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心得》~ 卷下 (16)
卷下 (16)
1. 九宮八風
立秋二(玄婁西南方),秋分七(倉果西方),立冬六(新洛西北方),夏至九(上天南方),招搖中央,冬至(一葉蟄北方),立夏四(陰洛東南方),春分三(倉門東方),立春八(天留東北方),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葉蟄之宮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倉門四十六日,明日居陰洛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宮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倉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復居蟄之宮,曰冬至矣。
太一日遊,以冬至之日,居葉蟄之官,數所在日,從一日至九日,復反於一,常如是無已,終而復始。太一移日,天必應之以風雨,以其日風雨則吉,歲美民安少病矣。先之則多雨,後之則多旱。太一在冬至之日有變,佔在君;太一在春分之日有變,佔在相;太一在中宮之日有變,佔在吏;太一在秋分之日有變,佔在將;太一在夏至之日有變,佔在百姓。太一居五宮之日,病風折樹木,揚沙石,各以其所主,占貴賤。
因視風所從來而占之。風從其所居之鄉來為實風,主生長養萬物;從其沖後來為虛風,其傷人者也,主殺,主害者。謹候虛風而避之,故聖人曰避虛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謂也。是故太一人徙立於中宮,乃朝八風,以占吉凶也。風從南方來,名曰大弱風,其傷人也,內舍於心,外在於脈,氣主熱。
風從西南方來,名曰謀風,其傷人也,內舍於脾,外在於肌,其氣主為弱。風從西方來,名曰剛風,傷人也,內舍於肺,外在於皮膚,其氣主為燥。風從西北方來,名曰折風,其傷人也,內舍於小腸,外在於手太陽脈,脈絕則溢,脈閉則結不通,善暴死。風從北方來,名曰大剛風,其傷人也,內舍於腎,外在於骨與肩背之膂筋,其氣主為寒也。
風從東北方來,名曰凶風,其傷人也,內傷於大腸,外在於兩脅腋骨下及肢節。風從東方來,名曰嬰兒風,其傷人也,內舍於肝,外在於筋紐,共氣主為身濕。風從東南方來,名曰弱風,其傷人也,內舍於胃,外在肌肉,其氣主體重。此八風皆從其虛之鄉來,乃能病人,三虛相搏,則為暴病卒死。
兩實一虛,病則為淋露寒熱。犯其雨濕之地,則為痿。故聖人避風,如避矢石焉。其有三虛而偏中於邪風,則為擊僕偏枯矣。
白話文:
立秋時,風從西南方的玄婁來;秋分時,風從西方的倉果來;立冬時,風從西北方的新洛來;夏至時,風從南方的上天來;招搖風則來自中央;冬至時,風從北方的一葉蟄來;立夏時,風從東南方的陰洛來;春分時,風從東方的倉門來;立春時,風從東北方的天留來。
每年冬至開始,太一(古代認為掌管風的神)會在葉蟄宮停留46天,然後依次到天留、倉門、陰洛、天宮、玄委、倉果、新洛各停留45或46天,最後再回到葉蟄宮,即冬至時刻。
太一每天都在巡遊,自冬至起,它會在葉蟄宮停留,然後每天移動到不同的宮位,從第一日到第九日,再循環往復。當太一移動時,天象會以風雨回應,若那天有風雨,則表示吉祥,預示著一年豐收、人民安康、疾病少。如果風雨提前,那年可能雨水過多;若延遲,則可能乾旱。
太一在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及中宮之日有異常,分別影響君王、宰相、官吏、將軍和百姓。當太一處於五宮的任一位置時,如果有強風摧折樹木、揚起沙石,可根據風向來判斷貴賤。
觀察風的來源進行預測。風從其所在的方位吹來,稱為實風,有利於萬物生長;若從其相反方向吹來,則為虛風,對人有害,主死亡和傷害。要小心躲避虛風,聖人說要像躲避箭矢一樣避開虛邪之風,這樣邪氣就無法傷害身體。
