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鑒》~ 新刻藥鑑卷之一 (8)
新刻藥鑑卷之一 (8)
1. 脈病機要
醫有王佐,法有反正。難辯必辯,難明必明,其明以理,其辯以因。治從其先,機握其神。遲硬兩見,附子兼行薑桂。實數雙形,大黃必佐連芩。調胃承氣,治痢下之遲滑。鹿茸官桂,救浮數之無根。氣虛血衰,別軟弱之相似。有汗無汗,辯疾緊之雷同。緊似疾而硬,其象曰寒。
白話文:
中醫有君臣佐使,法方有主次。難以理解的一定要弄懂,難以確定的也一定要弄清楚。明辨徵象,依據道理;辨證論治,根據病因。治療應從根本入手,掌握住病情的關鍵。
舌苔遲鈍、脈象緊硬同時出現,使用附子時應同時配伍乾薑、肉桂。脈數、舌苔厚重,必定配伍大黃和黃連。
調胃承氣湯用於治療痢疾,下痢遲緩。鹿茸和肉桂用於治療浮數脈而無根源。
氣血虛弱,容易與虛軟無力混淆。有汗無汗,要細究急促緊迫與平緩的區別。
脈象緊迫似急促但又兼有硬實,其徵象為寒證。
疾似緊而軟,其象曰風。血衰、軟大如綿。氣虛、微弱似空。朮附斂浮數無力之勞倦,知柏救沉數有力之勞蒸。里和表病,汗之則愈。表和里病,下之則痊。沉實不愈,可以再下。浮緊不差,可以再汗。寸緊雖閉勿下,尺遲雖熱勿汗。浮沉遲而且濡,表裡寒濕之生料。上下滑而且數,內外熱燥之通聖。
白話文:
脈象若緊而軟,象徵風證。 血虛,脈象軟弱大如綿絮。 氣虛,脈象微弱似有若無。
術附湯治療浮數無力的虛勞證。 知柏地黃湯治療沉數有力的勞蒸證。
內部和諧,外邪引起疾病,發汗後可愈。 外部和諧,內邪引起疾病,瀉下後可痊。
沉實脈象不癒,可再瀉下。 浮緊脈象不癒,可再發汗。
寸口脈緊即使閉塞也不宜瀉下,尺脈遲即使發熱也不宜發汗。
浮沉遲緩而潤濕,表示表裡有寒濕病邪。 上下滑動而數次,表示內外有熱燥病邪。
陰盛於內者格陽,陽盛於內者格陰。厥而怔忡者水,怔忡而厥者虛。陽明狂言,有不數之脈。少陰下利,有當通之機。便難便易,喘而不臥者燥屎。腹痛腹脹,小便反易者血禁。欲吐不吐必瀉,欲瀉不瀉必疼。婦人氣滯,先開其血。男子多陽,急配其陰。老人以扶陽為主,小兒以啟脾為聖。
白話文:
- 內熱過盛的人會阻礙陽氣,陽氣過盛的人會阻礙陰氣。
- 昏厥伴有精神恍惚的是水邪,精神恍惚伴有昏厥的是虛證。
- 陽明經發熱時會胡言亂語,脈搏會非常快。
- 少陰經腹瀉時,有疏通氣機的必要。
- 大便時而容易時而困難,喘息而不易平躺的是乾燥的糞便。
- 腹痛腹脹,小便反而容易的人是血瘀造成的。
- 想吐卻吐不出來,必定會拉肚子;想拉肚子卻拉不出來,必定會疼痛。
- 婦女氣滯時,首先要疏通她的氣血。
- 男子陽氣旺盛,要及時補充陰氣。
- 老年人以扶助陽氣為主,小孩子以調理脾胃為關鍵。
難生臍築之愁痛,不治溫熱之脈沉。奇哉偷關之法,壯哉提蓬之能。實母三,虛母二,此是條目。虛先微,實先甚,此是綱領。
白話文:
