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鑒》~ 新刻藥鑑卷之二 (2)
新刻藥鑑卷之二 (2)
1. 乾薑
氣熱,味大辛,氣味俱厚,可升可降,陽也。散肺氣,與五味子同用,能治咳嗽。與實陰藥同用,能治血虛發熱。入肺藥中,能利肺氣。入腎藥中,能燥下濕。引氣藥入氣分,引血藥入血分。主治沉寒痼冷,腎中無陽,脈氣欲絕者,黑附子為使。又云,發散寒邪,不可多用,多用則耗散元氣,辛以散之,是壯火食氣故也。
見火候、故止而不移,所以能治裡寒。故丹溪曰,生用入發散中,能利肺氣而治嗽。熟用入補中藥,能和脾家虛寒。既曰理中,又曰泄脾,何也?蓋泄之一字,非泄脾之正氣,是泄脾中寒濕之邪,故以辛熱之劑燥之,此以名泄也。痘家灰白之症用之,若實熱紅紫者,切宜禁忌。
孕婦勿用。
白話文:
乾薑性溫熱,味道辛辣濃烈,藥性強勁,能上能下,屬陽性藥物。它可以散發肺氣,與五味子搭配使用,能治療咳嗽;與滋陰的藥物一起使用,可以治療血虛發熱。在治療肺部疾病的方劑中,它能促進肺氣通暢;在治療腎臟疾病的方劑中,它能去除下焦濕氣。它能引導氣味藥物到達氣分(人體上部),引導活血藥物到達血分(人體下部)。主要治療寒邪深入體內、久治不愈的寒症,以及腎陽不足、脈象微弱、生命垂危的疾病,此時可用黑附子輔助。此外,乾薑具有發散寒邪的作用,但不可使用過量,過量則會耗損元氣,因為辛味藥物雖然能發散寒邪,但過量會導致陽氣過盛而損傷元氣。
乾薑的藥性溫和,用量得當就能治療裡寒。朱丹溪認為,生薑具有發散作用,能利肺氣而治療咳嗽;熟薑則具有溫補作用,能溫暖脾胃虛寒。有人說乾薑既能溫中,又能瀉脾,這是什麼道理呢?所謂「瀉」,並不是瀉掉脾胃的正氣,而是瀉掉脾胃中的寒濕邪氣,用辛熱的藥物將它乾燥排出,所以稱為「瀉」。痘瘡患者出現灰白色症狀時可以用乾薑,但如果出現實熱紅紫的症狀,則絕對不能使用。
孕婦禁用。
2. 生薑
味辛性溫,無毒,氣味俱厚,升也,陽也。製半夏,有解毒之功。佐大棗,有厚腸之益。溫經散表邪之風,益氣止翻胃之疾。古云通神明去穢惡者,何哉?蓋以本屬肺心之系也,心惟得其所勝,則氣通而宣暢,故能通神明,神明通,是心氣勝,而一身之氣皆為吾所使,而亦勝矣,一身之氣勝,則邪氣不能容,故能去穢惡。
抑且辛甘發散,則能散在表在上之邪也,故生薑能治咳嗽痰涎,止嘔吐,開胃口,主傷寒傷風,頭疼發熱,鼻塞咳逆等症。又曰,欲熱即去皮,去皮則守中而熱存也。要冷即留皮,留皮則行表而熱散,非皮之性本冷也。
白話文:
生薑味辛性溫,沒有毒性,氣味濃郁,具有向上升發、溫陽的特性。它能解半夏的毒性,與大棗搭配能滋養腸胃。生薑可以溫經散寒,驅除表邪,益氣止嘔。古人說它能通神明、去穢惡,這是因為生薑與肺、心經相關聯。心氣充足,氣血運行通暢,就能通達神明。神明通達,表示心氣旺盛,全身氣血都能為我所用,也就強盛了。全身氣血強盛,邪氣就無法入侵,所以就能去除穢惡。
此外,生薑辛甘溫熱,具有發散作用,能驅散表邪。因此,生薑能治療咳嗽痰多、嘔吐、胃口不好,以及傷寒、感冒、頭痛發熱、鼻塞咳嗽等症狀。還有人說,如果想要生薑的溫熱作用,就應該去皮;去皮後,溫熱之氣會留在薑肉中。如果想要生薑的散熱作用,就應該留皮;留皮後,溫熱之氣就會從體表散發出去,這並不是因為薑皮本身就性寒。
3. 附子
