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氣易覽》~ 卷之一 (10)
卷之一 (10)
1. 十干起運化氣歌
甲己土運乙庚金,丁壬之歲木當臨,丙辛化氣常居水,戊癸須將火察尋。
十干所化五行,由五天氣各臨其位而生化。或謂十二生肖中,惟龍善變屬辰。每位自建寅,干支數至三,遇辰隨所屬化之。如甲寅至丙辰化水,丙寅至戊辰化火。或謂甲剛木克己柔土,為夫婦成土,乙柔木嫁庚剛金成金,丁陰火配壬陽水成木,丙陽火娶辛柔金成水,戊陽土娶癸陰水成火。二說意近似,而理非自然。
白話文:
「甲和己會形成土運,乙和庚則產生金運,丁與壬的年份中,木運將會來臨,丙和辛所化成的氣則常常屬於水運,戊和癸的組合必須仔細觀察,因為他們將會產生火運。
十種天干所形成的五行,是由五種天氣各自在特定位置上產生和轉化的結果。有人認為,在十二生肖中,只有龍是最善於變化,且屬於辰。從每個生肖開始算起,每三個生肖後遇到辰,就會根據其屬性進行轉化。例如,從甲寅到丙辰會轉化成水運,從丙寅到戊辰則會轉化成火運。另一種觀點是,甲木剛硬,能剋制己土的柔和,這像是一對夫妻,共同形成土運;乙木柔和,嫁給庚金剛強,共同形成金運;丁火陰柔,與壬水陽剛結合,共同形成木運;丙火陽剛,與辛金柔和結合,共同形成水運;戊土陽剛,與癸水陰柔結合,共同形成火運。這兩種說法意思相近,但其中的道理並非自然而然形成的。」
2. 十、論月建
夫十二支為十二月,則正月寅,二月卯是也。甲己之歲,正月建丙寅;乙庚之歲,正月建戊寅;丙辛之歲,正月建庚寅;丁壬之歲,正月建壬寅;戊癸之歲,正月建甲寅。乃用十干建於寅,上觀其法,甲子年為首,亦用六十甲子內,初建者先建之,次建者次建之。故丙寅為初,戊寅為次,依先後循而轉之可見也。
前六十甲子納音圖中立位既終,復轉於其上,以終其紀者,明矣。建時貼用日乾同法,若五運陰年不及之歲,大寒日交初氣,其日時建干與年干合者,謂之干德符,當為平氣,非過與不及也。略舉此,以明其用而已。
歌曰
甲己丙為寅,餘年更酌斟,乙庚當起戊,辛丙向庚尋,戊癸先生甲,丁壬復建壬。
(甲己歲正月建丙,丙火生甲己土,余以類推,則立運理皆相合,其逐歲月干德符用此類起。)
白話文:
十二地支代表一年的十二個月份,例如正月對應的是寅月,二月對應的是卯月。在甲己年的正月,「月建」是丙寅;乙庚年的正月,「月建」是戊寅;丙辛年的正月,「月建」是庚寅;丁壬年的正月,「月建」是壬寅;戊癸年的正月,「月建」是甲寅。這些「月建」都是以天干建在寅月上,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列,從甲子年開始循環,每六十年一週期,依次建立「月建」。
以六十甲子納音圖為例,當一個週期結束後,會重新開始,直到完成整個週期,這個道理很清楚。確定「月建」的時候,還會考慮到當天的日干,如果在陰年五運不夠強盛的年份,大寒節氣開始時,如果日時的干支與年幹相合,就稱為「幹德符」,表示該年氣運平穩,沒有過度或不足的情況。
接下來是一首詩歌,幫助記憶每年正月「月建」的規律: 「甲己丙為寅,餘年更酌斟,乙庚當起戊,辛丙向庚尋,戊癸先生甲,丁壬復建壬。」
意思是:在甲己年的正月,「月建」是丙寅,丙火能生甲己的土,其他年份的「月建」也是以此類推,這樣可以確保運氣理論上的協調。每年正月「月建」的選擇,就是根據這種規律來決定的。
3. 十一、論五音建運
