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燮

《藥鑒》~ 新刻藥鑑卷之二 (8)

回本書目錄

新刻藥鑑卷之二 (8)

1. 升麻

氣平,味苦甘,氣味俱薄,無毒,升也,陰中之陽也。治肺痿吐膿血,古人犀角地黃湯,每用之以代犀角者,止是引地黃等藥同入陽明耳。與蔥白同用,則能引之以散手陽明之風邪。與石膏同用,則能引之以止足陽明之頭疼。補中益氣湯用之,提元氣從右而上。升麻葛根湯用之,驅邪熱從表而散。

惟其能解脾胃肌肉間熱,故能散手足陽明經邪。諸方書以為元氣不足者用之,陰中升陽,則謬矣。蓋陽氣下陷者,可升提之,若元氣不足者,升之則下益虛,而元氣益不足矣。鹽水浸炒,則提腎氣。甘草汁制,則提脾胃之氣。若痰壅氣上有汗者,勿用。

白話文:

升麻性平,味道苦中帶甘,氣味都比較淡薄,沒有毒性,具有升提的作用,是陰中之陽。可以治療肺部虛弱、咳吐膿血等症狀。古代犀角地黃湯,有時會用升麻代替犀角,目的只是引導地黃等藥物進入陽明經。與蔥白一起使用,可以引導升麻散去手陽明經的風邪;與石膏一起使用,可以引導升麻治療足陽明經引起的頭痛。在補中益氣湯中使用升麻,可以提升元氣,使其從下往上走;在升麻葛根湯中使用升麻,可以驅除表邪熱邪,使之從體表散發出去。

升麻之所以能治療手足陽明經的病邪,是因為它能解決脾胃和肌肉之間的熱邪。雖然有些醫書認為元氣不足的人可以使用升麻,認為它能陰中生陽,但這是錯誤的。升麻適用於陽氣下陷的人,可以提升陽氣;但如果元氣不足,使用升麻反而會使其更加虛弱,導致元氣更不足。用鹽水浸泡後炒制,可以提升腎氣;用甘草汁炮制,可以提升脾胃之氣。如果患者痰多氣壅,並且伴有汗出,則不應該使用升麻。

2. 柴胡

氣平,味微苦,氣味俱薄,無毒,升也,陰中之陽也。主左右脅下刺痛,日晡潮熱往來。在臟主調經生血,在經主氣上行經,此手足少陽表裡之劑也。能提下陷陽氣,以瀉三焦之火,此其能除手足少陽寒熱也。大都中病即已,不可過用,為其氣味俱薄,多散故耳。治勞方中用之者,以其能提清氣從左而旋,以卻邪熱耳。

又止偏頭疼,胸脅痛,療肌解表,疏邪清熱。君黃芩,傷寒門實為要劑。主常山,溫瘧症誠作主方。與白芍同用,能抑肝而散火。與黃連同用,能涼心而解熱。經脈不調,入四物秦艽續斷牡丹治之最效。產後血積,用四物三稜莪朮馬鞭草破之極驗。逍遙散用之,散鬱氣而內暢。

補中湯用之,提元氣而左旋。

白話文:

柴胡性平,味道微苦,氣味都比較淡薄,沒有毒性,具有上升的特性,是陰中之陽。主要治療左右脅肋下刺痛,以及午後潮熱往來發作的症狀。在臟腑方面,它能調節經脈、生血;在經絡方面,它能使氣向上運行,是手少陽與足少陽經絡表裡合用的藥物。柴胡能夠提升下陷的陽氣,瀉去三焦的熱邪,因此可以治療手少陽、足少陽經絡引起的寒熱症狀。一般來說,只要病症治癒即可停藥,不可過量服用,因為它的氣味都比較淡薄,容易散失藥效。在治療勞損的方劑中使用柴胡,是因為它能提升清氣,從左側旋轉上升,以去除邪熱。

柴胡還能治療偏頭痛、胸脅痛,以及肌表病症,具有疏散邪氣、清熱解毒的功效。在治療黃芩配伍的傷寒方劑中,柴胡是很重要的藥物;在治療常山配伍的溫瘧方劑中,柴胡更是主藥。與白芍同用,可以抑制肝陽而散去肝火;與黃連同用,可以清熱瀉火,涼心解熱。對於經脈不調,可以與四物湯、秦艽、續斷、牡丹等藥物合用,療效最佳。產後血瘀,可以與四物湯、三稜、莪朮、馬鞭草等藥物合用,效果極佳。在逍遙散中使用柴胡,可以疏散鬱結之氣,使氣機通暢。在補中益氣湯中使用柴胡,可以提升元氣,並使其向左旋轉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