味辛性熱,有大毒,氣味俱厚,浮也,陽中之陰也。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除六腑之沉寒,補三陰之厥逆。仲景八味丸用為少陰之嚮導,正取其健悍走下之性,以行地黃之滯,人以為補,則誤矣。血藥用之,行經而能補血。氣藥用之,行經而能補氣。非大虛寒之症,不可輕用。孕婦勿用。
白話文:
附子味辛性熱,劇毒,藥性濃厚,屬陽中之陰,藥性浮而不沉,作用快速而不持久。能去除六腑的寒邪,溫補三陰經的厥逆。張仲景的八味丸方劑中使用附子,是利用其強悍快速下行的特性,來推動地黃等藥物的運行,有些人誤認為它具有補益作用,這是錯誤的。若與活血藥材同用,能促進血液循環並具有補血功效;若與理氣藥材同用,能促進氣血運行並具有補氣功效。但非嚴重的虛寒症狀,不可輕易使用。孕婦禁用。
4. 細辛
氣溫味辛,氣厚味薄,無毒,浮而升,陽中陰也。止諸陽頭疼,風痹痛,開胸中滯,益肝膽明目,利九竅,眼淚、齒痛,凡頭面諸風,不可缺也。東垣用之治邪在裡之表,本草主治咳逆,百節拘攣,最能溫中下氣破痰,蓋味本辛也。予嘗用之以利水道,何哉?不知諸辛入肺,肺氣賴辛以通暢,則滲下之官得令,所以能利水道也。大都不可重用,恐成氣閉之患。
痘家氣粗,切不可用。
白話文:
細辛性溫味辛,氣味厚重但辛味較淡,無毒,藥性輕浮上揚,屬陽中之陰。能治療各種陽性頭痛、風濕痹痛,疏通胸中鬱滯,滋養肝膽明目,通利九竅,有效緩解流淚、牙痛等症狀,凡是頭面部的風症都少不了它。李東垣(張元素)用它治療邪氣在裡而表現於外的病症;本草書中記載它能治療咳嗽氣逆、關節拘攣,最擅長溫中降氣、化痰,這都因為它辛味之故。我曾用它來利尿,原因是:各種辛味藥物都入肺經,肺氣依靠辛味藥物才能通暢,則滲透排泄的器官就能正常運作,所以才能利尿。總之,細辛不可過量使用,以免造成氣機閉塞的病症。痘疹患者氣粗,絕對不能使用。
5. 丁香
氣溫味辛,純陽無毒,入手太陰足陽明少陰三經。溫脾胃,止霍亂。消痃癖,氣脹翻胃。腹內冷痛,壯陽暖腰。去胃寒,定嘔酸,殺酒毒。與五味子同用,亦治奔豚之氣。能泄肺,能補胃,大能療腎,極能止泄。痘家內熱禁忌。畏鬱金。
白話文:
丁香性溫味辛,純陽之性,無毒,作用於手太陰肺經、足陽明胃經和足少陰腎經。能溫暖脾胃,止瀉止霍亂;能消除腹部腫塊和痞塊,緩解氣脹、胃部翻騰;治療腹部冷痛,溫補腎陽,溫暖腰部;能去除胃寒,止嘔止酸,解酒毒。與五味子同用,也能治療奔豚氣(一種心悸氣短的病症)。丁香既能宣泄肺氣,又能補益胃氣,尤其善於治療腎虛,並能有效止瀉。但痘瘡患者內熱者忌用,且忌與鬱金同用。
6. 木香
氣熱,味辛苦,氣味俱厚,降也。蓋苦入心,辛入肺,故入心而調諸氣。胸腹中壅滯、及冷氣,並經絡中氣滯痰結者,皆當用之。補遺以為行肝氣者,何哉?以心乃一身之主,一身氣血之所聽命也。心有主,則能帥氣,肺氣調,則肝家動火自伏,惟人有怒氣,則肝家拂逆,而反忤其氣。
況心有縱肝之情,而不能制,則肝氣於是盛矣,或為拂鬱者有之,或為攻衝者有之,於此得木香之苦辛溫散入心,惟苦辛溫散入心,則心氣疏暢,則氣亦從而疏暢矣,氣暢則肝氣之拂逆者無有矣,實心之行乎肝氣也,非肝氣之自行也,此又不可不知。又煨用能入大腸,多用能泄肺氣,東垣以黃連制之,蓋氣行過於通暢,不無走泄之患也。
降氣定痛,功為最上。痘家實熱,切宜深忌。
白話文:
木香氣味溫熱厚重,具有下降的作用。因為苦味入心,辛味入肺,所以它能入心臟,調節全身氣機。胸腹脹滿、寒邪內阻,以及經絡氣滯痰結等症狀,都適合使用木香。
