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鑒》~ 新刻藥鑑卷之二 (6)
新刻藥鑑卷之二 (6)
1. 荊芥
氣溫,味辛苦,氣味俱薄,升也,陽也。能涼血疏風,上清頭目。辟邪毒,宣五臟,除勞渴,通血脈,除濕痹,破結氣,行瘀血,解肌表,諸瘡瘍風熱皆用之。與羌活同用,能除血濕。與蟬蛻同用,能散風邪。與紅花同用,能行惡血。與蘇子同用,能下諸氣。惟其氣溫而輕,故能開腠理。
和醋搗爛,敷腫毒立瘥。又治產後血暈如神。大都中病即已,不可過服,過則蒸五臟神。表虛者禁用。
白話文:
當歸性質溫和,味道辛辣苦澀,香氣和味道都很淡,具有上行的作用,是一種陽性藥材。它能涼血疏風,使頭腦清醒。還能驅邪毒,流通五臟,消除疲勞和口渴,通暢經絡,去除濕氣和痺症,化解氣結,促進瘀血流通,解表發汗,治療各種瘡瘍和風熱病症。
與羌活搭配使用,能祛除血濕。與蟬蛻搭配使用,能驅散風邪。與紅花搭配使用,能活血化瘀。與蘇子搭配使用,能下氣。由於當歸性質溫和且輕揚,因此能打開皮膚毛孔。
2. 薄荷
氣溫,味辛,氣味俱輕,升也,陽也。惟其性辛涼而輕浮,故能散在上之風熱,除氣逆之脹滿,清利六陽之會首,祛除諸經之領頭。與地骨皮同用,能退骨蒸之熱。與桑白皮同用,能瀉肺經之邪。佐甘菊,並能清心明目。臣四物,更兼調經順氣。表虛者禁用。
白話文:
氣溫味辛,氣味都較輕,所以能向上升散,屬陽性。由於它的性質辛涼而輕浮,因此能散除上焦的風熱,緩解氣逆導致的脹滿,清利六陽經絡的交匯處,消除各經絡的病根。與地骨皮一起使用,能退骨蒸之熱。與桑白皮一起使用,能瀉出肺經的毒邪。搭配甘菊使用,還能清心明目。作為輔佐藥使用,更能調理經血,疏通氣機。表虛的人不能使用。
3. 紫蘇
氣溫,味辛甘,氣味俱薄,無毒,升也,陽也。惟其性輕浮,故能散上膈及在表之寒邪。是故發表解肌,療風寒甚捷,開胃下食,治脹滿最良。入獨活蒼朮,兼除腳氣。同石膏白芷,亦治口臭。根下諸氣略緩,體稍虛者為宜。驅痰降氣,定喘,開心,潤肺止咳。消五膈,破症堅。利小大二便,卻霍亂嘔吐。表虛者禁用。
白話文:
氣溫,味道辛甘,氣味都很清淡,沒有毒性,有上升的力量,屬於陽性。由於它的性質輕盈,因此能驅散胸膈部和身體表面的寒邪。所以,它發汗解表、治療風寒十分迅速,開胃消食、治療脹滿最有效。加入獨活和蒼朮,還能治療腳氣病。與石膏和白芷搭配,也能治療口臭。根部以下諸氣稍微緩和,體質較虛的人適合服用。祛痰降氣,平喘,使人心情開朗,滋潤肺部止咳。消散心窩、膈膜等五臟間的氣,破除癥瘕堅塊。利於小便和大便,制止霍亂嘔吐。表虛的人禁止服用。
4. 白芷
氣溫,味辛,氣味俱輕,無毒,升也,陽也。去頭面皮膚之風,除周身燥癢之痹。惟其性溫而走於肌肉,故能治足陽明頭痛。與辛夷細辛同用,則治鼻病。與蒲公英同用,則能排膿。與內托散同用,則去腐爛而長肌肉。與續命湯同用,則治口眼而去歪斜。外散乳癰背疽,內托腸風痔瘻。
白話文:
氣溫,味道辛辣,氣味都很輕,沒有毒性,具有升發的作用,屬於陽性。可以驅除頭部和麪部的風邪,消除全身瘙癢的痺症。由於它性溫,能運行於肌肉,所以能治療足陽明經頭痛。和辛夷、細辛一起使用,則能治療鼻病。和蒲公英一起使用,則能排膿。和內託散一起使用,則能去腐生肌。和續命湯一起使用,則能治療口眼歪斜。外用可以散結乳癰背疽,內服可以驅除腸風痔瘻。
誠諸瘡瘍痘疹必要之藥也。又為手太陰引經之劑,意者味辛但入肺耳。當歸為使,惡旋覆花。
白話文:
誠然,這是一種治療瘡瘍痘疹等皮膚問題的良藥。此外,它還能刺激肺經運行氣血。理由可能是它的辛味只能進入肺部。當歸作為引經藥,不能與旋覆花同用。
5. 白石膏
氣大寒,味辛甘,無毒,氣味俱薄,沉也,陰也。足陽明經藥也。陽明主肌肉,惟其甘也,能緩脾益氣,止渴去火。惟其辛也,能解肌出汗,上行止頭疼。故風邪傷陽,寒邪傷陰,總解肌表甚捷。任胃熱多食,胃熱不食,並瀉胃火極靈。不時食積痰火殊效。雖有胃脘痛甚立瘥。
白話文:
氣味:寒涼,味道辛甘,無毒性,氣味都較弱,沉重下行,屬於陰性。
屬性:足陽明經藥物。陽明經主要掌管肌肉。
藥性:
- 甘味:能緩和脾氣,補充元氣,解渴去火。
- 辛味:能疏散肌表,發汗,上行止頭痛。
功效:
- 風寒外邪侵犯陽氣,寒邪侵犯陰氣,都能快速疏散表邪。
- 胃熱過多,不思飲食,都可以清瀉胃火,效果顯著。
- 不定期飲食積聚痰火,有特殊效果。
- 即使是嚴重的胃脘疼痛,也能迅速治癒。
東垣曰,制火邪,清肺熱,仲景有白虎之名。除胃熱,奪甘食,易老為大寒之劑。身涼內靜,手足俱冷者禁用,恐耗血也。
白話文:
東垣說,針對過旺的火氣,以及清肺熱,仲景有一個稱作「白虎」的方劑。這方劑可以祛除胃熱,減少甘味食物的攝取,容易讓老年人變成過於虛寒的體質。身體冷靜安寧,手腳都冷的人不適合使用這個方劑,以免損耗氣血。
6. 茯苓
氣平,味甘淡,氣味俱薄,無毒,降也,陽中之陰也。主治膈中痰火,驅水腫,除淋結。開胃腑,調臟氣,伐腎邪。和中益氣,利竅寧心。除濕之聖藥也。經曰,赤者向丙丁,白者向壬癸。又曰,赤者能利水,白者能補脾。是知赤者瀉小腸之火,而利水矣。不知白者潤肺生津,而能分利也。
白話文:
甘淡滲泄降濁
甘淡藥性,氣味清淡,無毒,具有下行特性,是陽中之陰。
主治功能
主治胸膈痰火,驅逐水腫,消除淋巴結腫大。開胃健脾,調節臟腑氣機,祛除腎臟邪氣。和中益氣,通利竅氣,安神定志。是除濕聖藥。
赤白之分
經書中說,赤色的甘淡藥性偏向太陽之火,白色的偏向陰水之寒。赤色的能利水,白色的能補脾。
赤白功效
赤色甘淡藥性瀉小腸之火,利水通便。白色甘淡藥性潤肺生津,也能利水,但作用較緩和,偏向滋補。
此劑皆主分利,但不如用白為良。大都淡能利竅,甘能助陽,衍義補遺以為陰虛,未為相宜,以其淡滲也。孰知氣重者主氣,味重者助血,茯苓雖曰淡滲,然味尚甘美,於陰虛者,亦無妨也。臣升耆而上行,固能補氣。兼當歸棗仁,又養心血。佐參朮而下行,亦能補血。加枸杞仙茅,又固腎氣。
白話文:
這帖藥方都是以利水為主,但不如只用白朮來得更有效。一般來說,淡味藥能通利竅道,甘味藥能幫助陽氣,衍義補遺中認為陰虛體質的人不適合用淡滲藥,因為淡滲藥會導致水分流失,加重虛弱。但氣虛的人應該服用氣味濃重的藥物,血虛的人應該服用味道濃重的藥物。茯苓雖然是淡滲藥,但味道甘美,對陰虛體質的人也沒有什麼妨礙。人參升提清陽,能補氣。同時加入當歸和棗仁,還能養心血。佐以人參和白朮,能固攝脾氣,還能補血。再加上枸杞和仙茅,還能固腎氣。
四君湯用之以補氣,地黃丸用之以補血。痘家灌漿之時禁用,恐水利而漿不能灌也。若見有水白泡,即取升麻汁制用,取其散表以利水也。若見有紅紫泡,即取茜草汁制用,取其行血以利水也。
白話文:
四君湯用於補氣,地黃丸用於補血。長痘痘發膿時禁用這些藥物,因為會利尿而無法灌膿。
如果發現有白色水泡,就用升麻汁來治療,因為它能疏散體表以利水。如果發現有紅紫色水泡,就用茜草汁來治療,因為它能活血以利水。
7. 陳皮
氣溫,味辛微苦,氣薄味厚,無毒,可升可降,陽中之陰也。必須年久者為美。去白性熱,能除寒發表。存白性溫,能補胃和中。與白朮半夏同用,則滲濕而健胃。與甘草白朮同用,則補脾而益胃。有白朮則補脾胃,無白朮則瀉脾胃,有甘草則補肺,無甘草則瀉肺。故補中湯用之以益氣,平胃散用之以消穀,二陳湯用之以除痰,乾葛湯用之以醒酒。
白話文:
白朮
氣味清涼,味道微辣略苦,氣味淡而味道濃鬱,無毒,能升降脾胃之氣,屬於陽中陰的藥物。年久者品質較佳。
去掉白色外皮時藥性溫熱,能去除寒氣,能發表散熱。保留白色外皮時藥性溫和,能健胃。
與半夏搭配使用,既能祛濕又健胃。與甘草、白朮搭配使用,既能補脾又能健胃。
有白朮就能補脾胃,沒有白朮就瀉脾胃。有甘草就能補肺,沒有甘草就瀉肺。
因此,補中湯使用白朮以補氣,平胃散使用白朮以消食,二陳湯使用白朮以祛痰,乾葛湯使用白朮以醒酒。
予嘗用陳皮一斤,滾水泡去白令極淨,烏梅大草青鹽各四兩,濃煎取汁浸透,曬半乾,再入白糖六兩拌勻,用紫蘇葉薄荷葉上蓋,蒸一炷香,每用少許,不拘時常服,治久嗽痰火,長服健胃和中,解酒毒。
白話文:
我曾用一斤陳皮,用沸水泡開並徹底去除白色果肉。再各加入四兩烏梅、大青鹽,濃煎取汁浸泡陳皮,曬至半乾。最後加入六兩白糖拌勻,蓋上紫蘇葉和薄荷葉,蒸一炷香。每次少量服用,不限時間,可以治療久咳痰火。長期服用可以健胃和中,解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