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四聖懸樞》~ 卷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三 (4)

1. 潮熱譫語腹痛便秘

痘粒外發,全賴陽明之旺,陽氣太盛,則自陽明之經,而入陽明之腑。寒疫陰盛而入臟者多,陽盛而入腑者少,痘病之死,皆由陰盛而陽陷也。陽盛入腑,萬不一死,是為上吉,但腑燥便結,陽氣過亢,亦當滋其腸胃,以救臟陰,不可輕用承氣。傷寒表證未解,誤服下藥,陷其表陽,則生結胸心痞諸變,寒疫亦然。

白話文:

痘痘長出來,完全仰賴陽明經氣旺盛。陽氣太強,就會從陽明經進入陽明腑。寒疫陰氣強盛,多會進入臟腑;陽氣強盛,進入腸腑的較少。痘瘡治不好的死亡原因,都是因為陰盛陽衰所致。陽盛進入腸腑,萬中無一會死,這是最好的情況,但是腸腑燥熱便祕,陽氣過於亢盛,也應該滋養腸胃,來挽救臟腑陰氣,不可輕易使用瀉火的藥物。傷寒的表證還沒解除,誤服了瀉火藥,會損傷表面的陽氣,則會產生胸悶、心悸等各種症狀,寒疫也一樣。

痘病衛氣升達,最忌表陽內陷,承氣之證,未易多見也。設其譫語潮熱,腹痛便澀,恐其土燥陰亡,不得不瀉,則以承氣而加滋潤之藥,下其糟粕,以瀉胃熱,而不至傷其精氣。自非然者,硝黃枳樸,寒瀉脾胃之劑,不宜孟浪也。蓋大人寒疫,而傳胃腑,胃陽郁發,毛理蒸泄,表寒盡解,全是內熱。

白話文:

痘瘡是一種衛氣上浮的疾病,最忌諱表陽之氣內陷。而承氣證(需要用承氣湯治療的證型),在痘瘡中並不太常見。即使出現了昏言亂語、發熱、腹痛、大便乾結的症狀,也應考慮到可能是燥邪傷津,導致陰液虧虛,而不是表陽內陷。如果必須瀉下,可以選擇承氣湯,並加入滋潤的藥物,以排出糟粕、緩解胃熱,避免損傷精氣。除外這種情況外,不宜輕易使用硝石、黃連、枳實等具有寒瀉脾胃作用的藥物。因為痘瘡多為大人感受寒邪,傳至胃腑,導致胃陽鬱積、汗毛孔蒸泄,表寒得以解除,而內熱仍然存在。

汗去土焦,燥糞堵塞,不用攻下,胃火燔蒸,無從渫越。遲恐三陰枯槁,精液消亡,故有緩攻之法,又有急下之條。小兒寒束表密,汗液未亡,金土燥熱,不至如大人之甚,緩攻之疾,固宜詳審,急下之病,更當斟酌。以承氣之法,能亡陽盛之微陰,最瀉陰盛之微陽,小兒一線生陽,甚易撲滅,而痘粒發達,專憑胃氣,倘其一下而衛陷,則大事壞矣。

天地蓯蓉湯

白話文:

當身體出汗過多而導致體內水分流失,糞便乾燥阻塞時,不宜使用瀉下藥。因為如果此時胃火旺盛,無法透過排泄的方式緩解,就會產生嚴重的後果。拖得越久,三陰(少陰、厥陰、太陰)經絡就會逐漸枯竭,精液也會耗盡,因此需要採用緩和的瀉下方法。但是,如果有急需瀉下的情況,也需要仔細斟酌。

對於小兒,由於表層受寒收束,因此汗液尚未排出。雖然小兒體內的肺金和脾土較為燥熱,但不會像成人那樣嚴重。對於緩攻的疾病,需要仔細辨證;對於急需瀉下的疾病,更需要慎重考慮。

承氣湯瀉下的方法可以消除陽盛而損耗的陰津,也可以瀉去陰盛而損耗的陽氣。但是,對於小兒來說,生機脆弱,極易受到抑制。而痘疹的發達,又需要依賴胃氣。如果過度瀉下,導致衛氣受損,將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生地(三錢),天冬(二錢),甘草(一錢,生),肉蓯蓉(三錢),麻仁(二錢,炒,研),白蜜(半杯),阿膠(二錢,炒,研),當歸(二錢)