五音者,五行之聲音也。土曰宮,其位甲己之歲。宮,土也,中和之道,無往而不理。又總堂室奧階,而謂之宮。所圍不一,蓋土亦以通貫於金、木、水、火。土四季榮於四藏,皆總之之意,故五運從十干起,甲為土也,土生金,故乙次之,金生水,故丙次之。如此五行相生而轉,甲為陽,乙為陰,亦相間而數,如環無端,在陽年曰太,在陰年曰少,陽年太過為司天所抑,陰年不及為年支所合,皆曰平氣。金曰商,其位乙庚之歲。
商,強也,謂金性之堅強也。水曰羽,其位丙辛之歲。羽,舒也,陽氣將復,萬物孳育而舒生也。木曰角,其位丁壬之歲。角,觸也,象諸陽氣觸動而生也。火曰徵,其位戊癸之歲。徵,止也,言物盛則止也。
五音建運歌
羽水音兮徵火音,土宮角木及商金,年干建運陰陽位,太是其陽少是陰。
白話文:
「五音」,指的是五行理論中所對應的五種聲音。在五行中,土對應的是「宮」,它代表的是甲己這兩個年份。宮,就是土的象徵,它代表著中和的原則,無論在哪裡都能發揮作用。同時,「宮」這個詞還代表著一個地方,一個空間,一個家。土不僅僅是獨立存在的,它還跟金、木、水、火這四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土在四季中都與其他四臟(心、肝、肺、腎)保持著緊密的關係,這也說明瞭為什麼五運的開始要從十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甲」開始,因為「甲」代表的就是土。土能生金,所以金的代表「乙」排在第二位;金又能生水,因此水的代表「丙」排在第三位。五行之間這種相生的關係,就像一個無盡的輪迴。其中,「甲」屬陽,「乙」屬陰,陰陽交替,就像一個無始無終的圓圈。在陽年,我們稱之為「太」;在陰年,我們稱之為「少」。陽年如果「太」過,就會被司天(即上天)所制約;陰年如果「少」了,就會被年支(即地支,代表一年的十二個月)所調和,這樣的情況,我們就稱之為「平氣」。
金的聲音被稱為「商」,它對應的是乙庚這兩個年份。商,代表的是堅韌,形容金的堅固與強韌。
水的聲音被稱為「羽」,它對應的是丙辛這兩個年份。羽,代表的是舒展,當陽氣再度回歸,萬物得以生長,一切都顯得那麼的自由自在。
木的聲音被稱為「角」,它對應的是丁壬這兩個年份。角,代表的是衝擊,象徵著陽氣的激發與生機勃發。
火的聲音被稱為「徵」,它對應的是戊癸這兩個年份。徵,代表的是停頓,當事物達到鼎盛時,便會進入一個暫時的平靜期。
接下來是一首關於五音建運的詩歌:
羽水的聲音連接著徵火的聲音,土的宮、木的角、金的商,以及水的羽、火的徵,這些都是按照年幹來建立的,代表著陰陽的變換。其中,「太」代表著陽,「少」代表著陰。」
這首詩歌簡潔地概括了五音與五行之間的關係,以及它們如何隨著時間的流轉而變化。
4. 十二、論紀運
十干之中,五陰五陽也,立為五運。太過不及互相乘之,其不及之歲,則所勝者來克,蓋運之虛故也,則其間自有歲會、同歲會,亦氣之平。外有年辰相合,及交氣日時干相合,則得為己助,號曰平氣。乃得歲氣之平,其物生脈應,皆必合期,無行後也。聖人立名以紀之。假令辛亥水運,當云平運,何也?辛為水運,陰年遇亥,屬北方水相佐,則水氣乃平。
假令癸巳年火運,亦曰平氣,何也?癸為火運,陰年巳屬南方火相佐,則火氣乃平。又每年交初氣於年前大寒日,假令丁亥年交司之日,遇日朔與壬合,名曰干德符。符者,合也,便為平氣。若交司之時遇壬,亦曰干德符。除此,交日初氣時之後相遇,皆不相濟也,余皆效此。
