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燮

《藥鑒》~ 新刻藥鑑卷之二 (17)

回本書目錄

新刻藥鑑卷之二 (17)

1. 藿香

氣溫,味辛甘,無毒,氣厚味薄,可升可降之劑也。專治脾肺二經,入烏藥順氣散中,成功在肺。加黃耆四君子湯,取效在脾。故能開脾胃,進飲食,止霍亂,定嘔逆,乃傷寒方之要領,為正氣散之聖藥也。其曰禁口臭難聞者,得非氣味之芬香故耳。其曰清風消腫者,得非氣味之溫辛故耳。

白話文:

藿香性溫,味道辛甘,沒有毒性,氣味厚重但味道較淡,是一種可以升也可以降的藥物。它主要治療脾經和肺經的疾病。在烏藥順氣散中,它的功效體現在肺經;加入黃耆四君子湯中,則功效體現在脾經。因此,它能開胃健脾,促進食慾,治療霍亂,止嘔止逆,是傷寒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正氣散中的重要藥物。它能去除口臭,是因為它本身氣味芬芳;它能清熱消腫,是因為它性味溫辛。

2. 吳茱萸

氣熱,味苦辛,氣味俱厚,可升可降,陽也。主咽喉寒氣呃塞而不通,胸中冷氣閉塞而不利,脾胃停冷腹痛而不住,心氣刺痛苦悶而不仁。開腠理,消疝氣,止嘔逆,除霍亂。又能順折肝木之性,治吞吐酸水如神。厥陰頭疼,引經必用。更殺寸白三蟲,煎服即出。枝療二便關格,銜口立通,必取向陽者方驗。大哉茱萸,乃驅陰之捷方,回陽之妙藥也。

白話文:

吳茱萸性溫熱,味道苦辛,氣味濃厚,具有升降雙向調節的作用,屬於陽性藥物。主要用於治療咽喉寒氣導致的呃逆不通暢,胸中寒氣阻塞導致的不適,脾胃受寒引起的腹痛不止,以及心氣受阻導致的刺痛、胸悶、麻木不仁等症狀。它能疏通經絡,消除疝氣,止嘔逆,治療霍亂。還能調節肝臟功能,治療吞吐酸水,療效神奇。治療厥陰頭痛,經常用到它。此外,它還能殺死腸道寄生蟲,煎服後蟲體就會排出。其枝條能治療大小便不通,服用後很快就能通暢,但必須選擇向陽生長的枝條才有效。吳茱萸真是驅除陰寒、回陽救逆的良藥啊!

3. 茴香

氣溫,味甘辛,無毒。治一切臭氣,調中止嘔,下食溫劑,為諸痿霍亂之捷方,補命門不足之要藥也。男子疝氣,婦人帶白者,用之俱驗。大都甘能補正,辛能散邪,有補以為之先,有散以為之後,此疝氣帶白之症,所以去也。

白話文:

茴香性溫,味道甘甜辛辣,沒有毒性。可以治療各種臭氣,調理脾胃、止嘔,是溫和的助消化藥物,也是治療各種痿症、霍亂的速效方劑,更是補益腎陽的重要藥物。對於男性疝氣和女性白帶,使用茴香都有效。總而言之,茴香的甘味能滋補正氣,辛味能散除邪氣,先以滋補為基礎,再以辛散為輔助,這就是茴香治療疝氣和白帶的機理。

4. 三稜

氣平,味苦辛,陰中之陽。破積氣、消脹滿,通月水,下瘀血。治老癖癥瘕結塊,婦人血脈不調,心腹刺痛。白者屬氣,故其色白者,破血中之氣。醋煮為良。畏牙硝。孕婦勿用。

白話文:

三稜性平,味苦辛,屬陰中之陽。能破除積聚的氣血、消除脹滿,通利月經,排出瘀血。主治久病積成的癥瘕結塊,婦女月經不調、心腹部刺痛等症。白色的三稜偏於行氣,所以白色三稜更善於破除血中之氣。用醋煮過效果更好。忌與硝石同用。孕婦禁用。

5. 莪朮

氣溫,味苦辛,無毒。主心膈腹痛,飲食不消。除霍亂冷氣,止嘔吐酸水。又破痃癖,及婦人血氣,男子奔豚。黑者屬血,故其色黑者,破氣中之血。大都苦能泄實,辛能散積。此稜術二劑,氣味皆苦辛,用之者,中病即已,不可過服,以損真元。若用於破氣藥中,必須用補氣藥為主。

用於破血藥中,必須用補血藥為主。用於消食藥中,必須用補脾藥為主。此其大法也。

白話文:

