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石山

《運氣易覽》~ 卷之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

1. 卷之二

2. 十六、論六十年客氣

司天在泉四間氣紀步,各主六十日八十七刻半。客行天令,居於主氣之上,故有溫涼、寒暑、蒙暝、明晦、風雨、霜雪、電雹、雷霆不同之化。其春溫、夏暑、秋涼、冬寒四時之正令,豈能全為運與氣所奪?則當其時,自有微甚之變矣。布此六十客氣列於主位之下者,使知其氣之所在之大法也。

其天符、歲會、平氣、支幹、逆順,氣與運相生、相剋,客勝、主勝、災化、分野、交時先後、淫勝郁復、嘉祥災變,各各不同。而六氣極則過亢,災害生矣。故氣極則反,由是所承之氣居下以乘之,經所謂相火之下,水氣承之是也。又有中見之氣從之,經所謂少陽之上,火氣治之,中見厥陰是也。

蓋陽極則陰生,陰極則陽生,斯五行相濟之妙用也。其中見者,乃手足經六合藏府相乘之化是也,在天地間氣自應之矣。

白話文:

[十六、討論六十年客氣]

管理天空和地下的四季氣候,各自主導著六十天零八十七刻半的時間。客氣遵循天象運行,位於主氣之上,因此產生了溫暖、涼爽、寒冷、熱度、霧霾、明亮、昏暗、風、雨、霜、雪、閃電、冰雹、雷鳴等不同的氣候變化。春季的溫暖、夏季的炎熱、秋季的涼爽、冬季的寒冷,這些一年四季正常的天氣狀況,怎能完全被運勢和氣候所改變?因此在當時,自然會有天氣輕微或嚴重的變動。

將這六十種客氣排列在主氣之下,目的是讓人們瞭解氣候運作的大原則。

至於天符、歲會、平氣、支幹、逆順,氣候與運勢之間的相互生助、剋制,客氣勝、主氣勝、災害與變化、地域差異、交節時刻的先後、過剩的氣候與抑鬱的恢復、吉祥和災難的轉變,每樣都各有不同。而六種氣候達到極限時,就會過度強盛,進而引發災害。因此,當氣候達到極限時就會反轉,此時,承接這種氣候的氣候就會下降來抑制它,就像《黃帝內經》所說的:在相火之下,水氣來承接,就是這個道理。此外,還有中間出現的氣候跟隨其後,例如《黃帝內經》所說:在少陽之上,火氣來治理,而中間出現的是厥陰。

基本上,當陽氣達到極點,陰氣就會產生;當陰氣達到極點,陽氣就會產生,這是五行相輔相成的巧妙作用。而中間出現的氣候,就是手足經絡和六臟腑相乘相剋的結果,這在天地之間的氣候自然會有所反應。

3. 十七、論天地六氣(圖在主氣客氣文內)

五行陰陽之氣以布八方。蓋天氣降而下,地氣遷而上。地之氣靜而常,天之氣動而變。其六氣之源則同,六氣之緒則異,何哉?蓋天地之氣始於少陰而終於厥陰。經曰少陰所謂標,厥陰所謂終是也。地之氣始於厥陰木,而終於太陽水,經曰顯明之右,君火之位是也。故天之六元氣反合地十二支,以五行正化對化為其緒。則

少陽司子午、太陰司丑未、少陽司寅申、陽明司卯酉、太陽司辰戌、厥陰司巳亥,天氣終始之因如是而已。

地之六氣反合天之四時,風熱暑濕燥寒為緒。則

厥陰風木主春,少陰君火主春末夏初,少陽相火主夏,太陰濕土主長夏,陽明燥金主秋,太陽寒水主冬,地氣終始之因如是而已。

經曰天有陰陽,地亦有陰陽者,乃上下相臨也。天氣動而不息,故五歲而遷。地氣靜而守位。天氣不加於君火,則五歲而餘一氣,右遷相火之上,以君火不立歲故也。地之紀五歲一周,天之紀六朞一備。五歲一周,則五行之氣遍。六朞一備,則六氣之位周。與干加支之緒小同,取陰陽相錯,上下相乘,畢其紀之之意也。以五六相合,故三十年一紀,則六十年矣。

歌見六氣遷移加臨之圖內。

白話文:

[十七、討論天地六氣(圖在主氣客氣文內)]

五行陰陽之氣分佈在八個方向。天空的氣息會下降,地上的氣息會上升。地氣是靜止且恆定的,天氣則是動態且多變的。六氣的來源相同,但其特性卻不同,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天地的氣息起始於少陰,終於厥陰。根據經典所述,少陰是標誌,厥陰是終點。地氣開始於厥陰木,終於太陽水,經典上說,顯明的右側,是君火的位置。因此,天的六種基本氣息,與地的十二支相對應,以五行的正常轉換和對應轉換為其特性。