所謂合者,甲己合,乙庚合,丙辛合,丁壬合,戊癸合是也。又陰年中,若逢月干皆符合相濟,若未逢勝而見之干合者,亦為平氣。若行勝已後行復畢,逢月干合者,即得正位。故平氣之歲,不可預紀之。十干之下,列以陰陽年而紀者,此乃大概設此,庶易知也。平氣紀須以當年之辰日時,依法推之。
是以
太角歲曰發生(太過),少角歲曰委和(不及),正角歲曰敷和(平氣);
太徵歲曰赫曦(太過),少徵歲曰伏明(不及),正徵歲曰昇平(平氣);
太宮歲曰敦阜(太過),少宮歲曰卑監(不及),正宮歲曰備化(平氣);
太商歲曰堅成(太過),少商歲曰從革(不及),正商歲曰審平(平氣);
太羽歲曰流衍(太過),少羽歲曰涸流(不及),正羽歲曰靜順(平氣);
各以紀之也,氣之平則同正化,無過與不及也。又詳太過運中,有為司天之氣所抑者,亦為平氣。則赫曦之紀,寒水司天二年。(戊辰、戊戌。)堅成之紀,二火司天四年。(庚子、庚午、庚寅、庚申。)皆平氣之歲也。
歌曰
發生委和敷和角,赫曦伏明升明徵,敦阜卑監備化宮,流衍涸流順靜羽,堅成從革審平商,太過不及平氣紀。(每句三位,初太過,次不及,末平氣。)
白話文:
在十天幹中,分為五陰五陽,我們以此來定義五運。當五運中的某一行太過或不及時,就會產生相互制約的現象。在不及的那一年,就會被剋它的五行來剋制,這是因為該行運氣虛弱的緣故。其中,會有歲會、同歲會的情況,表示氣運平穩。如果遇到年份與辰相合,或是交接氣運的日子和時間與天幹相合,就會得到助力,稱為平氣。這樣一來,一年的氣運就保持平衡,萬物生長和脈象反應,都會按期發生,不會延遲。古聖先賢為此命名,用以記錄這些現象。
例如,辛亥年的水運,可以說是平運,為什麼呢?因為辛代表水運,陰年遇到亥,亥屬北方水相佐,所以水氣平穩。
再如,癸巳年的火運,也可以說是平氣,為什麼呢?因為癸代表火運,陰年巳屬南方火相佐,所以火氣平穩。每年的初氣交接在前一年的大寒日,例如丁亥年交接的那天,如果日朔與壬相合,就叫做幹德符。符就是合的意思,這就是平氣。如果交接時遇到壬,也叫幹德符。除此之外,在初氣交接後遇到,都無法相互幫助,其他的都依此類推。
所謂的相合,是指甲己合,乙庚合,丙辛合,丁壬合,戊癸合。在陰年中,如果每月的天幹都能相合相助,如果沒有遇到剋制,卻出現相合的天幹,也算是平氣。如果在剋制結束後,遇到相合的月幹,就能回到正常位置。因此,平氣的年份,不能預先記錄。十天幹下,列出了陰陽年來記錄,這只是一個大概的設定,方便了解。要記錄平氣,必須根據當年的辰、日、時,依法推算。
所以
太角年叫做發生(太過),少角年叫做委和(不及),正角年叫做敷和(平氣);
太徵年叫做赫曦(太過),少徵年叫做伏明(不及),正徵年叫做昇平(平氣);
太宮年叫做敦阜(太過),少宮年叫做卑監(不及),正宮年叫做備化(平氣);
太商年叫做堅成(太過),少商年叫做從革(不及),正商年叫做審平(平氣);
太羽年叫做流衍(太過),少羽年叫做涸流(不及),正羽年叫做靜順(平氣);
這些都是用來記錄的。氣運平穩時,就與正常的變化相同,沒有太過或不及的問題。另外,對於太過的運氣,如果受到司天之氣的抑制,也會變成平氣。例如赫曦的記錄中,寒水司天兩年(戊辰、戊戌)。堅成的記錄中,二火司天四年(庚子、庚午、庚寅、庚申)。這些都是平氣的年份。
詩曰
發生委和敷和角,赫曦伏明昇明徵,敦阜卑監備化宮,流衍涸流順靜羽,堅成從革審平商,太過不及平氣紀。(每句三個字,第一個是太過,第二個是不及,第三個是平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