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氣易覽》~ 卷之一 (4)
卷之一 (4)
1. 四、論六十年交氣日刻
夫日一晝一夜十二時,當均分於一日,故上智設銅壺,貯水漏下浮箭,箭分百刻以度之。雖日月晦明,終不能逃。是以一日之中,有百刻之候也。夫六氣通主一歲,則一氣主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乃知交氣之時,有早晏也,故此立圖以明之也。冬夏日有長短之異,則晝夜互相推移,而日出入時刻不同,然終於百刻也。
其氣交之刻,則不能移。甲子之歲,初之氣,始於漏水下一刻(寅初),終於八十七刻半,子正之中也;二之氣,復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於七十五刻,戌正四刻也;三之氣,復始於七十六刻,終於二十六刻半,酉正之中也;四之氣,復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於五十刻,未正四刻也;五之氣,復始於五十一刻,終於三十七刻半,午正之中也;六之氣,復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於二十五刻,辰正四刻也。此之謂一周天之歲度,余刻交入乙丑歲之初矣。
如此而轉,至戊辰年初之氣,復始於漏水下一刻,則四歲而一小周也。故申子辰氣會同者此也。巳酉醜初之氣,俱起於二十六刻;寅午戌初之氣,俱起於五十一刻;亥卯未初之氣,俱起於七十六刻。氣皆起於同刻,故謂之三合者,義由此也,以十五小周為一大周,則六十年矣。
歌曰
欲知交氣早晏時,漏下一刻甲子初,(六十日)終期八十七刻半,二氣續此而起歟,盡日七十五刻是,三氣從茲又繼諸,六十二刻半之外,(四氣始,)五十刻後五氣居,畢於三十七刻半,六氣承之廿五除。自是轉至戊辰首,復與漏下一刻如,申子辰初相會合,巳酉醜初同刻盡,寅午戌初氣不異,亥卯未初當共儲,四歲一(小)周義三合,六甲交遍良弗虛。(十五小周為一大周)。
白話文:
在一天的白天和夜晚,共分成十二個時辰,我們智慧的先人設計了銅壺滴漏來計時,將時間分為一百刻來計算。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一天總共有這一百刻。一年由六種氣候輪流主導,所以每一種氣候就主導六十天零八十七刻半。因此,每種氣候的交接時間有早有晚,所以我用圖表來顯示這個情況。因為冬夏兩季的日照時間長短不同,日夜的時間會相對推移,導致每天日出日落的時間點不同,但一天總歸有一百刻。
每種氣候交接的時間點是固定的。在甲子年,第一種氣候開始於滴漏的第一刻(寅初),結束於八十七刻半,這是子時的中間;第二種氣候再從八十七刻六分開始,到七十五刻,這是戌時的四刻;第三種氣候再從七十六刻開始,到二十六刻半,這是酉時的中間;第四種氣候再從六十二刻六分開始,到五十刻,這是未時的四刻;第五種氣候再從五十一刻開始,到三十七刻半,這是午時的中間;第六種氣候再從三十七刻六分開始,到二十五刻,這是辰時的四刻。這就是一個完整的年度循環,剩下的刻度會進入乙丑年的開端。
如此循環,到了戊辰年,第一種氣候再次從滴漏的第一刻開始,這就是四年一個小週期。所以,申子辰的氣候會在這裡聚合。巳酉醜的第一種氣候都從二十六刻開始;寅午戌的第一種氣候都從五十一刻開始;亥卯未的第一種氣候都從七十六刻開始。因為所有氣候都從同一刻開始,所以稱之為三合,其意義由此而來。如果以十五個小週期為一個大週期,那就是六十年。
一首歌謠這樣唱:
想知道氣候交接的早晚時間,從滴漏的第一刻,也就是甲子年的開始,六十天後,終結於八十七刻半,第二種氣候接續著開始,直到七十五刻,第三種氣候再接續,從六十二刻半開始,第四種氣候開始,到五十刻後,第五種氣候開始,結束於三十七刻半,第六種氣候接續,直到二十五刻。從此開始轉換,直到戊辰年的開始,再次從滴漏的第一刻開始,申子辰的第一種氣候在此聚合,巳酉醜的第一種氣候在同一刻結束,寅午戌的第一種氣候沒有差異,亥卯未的第一種氣候應共同記憶,四年一個小週期,其義理就在三合,六甲氣候的交換,確實不虛。十五個小週期形成一個大週期。
