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心得》~ 卷下 (18)
卷下 (18)
1. 歲露論
夏日傷暑,秋病瘧,瘧之發以時,其故何也?邪客於風府,病循膂而下,衛氣一日一夜,常大會於風府,其明日,日下一節,故其日作晏。此其先客於脊背也,故每至於風府則腠理開,腠理開則邪氣入,邪氣入則病作,此所以日作尚晏也。
衛氣之行風府,日下一節,二十一日,下至尾底,二十二日,入脊內,注於伏沖之脈,其行九日,出於缺盆之中,其氣上行,故其病稍益早,其內搏於五臟,橫連募原,其道遠,其氣深,其行遲,不能日作,故次日乃蓄積而作焉。風府無常,衛氣之所應,必開其腠理,氣之所舍節,則其府也。
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故月滿則海水西盛,人血氣積,肌肉充,皮膚致,毛髮堅,腠理郄,煙垢著,當是之時,雖遇賊風,其人淺不深。至其月郭空,則海水東盛,人氣血虛,其衛氣去,形獨居,肌肉減,皮膚縱,腠理開,毛髮殘,腠理薄,煙垢落,當是之時,遇賊風則其入深,其病人也卒暴。三虛者,其死暴疾也;得三實者,邪不能傷人也。
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時之和,因為賊風所傷,是謂三虛。逢年之盛,遇月之滿,得時之和,雖有賊風邪氣,不能危之也。歲之所以皆同病者,此八正之候也。候此者,常以冬至之日,太一立於葉蟄之宮,其至也,天必應之以風雨者矣。風雨從南方來者,為虛風,賊傷人者也。
其以夜半至也,萬民皆臥而弗犯也,故其歲民少病。其以晝至者,萬民懈惰而皆中於虛風,故萬民多病。虛邪入客於骨而不發於外,至其立春,陽氣大發,腠理開,因立春之日,風從西方來,萬民又皆中於虛風,此兩邪相搏,經氣結代者矣。故諸逢其風而遇其雨者,名早遇歲露焉。
因歲之和,而少賊風者,民少病而少死;歲多賊風邪氣,寒溫不和,則民多病而死矣。正月朔日,太一居天留之宮,其日西北風,不雨;人多死矣。正月朔日,平旦北風,春,民多死。正月朔日,日中北風,夏,民多死。正月朔日,夕時北風,秋,民多死。終日北風,大病死者十有六。
正月朔日,風從南方來,命曰旱鄉;從西方來,命曰白骨,將國有殃,人多死亡。正月朔日,風從東方來,髮屋,揚沙石,國有大災也。正月朔日,風從東南方行,春有死亡。正月朔日,天和溫不風,糴賤,民不病;天寒而風,糴貴,民多病。此所謂候歲之風,䔲傷人者也。
二月醜不風,民多心腹病;三月戌不溫,民多寒熱;四月已不暑,民多癉病;十月申不寒,民多暴死。諸所謂風者,皆髮屋,折樹木,揚沙石,起毫毛,發腠理者也。
白話文:
夏天受了暑熱,秋天就可能得瘧疾,瘧疾的發作有固定的時間,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邪氣侵入了風府(後腦部位),然後沿著脊髓下行。我們身體的衛氣,每天會在風府聚集一次,隔天就會下降一個節點,因此發病的時間會逐漸延後。邪氣最初侵入脊背,當到達風府時,肌膚毛孔打開,邪氣進入,導致疾病發作,這就是為何每天發病時間越來越晚的原因。
衛氣在風府的運行,每天下降一個節點,21天後會到達尾椎,22天後進入脊髓內部,流入督脈,再經過9天,從缺盆(頸部)出來,然後氣往上走,所以病情會逐漸提早。邪氣如果進入五臟,橫向影響募原穴,由於路徑較長,影響較深,所以不會每天發作,而是隔天才會累積發作。
人與天地相互影響,與日月同步。月亮圓滿時,海水會向西邊漲潮,人體的血液、肌肉也會充盈,皮膚緊緻,毛髮堅韌,毛孔閉合,污垢附著,此時即使遇到惡劣天氣,對人的影響也不會太大。但當月亮退潮,海水往東邊漲潮,人體的血液和氣血會虛弱,衛氣消失,身體單獨存在,肌肉減少,皮膚鬆弛,毛孔開放,毛髮稀疏,毛孔變薄,污垢掉落,此時如果遇到惡劣天氣,對人的影響就會更深,病情也會突然加重。若同時遇到年老體弱、月相不佳、季節不適三個不利條件,就會突然病倒;反之,若能避免這三個不利條件,邪氣就無法傷害人。
