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懸樞》~
1. 厥陰經證
2. 氣衝心痛咽疼消渴嘔吐泄利便血便膿腹痛腰痛厥逆發熱疳瘡癰膿
痘病六日,但入厥陰之經,不入厥陰之臟,此為順證。木鬱風動,則入肝臟,《傷寒·厥陰》氣衝心疼,咽痛腰痛,消渴嘔利,厥逆發熱之證,必當漸生。厥陰以風木主令,土濕水寒,木鬱風生,郁衝於上,則心疼咽痛,嘔吐消渴之條見,郁陷於下,則腰疼腹痛,泄利膿血之病作。
厥陰之脈,自足走胸,貫膈而循喉嚨,上入頑顙,衝於胸膈,則心為之疼,衝於頏顙,則咽為之痛。木鬱蠹化,則吐蛔蟲。木敗胃逆,則嘔水穀。木陷於土,郁衝於前,則病腹痛。木陷於水,郁衝於後,則苦腰痛。血藏於肝,谷消於脾,土敗木賊,風令疏泄,脾傷則清穀不止,肝傷則便血不收。
厥陰風木,生於癸水而孕丁火,實為水火之中氣,中氣既病,故水火不交,上熱而下寒,水勝則發厥,火復則發熱。少陰水勝而火敗,故病甚則多死,厥陰水終而火復,故病劇而或生,蓋以陰極陽回,往往見絕而蘇。其厥逆者,死機也,其發熱者,生兆也,而陽回熱發,往往太過。
熱鬱於上,則咽痛而吐膿血,熱鬱於下,則腹痛而便膿血,熱鬱於經,則隨在而發癰膿。凡疳瘡剝蝕,唇齒消爛,癰膿腐潰,手足卷屈者,皆厥陰之熱淫也。厥陰之經,循喉嚨之後,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於顛,下頰而環唇,故疳生於唇口。厥陰主筋,諸筋皆會於節,膝踝肘腕者,筋骨之關節,故癰生於肘膝。
緣衛郁不能外發,一得厥陰之熱,淫蒸腐化,則生瘡癰。然雖熱過營傷,而陽回痘發,衛氣不陷,亦為厥陰之功。痘傳厥陰之臟,半死半生,當於厥熱勝復之際,先事預防也。
甘桔柴苓湯
甘草(一錢,生),桔梗(二錢),柴胡(一錢),黃芩(一錢)
流水煎半杯,溫服。
治咽痛者。
風盛咽燥,加生地、白芍。
參甘歸芍栝蔞湯
人參(一錢),甘草(一錢,生),當歸(一錢),芍藥(二錢),生地(一錢),栝蔞根(三錢)
流水煎半杯,溫服。
治消渴者。
苓桂參甘芍藥附子湯
人參(一錢),甘草(一錢),茯苓,(三錢),桂枝(二錢),附子(二錢),芍藥(二錢)
流水煎半杯,溫服。
治腰痛腹痛者。
苓桂參甘歸附湯
人參(一錢),甘草(一錢),茯苓(三錢),桂枝(二錢),附子(二錢),當歸(二錢)
流水煎半杯,溫服。
治厥逆不止者。
吐泄治同太陰。
當歸芍藥地黃湯
甘草(一錢,生),芍藥(三錢),生地(三錢)當歸(一錢)
流水煎半杯,溫服。
治發熱太過者。
芍藥黃土湯
甘草(一錢),白朮(一錢),附子(一錢),阿膠(一錢),地黃(一錢),芍藥(二錢),黃芩(一錢),灶中黃土(三錢)
流水煎半杯,溫服。
治便血者。
痘家便血者死,以水寒土濕而木陷也。宜暖水燥土,而清風木。
白頭翁湯
白頭翁(二錢),黃連(一錢),黃柏(一錢),秦皮(一錢)
流水煎半杯,溫服。
治便膿者。
土虛木燥,腹痛脅痛者,加甘草、阿膠。
地黃芍藥芩柏湯
甘草(一錢,生),芍藥(二錢),生地(一錢)元參(二錢),黃芩(一錢),黃柏(一錢)
流水煎半杯,溫服。
治疳瘡者。
外以黃連、石膏、甘草、青黛等分,研細,時時塗之。
甘草歸地湯
甘草(一錢,生),當歸(一錢),生地(一錢),芍藥(二錢),桔梗(二錢),元參(二錢),丹皮(二錢)
黃芩(一錢)