流水煎一杯,分服。

治陽明腑證,胃燥便結,不必攻下者。

白話文:

生地(15克),天冬(10克),甘草(5克,生用),肉蓯蓉(15克),麻仁(10克,炒熟研磨),白蜜(半杯),阿膠(10克,炒熟研磨),當歸(10克)

傷寒表寒未解,無服承氣之法,服則表陽必陷,禍變即生。小兒痘病,以不得汗泄,故衛氣鬱沖,而發顆粒,無表解出痘之理。而痘粒升達,全恃衛氣,衛氣發越,專賴胃陽。一服下藥,胃陽敗瀉,衛氣必陷,竊謂痘病,必無服承氣之法。設其胃燥便結,確有下證,用蓯蓉滋潤腸胃,以滑大便,不可輒用寒瀉也。

小承氣加生地蓯蓉湯

白話文:

當傷寒的表寒證狀尚未解除時,不可服用瀉藥,因為服用瀉藥會導致表陽虛陷,造成嚴重的後果。小兒出痘,是因為汗液和泄瀉不出,導致衛氣鬱積衝擊,而出現痘疹,沒有通過發汗來治療痘疹的道理。痘疹的生長完全依賴於衛氣,衛氣的發散主要依靠胃陽。服用瀉藥會損傷胃陽,導致衛氣虛陷,因此,出痘時千萬不可服用瀉藥。如果出現胃燥便祕,確有瀉腹的症狀,應使用潤腸通便的藥物,如蓯蓉,不可隨意使用寒涼瀉藥。

大黃(三錢),厚朴(二錢,炒),枳實(二錢,炒)肉蓯蓉(三錢),生地(三錢),白蜜(半杯)

流水煎大半杯,分,熱服。

調胃承氣加生地蓯蓉湯

白話文:

大黃(15克),厚朴(10克,炒過),枳實(10克,炒過),肉蓯蓉(15克),生地黃(15克),白蜜(120 毫升)

大黃(二錢),甘草(一錢),芒硝(二錢),肉蓯蓉(三錢),生地(三錢),白蜜(半杯)

白話文:

大黃(12 克),甘草(6 克),芒硝(12 克),肉蓯容(18 克),生地(18 克),白蜜(半杯)

流水煎大半杯,分,熱服。

大承氣加生地蓯蓉湯

大黃(三錢),枳實(二錢),芒硝(二錢),肉蓯蓉(三錢),生地(三錢),白蜜(半杯),厚朴(二錢)

流水煎大半杯,分,熱服。

白話文:

大承氣加生地蓯蓉湯:

藥方:

  • 大黃(3錢)
  • 枳實(2錢)
  • 芒硝(2錢)
  • 肉蓯蓉(3錢)
  • 生地(3錢)
  • 白蜜(半杯)
  • 厚朴(2錢)

用法:

用水煎煮至大半杯,分次服用,趁熱飲用。

痘病陽盛則吉,陰盛則凶,凡諸死證,皆由陰盛而衛陷,斷無陽旺而人亡者。寒疫臟寒者多,腑熱者少,即其陽旺入腑,而表寒未解,亦無服下藥之法。余謂痘家縱有承氣證,必不可服承氣湯,存此承氣三法,以備非常之變,非為尋常痘證設也。

白話文:

在治療痘疹時,陽氣旺盛的情況下病情會較好,陰氣旺盛則病情會較重。所有痘疹的危重症狀,都是由於陰氣旺盛導致人體的防衛能力下降所致,從未見過陽氣旺盛導致人死亡的案例。寒性瘟疫多為臟寒,腑熱者較少。即使陽氣旺盛進入臟腑,而表寒尚未解除的情況下,仍不適用服用瀉下藥的方法。我認為,即使痘疹患者出現承氣證,也不可以服用承氣湯。保存這三條承氣法,是為了應對特別的病情變化,不是為尋常的痘疹症狀而設的。

乃有妖魔下鬼,無知造孽,妄作《瑣言》、《正宗》諸書,以禍天下。群愚貿昧,醉夢習之,動以大劑硝黃,斃人性命。天道神明,人不可以妄殺,此輩只可擔糞,何敢業醫!窮凶肆虐,罪大惡極,生無人誅,死逃鬼責,吾不信也!

