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四聖懸樞》~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腹滿嗌乾

太陰以濕土主令,其經自足走胸,行身之前,溫疫營鬱熱盛,三陰之經,化氣於三陽,故病傳大陰,則腹滿而嗌乾。陽明之燥氣太亢,則營熱內蒸,而殞性命,太陰之濕氣不枯,則營熱外達,而生斑點,溫疫所最懼者,濕衰而燥勝也。太陰經病,脾陰足以濟胃陽,則營熱不至於內蒸,自然發越於皮毛矣。

浮萍地黃湯

浮萍(三錢),生地(三錢),丹皮(三錢),芍藥(三錢),甘草(二錢),生薑(三錢),大棗(三枚)

流水煎大半杯,熱服。

治溫疫太陰經證,腹滿嗌乾者。

白話文:

太陰經主掌濕土,它經脈的走向是從腳部到胸部,運行於身體前方。當溫熱疫病導致體內營氣鬱積,熱勢旺盛時,三陰經的氣會轉化到三陽經。因此,如果疾病傳到太陰經,就會出現腹部脹滿和咽喉乾燥的症狀。

如果陽明經的燥熱之氣過於旺盛,就會導致營熱在體內蒸騰,嚴重的話會危及生命。如果太陰經的濕氣沒有枯竭,營熱就能向外發散,而產生斑點。溫熱疫病最讓人擔憂的情況是,濕氣衰退而燥氣過於強盛。如果是太陰經的病變,而脾陰能夠足以滋養胃陽,那麼營熱就不會向內蒸騰,自然就能夠從皮膚毛孔發散出去。

浮萍地黃湯

藥方組成:浮萍(三錢),生地(三錢),丹皮(三錢),芍藥(三錢),甘草(二錢),生薑(三錢),大棗(三枚)

煎煮方法:用流動的水煎煮至大半杯,溫熱服用。

這藥方用於治療溫熱疫病導致的太陰經病症,症狀是腹部脹滿和咽喉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