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鑒》~ 新刻藥鑑卷之一 (6)
新刻藥鑑卷之一 (6)
1. 藥性(平門)
人牙救痘瘡之倒靨。
以上共五十九味
2. 用藥分根梢
大凡用藥,須要得法。或微水滲,或略用火烘,濕者候乾,堅者待潤,才無碎末好看,仍忌銼多留久,恐走氣味不靈,旋銼應人,方能取效。根梢各治,尤勿混淆,生苗向上者為根,氣脈上行。入土垂下者為梢,氣脈下行。中截為身,氣脈中守。上焦病者用根,中焦病者用身,下焦病者用梢,蓋根升梢降,中守不移故也。
白話文:
用藥分根梢
使用藥材,必須掌握正確的方法。有些藥材需要用少量水浸泡,有些則需略微烘烤,潮濕的要等到乾燥,堅硬的要等到軟化,這樣才不會碎成粉末,也避免因研磨過多或放置太久,導致藥效流失,應隨用隨磨,才能發揮療效。藥材的根、梢各有不同的療效,尤其不能混淆。植物地上生長的部分為根,氣脈向上運行;深入泥土的部分為梢,氣脈向下運行;中間部分為身,氣脈在中間運行。上焦有病症就用根,中焦有病症就用莖幹,下焦有病症就用梢,這是因為藥材的根向上升發,梢向下下降,而莖幹則氣脈守在中間的緣故。
3. 製藥資水火
大都製藥要在適中,過與不及,其失則一。火制四:有煅有炮有炙有炒之不同。水制三:有漬有泡有洗之弗等。水火合制者二:有蒸有煮之不同。餘外製法雖多,總不離此二端,匪故巧為異法,然皆各有意在。酒製升提。薑製發散。鹽制走腎,仍仗軟堅。用醋注肝經,且資住痛。
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助生陰血,蜜制增益元陽,土製補益中焦,麩制勿傷上膈。黑豆湯甘草湯漬曝,並能解毒。羊酥油豬脂油塗燒,容易脆研。剜去瓤者免脹,抽去心者除煩。
白話文:
製藥的用水和用火
大部分藥物的製作,都要掌握好火候,過度或不足都會造成藥效損失。火的運用方法有四種:煅、炮、炙、炒,各有不同。水的運用方法有三種:漬、泡、洗,也各有差異。水火結合的運用方法有兩種:蒸和煮,效果也不一樣。其他的製作方法雖然很多,但都離不開水火這兩種基本方法,不是故意要弄出很多不同的方法,而是每種方法都有其獨特的功效。
酒能提升藥性,薑能使藥力發散,鹽能引藥下行至腎經,還能軟堅散結。醋能引藥入肝經,並能止痛。
童尿能去除藥物的劣性並使其下降,米泔水能去除藥物的燥性並使其平和。牛奶能滋養陰血,蜂蜜能增強元陽,泥土能補益中焦,麩皮能避免損傷上焦。黑豆湯和甘草湯浸泡晾曬,都能解毒。羊脂油和豬脂油塗抹在燒傷處,容易研碎。去除藥材的瓤可以避免脹滿,去除藥材的心可以去除煩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