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鑒》~ 新刻藥鑑卷之一 (16)
新刻藥鑑卷之一 (16)
1. 論升麻柴胡檳榔木香四味同用功效
病在上膈,法當用木香檳榔以降之。病在下膈,法當用升麻柴胡以提之,此常理也。然或泄瀉脫肛後重,疼不可忍,是乃氣下陷也,法當舉之,以升麻柴胡,和之以木香,攻之以檳榔。或曰,四藥同劑,不無升降混淆,奚有治病歸一之功也。曰,天生藥石治其病,各有其能,如仲景立大柴胡湯,用柴胡大黃同劑,以治傷寒表裡俱見之症,然柴胡升散外邪,大黃降泄內實,使病者熱退氣和而愈。
故用升麻柴胡,自能升清氣而上行,檳榔木香,自能逐濁氣而下降,能使脫肛舉而後重除,自可同劑而成功矣。何疑之有。
白話文:
治療上膈疾病,應該用木香、檳榔來向下引導病氣;治療下膈疾病,則應該用升麻、柴胡來向上提升病氣,這是中醫的基本原理。但是,如果病人出現腹瀉、脫肛、肛門墜脹疼痛難忍的情況,這是因為氣虛下陷所致,此時就應該提升元氣,方法是用升麻、柴胡向上提升,再加入木香疏導,並用檳榔攻下邪氣。有人可能會問,四種藥物同時使用,不會造成升降作用互相混淆嗎?這樣還能有效治病嗎?其實,天然藥物各有其特性和功效,例如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裡的大柴胡湯,就同時使用了柴胡和大黃,用來治療表裡證候兼見的傷寒。其中,柴胡可以疏散表邪,大黃可以瀉下裡實,讓病人退熱和氣,最終痊癒。
同樣地,升麻、柴胡本身就能提升清氣,向上運行;檳榔、木香則能排出濁氣,向下運行。因此,它們一起使用,可以使脫肛得以恢復,墜脹疼痛得以消除,完全可以同用而取得療效,有什麼好懷疑的呢?
2. 論十全大補湯當用不當用之要訣
虛損之疾,世醫例用十全大補湯以補之,其方實為虛損之關鍵也。方用參耆苓朮甘草以補氣虛,用歸芎地黃芍桂以補血少,此方乃為真氣血兩虛而設,或血虛而氣尚實,或氣虛而血尚充,又不可一例施也。蓋藥性各有能毒,中病者借其能以付安,不中病者,徒惹毒以增病耳。
如心脾二經虛,當用茯苓補之,虛而無汗,及小便短少者,服之有功,虛而小便數者,服之令人目盲,虛而多汗者,久服損其元氣,夭人天年,以其味淡而利竅也。如肺氣弱及無陽之虛者,當以參耆補之,然肥白人及氣虛而多汗者,服之有功。若蒼黑人及腎氣虛而未甚虛者,服之必滿悶不安,以其性滯而閉氣也。
甘草健脾補中,乃瀉火除燥之良劑,然嘔吐與中滿並嗜酒之人,服之多斂膈不行,而嘔滿增劇,以其氣味之甘緩也。川芎補血行血,清利目首之聖藥,然骨蒸多汗,及氣弱之人服之,則真氣走散,而陰虛愈甚,以其氣味之辛散也。生地黃能生血脈,然胃氣弱者服之,防損胃不食。
熟地黃補血養血,然痰火盛者服之,恐泥膈不行。人參為潤肺健脾之藥,元氣虛損者,不可缺也。如久嗽勞喘咯血,鬱火在肺者服之,必加嗽增喘不寧,以其氣味之甘溫滯氣也。白芍為涼血益血之劑,血虛腹疼者,不可缺也。若形瘦氣弱,稟賦素虛寒者服之,反伐發生之氣,以其氣味之酸寒也,用方者當慎之。
白話文:
論十全大補湯當用不當用之要訣
許多醫生習慣用十全大補湯治療虛損疾病,認為它是治療虛損的關鍵藥方。這個方子用人參、黃耆、白朮、茯苓、甘草補益氣虛,用當歸、川芎、生地黃、白芍、桂枝補益血虛。但這個方子是針對真氣血兩虛的情況而設計的,如果只是氣虛或血虛單獨存在,就不能一概而論地使用。因為每種藥都有其毒性,適合症狀的病人服用就能見效,但若不適合,反而會加重病情。
例如,心脾兩經虛弱,可以用茯苓來補益。如果虛弱且沒有汗、小便短少,服用茯苓會有效果;但如果虛弱且小便頻數,服用則可能導致目盲;如果虛弱且多汗,長期服用則會損傷元氣,縮短壽命,因為茯苓味淡且利竅。又如肺氣虛弱或陽氣不足,可以用人參、黃耆來補益。但對於肥胖膚色白皙的人,以及氣虛多汗的人,服用會有效果。如果膚色蒼黑,腎氣虛弱但並不嚴重的人,服用則會感到胸悶不適,因為人參黃耆性質滯膩,容易阻礙氣機。
甘草健脾益中,是瀉火除燥的好藥,但嘔吐、胃脹以及嗜酒的人,服用甘草會導致氣滯難下,嘔吐腹脹加重,因為甘草氣味甘緩。川芎補血行血,是治療目疾頭痛的良藥,但骨蒸潮熱、多汗以及氣虛的人服用,會導致真氣散失,陰虛更甚,因為川芎氣味辛散。生地黃能滋養血液,但胃氣虛弱的人服用,容易損傷脾胃,影響消化。
熟地黃補血養血,但痰火盛的人服用,可能會導致氣機阻滯。人參滋陰潤肺,健脾益氣,元氣虛損的人不可缺少。但久咳、勞累引起的喘息、咯血,以及肺部鬱火的人服用,會加重咳嗽、喘息,因為人參氣味甘溫,容易滯氣。白芍涼血益血,血虛腹痛的人不可缺少。但體形消瘦,氣虛體弱,天生虛寒的人服用,反而會損傷陽氣,因為白芍氣味酸寒。用藥者務必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