人在年老體弱、月相不佳、季節不適時,容易被惡劣天氣傷害,這就是所謂的「三虛」。在身體強壯、月相良好、季節適宜時,即使遇到惡劣天氣和邪氣,也不會受到太大威脅。每年同一時期大家都會生病,這是由於八正之候(即四季、二十四節氣等自然規律)的影響。觀察這些自然規律,通常會在冬至那天開始,太一(指天地之間的主宰力量)會停留在葉蟄宮(指冬季),此時天氣通常會配合以風雨,但如果風雨從南方來,就稱為虛風,會對人造成傷害。
如果虛風在半夜來臨,大家都睡覺,就不會受到影響,因此那一年大家很少生病。但如果虛風在白天來臨,大家都比較懶散,都會被虛風侵襲,因此大家會容易生病。邪氣進入骨頭裡,但不會立即發病,直到立春時節,陽氣旺盛,毛孔開放,如果在立春那天,風從西邊來,大家又被虛風侵襲,這是兩個邪氣互相碰撞,導致經絡氣血混亂的情況。因此,所有遇到這種風雨的人,都稱為「早遇歲露」。
如果一年中風調雨順,惡劣天氣較少,大家就會少生病、少死亡;但如果一年中惡劣天氣較多,邪氣較重,寒熱不調,大家就會多生病、多死亡。農曆正月初一,太一會停留在天留宮,如果當天吹西北風且不下雨,那麼那一年很多人會死亡。農曆正月初一,清晨吹北風,春天很多人會死亡。農曆正月初一,中午吹北風,夏天很多人會死亡。農曆正月初一,傍晚吹北風,秋天很多人會死亡。整天下北風,會有很多人生重病或死亡。
農曆正月初一,風從南邊來,稱為「旱鄉」,表示該地會有旱災。如果風從西邊來,稱為「白骨」,表示該地會有災難,很多人會死亡。農曆正月初一,風從東邊來,會颳倒房屋,揚起沙石,表示該地會有大災難。農曆正月初一,風從東南邊來,春天會有人死亡。農曆正月初一,天氣溫暖且無風,糧食價格便宜,大家都不會生病;如果天氣寒冷且有風,糧食價格昂貴,很多人會生病。這就是所謂的「候歲之風」,對人有害。
農曆二月丑日無風,很多人會有心腹疾病。農曆三月戌日不暖和,很多人會有寒熱交錯的症狀。農曆四月巳日不熱,很多人會有消瘦的疾病。農曆十月申日不冷,很多人會突然死亡。以上所說的風,都是指會颳倒房屋、折斷樹木、揚起沙石、讓毛髮豎起、讓毛孔張開的風。
2. 大惑論
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里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併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故邪中於項,因逢其身之虛,其入深,則隨眼系以入於腦,入於腦則腦轉,腦轉則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邪其精,其精氣中不相比也則精散,精散則視歧,視歧見兩物。
目者,五臟六腑之精也,營衛魂魄之所常營也,神氣之所生也。故神勞則魂魄散,志意亂,是故瞳子眼黑法於陰,白眼赤脈法於陽也。故陰陽合傳而精明也。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分精亂而不揣。卒然見非常處,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心有所喜,神有所惡,卒然相感,則精氣亂,視誤,故惑,神移乃復,是故間者為迷,甚者為惑。人之善忘者,上氣不足,下氣有餘,腸胃實而心肺虛。
虛則營衛留於下,久之不以時上,故善忘也。人之善飢而不嗜食者,精氣並於脾,熱氣留於胃,胃熱則消穀,谷消故善飢。胃氣逆上,則胃脘寒,故不嗜食也。病而不得臥者,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蹻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得瞑矣。