2. 六十年交氣日刻
圖自寅順觀至子,為甲子歲初氣,子至戌為二氣,自亥至酉為三氣,酉至未為四氣,自申至午為五氣,午至辰為六氣,自己至卯,起乙丑歲初氣,餘歲繼此推之,則氣起同刻,三歲相合,義自見矣。然晝夜百刻,當分算於十二時,每一時八刻令三分。
愚按:六氣,每氣主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例申子辰年,初之氣始於大寒寅初刻,至春分日子正之中是初之氣,才滿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也。二之氣即始於是日子時八十七刻六分,至小滿日戌正四刻是二之氣,才滿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也。三氣之後並效此按圖推之。所謂八十七刻半者,十二時共有百刻,甲子年大寒日寅初刻交初之氣,至二月半子時五刻,才滿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乃值子時之五刻也。百刻而除八十七刻半,剩下十二刻半,算入二之氣內,仍該找七十五刻,湊作八十七刻半。
自前子時六刻,交二之氣數起,至七十五刻,乃值戌時四刻也。百刻而除七十五刻,剩下二十五,算入三之氣內,仍該找六十二刻半,湊作八十七刻半也。自前戌時五刻。交三之氣數起,至六十二刻半,乃值酉時五刻也。百刻而除六十二刻半,剩下三十七刻,算入四之氣內,仍該找五十刻,湊作八十七刻半也。
自前酉時六刻,交四之氣數起,至五十刻,乃值未之四刻也。百刻而除五十刻,剩下五十刻,算入五之氣內,仍該找三十七刻半,湊作八十七刻半。自前未之五刻,交五之氣數起,至三十七刻半,乃值午之五刻也。百刻而除三十七刻,剩下六十二刻半,算入六之氣內,仍該找二十五刻,湊作八十七刻半也。自前午之六刻,交六之氣數起,至二十五刻,乃值辰之四刻也。
百刻而除二十五,剩下七十五刻,算入乙丑歲之初氣內也。
白話文:
從寅時開始,順序觀察至子時,這便是甲子年的第一氣,也就是歲初氣。子時到戌時為第二氣,戌時至酉時為第三氣,酉時至未時為第四氣,未時至午時為第五氣,午時至辰時為第六氣。接下來,從辰時到卯時,進入乙丑年的第一氣。按照這種方式,每一年的六氣都以此類推。因此,六氣開始的時刻都是相同的,每三年的六氣會相互對應,其含義便顯而易見了。
然而,一天的百刻,應該均勻地分配在十二個時辰中,每個時辰約有八又三分之一刻。
進一步解釋,六氣每氣主管六十天零八十七刻半。以申子辰年為例,第一氣始於大寒的寅時初刻,一直延續到春分日子時中間,這樣正好是六十天零八十七刻半。第二氣隨即在春分日子時八十七刻六分開始,直至小滿日戌時正四刻,這樣也正好是六十天零八十七刻半。第三氣及其後的氣都可依照這個模式來推算。
所謂的八十七刻半,是因為一天十二時辰共有百刻。在甲子年大寒日寅時初刻,第一氣開始,直到二月中旬子時五刻,才滿六十天零八十七刻半,此時剛好是子時五刻。百刻減去八十七刻半,剩餘十二刻半,這些刻數會被計入第二氣中,還需要再找七十五刻,才能湊足八十七刻半。
從前面子時六刻開始,計算第二氣的時間,直到七十五刻,這時正好是戌時四刻。百刻減去七十五刻,剩下二十五刻,這些刻數會被計入第三氣中,還需要再找六十二刻半,才能湊足八十七刻半。從前面戌時五刻開始,計算第三氣的時間,直到六十二刻半,這時正好是酉時五刻。百刻減去六十二刻半,剩下三十七刻,這些刻數會被計入第四氣中,還需要再找五十刻,才能湊足八十七刻半。
從前面酉時六刻開始,計算第四氣的時間,直到五十刻,這時正好是未時四刻。百刻減去五十刻,剩下五十刻,這些刻數會被計入第五氣中,還需要再找三十七刻半,才能湊足八十七刻半。從前面未時五刻開始,計算第五氣的時間,直到三十七刻半,這時正好是午時五刻。百刻減去三十七刻,剩下六十二刻半,這些刻數會被計入第六氣中,還需要再找二十五刻,才能湊足八十七刻半。從前面午時六刻開始,計算第六氣的時間,直到二十五刻,這時正好是辰時四刻。
百刻減去二十五刻,剩下七十五刻,這些刻數會被計入乙丑年的第一氣中。
希望這能幫到你理解「六十年交氣日刻」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