流水煎半杯,溫服。
治癰膿者。
白話文:
氣往上衝導致心痛、咽喉痛,口渴、嘔吐、腹瀉、便血、膿便、腹痛、腰痛、昏厥、發熱,以及疳瘡、癰腫
痘疹病發第六天,如果病邪只停留在厥陰經,而沒有深入厥陰臟,這是順利的現象。若是體內肝氣鬱結,導致風邪內動,病邪就會進入肝臟,按照《傷寒論·厥陰篇》的說法,可能會逐漸出現氣往上衝導致心痛、咽喉痛、腰痛、口渴、嘔吐、昏厥、發熱等症狀。厥陰經主要與風木之氣相關,若體內濕氣過重、寒氣侵襲,導致肝氣鬱結,就會產生風邪。鬱積的氣往上衝,就會導致心痛、咽喉痛、嘔吐、口渴等症狀,往下陷就會導致腰痛、腹痛、腹瀉、便膿血等病症。
厥陰經脈從腳部往胸部走,穿過橫膈膜,沿著喉嚨往上到頭頂,如果氣衝到胸膈,就會引起心痛;衝到喉嚨,就會引起咽喉痛。肝氣鬱結產生蟲,就會吐出蛔蟲;肝氣衰敗導致胃氣上逆,就會嘔吐水和食物;肝氣下陷於脾土,氣往上衝,就會引起腹痛;肝氣下陷於腎水,氣往後衝,就會引起腰痛。肝臟儲藏血液,脾臟消化食物。若是脾土衰敗導致肝木來克制,再加上風邪疏泄,脾臟受損就會引起不停地腹瀉,肝臟受損就會導致便血不止。
厥陰風木,由癸水滋養,並蘊含丁火,本質上是水火之間的樞紐。如果中氣生病,就會導致水火不交,出現上熱下寒的情況。水氣過盛就會引發昏厥,火氣恢復就會引發發熱。少陰經水氣過盛而火氣衰敗,病情嚴重時多會死亡;厥陰經水氣走到盡頭而火氣恢復,病情危急時也可能好轉,這表示陰氣走到極點,陽氣會回歸,往往能從危險中恢復過來。昏厥是病情惡化的徵兆,發熱是好轉的跡象,但陽氣回歸時,發熱的情況往往會過於劇烈。
熱邪鬱積在上方,就會引起咽喉痛和吐膿血;熱邪鬱積在下方,就會引起腹痛和便膿血;熱邪鬱積在經脈中,就會隨處產生癰腫膿瘡。凡是出現疳瘡腐蝕、嘴唇牙齒潰爛、癰腫膿瘡腐爛、手腳蜷曲等症狀,都是厥陰經熱邪過盛所導致。厥陰經脈循著喉嚨後方,連接著眼睛,往上到額頭,在頭頂與督脈交會,往下走經過臉頰環繞嘴唇,所以疳瘡容易長在嘴唇周圍。厥陰經主導筋脈,全身的筋脈都匯集在關節處,像是膝蓋、腳踝、手肘、手腕,這些都是筋骨的關節,所以癰瘡容易長在手肘和膝蓋。
這是因為衛氣鬱結無法向外發散,一旦遇到厥陰經的熱邪,就會蒸發腐化,產生瘡癰。雖然熱邪過盛會損傷營血,但只要陽氣回歸痘疹發出,衛氣不陷落,也是厥陰經的作用。如果痘疹病邪傳到厥陰臟,就會處於半死半生的狀態,應當在厥熱反覆出現時,提前採取預防措施。
甘桔柴苓湯
- 甘草(一錢,生)
- 桔梗(二錢)
- 柴胡(一錢)
- 黃芩(一錢)
用清水煎煮半杯,溫服。
適用於治療咽喉疼痛。
若是風邪過盛導致咽喉乾燥,可以加生地、白芍。
參甘歸芍栝蔞湯
- 人參(一錢)
- 甘草(一錢,生)
- 當歸(一錢)
- 芍藥(二錢)
- 生地(一錢)
- 栝蔞根(三錢)
用清水煎煮半杯,溫服。
適用於治療口渴症狀。
苓桂參甘芍藥附子湯
- 人參(一錢)
- 甘草(一錢)
- 茯苓(三錢)
- 桂枝(二錢)
- 附子(二錢)
- 芍藥(二錢)
用清水煎煮半杯,溫服。
適用於治療腰痛和腹痛。
苓桂參甘歸附湯
- 人參(一錢)
- 甘草(一錢)
- 茯苓(三錢)
- 桂枝(二錢)
- 附子(二錢)
- 當歸(二錢)
用清水煎煮半杯,溫服。
適用於治療昏厥不止。
腹瀉和嘔吐的治療方法與太陰經的治療方法相同。
當歸芍藥地黃湯
- 甘草(一錢,生)