病目而不得視者,衛氣留於陰,不得行於陽,留於陰則陰氣盛,陰氣盛則陰蹻滿,不得入於陽則陽氣虛,故目閉也。人之多臥者,此人腸胃大而皮膚澀,而分肉不解焉。腸胃大則衛氣留久,皮肝澀則分肉不解,其行遲。夫衛氣者,晝日常行於陽,夜行於陰,故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
故腸胃大,則衛氣行留久;皮膚澀,分肉不解,則行遲。留於陰也久,其氣不精,則欲瞑,故多臥矣。其腸胃小,皮膚滑以緩,分肉解利,衛氣之留於陽也久。故少瞑焉。其非常經也,卒然多臥者,邪氣留於上焦,上焦閉而不通,已食若飲湯,衛氣留久於陰而不行,故卒然多臥焉。
治此諸邪,先其臟腑,味其小過,後調其氣,盛者瀉之,虛者補之,必先明知其形志之苦樂,定乃取之。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討論的是人體五臟六腑的精氣如何集中到眼睛,形成眼睛的精華。眼睛的構造由不同組織的精華組成,包括骨頭的精華成為瞳孔,筋的精華成為黑色的眼球部分,血液的精華成為血管,氣的精華成為白色的眼球部分,肌肉的精華成為眼睛周圍的組織。這些組織的精華與脈絡結合,向上連接到腦部,再從頸部後方延伸出來。
如果頸部受到外邪侵犯,身體虛弱時,邪氣會深入,隨著眼系進入腦部,導致腦部運作失調,牽引眼系緊張,使人感到頭暈眼花。當眼睛的精華受到幹擾,其精氣無法正常運作,就會散亂,視覺產生雙影。
眼睛是五臟六腑的精華所在,也是營養、衛氣、魂魄經常滋養的地方,更是神氣生成的源頭。因此,如果神氣過度消耗,魂魄散亂,思緒混亂。瞳孔和黑色的眼球部分反映陰的特性,白色的眼球和紅色的血管反映陽的特性。陰陽二氣協調運行,才能保持眼睛的明亮。
眼睛是心臟的使者,心臟是神氣的住所,如果神氣分散,精氣混亂,就會產生迷惑。當突然看到不尋常的事物,精神、魂魄、意識會散亂,無法協調,這就是所謂的「迷惑」。當心情高興,但神氣卻感到厭惡,突然之間產生衝突,精氣就會混亂,產生視覺錯誤,進而產生迷惑。當神氣恢復,這種情況就會消失。輕微的狀態是迷惘,嚴重的狀態就是迷惑。
記憶力差的人,通常是上焦氣不足,下焦氣過剩,腸胃功能強,心肺功能弱。心肺氣虛,營養和衛氣會停留在下焦,時間久了,無法及時上行到頭腦,因此容易健忘。
經常感到飢餓但卻沒有胃口的人,是因為精氣集中在脾臟,熱氣留在胃部,胃熱會加快消化,所以容易感到飢餓。然而,由於胃氣逆流上升,導致胃脘寒涼,因此對食物的喜好降低。
睡不著的人,衛氣無法進入陰經,停留在陽經,使得陽經氣滿,陽蹻脈旺盛,無法進入陰經,陰經氣虛,因此無法入睡。
眼睛無法睜開的人,衛氣停留在陰經,無法進入陽經,使得陰經氣滿,陽經氣虛,因此眼睛閉合。
愛睡覺的人,通常腸胃容量大,皮膚粗糙,肌肉組織緊密。腸胃容量大,衛氣停留時間長;皮膚粗糙,肌肉組織緊密,使得衛氣運行緩慢。白天,衛氣通常在陽經運行,夜晚在陰經運行。因此,當腸胃容量大,衛氣停留時間長,皮膚粗糙,肌肉組織緊密,使得衛氣運行緩慢,衛氣停留在陰經的時間較長,氣質不佳,因此容易感到疲倦,想睡覺。相反地,腸胃容量小,皮膚光滑,肌肉組織鬆弛,衛氣停留在陽經的時間較長,因此較少感到疲倦。
突然之間愛睡覺的人,可能是邪氣停留在上焦,上焦閉塞不通,吃完飯或喝熱湯後,衛氣停留在陰經的時間較長,無法順利運行,因此突然之間愛睡覺。
治療這些異常,首先要了解病人的臟腑狀況,然後根據病情調整氣的平衡。對於氣盛的病人,可以進行瀉法;對於氣虛的病人,可以進行補法。必須先了解病人的身體狀況和心理狀態,才能進行適當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