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四聖懸樞》~ 卷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

1. 卷二

外感之邪,秋冬傷寒,春夏病溫,寒溫之外,乃有疫癘。天地違和,人物罹殃,州里相傳,死亡繼踵,慘目傷心,莫甚於此。念此身世,長不百齡,風霾夭骨,霜露雕年,益以醫藥差訛,調攝乖方,人壽幾何,那復堪此!仲景《傷寒》垂法,宏濟百代,人亡義晦,復無解者,況於疫癘,,先師無言,著書立說之家,甚於瘟魔,制方用藥之人,殘於癘鬼。丈夫有志,燮理無權,永念來者,情何能已,作疫病解。

白話文:

外來的邪氣侵襲人體,秋冬時節容易罹患傷寒,春夏時節則容易生溫病,除了寒和溫之外,還有一種是瘟疫。天地運行不協調,人類就會遭受災難,造成鄉里之間互相傳染,死亡接連不斷,景象慘不忍睹,令人非常傷心。想到人的一生,活不到一百歲,風沙和霧霾會摧殘人的骨骼,霜露會加速人的衰老,再加上醫藥的錯誤使用和調養的不當,人的壽命又能有多長呢?實在令人擔憂!張仲景的《傷寒論》傳下法則,本可以廣泛救助後世,但是因為人們不了解其精義,沒有人能夠正確理解,更何況是瘟疫這種疾病。對於瘟疫,前代的醫家也沒有留下詳細的說明,那些著書立說的人,比瘟疫的危害還要大,那些隨意配製藥方的人,比厲鬼還要可怕。有志向的人雖然想治理卻沒有權力,只能永遠為後人著想,這種心情實在無法停止,因此寫下這篇關於疫病的解析。

2. 疫病解第二

3. 疫病原始

中風傷寒,外感風寒,而寒熱陰陽,視乎本氣,是以人不皆病而病不皆同,半由客邪而半關主氣。疫癘感於歲氣之偏,鄉里傳染,證狀皆同,少由主氣而多屬客邪。

蓋天地有六氣,風火暑濕燥寒也,歲有五運,土金水木火也。天之六氣,隨五運而迭遷,地之六氣,亙千古而不變。五運回周,以天之六氣合地之六氣,客主加臨,大過不及之數見焉。由是生克勝復、亢害承製之變參差不一,而歲氣於焉不正。

人與天地相通也,一氣不正,而人氣感之,而一經之病見焉。風淫則病在厥陰,火淫則病在少陰,濕淫則病在太陰,

暑淫則病在少陽,燥淫則病在陽明,寒淫則病在太陽,同氣相感也。木火病則傷在血分,金水病則傷在氣分。土者氣血之中,血化於己土而氣化於戊土,血傷則己土病,氣傷則戊土病也。

白話文:

中風和傷寒,是外感風寒所致,而出現寒熱、陰陽的症狀,這要看個人的體質而定。因此,不是每個人都會生病,而且生病的症狀也不盡相同,一半是因為外來的邪氣,一半則與自身的正氣有關。至於瘟疫,是因為感受到當年氣候的偏頗,在鄉里之間互相傳染,症狀大多相同,較少是因為自身正氣的問題,多半是外來邪氣所引起。

天地之間有六種氣,分別是風、火、暑、濕、燥、寒。一年之中有五種運行的氣,分別是土、金、水、木、火。天上的六氣,隨著五運而輪流交替,而地上的六氣,則是亙古不變的。五運循環一周,天上的六氣與地上的六氣相互結合,外來的邪氣和自身的氣交互作用,就會產生過多或不足的現象。因此,生剋、勝復、亢害、承製等變化就變得參差不一,使得當年的氣候出現不正的情況。

人與天地是相通的,一旦氣候不正,人體的氣就會受到影響,而出現經絡上的疾病。風邪過盛就會導致厥陰經的疾病,火邪過盛就會導致少陰經的疾病,濕邪過盛就會導致太陰經的疾病,暑邪過盛就會導致少陽經的疾病,燥邪過盛就會導致陽明經的疾病,寒邪過盛就會導致太陽經的疾病,這是因為同性質的氣相互感應所致。木火之病會傷及血分,金水之病會傷及氣分。土是氣血的中心,血由己土所化生,氣由戊土所化生,血受傷則己土會生病,氣受傷則戊土會生病。

4. 寒溫病異

疫病之邪,雖備六氣,而寒溫為多。溫疫感春夏之風,寒疫感秋冬之寒。風為陽邪,感則傷陽,寒為陰邪,感則傷陰。衛氣為陽,故中於風,營血為陰,故傷於寒。

平人衛氣在外而內交於營,營血在內而外交於衛,營衛調和,是以無病。風傷衛氣,則遏閉營血,而生內熱,寒傷營血,則裹束衛氣,而生外寒,營衛不調,是以病也。衛傷而內郁其營,故風雖傷衛而病實在血,營傷而外束其衛,故寒雖傷營而病實在氣。血病者,多傳陽明而為熱,以血藏於肝而肝木生火,火盛則陽旺而入腑也;氣病者,多傳太陰而為寒,以氣藏於肺而肺金生水,水盛則陰旺而入臟也。