難產引起的臍帶纏繞疼痛,不治療熱病時脈搏沉細。奇特的是偷關之法,厲害的是提蓬的功效。實病佔三分,虛病佔兩分,這是條目。虛證先輕微,實證先嚴重,這是綱領。
2. 運氣訣要
百病根源,運氣為先。明經絡、曉真機。浮沉遲數分寒熱,子母后先法自奇。
白話文:
各種疾病的根源,首先在於氣的運行。明白經絡,瞭解真實的機理。脈象的浮、沈、遲、數可以區分寒熱,而子母後先的法則自然有其獨特之處。
百病生於氣,生死決於運。六氣、本也。五運、標也。經所以知臟腑。絡所以通經氣。知經則法不亂,知絡則藥可使。子母者、本部之前後也。後先者、後其標而先其本也。甲運克腎,腎虛者病之,忽脾自病,腎之子復至也,肝不能復,則腎死矣。戊運克肺,肺虛者病之,忽心自病,肺之子復至也,腎不能復,則肺死矣。
白話文:
所有疾病的發生是由於氣的變化造成的,而人的生死則由運勢決定。六氣是人體內在的本質因素,五運是外在的標誌性表現。經絡系統可以認識臟腑。經絡之間的連接可以使經氣暢通。瞭解經絡,治療方法就不會混亂;瞭解絡脈,藥物才能使用正確。子母關係是指五臟六腑之間的前後順序。後先關係是指在標本並重的情況下,標在前而本在後。甲運損害腎臟,腎虛的患者會生病,如果脾臟突然生病,說明腎的子氣迴流了,如果肝臟不能恢復,腎臟就會死亡。戊運損害肺臟,肺虛的患者會生病,如果心臟突然生病,說明肺的子氣迴流了,如果腎臟不能恢復,肺臟就會死亡。
壬運克脾,脾虛者病之,忽肝自病,脾之子復至也,肺不能復,則脾死矣。此三臟者,今傷則重,原傷則輕,寡復也,寡復則死,死不待於會符太乙也。庚運克肝,肝虛者病之,忽肺自病,肝之子復至也,心不能復,則肝死矣。丙運克心,心虛者病之,忽腎自病,心之子復至也,脾不能復,則心死矣。
白話文:
壬運克脾 如果壬運(60年一循環的運勢)剋制了脾臟,脾虛的人就會生病。如果肝臟突然生病,是因為脾臟過度虛弱,導致肝臟之子(腎臟)回來報復。如果肺臟不能恢復元氣,那麼脾臟就會死亡。這三個臟器(脾、肝、肺),現在受傷比較嚴重。原本受傷較輕的臟器,現在復發後變得更嚴重了。復發的次數越少,死亡的可能性就越大。即使找到道士畫符作法,也無法避免死亡。
庚運克肝 如果庚運剋制了肝臟,肝虛的人就會生病。如果肺臟突然生病,是因為肝臟過度虛弱,導致肝臟之子(心臟)回來報復。如果心臟不能恢復元氣,那麼肝臟就會死亡。
丙運克心 如果丙運剋制了心臟,心虛的人就會生病。如果腎臟突然生病,是因為心臟過度虛弱,導致心臟之子(脾臟)回來報復。如果脾臟不能恢復元氣,那麼心臟就會死亡。
此二臟者,今傷則輕,原傷則重,寡復也,寡復則死,死必待於會符太乙也。凡合死有不死者,何哉?子母之救多也,或復至治其復而愈也。有病腎而非甲,病肺而非戊,病脾而非壬,病肝而非庚,病心而非丙,病腎而非長夏,病肝而非秋冬,病脾而非春木,病肺而非夏火,病心而非冬水,此病不關於運氣,病在中也。或不在中,當查前運前氣,又不相關,此一時病也,病雖重不死,何也?機輕故也。
白話文:
腎和脾這兩個臟器,現在受傷較輕,原先受傷較重,難以恢復,難以恢復就會死亡。死亡必定要等到會符太乙(一種命數)。