白話文:

然而有些無知的人造孽,胡亂編寫《瑣言》、《正宗》等書籍,禍害天下。一羣愚蠢的人盲目跟從,動不動就大量使用硝黃,導致人的死亡。天道神明,人不可以隨便殺人,這些人只能挑糞,怎敢行醫!他們窮兇極惡,罪大惡極,活着沒有人懲罰,死後也難逃鬼神的責罰,我不信!

2. 驚悸吐泄寒戰發熱

少陽之經,在筋脈之分,肌肉之內,陽明經病,以次相傳,三日則及少陽。其經自目循耳,行身之側,下頸而合缺盆,由胸而走脅肋,從相火化氣,右降而歸癸水。病則經氣不降,逆克戊土,陽明壅塞,心胸滿脹,愈阻少陽降路,遂與陽明之經,痞結心胸脅肋之間,故有脅痛心痞之證。相火上炎,濁氣升騰,故有口苦咽乾,目眩耳聾之條。

白話文:

少陽經脈位於筋脈與肌肉之間。當陽明經脈發病時,病邪會逐漸傳遞,三天後將到達少陽經脈。

少陽經脈從眼睛周圍開始,沿著耳朵走行,經過身體的側面,向下經過脖子與「缺盆穴」相交,再穿過胸部和肋骨,與相火化生的氣血相結合,右降而歸於癸水。

當少陽經脈發病時,經氣不能正常下降,反過來剋制戊土屬性的脾胃,導致陽明經脈壅塞,心胸脹滿。這進一步阻礙了少陽經脈的下降通路,導致少陽經脈與陽明經脈在心胸肋間之間形成痞結,因此會出現脅痛心痞的症狀。

相火上炎,濁氣上升,所以會有口苦咽乾、目眩耳聾等現象。

戊土困於甲木,胃腑逼窄,水穀莫容,故作吐泄。吐泄亡陰,則入陰明之腑,吐泄亡陽,則入太陰之臟。入臟入腑,裡氣鬱滿,而表氣壅礙,則有少陽諸證。若臟腑松暢,中氣調和,但傳少陽之經,諸證不作也。少陽甲木,生於壬水而降於癸水,而其下行,則隨戊土,戊土下降,而甲木從之,水土栽培,根本不搖,是以膽壯。陽明既病,兩經俱逆,膽木虛飄,故生驚悸。

白話文:

脾胃功能虛弱(戊土受甲木困住),脾胃的運化功能受阻(胃腑狹窄),食物難以消化吸收(水穀莫容),於是出現嘔吐腹瀉的症狀。嘔吐腹瀉會消耗陰液(吐泄亡陰),使陰虛之熱入侵陽明腑(入陰明之腑);嘔吐腹瀉會消耗陽氣(吐泄亡陽),使陽虛之寒入太陰臟(入太陰之臟)。臟腑受到虛損,內部氣機鬱結(裡氣鬱滿),而表皮氣機不通暢(表氣壅礙),於是會出現少陽經證(如發熱、口苦、咽乾等)。如果臟腑功能正常,中氣調和,那麼病邪只會傳遞到少陽經,而不會出現少陽經證。少陽經(甲木)生於腎水(壬水),降於膀胱水(癸水),而腎水往下流時,會帶著脾土(戊土)一起往下走,脾土下降,膽木(甲木)就會跟著下降,水土相互滋養,根基穩固,所以膽氣壯盛。而當陽明經(胃腸)生病時,少陽經(膽)和陽明經(胃腸)都會出現逆證,膽氣虛浮,所以會產生驚悸的症狀。

