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氣易覽》~ 卷之二 (7)
卷之二 (7)
1. 五藏所入之味歌
酸主收之屬肝藏,苦堅入心甘緩脾,辛性味散能調肺,咸則軟兮於腎宜。
白話文:
酸味的食物主要與肝臟相關,有助於肝臟的收斂功能;苦味的食物對心臟有益,可以增強心臟的堅韌;甜味的食物則能調節和緩解脾胃的運作;辛辣的食物性質散發,對肺部有調節作用;而鹹味的食物,則適合腎臟,有助於軟化其組織。
2. 六氣所宜之味歌
鹹寒二火木辛涼,甘熱當令治太陽,苦折太陰宜苦熱,陽明之味苦溫嘗。
白話文:
鹽味和寒涼屬性對應的是肝木與心火;辛辣而帶涼的調味適合肺金; 甘甜且溫熱的調味是用來調理太陽經脈(膀胱經)的; 對於太陰經脈(脾經),應使用苦味且帶有溫熱的調味來平衡; 對於陽明經脈(胃經和大腸經),則適合用苦味且溫性的調味。
以上就是中醫學中關於六氣和五味相配的理論,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不同身體狀態或經絡,適合食用不同的味道和屬性的食物或調味料。
3. 二十七、論六病
明陰陽運轉之六氣,辨南北歲政之尊卑,察主勝客勝之由,審淫勝郁復之變,須在脈,然後為工矣。五運不及,則所勝者來克;五運太過,則不勝者受邪。天地六氣,互相臨遇,應則順,否則逆。氣相得則和,不相得則病。唯天地勝復之氣不形於證者,乃初氣終三氣,天之勝,四氣盡終氣,地之復。
蓋以氣不以位,故不以形症觀察也,余則當知六脈。故經曰:厥陰之至其脈弦,少陰之至其脈鉤,太陰之至其脈沉,少陽之至其脈大而浮,陽明之至其脈短而澀,太陽之至其脈大而長。至而和則平,至而甚則病。至而反者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陰陽易者危,不當其位者病,(見於他位也。
)迭易其位者病,(左見右脈,右見左脈。)失守其位者危。(脈已見於他鄉,本宮見賊殺之氣,故病危,)此之謂也。然人之生也,雖五行備於一身,生氣根於內,亦隨天地之氣卷舒也,何以明之?謂如春脈弦,夏脈洪,秋脈毛,冬脈石是也。夫人感運氣而生,亦曰感運氣而疾。
經曰:逆之則變生,變生則病,物生其應也,氣脈其應也,當立歲氣以診別之,「平人氣象論」曰:太陽脈至洪大而長,少陽脈至乍數乍疏、乍短乍長,陽明脈至浮大而短。《難經》引此亦論三陰三陽之脈者,乃以陰陽始生之淺深而言之也,六脈者,(指前厥陰之至其脈弦等,)蓋言運與氣,勝復臨遇,正當行令,當其司化之時而應,故脈之動不相同。若交氣交運時日,及期而見,無相先後、不及太甚,方謂之平,若差之者,當知其病也。
白話文:
[二十七、討論六種疾病]
清楚理解陰陽交替運作的六氣,分辨出南北兩方每年政策的優劣,查明主要與次要病徵的原因,審視過度與抑制恢復的變化,這些都需要通過脈診才能成為熟練的醫生。如果五運不足,那麼剋制它的力量就會來侵襲;若五運過剩,那被它剋制的一方就會受到病邪的侵害。天地間的六氣,互相影響,符合則順利,不符合則逆轉。氣息相合就健康,不相合則生病。只有天地間勝復之氣,不會在病徵上表現出來,這是從第一季到第三季,天氣的勝,第四季到結束,地氣的復。
因為我們關注的是氣息而不是位置,所以不以病徵觀察,剩下的就該瞭解六脈。因此古籍記載:厥陰來臨,脈搏會呈現弦狀;少陰來臨,脈搏會呈現鉤狀;太陰來臨,脈搏會呈現沉狀;少陽來臨,脈搏會大且浮;陽明來臨,脈搏會短且澀;太陽來臨,脈搏會大且長。如果來臨且脈搏和諧就是健康,來臨且脈搏過度就是疾病。來臨但脈搏反常者病,該來卻沒來也是病,還沒到時間就來了也是病,陰陽交替不正常者危險,脈搏不在該在的位置者病,(脈搏出現在其他位置)
