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四聖懸樞》~ 卷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

1. 陰陽盛衰

太陽一經,三陽三陰之綱領也,陽盛則外傳三陽之經,陰盛則內傳三陰之臟。陽盛者,三陽當令,經熱外發,則臟陰退避,而內寒不生,陰盛者,三陰司權,臟寒內動,則經陽敗沒,而外熱不作。陽盛則善長,故紅腫而外發,陰盛則善藏,故黑塌而內陷。外發則衛氣升達而人生,內陷則衛氣淪亡而人死。

陽盛者順,陰盛者逆,自然之理也。究之病在太陽,不早解表寒,其內傳六經,衛郁痘發,已為順中之逆。若於痘形未見之先,早以表藥解之,令其寒散衛泄,痘粒不生,是為順中之順也。

庸工謬妄,以為臟腑之毒,不知解表,而又以寒瀉,敗其胃氣,小兒夭枉,千載奇冤。此輩穰穰,何可勝誅也。

白話文:

太陽經是三陽三陰的總綱,陽氣旺盛時,會向外傳導到三陽經脈,陰氣旺盛時,則會向內傳導到三陰臟腑。陽氣旺盛時,三陽經脈當令,經脈發熱向外發散,臟腑的陰氣就會退避,體內就不會產生寒冷;陰氣旺盛時,三陰臟腑掌權,臟腑的寒氣向內發動,經脈的陽氣就會衰敗消失,體表就不會產生熱象。陽氣旺盛時,其特性是向上向外伸展,所以會出現紅腫且向外發散的現象;陰氣旺盛時,其特性是向下向內收斂,所以會出現黑陷且向內凹陷的現象。向外發散時,衛氣能夠上升通達,人就能生存;向內凹陷時,衛氣淪喪衰敗,人就會死亡。

陽氣旺盛是順應自然規律的表現,陰氣旺盛是違逆自然規律的表現。探究疾病的根源,如果病邪在太陽經,沒有及早解除表寒,病邪就會向內傳入六經,衛氣鬱滯,進而引發痘疹,這已經是順應疾病發展規律中的逆反現象。如果在痘疹還沒出現之前,就及早使用解表藥物,使寒邪散去,衛氣疏泄,痘疹就不會產生,這才是順應疾病發展規律中的順應現象。

庸醫胡亂診斷,認為是臟腑的毒邪,不知道要先解表,反而用寒涼的藥物來瀉下,敗壞了胃氣,導致小孩夭折,真是千古奇冤。這種庸醫實在太多了,怎麼能全部清除呢!

2. 停水不消

太陽膀胱,職司水道,陽衰土濕之家,水不歸壑,乘表寒外閉,里水鬱發,逆行陽位,客居心下。或原無停水,而渴飲茶湯,蓄積不化。水氣阻格,肺胃不降,多生嘔噦咳喘之證,肝脾不升,多有泄利淋澀之條。水旺則火土雙敗,異日黑陷之基,實伏於此。是宜表裡雙解之蘇桂姜辛湯,蘇葉瀉其衛氣,桂枝行其營血,甘草培土,芍藥瀉木,半夏、細辛、乾薑、五味,降沖逆而止咳嘔,裡氣調而表郁宣,積水化汗,泄於皮毛矣。

蘇桂姜辛湯

蘇葉(三錢),桂枝(一錢),甘草(一錢),芍藥(一錢),半夏(二錢,洗),細辛(一錢),乾薑(一錢),五味(一錢)

流水煎半杯,熱服,覆衣。

治太陽經證痘未發,而有水氣停阻者。

若下利,加赤石脂一錢。若渴者,去半夏,加栝蔞根二錢。若小便不利,加茯苓二錢。若喘者,加杏仁一錢。若噫者,加附子一錢。

白話文:

太陽膀胱經負責管理體內的水道運行,如果陽氣衰弱,體內濕氣過重,水分無法順利流動歸回正常途徑,就會因為體表受到寒氣閉阻,導致體內的水氣鬱積而發作,向上逆行到身體的陽位,停留在心下部位。有時候也可能是原本沒有水氣停滯,因為口渴喝了太多茶湯,導致水分蓄積無法消化。

水氣阻礙氣機的運行,導致肺和胃的氣機下降受阻,容易產生嘔吐、呃逆、咳嗽、氣喘等症狀;肝和脾的氣機上升受阻,容易出現腹瀉、排尿不順等問題。水氣過旺會導致火和土兩種功能都衰敗,長久下來,可能會成為未來病情加重的基礎,其實病根就埋藏在這裡。

所以適合使用內外兼顧的蘇桂姜辛湯來治療。蘇葉可以疏散體表的衛氣,桂枝可以運行體內的營血,甘草可以培補脾土,芍藥可以疏泄肝木。半夏、細辛、乾薑、五味子,可以降逆氣、止咳止嘔。內在氣機調順,體表的鬱結就能疏解,積聚的水分也會轉化成汗液,從皮膚毛孔排出。