位居陽明之裡,太陰之表,太陰主營,陽明主衛,營陰外束,衛氣欲出,鼓盪振搖,則為寒戰。衛氣鬱發,陽勝而熱,則寒往矣,勝極而衰,營陰閉藏,又復如初,陰勝而寒,則熱往矣,故少陽之經,有寒熱往來之證。營衛相爭,久分勝負,寒勝則入於太陰,熱勝則入於陽明。

白話文:

此穴位位於陽明脈內側和太陰脈外側交界處。太陰脈主營血,營血在體內外包覆著;陽明脈主衛氣,衛氣想要排出體外,鼓盪振動時就會出現寒戰。衛氣鬱積發作,陽氣旺盛而產生熱,寒氣就會消退;陽氣過旺而衰落,營血閉藏,又會恢復原狀,陰氣旺盛而生寒,熱氣就會消退。因此,少陽經有寒熱交替的症狀。營血和衛氣互相搏鬥,勝負難分,陰寒較強則進入太陰脈,陽熱較強則進入陽明脈。

入於陽明,則有生而無死,入於太陰,則有死而無生。其入臟入腑,或死或生之機,總卜寒熱之勝負,當其熱來而寒往,即為陽勝之徵,及其熱往而寒來,便是陰勝之候。最可慮者,寒來而熱不能來,熱往兩寒不能往也。

白話文:

進入陽明經絡,則有生氣而沒有死氣;進入太陰經絡,則有死氣而沒有生氣。臟腑中的死生機制,總是由寒熱的勝負來推斷。當熱來而寒去,即是陽氣勝的徵兆;當熱去而寒來,便是陰氣勝的徵兆。最令人擔憂的是,寒氣來了熱氣卻不能來,或熱氣走了寒氣也不能走。

其在大人,寒戰而熱來,即望汗解,其在小兒,寒戰而熱來,即望痘生,往來寒熱,勝負之際,不可以不察也。

小柴胡湯

白話文:

對於成人來說,寒戰而發熱,就期待通過出汗緩解,而對於小兒來說,寒戰而發熱,就期待痘瘡生成,往來寒熱之際,不可不仔細觀察。

小柴胡湯

柴胡(三錢),黃芩(一錢),人參(一錢),甘草(一錢),半夏(三錢),生薑(二錢),大棗(三枚)

流水煎半杯,溫服。

治寒熱嘔吐者。

柴胡芍藥石膏湯

白話文:

  • 柴胡:3錢

  • 黃芩:1錢

  • 人參:1錢

  • 甘草:1錢

  • 半夏:3錢

  • 生薑:2錢

  • 大棗:3枚

柴胡(三錢),黃芩(三錢),人參(一錢),甘草(一錢),半夏(二錢),生薑(二錢),大棗(三枚),芍藥(二錢),石膏(二錢,生,研)

流水煎大半杯,分,溫服。

治少陽熱勝,半入陽明者。

柴胡桂枝幹薑湯

白話文:

柴胡(15克),黃芩(15克),人參(6克),甘草(6克),半夏(12克),生薑(12克),大棗(3枚),芍藥(12克),生石膏研末(12克)

柴胡(二錢),半夏(二錢),人參(一錢),甘草(一錢),生薑(二錢),大棗(三枚),乾薑(二錢),桂枝(一錢)

流水煎半杯,溫服。

治少陽寒勝,半入太陰者。

白話文:

柴胡:2 錢

半夏:2 錢

人參:1 錢

甘草:1 錢

生薑:2 錢

大棗:3 枚

乾薑:2 錢

桂枝:1 錢

少陽居陰陽之半,半表陽旺,則熱勝而入腑,半里陰旺,則寒勝而入臟,吉凶生死,悉判於此。庸愚妄作,以寒戰為內熱,而用瀉下。此輩昏狂獰惡,不安下愚,敢肆凶頑,以禍蒼生,可恨也!

白話文:

少陽位於陰陽之間,半表半里的陽氣旺盛,則熱氣勝而進入腑部,半里的陰氣旺盛,則寒氣勝而進入臟器,吉凶生死,都取決於此。庸醫胡亂作爲,將寒戰視爲內熱,而使用瀉下法。這些人昏聵狂妄,不安於自己的無知,敢於肆意妄爲,禍害百姓,真是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