有人認為木香能疏肝,這是因為心臟是人體的主宰,全身氣血都聽命於心。心臟功能正常,就能統帥全身氣機;肺氣調和,肝臟的火氣就能自行平息。只有當人發怒時,肝氣才會逆亂,違背正常的氣機運行。
如果心臟縱容肝氣,不能加以制約,則肝氣就會旺盛,有的表現為鬱悶,有的表現為氣衝。此時使用木香的苦辛溫散之性,能使心氣疏通,則全身氣機也會因此疏通。氣機通暢,肝氣逆亂的情況自然也就消失了。這是因為木香是通過調理心氣來疏通肝氣,而非直接疏通肝氣,這點很重要。 另外,炮製後的木香能進入大腸,大量使用則可能泄瀉肺氣。朱丹溪(東垣)用黃連配伍木香,就是因為氣機運行過於通暢,可能導致氣虛泄瀉。
木香最重要的功效是降氣止痛。但對於痘疹患者實熱證,則應嚴格禁忌使用。
7. 當歸
氣溫,味辛甘,氣味俱輕,可升可降,陽也。多用,大益於血家,諸血證皆用之,但流通而無定,由其味帶辛甘而氣暢也,隨所引導而各至焉。入手少陰,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太陰,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陰,以其肝藏血也。與白朮白芍生地同用,則能滋陰補腎。與川芎同用,則能上行頭角,治血虛頭疼。
再入白芍木香少許,則生肝血以養心血。同諸血藥入以薏苡仁牛膝,則下行足膝,而治血不榮筋。同諸血藥入以人參川烏烏藥薏苡仁之類,則能榮一身之表,以治一身筋寒濕毒。佐黃耆人參,皆能補血。佐牽牛大黃,皆能破血。從桂附則熱,從硝黃則寒。入和血藥則血和,入斂血藥則血斂。
入涼血藥則血涼,入行血藥則血行,入敗血藥則血敗,入生血藥則血生,各有所歸也,故名當歸。痘家大便閉結,由熱毒煎熬真陰,以致大腸經血少故耳,玄明粉中重加當歸,則血生而大腸自潤矣。或曰,痘瘡臨收之際用之,恐行血作痛,此又不通之論也,蓋腸胃既燥,則血藥盡能里潤腸胃,將何者外行痘瘡哉。經云,有故無殞,亦無殞也,其斯之謂乎。
便泄者勿用。
白話文:
當歸性溫,味辛甘,氣味都比較輕,能上能下,屬於陽性藥物。大量使用,對血液系統大有益處,各種血液疾病都可用它治療。但它的作用是流通的,沒有固定方向,因為它味道辛甘,氣味舒暢,所以能隨著其他藥引導到身體各處。它能進入手少陰經(心經),因為心主血;能進入足太陰經(脾經),因為脾臟統攝血液;能進入足厥陰經(肝經),因為肝臟藏血。
與白朮、白芍、生地黃一起使用,就能滋陰補腎;與川芎一起使用,就能上行於頭部,治療血虛頭痛。再加入少量白芍、木香,就能生髮肝血以滋養心血;與其他活血藥物以及薏苡仁、牛膝一起使用,就能下行於足膝,治療血虛不能濡養筋脈的疾病;與其他活血藥物以及人參、川烏、烏藥、薏苡仁等一起使用,就能滋養全身的肌膚,治療全身筋脈寒冷、濕邪、毒邪。輔助黃耆、人參,都能補血;輔助牽牛子、大黃,都能破血。搭配桂枝、附子則性溫,搭配硝石、黃連則性寒。
與和血藥合用則血液調和,與斂血藥合用則止血;與涼血藥合用則降火,與活血藥合用則行血;與敗毒藥合用則排毒,與生血藥合用則生血,各有歸宿,因此得名「當歸」。
對於患痘瘡而大便祕結的病人,是因為熱毒煎熬真陰,導致大腸經血少所致,在玄明粉中多加當歸,就能生血使大腸潤滑。有人說,痘瘡將要痊癒時使用當歸,恐怕會活血導致疼痛,這是錯誤的說法。因為腸胃乾燥,藥物就會潤澤腸胃,怎麼會外行於痘瘡呢?經書上說:「有病則治,無病則不治」,這正是這個道理。
大便稀溏者不宜使用當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