溫疫之家,陰氣不衰,足以濟陽,則但傳陽經而不入陽明之腑,寒疫之家,陽氣不衰,足以濟陰,則但傳陰經而不入太陰之臟,是謂順證。六日六經俱遍,邪退正復,則表解而病愈矣。

白話文:

傳染病的病邪,雖然可能來自六種氣候因素,但以寒邪和溫邪最為常見。溫疫感染是感受春夏的風邪,寒疫感染是感受秋冬的寒邪。風邪屬於陽邪,感染後會傷害人體的陽氣;寒邪屬於陰邪,感染後會傷害人體的陰氣。衛氣屬於陽氣,所以容易被風邪侵襲;營血屬於陰氣,所以容易被寒邪傷害。

正常人的衛氣在體表,同時與體內的營血互相交通,營血在體內,同時與體表的衛氣互相交通,營衛調和,所以不會生病。風邪傷害衛氣,就會阻礙營血運行,產生內熱;寒邪傷害營血,就會束縛衛氣,產生外寒。營衛失調,所以才會生病。衛氣受損而導致營血鬱積在內,所以風邪雖然傷害衛氣,但病其實是在血分;營血受損而導致衛氣被束縛在表,所以寒邪雖然傷害營血,但病其實是在氣分。血分生病,大多會傳入陽明經而化熱,因為血液儲藏在肝臟,而肝屬木能生火,火盛則陽氣旺盛而進入腑;氣分生病,大多會傳入太陰經而化寒,因為氣儲藏在肺臟,而肺屬金能生水,水盛則陰氣旺盛而進入臟。

溫疫的人,陰氣沒有衰弱,足以幫助陽氣,就只會傳入陽經而不會進入陽明腑;寒疫的人,陽氣沒有衰弱,足以幫助陰氣,就只會傳入陰經而不會進入太陰臟。這就叫做順證。經過六天,六經都走遍了,邪氣退去,正氣恢復,那麼表證就會解除,病也就會痊癒了。

5. 表裡殊法

病在營衛,皮毛閉秘,法宜解表,以發內郁。營衛外發則生,內陷則死。風傷衛氣,衛閉其營,營血外發,則斑生而病解,寒傷營血,營閉其衛,衛氣外發,則汗出而病愈。

溫疫傳腑,腑熱則營血內陷而不外發,寒疫傳臟,臟寒則衛氣內陷而不外發。故溫疫營病,臟陰旺者多生,腑陽盛者多死,寒疫衛病,腑陽旺者多生,臟陰盛者多死。

溫疫傳腑,當清其腑熱,以發營血,寒疫傳臟,當溫其臟寒,以發衛氣。營司於肝,而實生於太陰,臟陰旺則外發,溫疫之家,非陰盛之極者,不可輕瀉其脾精,衛司於肺,而實化於陽明,腑陽旺則外發,寒疫之家,非陽盛之極者,不可輕瀉其胃氣也。

白話文:

病如果發生在身體的營衛之氣,導致皮膚毛孔閉塞不通,這時候治療的方法應該是解表,讓體內的鬱積之氣散發出來。如果營衛之氣能夠向外發散,病情就會好轉,如果向內陷落,就會危及生命。如果是風邪侵襲衛氣,衛氣閉塞導致營血運行不暢,這時如果營血能夠向外發散,就會出現斑疹,病情也會因此好轉;如果是寒邪侵襲營血,營血閉塞導致衛氣運行不暢,這時如果衛氣能夠向外發散,就會發汗,病情也會因此痊癒。

溫熱的疫病如果傳入腑,腑熱就會導致營血向內陷落而無法向外發散;寒冷的疫病如果傳入臟,臟寒就會導致衛氣向內陷落而無法向外發散。因此,溫熱疫病侵犯營分時,體內臟陰旺盛的人多能存活,而腑陽旺盛的人則多會死亡;寒冷疫病侵犯衛分時,體內腑陽旺盛的人多能存活,而臟陰旺盛的人則多會死亡。

溫熱的疫病如果傳入腑,應當清除腑的熱邪,使營血能夠向外發散;寒冷的疫病如果傳入臟,應當溫暖臟的寒氣,使衛氣能夠向外發散。營血的運作由肝所主導,但實際上源於脾胃的精微物質,如果臟陰旺盛,營血就容易向外發散。因此,對於溫熱疫病的病人,除非陰氣極度旺盛,否則不可以隨意地瀉耗脾的精氣。衛氣的運作由肺所主導,但實際上化生於陽明的氣化功能,如果腑陽旺盛,衛氣就容易向外發散。因此,對於寒冷疫病的病人,除非陽氣極度旺盛,否則不可以隨意地瀉耗胃的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