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懸樞》~ 卷二 (3)
卷二 (3)
1. 太陽經證
2. 發熱頭痛
太陽之經,總統營衛,風傷衛氣,遏閉營血,郁迫而生裡熱。肝木藏血而生火,火者,血中溫氣蓄積而化熱也。太陽寒水之經,應當惡寒,以營鬱而生火,故但熱而不寒。其經自頭走足,行身之背,經逆而不降,故頭痛而項強也。
浮萍湯,
浮萍(三錢),丹皮(三錢),芍藥(三錢),甘草(二錢,炙),生薑(三錢,切),大棗(三枚,劈)
流水煎大半杯,熱服,覆衣,取汗。
治一日太陽溫疫,發熱頭痛者。
溫疫得之中風,亦是桂枝湯證。但發於春夏之月,但熱無寒,不宜桂枝辛溫,故以浮萍瀉衛氣之閉,丹皮、芍藥瀉營血之郁也。
白話文:
太陽經脈,總管身體的營氣和衛氣。當風邪侵襲衛氣時,會阻礙衛氣的運行,並使營血鬱積,鬱積久了就會產生體內熱。肝臟儲藏血液,並能產生火,所謂的火,就是血液中的溫熱之氣累積而形成的熱。太陽經是屬寒水之經,應該會怕冷,但因為營氣鬱積而產生火,所以只會發熱而不會怕冷。太陽經從頭部走到腳,在身體的背部行走,經脈氣血不順暢而無法下降,所以會頭痛且脖子僵硬。
浮萍湯
藥材:浮萍(三錢)、丹皮(三錢)、芍藥(三錢)、炙甘草(二錢)、生薑(三錢,切片)、大棗(三枚,剖開)
煎藥方法:用流動的水煎煮成大半杯,趁熱服用,服後蓋上被子,使身體發汗。
這個方子治療因為太陽經受溫疫而導致的發熱頭痛,這種病症多發於一天內。
溫疫是由於感受風邪所致,也屬於桂枝湯證的範疇。但因為發生在春夏季節,且只有發熱而沒有怕冷的症狀,所以不適合使用辛溫的桂枝湯,因此改用浮萍來疏散衛氣的閉塞,丹皮、芍藥來疏導營血的鬱積。
3. 身痛脈緊煩躁無汗
溫疫在太陽之經,脈浮頭痛,發熱汗出,以風強而氣不能閉也。若脈浮而緊,發熱惡寒,身痛腰痛,煩躁無汗,而喘促者,是氣強而風不能泄也。
蓋寒疫無汗,溫疫有汗,以寒性閉藏而風性疏泄也。若衛陽遏閉,風不能泄,營郁莫達,則煩躁喘促,與傷寒同證,宜以浮萍、石膏,清散經絡之熱也。
浮萍石膏湯
浮萍(三錢),石膏(三錢,生,研),杏仁(三錢,泡,去皮尖),甘草(二錢,炙)生薑(三錢)大棗(三枚,劈)
流水煎大半杯,熱服,覆衣。
治溫疫身痛,脈浮緊,煩躁喘促,無汗者。
白話文:
溫熱的疫病侵犯到太陽經,如果脈象是浮的,伴隨頭痛、發燒、有汗,是因為風邪強盛,導致氣機無法閉藏。如果脈象是浮而且緊,出現發燒、怕冷、全身痠痛、腰痛、煩躁不安、沒有汗,並且呼吸急促,這是因為體內氣機強盛,導致風邪無法疏泄。
一般來說,寒性疫病通常不會出汗,溫性疫病則會出汗,這是因為寒邪性質是閉塞收斂,而風邪性質是疏散宣洩。如果衛陽之氣被阻礙閉塞,風邪無法疏泄,營氣鬱滯無法暢通,就會出現煩躁不安、呼吸急促,症狀跟傷寒相似,應該用浮萍、石膏這類藥物來清散經絡的熱邪。
浮萍石膏湯
浮萍(三錢),生石膏(三錢,磨成粉),杏仁(三錢,浸泡後去皮尖),炙甘草(二錢),生薑(三錢),大棗(三枚,切開)
用清水煎煮至剩大半杯,趁熱服用,服後蓋上被子。
這個方子用來治療溫熱疫病,症狀為全身痠痛,脈象浮緊,煩躁不安,呼吸急促,而且沒有汗。
4. 煩熱燥渴
病在太陽之經,未入陽明之腑,不至遽生煩渴。若陽明燥盛之人,經熱外逼,燥熱內應,則見煩渴。陽明從燥金化氣,腑燥發作,故有煩熱便難之證,而腑燥未作,經燥先動,是以煩渴生焉。
其太陽表證未解,宜浮萍石膏清金而解表,絕其煩熱入腑之源。表證已解,第以白虎加元麥湯,清燥而生津。氣虛者,加人參以益氣,以表解陽虛,恐其燥去而陽亡也。
白虎加元麥湯
石膏(五錢),知母(三錢),甘草(二錢,炙)粳米(一杯),元參(三錢),麥冬(八錢)
流水煎至米熟,取大半杯,熱服。
治溫疫太陽經罷,煩熱燥渴者。
人參白虎加元麥湯
石膏(五錢),知母(三錢),甘草(二錢,炙)人參(三錢),元參(三錢),麥冬(八錢),粳米(一杯)
流水煎至米熟,取大半杯,熱服。
治溫疫太陽經罷,氣虛煩渴者。
白話文:
這個病如果是在太陽經這個部位,還沒有進入到陽明腑的階段,通常不會馬上出現煩躁口渴的症狀。但如果是陽明燥熱體質的人,太陽經的熱往外逼迫,體內燥熱也跟著反應,就會出現煩躁口渴的情況。陽明經是從燥金轉化氣的,如果腑的燥熱發作,就會出現煩熱、大便困難的症狀。如果腑的燥熱還沒發作,是經的燥熱先開始,所以會先出現煩躁口渴。
如果太陽表的病症還沒解除,應該用浮萍和石膏來清熱解表,斷絕煩熱進入腑的源頭。如果表證已經解除了,就用白虎加元麥湯來清燥生津。如果是氣虛的人,要加人參來補氣,因為表證解了如果陽氣虛弱,可能會導致燥熱去了陽氣也跟著消失。
白虎加元麥湯
石膏(五錢),知母(三錢),炙甘草(二錢),粳米(一杯),元參(三錢),麥冬(八錢)
用水煎煮到米熟,取大半杯,溫熱服用。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溫疫病,在太陽經的病症解除後,出現煩熱口渴的狀況。
人參白虎加元麥湯
石膏(五錢),知母(三錢),炙甘草(二錢),人參(三錢),元參(三錢),麥冬(八錢),粳米(一杯)
用水煎煮到米熟,取大半杯,溫熱服用。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溫疫病,在太陽經的病症解除後,出現氣虛煩渴的狀況。
5. 陽明經證
6. 目痛鼻乾嘔吐泄利
三陽之經,陽明為盛,足陽明從燥金化氣,太陽表邪不解,經熱內傳,火性就燥,必入陽明。陰盛於裡而陽盛於表,腑燥未作,經燥先動。「熱論」:二日陽明受之,其脈挾鼻絡於目,故身熱目痛而鼻乾,不得臥.是皆經絡燥熱之證也。
陽明主降,戊土右降,則金水收藏,相火歸根,故上焦清空而善容。陽明不降,金水失其收藏,膽木逆行,相火上炎,肺金被克,故目痛而鼻乾。膽木逆行,而賊胃土,胃氣壅遏,不能容受,故嘔吐而泄利,緣經邪郁迫其腑氣故也。
浮萍葛根湯
浮萍(三錢),葛根(三錢),石膏(三錢),元參(三錢),甘草(三錢),生薑(三錢)
流水煎大半杯,熱服。
治溫疫陽明經證,目痛鼻乾,煩熱不臥者。
浮萍葛根芍藥湯
浮萍(三錢),葛根(三錢)石膏(三錢),元參(三錢),甘草(二錢,炙),芍藥(三錢),生薑(三錢)
流水煎大半杯,熱服。
治溫疫陽明經證,泄利者。
浮萍葛根半夏湯,
浮萍(三錢),葛根(三錢),石膏(三錢),元參(三錢),甘草(三錢),芍藥(三錢),半夏(三錢),生薑(三錢)
流水煎大半杯,熱服。
治溫疫陽明經證,嘔吐者。
白話文:
三陽經脈中,陽明經的陽氣最為旺盛。足陽明經的氣化屬性是燥金。如果太陽經的表邪沒有解除,熱邪就會進入體內,火的性質本來就燥熱,必然會傳入陽明經。當體內陰氣旺盛,而體表陽氣旺盛時,腸胃的燥熱還未形成,經脈的燥熱就會先開始。就像《傷寒論》裡說的:「(發病)兩天後,陽明經就會受到影響。」陽明經的脈絡連接著鼻子和眼睛,所以身體發熱時,就會出現眼睛疼痛、鼻子乾燥,以至於無法安睡。這些都是經脈燥熱的表現。
陽明經的主要功能是向下疏導,戊土的氣機向下降,就能使金和水收藏起來,使相火回到根源,這樣上焦就能清空而容納東西。如果陽明經的疏導功能失常,金和水就不能被收藏,膽木的氣機就會逆行,相火就會向上竄,肺金就會被克制,因此會出現眼睛疼痛和鼻子乾燥。膽木的氣機逆行,也會侵犯胃土,導致胃氣壅塞,不能容納食物,所以會出現嘔吐和腹瀉,這是因為經脈的邪氣阻礙了腑氣的正常運行。
浮萍葛根湯
藥材:浮萍(三錢),葛根(三錢),石膏(三錢),元參(三錢),甘草(三錢),生薑(三錢)
煎煮方法:用水煎煮成大半杯,溫熱服用。
功效:治療溫病侵犯陽明經,出現眼睛疼痛、鼻子乾燥、煩躁發熱、無法入睡的症狀。
浮萍葛根芍藥湯
藥材:浮萍(三錢),葛根(三錢),石膏(三錢),元參(三錢),炙甘草(二錢),芍藥(三錢),生薑(三錢)
煎煮方法:用水煎煮成大半杯,溫熱服用。
功效:治療溫病侵犯陽明經,出現腹瀉的症狀。
浮萍葛根半夏湯
藥材:浮萍(三錢),葛根(三錢),石膏(三錢),元參(三錢),甘草(三錢),芍藥(三錢),半夏(三錢),生薑(三錢)
煎煮方法:用水煎煮成大半杯,溫熱服用。
功效:治療溫病侵犯陽明經,出現嘔吐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