莪朮性溫,味道苦辛,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治療心、膈、腹部疼痛,以及飲食消化不良。可以去除霍亂引起的寒氣,止嘔吐和胃酸。還能治療痃癖(一種腹部腫塊疾病),以及婦女的月經不調和氣血不通,男子的奔豚氣(一種氣逆上衝的病症)。黑色的莪朮偏於活血,所以顏色偏黑者,能破除氣血中的瘀滯。總而言之,苦味能瀉去體內積聚的實邪,辛味能散去體內積聚的邪氣。莪朮這味藥,療效顯著,一旦病症痊癒就應停止服用,避免損傷元氣。如果用在破氣的藥方中,必須以補氣藥為主;用在破血的藥方中,必須以補血藥為主;用在消食的藥方中,必須以補脾藥為主。這就是使用莪朮的基本原則。

6. 肉蔻

氣熱,味大辛,屬金與土,入手足太陰經藥也。惟其氣溫,故能溫中補脾。又言下氣者,蓋以脾得補而善運化,其氣自下,非若香附陳皮之快泄也。惟其味辛,故能散肺中滯氣,除膈上吐逆,消穀食,開腹脹。合氣與味,又能止泄。大都溫能補脾,辛能散滯,脾得溫以補之,則運化之令司,而漏下之患除。

肺得辛以散之,則清化之源司,而淡滲之令強,何泄之有。

白話文:

肉蔻性溫燥,味道辛辣,屬金土二行,走手足太陰經。因為它溫熱,所以能溫暖脾胃,補益脾臟。它能降氣,是因為脾胃得到滋補,運化功能強盛,氣機自然下降,不同於香附、陳皮那樣快速洩瀉。由於它辛辣,所以能疏散肺部鬱滯之氣,治療膈上嘔逆,消食,緩解腹脹。 它的溫和之性與辛辣之味結合,還能止瀉。總而言之,溫熱能補益脾臟,辛辣能散除鬱滯,脾臟溫暖而得到滋補,運化功能就能正常運作,腹瀉等問題就能解決。肺部因辛味而疏通,清肅之氣得以運行,則津液輸布正常,何來瀉痢?

7. 白蔻

氣熱味辛,輕清而升,氣味俱薄,無毒,陽也。其用有五。肺經本藥,一也。散胸中滯氣,二也。除感寒腹痛,三也。溫暖脾胃,四也。赤眼暴發,白睛紅,用少許即愈,五也。

白話文:

白蔻性溫味辛,質地輕盈,氣味清淡,無毒,屬於陽性藥物。它的功用有五:一是肺經的常用藥物;二是能散解胸中鬱滯之氣;三是能治療因受寒引起的腹痛;四是能溫暖脾胃;五是治療眼睛紅腫發炎,白眼球充血,只需少量即可見效。

8. 草蔻

氣熱味辛,浮也,陽也,無毒。入足太陰陽明經藥也。惟其氣熱,故能治風寒客邪,一切冷氣,及嘔吐諸症。惟其味辛,故能散滯氣,除胃脘之刺痛,及兩脅之氣逆。大都熱則能行,辛則能散。故經曰,寒者熱之,滯者散之,此之謂也。

白話文:

草蔻性溫味辛,屬陽性,無毒。它能經絡通行於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因為它性溫,所以能治療風寒感冒、各種寒邪以及嘔吐等症狀。因為它味辛,所以能散解滯氣,消除胃脘的刺痛和兩脅的氣逆。總而言之,溫熱之性可以促進氣血運行,辛味可以使氣機疏通。所以古籍記載:「寒則溫之,滯則散之」,草蔻正是以此為原理。

9. 酸棗仁

氣平,味甘酸,無毒。能安和五臟,大補心脾。故血不歸脾,而睡臥不寧者,多用之。蓋血不歸脾,則五臟不安和,而睡臥自不寧矣。今既大補心脾,則血歸脾,而五臟和,睡臥豈有不寧者哉。然心家有實熱者,生研為良,心家若虛寒者,炒研才妙。

白話文:

酸棗仁性平,味道甘酸,沒有毒性。能夠使五臟平和,大力滋補心脾。所以,如果血液不能歸於脾臟,導致睡眠不安穩的人,多會使用它。因為血液不能歸於脾臟,就會使五臟不平和,睡眠自然不安穩。現在既然大力滋補心脾,血液就能歸於脾臟,五臟也就平和了,睡眠怎麼還會不安穩呢?但是,如果心臟有實熱,就應該生用研磨;如果心臟虛寒,則應該炒過再研磨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