脈搏位置交替者病,(左手脈搏出現在右手,右手脈搏出現在左手)脈搏離開原本位置者危險。(脈搏已經出現在其他地方,原本位置出現剋制的氣息,所以病情危急)這就是說的。
然而人的生命,雖然五臟俱全,生命力根植於內,也會隨著天地氣息的起伏而變化,如何理解?比如春天脈搏弦,夏天脈搏洪,秋天脈搏毛,冬天脈搏石。人受到氣運影響而出生,也受到氣運影響而生病。
古籍記載:逆反就會產生變化,變化產生就會生病,萬物生長都有其反應,氣息脈搏也有其反應,應該建立每年的氣運來診斷疾病。「平人氣象論」說:太陽的脈搏來臨會呈現洪大且長;少陽的脈搏來臨會忽快忽慢、忽短忽長;陽明的脈搏來臨會浮大且短。《難經》引用這些也是討論三陰三陽的脈搏,這是根據陰陽開始生成的深淺而言。六脈,(指前面提到的厥陰來臨其脈搏弦等)講述的是運氣與氣息,勝復與臨遇,正好處於執行命令的時候,當其掌管化育的時候脈搏會有反應,因此脈搏的跳動不會相同。如果在氣息運氣交換的時間,按時出現,沒有先後,不夠或過剩,才能稱為健康,如果有偏差,就能知道疾病所在。
4. 二十八、論南北政
運用十干起,則君火不當其運也。六氣以君火為尊,五運以濕土為尊,故甲己土運為南政。蓋土以成數,貫金木水火,位居中央,君尊南面而行令,餘四位以臣事之,北面而受令,所以有別也。而人脈應之,甲己之歲二運南面論脈,則寸在南,而尺在北。少陰司天,兩寸不應,乃以南為上,北為下,正如男子面南受氣尺脈常弱;女子面北受氣尺脈常盛之理同。以其陰氣沉下故不應耳。
六氣之位則少陰居中,而厥陰居右,太陰居左,此不可易也。其少陰則主兩寸尺,厥陰司天,在泉當在右,故右不應。太陰司天,在泉當在左,故左不應,依南政而論尺寸也。若覆其手診之,則陰沉於下,反沉為浮,細為大矣。又經曰:尺寸反者死,陰陽交者死。先立其年以知其氣,左右應見,然後乃可言死生之逆順者,更在診以別其反,詳其交,而後造死生之微也。
歌曰
土位居南號曰君,火金木水北方臣,運須濕土(起甲己故)當尊位,六氣仍先君火論。
白話文:
[對於南北政的討論]
從十天干的運用開始,君火就並未在其運行的正當位置。六氣之中,君火是最受尊敬的,而在五運裡,濕土則是地位最高的,因此,當甲己年份時,我們稱之為南政。這是因為土具有成長的力量,它連接了金、木、水、火四行,且位於中心,像君王一樣尊貴,面向南方行使權力。其他四行如臣子般服侍,面向北方接受命令,這就是他們之間的區別。人體脈象也會相應地表現這種差異,所以在甲己年份,我們按照南政的原則來判讀脈象,即右手脈象代表南方,左手脈象代表北方。
當少陰成為主導力量時,兩手的寸脈會較弱,這與男性面向南方接受氣息,尺脈通常較弱;女性面向北方接受氣息,尺脈通常較強的道理相同。這是因為陰氣下沉,導致脈象顯得較弱。
六氣的位置固定,少陰位於中間,厥陰位於右手邊,太陰位於左手邊,這個排序不會改變。少陰掌管兩手的寸脈和尺脈,當厥陰成為主導力量時,右手脈象會較弱;當太陰成為主導力量時,左手脈象會較弱,這都是根據南政的原則來判讀脈象。
如果將手掌翻轉過來診脈,原本下沉的陰氣反而會顯得浮動,原本細小的脈象反而會變得粗大。另外,經典上說,尺寸脈象反常的人會死亡,陰陽混亂的人也會死亡。首先,我們要根據年份來瞭解當時的氣候,再根據左手和右手脈象的表現,才能進一步判斷生死。在診斷過程中,我們要分辨脈象的反常,詳細分析陰陽的交錯,才能深入理解生死的微妙。
詩歌如下
土位在南方,被稱為君主,金、木、水、火四行則在北方,如同臣子。運行時必須以濕土(即甲己年份)為尊,六氣中,我們仍然把君火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