太一站在中宮,面對八個風向,以預測吉凶。不同方向的風有不同的名字和影響:
- 南方的風叫大弱風,影響心臟和脈絡,氣質主熱。
- 西南方的風叫謀風,影響脾臟和肌肉,氣質主弱。
- 西方的風叫剛風,影響肺部和皮膚,氣質主燥。
- 西北方的風叫折風,影響小腸和手太陽脈,脈絕則溢,脈閉則結不通,易突然死亡。
- 北方的風叫大剛風,影響腎臟、骨骼和肩背肌肉,氣質主寒。
- 東北方的風叫兇風,影響大腸和兩脅腋下的肌肉,以及肢節。
- 東方的風叫嬰兒風,影響肝臟和筋膜,氣質主濕。
- 東南方的風叫弱風,影響胃和肌肉,氣質主體重。
這八種風從虛的方向吹來時,才會致病。若三個虛的方向同時受風,就會引發急病甚至猝死。
兩個實風一個虛風的組合,可能會導致淋病和寒熱交錯的症狀。若在潮濕的地方受風,可能會導致痿病。因此,聖人會像躲避箭矢一樣躲避風。如果在三個虛的方向中受到邪風侵襲,可能會導致半身不遂或突然倒地的情況。
2. 九針論
一者,天也。天者,陽也。五臟之應天者,肺也。五臟六腑之蓋也。皮者,肺之合也,人之陽也。二者,地也。人之所以應土者,肉也。三者,人也。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脈也。四者,時也。時者,四時八風之客於經絡之中,為痼病者也。五者,音也。音者,冬夏之分,分於子午,陰與陽別。
寒與熱爭,兩氣相搏,合為癰膿者也。六者,律也。律者,調陰陽四時而合十二經脈。虛邪客於經絡而為暴痹者也。七者,星也。星者,人之七竅。邪之所客於經,而為痛痹舍於經絡者也。八者,風也。風者,人之股肱八節也。八正之虛風,八風傷人,內舍於骨解腰脊節腠理之間,為深痹也。
九者,野也。野者,人之節解皮膚之間也。淫邪流溢於身,如風水之狀,而溜不能過於機關大節者也。請言身形之應九野也,左足應立春,其日戊寅已醜;左脅應春分,其日乙卯;左手應立夏,其日戊辰己已;膺喉首頭應夏至,其日丙午;右手應立秋,其日戊申已未;右脅應秋分,其日辛酉;右足應立冬,其日戊戌己亥;腰尻下竅應冬至,其日壬子。六腑膈下三臟應中州,其大禁,大禁太一所在之日,及諸戊已。
凡此九者,善候八正所在之處。所主左右上下身體有癰腫者,欲治之,無以其所直之日潰治之,是謂大忌日也。形樂志苦,病生於脈,治之以灸刺。形苦志樂,病生於筋,治之以熨引。形樂志樂,病生於肉,治之以針石。形苦志苦,病生於咽喝,治之以甘藥。形數驚恐,筋脈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
是謂五形志也。五臟氣:心主噫,肺主咳,肝主語,脾主吞,腎主欠。六府氣:膽為怒,胃為氣逆噦,大腸小腸為泄,膀胱不約為遺尿,下焦溢為水。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鹹入腎,淡入胃,是謂五入。五並:精氣並肝則憂,並心則喜,並肺則悲,並腎則恐,並脾則畏,是謂五精之氣並於臟也。五惡:肝惡風,心惡熱,肺惡寒,腎惡燥,脾惡濕,此五臟氣所惡也。
五液:心主汗,肝主泣,肺主涕,腎主唾,脾主涎,此五液所出也。五勞: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此五久勞所病也。五走:酸走筋,辛走氣,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是謂五走也。五裁:病在筋,無食酸;病在氣,無食辛;病在骨,無食鹹;病在血,無食苦;病在肉,無食甘。口嗜而欲食之,不可多也,必自裁也,命曰五裁。
五發:陰病發於骨,陽病發於血,以味病發於氣,陽病發於冬,陰病發於夏。五邪:邪入於陽,則為狂;邪入於陰,則為血痹;邪入於陽,轉則為顛疾;邪入於陰,轉則為喑;陽入之於陰,病靜;陰出之於陽,病喜怒。五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精志也。
白話文:
[九針論]內容如下:
一、天象。天代表陽性,五臟中與天象相應的是肺,肺可視為五臟六腑的保護罩。皮膚與肺相連,是人體的陽面。
二、大地。人體與土地相應的部分是肌肉。
三、人自身。人的生命活動主要依賴血液和脈絡。
四、時間。疾病往往由四時八風侵入經絡引起,成為難以根治的痼疾。
五、音律。音律代表冬夏之分,區分於子午時刻,是陰陽分界。當寒熱之氣交戰,兩氣相搏,可能形成膿瘍。
六、律令。律令調整陰陽四時,使之與十二經脈協調。虛邪入侵經絡,會突然導致痹症。
七、星辰。星辰代表人體的七個孔竅。邪氣進入經絡,會導致痛痹,寄宿於經絡中。
八、風象。風象代表人體四肢關節。八方之風傷害人體,邪風深入骨髓,腰脊關節腠理間,引發深層痹症。
九、野外。野外代表人體的關節皮膚之間。邪氣在全身流動,如同風水一般,但無法穿透重要的關節大節。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人體部位與九個方位的對應關係。左腳對應立春,日期為戊寅和己丑;左側肋部對應春分,日期為乙卯;左手對應立夏,日期為戊辰和己巳;胸喉頭部對應夏至,日期為丙午;右手對應立秋,日期為戊申和己未;右側肋部對應秋分,日期為辛酉;右腳對應立冬,日期為戊戌和己亥;腰臀下竅對應冬至,日期為壬子。六腑和膈下三臟對應中州,尤其要注意,在太一所在的日期,以及所有戊己日,都應該避免進行任何治療。
對於這九個方位,要留意八方正位的情況。若身體左右上下有腫塊,想進行治療,切勿在對應日子進行破膿治療,這被視為禁忌日。
當身體舒適而心情鬱悶,疾病可能源自脈絡,治療可用灸刺法。身體疲憊而心情愉悅,疾病可能源自筋絡,治療可用熱敷拉伸法。身心皆愉悅,疾病可能源自肌肉,治療可用針灸或砭石。身心俱疲,疾病可能源自咽喉,治療可用甘草類藥物。頻繁驚嚇恐懼,導致筋脈不通,疾病可能源自麻木,治療可用按摩和藥酒。
這些就是五形志的理論。五臟的氣象:心主嘔氣,肺主咳嗽,肝主語言,脾主吞嚥,腎主打哈欠。六腑的氣象:膽主怒氣,胃主呃逆,大腸小腸主泄瀉,膀胱失禁主尿失禁,下焦過濾失常主水腫。五味的影響: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鹹入腎,淡入胃,稱為五味入臟。五臟精氣集中於肝則憂鬱,集中於心則歡樂,集中於肺則悲傷,集中於腎則恐懼,集中於脾則畏縮,這是五臟精氣的表現。五臟所厭惡的:肝怕風,心怕熱,肺怕寒,腎怕乾燥,脾怕濕潤,這是五臟氣象所厭惡的。
五液的分泌:心主汗液,肝主淚水,肺主鼻涕,腎主口水,脾主口涎,這是五臟分泌的液體。五勞的結果:長時間看東西傷眼血,長時間躺臥傷元氣,長時間坐著傷肌肉,長時間站立傷骨骼,長時間行走傷筋絡,這是五種勞累造成的疾病。五走的現象:酸味走向筋絡,辛辣走向氣血,苦味走向血液,鹹味走向骨骼,甘味走向肌肉,這是五味對身體的作用。五裁的原則:筋絡疾病不宜吃酸,氣血疾病不宜吃辛辣,骨骼疾病不宜吃鹹,血液疾病不宜吃苦,肌肉疾病不宜吃甘。如果口齒喜歡某種味道,也不能過量食用,必須自我節制,這叫做五裁。
五發的現象:陰性疾病從骨頭開始,陽性疾病從血液開始,氣血疾病從氣息開始,陽性疾病在冬季發作,陰性疾病在夏季發作。五邪的影響:邪氣進入陽性部分,會產生瘋狂;進入陰性部分,會造成血痹;進入陽性部分轉移,會導致精神錯亂;進入陰性部分轉移,會導致啞巴;陽性進入陰性,病情平靜;陰性轉移到陽性,病情容易激動。
五臟的功能:心臟儲存精神,肺臟儲存魄力,肝臟儲存魂魄,脾臟儲存意志,腎臟儲存精氣和意志。
五主的原則:心臟主管脈絡,肺臟主管皮膚,肝臟主管筋絡,脾臟主管肌肉,腎臟主管骨骼。陽明經多血多氣,太陽經多血少氣,少陰經多氣少血。足陽明與太陽經互為表裡,少陽與厥陰經互為表裡,太陽與少陰經互為表裡,這是足部陰陽的關係;手陽明與太陰經互為表裡,少陽與心包經互為表裡,太陽與少陰經互為表裡,這是手部陰陽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