凡是應該死亡卻沒有死的人,原因是什麼?主要是有子母救護的法則,或者又遇到高明的醫生治療,因此得以康復。
如果某人患有腎病但不是甲運,患有肺病但不是戊運,患有脾病但不是壬運,患有肝病但不是庚運,患有心病但不是丙運,患有腎病但不是長夏,患有肝病但不是秋冬,患有脾病但不是春木,患有肺病但不是夏火,患有心病但不是冬水。這些疾病與運氣無關,病因在於自身。
或者不是在自身,應該追查上一個運氣,如果與上一個運氣也無關,那麼這就是臨時的疾病。雖然疾病很嚴重,但不會死亡,原因是疾病的機理較輕。
3. 論升麻柴胡
天地四時之令,春夏之氣溫而升浮,則萬物發生。秋冬之氣寒而降沉。則萬物肅殺。人肖天地,常欲使胃氣溫而升浮,而行春夏發生之令,不欲使胃氣寒而降沉,而行秋冬肅殺之令。蓋升麻能令清氣從右而上達,柴胡能令清氣從左而上達。經曰,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䐜脹。是以清氣一升,則濁氣隨降,而無以上等症。
白話文:
天地四季的變化,春夏之氣溫暖而上升,萬物因此生長發育。秋冬之氣寒冷而下降,萬物因此凋零枯萎。人體猶如天地,應該常常讓胃氣溫暖而上升,遵循春夏生長的規律,而不是讓胃氣寒冷而下降,遵循秋冬肅殺的規律。因為升麻可以使清氣從右升達,柴胡可以使清氣從左升達。醫書記載,清氣在下,就會產生腹瀉;濁氣在上,就會產生腹脹。因此,清氣一升,濁氣就會隨之下降,以上症狀自然就會消失。
4. 論升麻柴胡檳榔木香四味同用功效
病在上膈,法當用木香檳榔以降之。病在下膈,法當用升麻柴胡以提之,此常理也。然或泄瀉脫肛後重,疼不可忍,是乃氣下陷也,法當舉之,以升麻柴胡,和之以木香,攻之以檳榔。或曰,四藥同劑,不無升降混淆,奚有治病歸一之功也。曰,天生藥石治其病,各有其能,如仲景立大柴胡湯,用柴胡大黃同劑,以治傷寒表裡俱見之症,然柴胡升散外邪,大黃降泄內實,使病者熱退氣和而愈。
白話文:
如果疾病在上腹部,通常要用木香和檳榔來治療,讓氣往下降。如果疾病在下腹部,通常要用升麻和柴胡來治療,讓氣往上升。這是基本的原則。但是,如果病人拉肚子、脫肛後感到下墜感,疼得難以忍受,這表示氣往下陷了,這種情況下應該用升麻和柴胡來提升氣,再配上木香,用檳榔來攻堅。有些人可能會說,四種藥物一起使用,升降混淆,怎麼還能治好病呢?但是,大自然中的藥物和礦石都各有其用途,就像東漢名醫張仲景創立的大柴胡湯,同時使用了柴胡和大黃,用來治療傷寒表裡兼見的症狀。柴胡可以升散外邪,大黃可以降泄內實,讓病人的熱氣消退,氣血調和,從而痊癒。
故用升麻柴胡,自能升清氣而上行,檳榔木香,自能逐濁氣而下降,能使脫肛舉而後重除,自可同劑而成功矣。何疑之有。
白話文:
因此使用升麻和柴胡,可以提升清氣使其上升;檳榔和木香,可以將濁氣往下排出。能讓脫肛縮回,症狀消除,這些藥物可以合用而達到治療效果。有什麼好懷疑的呢?