- 芍藥(三錢)
- 生地(三錢)
- 當歸(一錢)
用清水煎煮半杯,溫服。
適用於治療發熱過度。
芍藥黃土湯
- 甘草(一錢)
- 白朮(一錢)
- 附子(一錢)
- 阿膠(一錢)
- 地黃(一錢)
- 芍藥(二錢)
- 黃芩(一錢)
- 灶中黃土(三錢)
用清水煎煮半杯,溫服。
適用於治療便血。
痘疹病人出現便血是危險的,這是因為體內水寒土濕,導致肝木下陷。應當溫暖水氣,燥濕脾土,並清疏肝木。
白頭翁湯
- 白頭翁(二錢)
- 黃連(一錢)
- 黃柏(一錢)
- 秦皮(一錢)
用清水煎煮半杯,溫服。
適用於治療膿便。
若是脾土虛弱,肝木燥熱,導致腹痛脅痛,可加甘草、阿膠。
地黃芍藥芩柏湯
- 甘草(一錢,生)
- 芍藥(二錢)
- 生地(一錢)
- 元參(二錢)
- 黃芩(一錢)
- 黃柏(一錢)
用清水煎煮半杯,溫服。
適用於治療疳瘡。
可以外敷黃連、石膏、甘草、青黛等份磨成的細粉。
甘草歸地湯
- 甘草(一錢,生)
- 當歸(一錢)
- 生地(一錢)
- 芍藥(二錢)
- 桔梗(二錢)
- 元參(二錢)
- 丹皮(二錢)
- 黃芩(一錢)
用清水煎煮半杯,溫服。
適用於治療癰膿。
3. 三陰治法
痘家日傳一經,六日而至厥陰,陽平而不入於腑,陰平而不入於臟,經盡衛發,此勿藥而有喜者。補瀉之法,俱不可用,但須發表而已。陽盛則離經而入腑,陰盛則離經而入臟,入腑者有吉而無凶,入臟者少生而多死。此與傷寒、寒疫之證一也,而痘家之三陰,更為危險。以其表寒閉束,甚於大人,衛氣難發而易陷,死者十九也。
凡病腑熱則宜寒瀉,臟寒則宜溫補,此定法也,而痘家一證,則但有溫補之法,而無寒瀉之條。蓋傷寒攻下,皆在表解之後,痘家未有表解之時,是無可攻下之日也。若陰盛入臟,而溫補及時,十猶救五,若溫補後期,則九死一生,若稍用寒涼,則百不一生矣。
臨痘證者,貴於在經而先覺,不貴於入臟而後喻。救之於履霜之前,則為良工,挽之於堅冰之後,是為下士也。
白話文:
痘疹的病程,每天會傳遍一條經脈,到了第六天會傳到厥陰經。如果體內的陽氣和陰氣平和,沒有進入腑或臟,等經脈運行完畢,衛氣就會發散出來,這種情況不需要用藥也會自然痊癒。這時不論是補法或瀉法都不能使用,只需要幫助發汗就好。如果體內陽氣過盛,就會離開經脈進入腑;陰氣過盛,就會離開經脈進入臟。進入腑的情況通常吉多於凶,進入臟的情況則通常凶多於吉,很少有生還的機會。這和傷寒、寒疫的病症類似,但痘疹傳入三陰經的情況更加危險,因為痘疹患者的表寒閉束比成人更嚴重,衛氣難以發散出來,反而容易內陷,死亡率非常高。
一般來說,如果腑有熱就應該用寒藥瀉熱,如果臟有寒就應該用溫藥補虛,這是治療的常規。但痘疹這種病,只能用溫補的方法,不能用寒涼瀉熱的方法。因為傷寒可以使用攻下法,都是在表證解除之後,而痘疹並沒有表證解除的時候,所以沒有使用攻下法的時機。如果陰氣過盛而進入臟,及時溫補還可以救回一半的病人,如果溫補太晚,則幾乎十人有九人會死亡,如果稍用一點寒涼藥,則幾乎沒有活命的機會。
治療痘疹的醫生,最重要的是在病邪還在經脈時就能先察覺到,而不是等病邪進入臟才明白。在病情剛開始的時候就採取措施治療,才是高明的醫生,等到病情嚴重,像堅冰一樣難以化解之後才治療,是醫術低劣的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