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心得》~ 卷上 (8)
卷上 (8)
1. 經脈
實則心痛,虛則為煩心,取之兩筋間也。手太陽之別,名曰支正,去腕五寸,內注少陰;其別者,上走肘,絡肩髃。實則節弛肘廢,虛則生疣,小者如指痂疥,取之所別也。手陽明之別,名曰偏歷,去腕三寸,別走太陰;其別者,上循臂,乘肩髃,上曲頰偏齒;其別者,入耳合於宗脈。實則齲聾,虛則齒寒痹隔,取之所別也。
手少陽之別,名曰外關,去腕二寸,外達臂,注胸中,合心主。病實則肘攣,虛則不收,取之所別也。足太陽之別,名曰飛揚,去踝七寸,別走少陰。實則鼽窒頭背痛;虛則鼽衄,取之所別也。足少陽之別,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別去厥陰,並經下絡足跗。實則厥,虛則痿躄,坐不能起,取之所別也。
足陽明之別,名曰豐隆,去踝八寸,別走太陰;其別者,循脛骨外廉,上絡頭項,合諸經之氣,下絡喉嗌。其病氣逆則喉痹瘁喑,實則狂巔,虛則足不收,脛枯,取之所別也。足太陰之別,名曰公孫,去本節之後一寸,別走陽明;其別者,入絡腸胃。厥氣上逆則霍亂,實則腹中切痛,虛則鼓脹,取之所別也。
足少陰之別,名曰大鐘,當踝後繞跟,別走太陽;其別者,並經上走於心包,下外貫腰脊。其病氣逆則煩悶,實則閉癃,虛則腰痛,取之所別者也。足厥陰之別,名曰蠡溝,去內踝五寸,別走少陽;其別者,徑脛上睪,結於莖。其病氣逆則睪腫卒疝,實則挺長,虛則暴癢,取之所別也。
任脈之別,名曰尾翳,下鳩尾,散於腹。實則腹皮痛,虛則癢搔,取之所別也。
督脈之別,名曰長強,挾膂上項,散頭上,下當肩胛左右,別走太陽,入貫膂。實則脊強,虛則頭重,高搖之,挾脊之有過者,取之所別也。
脾之大絡,名曰大包,出淵腋下三寸,布胸脅。實則身盡痛,虛則百節盡皆縱,此脈若羅絡之血者,皆取之脾之大絡脈也。凡此十五絡者,實則必見,虛則必下,視之不見,求之上下,人經不同,絡脈異所別也。
白話文:
經脈
經脈氣血過盛時,會引發心痛;氣血虛弱時,則會感到心中煩躁,可以取手腕兩條筋之間的穴位來治療。手太陽小腸經的絡脈,叫做支正,在手腕向上五寸的地方,它會把氣血注入手少陰心經;它的分支會向上走到手肘,連接到肩髃穴。如果這個絡脈氣血過盛,會導致關節鬆弛、手肘活動障礙;氣血虛弱,則會長出像指甲或痂皮一樣的小疣,可以取它分出的穴位來治療。手陽明大腸經的絡脈,叫做偏歷,在手腕向上三寸的地方,它會把氣血分流到手太陰肺經;它的分支會沿著手臂向上走,經過肩髃穴,再向上到臉頰,到達牙齒偏側;它的另一分支會進入耳朵,與宗脈會合。如果這個絡脈氣血過盛,會導致牙齒疼痛和耳聾;氣血虛弱,則會感到牙齒寒冷麻木、好像被隔開一樣,可以取它分出的穴位來治療。
手少陽三焦經的絡脈,叫做外關,在手腕向上二寸的地方,它會向外到達手臂,注入胸腔,與心包經會合。如果這個絡脈氣血過盛,會導致手肘彎曲不能伸直;氣血虛弱,則會手肘無力不能收回,可以取它分出的穴位來治療。足太陽膀胱經的絡脈,叫做飛揚,在腳踝向上七寸的地方,它會把氣血分流到足少陰腎經。如果這個絡脈氣血過盛,會導致鼻塞、頭部和背部疼痛;氣血虛弱,則會流鼻涕或流鼻血,可以取它分出的穴位來治療。足少陽膽經的絡脈,叫做光明,在腳踝向上五寸的地方,它會把氣血分流到足厥陰肝經,然後與足經一起向下連接到腳背。如果這個絡脈氣血過盛,會導致厥證,手腳冰冷;氣血虛弱,則會導致痿軟無力、癱瘓,坐著不能站起來,可以取它分出的穴位來治療。
足陽明胃經的絡脈,叫做豐隆,在腳踝向上八寸的地方,它會把氣血分流到足太陰脾經;它的分支會沿著小腿外側的脛骨,向上連接到頭部和頸部,與其他經脈的氣相合,向下連接到咽喉。如果這個絡脈的氣逆行,會導致咽喉腫痛、聲音嘶啞;氣血過盛,會導致精神狂躁;氣血虛弱,則會導致腳無力收回、小腿萎縮,可以取它分出的穴位來治療。足太陰脾經的絡脈,叫做公孫,在腳掌第一根骨頭之後一寸的地方,它會把氣血分流到足陽明胃經;它的分支會進入連接腸胃。如果氣逆行向上,會導致上吐下瀉;氣血過盛,會導致腹部劇烈疼痛;氣血虛弱,則會導致腹部脹氣,可以取它分出的穴位來治療。
足少陰腎經的絡脈,叫做大鐘,在腳踝後方環繞腳跟的地方,它會把氣血分流到足太陽膀胱經;它的分支會沿著經脈向上走到心包,向下穿過腰椎和脊椎。如果這個絡脈的氣逆行,會感到煩悶;氣血過盛,會導致小便不通;氣血虛弱,則會腰痛,可以取它分出的穴位來治療。足厥陰肝經的絡脈,叫做蠡溝,在腳踝內側向上五寸的地方,它會把氣血分流到足少陽膽經;它的分支會沿著小腿向上到睪丸,最終連接到陰莖。如果這個絡脈的氣逆行,會導致睪丸腫脹和突然發作的疝氣;氣血過盛,會導致陰莖勃起時間過長;氣血虛弱,則會導致陰部劇烈瘙癢,可以取它分出的穴位來治療。
任脈的絡脈,叫做尾翳,在鳩尾穴下方,分散到腹部。如果這個絡脈氣血過盛,會導致腹部皮膚疼痛;氣血虛弱,則會感到腹部瘙癢,可以取它分出的穴位來治療。
督脈的絡脈,叫做長強,它會從脊椎兩旁向上到達頸部,分散到頭部,向下到達肩胛骨的左右兩側,並分流到足太陽膀胱經,最後穿過脊椎。如果這個絡脈氣血過盛,會導致脊椎僵硬;氣血虛弱,則會感到頭重腳輕,頭部搖晃,可以取脊椎兩旁有異常的部位來治療。
脾的大絡脈,叫做大包,在腋下三寸的位置,分布在胸部和脅肋。如果這個絡脈氣血過盛,會導致全身疼痛;氣血虛弱,則會導致全身關節鬆弛無力。如果身體出現像羅網一樣的血絡,都需要從脾的大絡脈來治療。以上所說的十五條絡脈,氣血過盛時一定能看出來,氣血虛弱時則會向下表現。如果表面看不到問題,就要尋找上下相關的部位,因為每個人的經絡不同,絡脈分出的部位也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