5. 論十全大補湯當用不當用之要訣
虛損之疾,世醫例用十全大補湯以補之,其方實為虛損之關鍵也。方用參耆苓朮甘草以補氣虛,用歸芎地黃芍桂以補血少,此方乃為真氣血兩虛而設,或血虛而氣尚實,或氣虛而血尚充,又不可一例施也。蓋藥性各有能毒,中病者借其能以付安,不中病者,徒惹毒以增病耳。
白話文:
身體虛弱的疾病,世上的醫生通常使用十全大補湯來補養,但這個方劑其實是虛損疾病的關鍵。這個方劑中使用人參、黃耆、茯苓、白朮、甘草來補氣,使用當歸、川芎、生地黃、芍藥、肉桂來補血,這個方劑是針對氣血兩虛而設計的。
但是,如果只是氣血中的一方虛弱,另一方還算充足,就不可以使用這個方劑。因為藥物都有毒性,對症的藥,可以藉由其藥性來治病;不對症的藥,只會增加身體的毒性,加重疾病。
如心脾二經虛,當用茯苓補之,虛而無汗,及小便短少者,服之有功,虛而小便數者,服之令人目盲,虛而多汗者,久服損其元氣,夭人天年,以其味淡而利竅也。如肺氣弱及無陽之虛者,當以參耆補之,然肥白人及氣虛而多汗者,服之有功。若蒼黑人及腎氣虛而未甚虛者,服之必滿悶不安,以其性滯而閉氣也。
白話文:
如果心脾兩條經絡虛弱,應該使用茯苓來補益。如果虛弱且不盜汗,同時小便量少,服用茯苓會有效果。如果虛弱且小便次數多,服用茯苓會導致眼睛失明。如果虛弱且盜汗,長期服用茯苓會損傷元氣,縮短壽命,因為茯苓味道清淡,容易通利竅穴。
如果肺氣虛弱或陽氣不足,應該用人參和黃耆來補益。然而,如果肥白體質或氣虛且盜汗,服用人參和黃耆會有效果。如果膚色蒼黑或腎氣虛弱但不嚴重,服用人參和黃耆必定會引起鬱悶不安,因為它們性質黏滯,會堵塞氣息。
甘草健脾補中,乃瀉火除燥之良劑,然嘔吐與中滿並嗜酒之人,服之多斂膈不行,而嘔滿增劇,以其氣味之甘緩也。川芎補血行血,清利目首之聖藥,然骨蒸多汗,及氣弱之人服之,則真氣走散,而陰虛愈甚,以其氣味之辛散也。生地黃能生血脈,然胃氣弱者服之,防損胃不食。
白話文:
甘草: 甘草能補脾胃,但對於嘔吐、腹部脹滿的人,以及酗酒的人來說,服用意外會加重症狀,因為甘草性甘緩,容易導致消化不良。
川芎: 川芎能補血活血,清熱利目,但對於骨頭發熱盜汗,以及氣虛的人服用,會導致真氣散失,陰虛加重,因為川芎性辛散。
生地黃: 生地黃能生血益氣,但對於胃氣虛弱的人服用,要注意可能損傷胃氣,導致食慾不振。
熟地黃補血養血,然痰火盛者服之,恐泥膈不行。人參為潤肺健脾之藥,元氣虛損者,不可缺也。如久嗽勞喘咯血,鬱火在肺者服之,必加嗽增喘不寧,以其氣味之甘溫滯氣也。白芍為涼血益血之劑,血虛腹疼者,不可缺也。若形瘦氣弱,稟賦素虛寒者服之,反伐發生之氣,以其氣味之酸寒也,用方者當慎之。
白話文:
熟地黃可以補血和養血,但是如果有痰火旺盛的情況,服用後可能會粘附在膈膜上而無法運行。人參是滋養肺部、健脾胃的藥物,對於元氣虛弱的人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如果是久咳、勞喘、咯血,肺部有鬱熱的情況,服用人參後反而會加重咳嗽、加劇呼吸困難,因為人參的味道甘溫會阻滯氣機。白芍是一種涼血益血的藥物,對於血虛腹痛的人來說,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是身體瘦弱、氣虛、先天體質虛寒的人服用白芍,反而會抑制生髮之氣,因為白芍的味道酸寒,所以使用時要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