蘇桂姜辛湯

蘇葉(三錢),桂枝(一錢),甘草(一錢),芍藥(一錢),半夏(二錢,洗過),細辛(一錢),乾薑(一錢),五味子(一錢)。

用水煎煮成半杯,趁熱服用,服後蓋上被子。

這個藥方可以用來治療太陽經的病症,痘疹還沒發出來,卻有水氣停滯的狀況。

如果出現腹瀉,可以加赤石脂一錢。如果感到口渴,可以去掉半夏,加入栝蔞根二錢。如果小便不順利,可以加入茯苓二錢。如果出現氣喘,可以加入杏仁一錢。如果出現呃逆,可以加入附子一錢。

3. 煩渴發熱

太陽未傳陽明,不作煩渴,內連陽明,衛郁發熱,而外泄無路,煩渴乃生,以胃腑燥氣,因表鬱而里應也。此在大人,或有表解而病此者,小兒不得汗泄,必連表證。宜白虎加元麥紫蘇湯,清金而發表。氣虛者,加人參以益氣,防其渴止陽亡而衛氣虛敗也。

白虎加元麥紫蘇湯

石膏(二錢,生),知母(一錢),甘草(一錢)粳米(半杯),元參(一錢),麥冬(三錢,去心),紫蘇(三錢)

流水煎至米熟,取半杯,熱服,覆衣。

治太陽經證未解,而見煩渴者。

人參白虎加元麥紫蘇湯

石膏(一錢),知母(一錢),甘草(一錢),粳米(半杯),人參(一錢),元參(一錢),麥冬(三錢),紫蘇(三錢)

流水煎至米熟,取大半杯,熱服,覆衣。

治證同前,而氣虛者。

寒疫之證,臟腑亦生濕寒,燥熱者頗少。小兒相火未泄,陽旺之人,多有此證,白虎法不可不備也。

白話文:

煩渴發熱

太陽經的病邪還沒傳到陽明經時,不會出現煩渴的症狀。如果病邪直接侵入陽明經,就會造成身體的衛氣鬱積而發熱,但又無法從體表發散出去,這時就會產生煩渴。這是因為胃腑燥熱,又因為體表鬱結而引起的內部反應。這種情況在大人身上,有時可能會在體表症狀解除後才出現,但小孩如果無法透過流汗來疏解,就一定會連帶出現體表的症狀。這種情況適合用白虎加元麥紫蘇湯來治療,可以清肺熱、發散體表。如果是氣虛的人,可以加入人參來補氣,預防因為渴止而導致陽氣虛脫,衛氣衰敗。

白虎加元麥紫蘇湯

生石膏(二錢)、知母(一錢)、甘草(一錢)、粳米(半杯)、元參(一錢)、麥冬(三錢,去心)、紫蘇(三錢)

用水煎煮到米熟,取半杯,溫熱服用,服後蓋好被子。

用於治療太陽經的病症還沒解除,就出現煩渴的狀況。

人參白虎加元麥紫蘇湯

生石膏(一錢)、知母(一錢)、甘草(一錢)、粳米(半杯)、人參(一錢)、元參(一錢)、麥冬(三錢)、紫蘇(三錢)

用水煎煮到米熟,取大半杯,溫熱服用,服後蓋好被子。

用於治療與前面相同的情況,但是有氣虛的人。

在寒性疫病中,臟腑也會產生濕寒,出現燥熱症狀的情況很少。但小孩子如果體內的相火沒有順利發散,或是體質陽氣旺盛的人,就容易出現這種情況,所以白虎湯的治療方法是必須要準備的。

4. 血升鼻衄

太陽未傳陽明,衛郁非盛,尚無衄證,一傳陽明,衛氣鬱遏,經絡勿容,逆循鼻竅,沖逼營血,則見衄證。衄則衛郁升泄,痘可不生。然衄解較之汗解,損傷頗重,且恐衛郁不盡發泄,而衄後陽虛,痘不茂長,則反壞大事。於其脈浮發熱,鼻燥口乾,衛郁欲衄之時,以紫蘇石膏地黃湯,瀉衛鬱而涼血蒸,表解汗泄,則衄證免矣。

紫蘇石膏地黃湯

蘇葉(三錢),桂枝(一錢),杏仁(一錢),甘草(一錢),石膏(一錢),生地(一錢),麥冬(三錢),丹皮(一錢),生薑(一錢),大棗(一枚)

流水煎半杯,熱服,覆衣。

治太陽將傳陽明,脈浮發熱,鼻燥口乾,欲作衄證者。

白話文:

當病邪還在太陽經,還沒傳到陽明經時,如果只是衛氣鬱結,而不是很強盛,通常不會有流鼻血的現象。一旦病邪傳到陽明經,衛氣被阻礙,經絡也無法容納,就會逆行向上衝到鼻孔,逼迫血液外溢,這時就會出現流鼻血的情況。流鼻血可以讓鬱結的衛氣向上宣洩,這樣可能就不會出痘。然而,流鼻血這種解熱的方式比起出汗解熱,對身體的損傷更嚴重,而且也擔心衛氣的鬱結無法完全發散,導致流鼻血後身體陽氣虛弱,痘瘡無法順利生長,反而會壞了大事。所以在發現病人脈象浮,發燒,鼻子乾燥,口渴,這是衛氣鬱結將要流鼻血的時候,可以用紫蘇石膏地黃湯,來疏散衛氣的鬱結,同時清涼血熱,讓病邪從體表發散、通過汗液排出,這樣就可以避免流鼻血的發生。

紫蘇石膏地黃湯

紫蘇葉(三錢),桂枝(一錢),杏仁(一錢),甘草(一錢),石膏(一錢),生地黃(一錢),麥門冬(三錢),牡丹皮(一錢),生薑(一錢),大棗(一枚)

用清水煎煮成半杯,趁熱服用,服藥後蓋上被子。

此方適用於病邪正要從太陽經傳到陽明經,出現脈象浮、發燒、鼻子乾燥、口渴,將要流鼻血的症狀。

5. 陽明經證

6. 嘔吐泄利

陽明之經,在肌肉之分,皮毛之內,太陽經病,以次相傳,二日則及陽明。其經挾口環唇,行身之前,經氣上壅,故鼻乾口燥而胸滿。胃者,水穀之府,一傳陽明,必見吐泄。以少陽甲木,從陽明戊土下行,表寒束迫,陽明經氣不能順降,壅礙甲木下行之路,甲木鬱遏,而賊戊土,胃腑被逼,失其容受之量,水穀在中脘以上者則為嘔吐,在中脘以下者則為泄利。

嘔利者,入腑入臟之先機也。陽明胃腑,從燥金化氣,太陰脾臟,以濕土主令,陽盛則嘔泄亡陰,入腑而生熱,陰盛則吐利亡陽,入臟而生寒。

寒疫之病,大人衛泄而汗解,小兒衛發而痘生,全恃乎胃陽盛而燥氣長也。於其嘔泄方作之時,扶陽明而抑太陰,一定之法也。

紫蘇葛根升麻湯

蘇葉(三錢),葛根(二錢),桂枝(一錢),芍藥(一錢),甘草(一錢),升麻(一錢)

流水煎半杯,溫服。

治陽明經泄利者。

紫蘇葛根半夏湯

蘇葉(三錢),葛根(三錢),桂枝(一錢)芍藥(一錢),半夏(二錢),生薑(一錢),甘草(一錢)

流水煎半杯,溫服。

治陽明經嘔吐者。

白話文:

陽明經脈,分佈在肌肉之間,皮膚毛髮的內部。太陽經的病症,會依序傳遞,兩天就會傳到陽明經。陽明經脈環繞口唇,行走在身體的前面,當經脈的氣向上壅塞時,就會出現鼻子乾燥、口乾舌燥和胸悶的症狀。胃是儲存水穀的器官,一旦病邪傳到陽明經,必定會出現嘔吐或腹瀉。這是因為少陽的甲木氣從陽明的戊土向下運行,當表寒束縛時,陽明經的氣無法順利下降,阻礙了甲木下降的通路,導致甲木鬱結,反過來克制戊土,胃腑因此受到壓迫,失去容納食物的能力,水穀停留在中脘以上的就會嘔吐,停留在中脘以下的就會腹瀉。

嘔吐和腹瀉,是病邪由表入裡,進入腑臟的先兆。陽明胃腑,從燥金的特性化生氣,太陰脾臟,以濕土為主導,陽氣旺盛時會嘔吐、腹瀉而耗損陰液,病邪進入腑而產生熱象;陰氣旺盛時會嘔吐、腹瀉而耗損陽氣,病邪進入臟而產生寒象。

在寒性疫病中,成人會通過腹瀉和發汗來解除病邪,小孩會通過發熱和出痘來解除病邪,這些都完全依賴胃的陽氣旺盛和燥氣的增長。當嘔吐腹瀉剛開始發生時,應當扶助陽明的陽氣,抑制太陰的濕氣,這是治療的固定原則。

紫蘇葛根升麻湯

紫蘇葉(三錢),葛根(二錢),桂枝(一錢),芍藥(一錢),甘草(一錢),升麻(一錢)

用流動的水煎煮成半杯,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陽明經引起的腹瀉。

紫蘇葛根半夏湯

紫蘇葉(三錢),葛根(三錢),桂枝(一錢),芍藥(一錢),半夏(二錢),生薑(一錢),甘草(一錢)

用流動的水煎煮成半杯,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陽明經引起的嘔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