將人參、甘草、茯苓、桂枝、附子、當歸用流水煎煮至半杯,溫熱服用,可治療腰痛腹痛。若出現厥逆不止的情況,同樣用此方治療。吐瀉則按照太陰病的治療方法處理。
另外,將甘草、芍藥、生地、當歸用流水煎煮至半杯,溫熱服用,可治療發熱過度。
甘草(一錢),白朮(一錢),附子(一錢),阿膠(一錢),地黃(一錢),芍藥(二錢),黃芩(一錢),灶中黃土(三錢)
白話文:
- 甘草:1錢
- 白朮:1錢
- 附子:1錢
- 阿膠:1錢
- 地黃:1錢
- 芍藥:2錢
- 黃芩:1錢
- 竈中黃土:3錢
流水煎半杯,溫服。
治便血者。
痘家便血者死,以水寒土濕而木陷也。宜暖水燥土,而清風木。
白頭翁湯
白話文:
用流水煎煮半杯,溫服。
用於治療大便出血的情況。
出痘瘡期間大便出血會導致死亡,這是因爲水寒土溼而導致肝木下陷。應該溫暖水髒、燥化土髒,並且清疏風木。
白頭翁湯
白頭翁(二錢),黃連(一錢),黃柏(一錢),秦皮(一錢)
白話文:
白頭翁(20 克),黃連(10 克),黃柏(10 克),秦皮(10 克)
流水煎半杯,溫服。
治便膿者。
土虛木燥,腹痛脅痛者,加甘草、阿膠。
地黃芍藥芩柏湯
甘草(一錢,生),芍藥(二錢),生地(一錢)元參(二錢),黃芩(一錢),黃柏(一錢)
流水煎半杯,溫服。
治疳瘡者。
白話文:
用流水煎煮藥材,煎至半杯,溫熱服用。此方用於治療膿血便。如果患者體虛、燥熱,伴隨腹痛、脅痛,可加入甘草和阿膠。
藥方:地黃芍藥芩柏湯
藥材:甘草(生,一錢)、芍藥(二錢)、生地(一錢)、元參(二錢)、黃芩(一錢)、黃柏(一錢)。
流水煎煮至半杯,溫熱服用。此方用於治療疳瘡。
外以黃連、石膏、甘草、青黛等分,研細,時時塗之。
甘草歸地湯
白話文:
使用黃連、石膏、甘草、青黛等藥材等量研製成細粉末,經常塗抹在患處。
甘草(一錢,生),當歸(一錢),生地(一錢),芍藥(二錢),桔梗(二錢),元參(二錢),丹皮(二錢)
黃芩(一錢)
流水煎半杯,溫服。
治癰膿者。
白話文:
甘草(5克,生用),當歸(5克),生地黃(5克),芍藥(10克),桔梗(10克),元參(10克),丹皮(10克)
2. 三陰治法
痘家日傳一經,六日而至厥陰,陽平而不入於腑,陰平而不入於臟,經盡衛發,此勿藥而有喜者。補瀉之法,俱不可用,但須發表而已。陽盛則離經而入腑,陰盛則離經而入臟,入腑者有吉而無凶,入臟者少生而多死。此與傷寒、寒疫之證一也,而痘家之三陰,更為危險。以其表寒閉束,甚於大人,衛氣難發而易陷,死者十九也。
白話文:
痘疹沿經絡傳播,六天後會到達厥陰經,陽氣平和但不進入腹中,陰氣平和但不進入臟腑。經絡運轉結束後,衛氣發出,這是不用藥也能痊癒的情況。
不能使用補瀉的方法,只需要讓衛氣發散出來。陽氣過盛則會脫離經絡進入腹中,陰氣過盛則會脫離經絡進入臟腑。進入腹中則可能有吉兆,進入臟腑則性命垂危。
這種情況與傷寒、寒疫的證候相似,但是痘疹的三陰經證候更加危險。因為痘疹表寒閉塞,比成年人更嚴重,衛氣難以發散而容易陷於體內,因此死亡率很高。
凡病腑熱則宜寒瀉,臟寒則宜溫補,此定法也,而痘家一證,則但有溫補之法,而無寒瀉之條。蓋傷寒攻下,皆在表解之後,痘家未有表解之時,是無可攻下之日也。若陰盛入臟,而溫補及時,十猶救五,若溫補後期,則九死一生,若稍用寒涼,則百不一生矣。
臨痘證者,貴於在經而先覺,不貴於入臟而後喻。救之於履霜之前,則為良工,挽之於堅冰之後,是為下士也。
白話文:
一般來說,內腑發熱時需要用寒涼藥物瀉下,臟腑虛寒時需要用溫熱藥物補益。這是既定的治療原則。但是,在治療痘疹這一疾病時,只見有溫補之法,不見寒瀉之方。這是因為,治療傷寒時會使用攻下法,但都是在發散表邪之後。而痘疹沒有發散表邪的階段,所以沒有可以攻下瀉下之日。如果陰氣過盛侵入臟腑,及時溫補,能救活五分之一的人;如果溫補治療太晚,則九死一生;如果稍微使用寒涼藥物,則百不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