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四聖懸樞》~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三陽傳胃

溫病三陽經病,營鬱熱盛,勢必內傳胃腑。而胃陽素旺,燥熱感發,經腑同氣,表裡俱病。腑熱內遏,而臟陰消爍,過經不解,則臟腑鬱蒸,而人死矣。溫疫所最忌者,營熱不能外泄。其不外泄之由,全以衛盛而營衰,脾陰虛而胃陽旺也。若脾陰不衰,胃陽雖旺,六經既遍,邪欲內傳,而臟氣捍格,熱無內陷之隙,則蒸泄皮毛,發為斑點,而病解焉。溫疫之斑發而不死者,臟陰充足,外御經邪,而熱不內陷也。

若一入胃腑,腑陽日盛,則臟陰日枯,不得不用瀉法。緩則瀉於經盡之後,急則瀉於經盡之前。腑熱一清,則經熱外達,而紅斑發矣。

白話文:

溫熱病在三陽經發病時,如果體內營氣鬱積化熱,熱勢強盛,一定會傳入胃腑。而胃的陽氣本來就旺盛,容易產生燥熱的感覺,經絡與腑臟的氣息相通,因此會出現表裡同時發病的情況。腑臟的熱邪如果向內抑制,就會耗損臟腑的陰液,如果病邪經過一段時間還不能解除,臟腑就會因為鬱熱而蒸騰,導致人死亡。溫熱病最忌諱的就是營氣的熱邪無法向外發散。無法外散的原因,完全是因為衛氣過盛而營氣衰弱,以及脾的陰液虛弱而胃的陽氣過於旺盛。如果脾的陰液不衰弱,即使胃陽旺盛,病邪已經傳遍六經,想要傳入內臟時,臟腑之氣就會抵禦阻擋,使熱邪沒有向內陷入的空隙,於是就會從皮膚毛孔蒸發出去,表現為斑疹,疾病也就因此緩解了。溫熱病出現斑疹卻不會死亡的原因,是因為臟腑的陰液充足,可以抵禦外來的經絡邪氣,使熱邪無法向內陷入。

如果病邪一旦進入胃腑,腑的陽氣就會一天比一天旺盛,那麼臟腑的陰液就會一天比一天枯竭,就不得不使用瀉法來治療。如果病情比較緩慢,就在經絡的熱邪消退之後再使用瀉法;如果病情比較危急,就必須在經絡的熱邪還沒消退之前就使用瀉法。當腑臟的熱邪被清除之後,經絡的熱邪就能向外發散,紅色的斑疹就會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