具體而言,少陽管轄子午,太陰管轄醜未,少陽管轄寅申,陽明管轄卯酉,太陽管轄辰戌,厥陰管轄巳亥,天氣的起始和結束的原因就是如此。

地的六氣,與天的四季相對應,風、熱、暑、濕、燥、寒為其特性。具體來說,厥陰風木主導春天,少陰君火主導春末夏初,少陽相火主導夏天,太陰濕土主導長夏,陽明燥金主導秋天,太陽寒水主導冬天,地氣的起始和結束的原因就是如此。

經典上說,天有陰陽,地也有陰陽,這是上下相鄰的關係。天氣是動態且不停歇的,所以每五年就會改變一次。地氣是靜止且固定位置的。如果天氣不會影響到君火,那麼每五年就會多出一種氣息,這氣息會在相火的上方右邊,這是因為君火不佔據一年中的時間。地的週期是五年,天的週期是六年。五年一個週期,五行的氣息就會全數出現。六年一個週期,六氣的位置就會全數輪換。與幹加支的特性有些相似,取其陰陽交錯,上下相乘,完成其週期的意思。由於五和六相結合,所以三十年為一個週期,也就是六十年。

歌曲在六氣遷移和疊加的圖內可以看到。]

4. 十八、論主氣

地氣靜而守位,故春溫、夏暑、秋涼、冬寒為歲歲之常令,四時為六氣之所主也。厥陰木為初氣者,方春氣之始也,木生火,故少陰君火、少陽相火次之。火生土,故太陰土次之。土生金,故陽明金次之。金生水,故太陽水次之,皆相生而布其令,莫不咸有緒焉。木為初氣,主春分前六十日有奇,奇八十七刻半,自鬥建醜至卯之中,天度至此,風氣乃行也。君火為二氣,主春分後六十日有奇,自鬥建卯正至巳之中,天度至此,暄淑乃行也。

相火為三氣,主夏至前後各三十日有奇,自鬥建巳正至未之中,天度至此,炎熱乃行也。土為四氣,主秋分前六十日有奇,自鬥建未正至酉之中,天度至此,雲雨乃行,濕蒸乃作也。金為五氣,主秋分後六十日有奇,自鬥建酉正至亥之中,天度至此,清氣乃行,萬物皆燥也。水為六氣,主冬至前後各三十日有奇,自鬥建亥正至醜之中,天度至此,寒氣乃行也。

六氣旋相,以成一歲之主氣也。天之六氣之客,每歲轉居於其上,以行天令者也,是故當其時而行變之常也,非其時而行變之災也。如春行夏秋冬之令,冬行春夏秋之令,此客加主之變也。故有德化政令之常,有暴風疾雨迅雷飄電之變。冬有燥石之熱,夏有悽風之清。此無他,天地之氣勝復郁發之致也,此則五氣麗乎太過不及之徵耳。

白話文:

[十八、討論主要氣候]

大地的氣候平靜且穩定,因此春季溫暖、夏季炎熱、秋季涼爽、冬季寒冷,這都是年年循環的自然規律,四季正是由六種主要氣候所主宰。厥陰木作為第一氣候,正值春季開始,木能生火,所以接下來是少陰君火和少陽相火。火能生土,所以太陰土緊接著出現。土能生金,因此陽明金隨之而來。金能生水,最後是太陽水,這些氣候都依序生成並展現其特性,一切都井然有序。

厥陰木為初氣,主管從春分前的六十日左右,自北斗七星指向醜位到卯位中間,天體運行到這個位置,風氣便開始流動。君火為第二氣,主管春分後的六十日左右,自北斗七星指向卯位到巳位中間,天體運行到這個位置,暖和的天氣便開始。

相火為第三氣,主管夏至前後各三十日左右,自北斗七星指向巳位到未位中間,天體運行到這個位置,炎熱的天氣便開始。土為第四氣,主管秋分前的六十日左右,自北斗七星指向未位到酉位中間,天體運行到這個位置,雲雨開始流動,濕氣蒸騰開始。

金為第五氣,主管秋分後的六十日左右,自北斗七星指向酉位到亥位中間,天體運行到這個位置,清冷的天氣便開始,萬物開始乾燥。水為第六氣,主管冬至前後各三十日左右,自北斗七星指向亥位到醜位中間,天體運行到這個位置,寒冷的天氣便開始。

六氣依次輪換,構成一年的主要氣候。天上的六氣每年會轉移到其上方,以執行自然的命令,因此在應有的時間發生變化是正常的,不在應該的時間發生變化便是災難。例如春季出現夏季、秋季或冬季的氣候,冬季出現春季、夏季或秋季的氣候,這就是客氣加在主氣上的變異。因此,有正常的德化政令,也有突然的暴風、暴雨、迅雷、閃電的變異。冬季可能出現乾燥酷熱,夏季可能出現冷冽的風。這並無其他原因,是天地氣候勝負、反覆、鬱結、爆發的結果,這正是五行氣候對過度或不足的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