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渙

《靈樞心得》~ 卷下 (6)

回本書目錄

卷下 (6)

1. 五味

胃者,五臟六腑之海也,水穀皆入於胃,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五味各走其所喜,穀味酸,先走肝;穀味苦,先走心;穀味甘,先走脾;穀味辛,先走肺;穀味咸,先走腎。穀氣津液已行,營衛大通,乃化糟粕,以次傳下。谷始入於胃,其精微者,先出於胃之兩焦,以溉五臟,別出兩行,營衛之道。

其大氣之搏而不行者,積於胸中,命曰氣海,出於肺,循喉咽,故呼則出,吸則入。天地之精氣,其大數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五穀:粳米甘,麻酸,大豆咸,麥苦,黃黍辛。五果:棗甘,李酸,粟咸,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豬咸,羊苦,雞辛。

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蔥辛。五色:黃色宜甘,青色宜酸,黑色宜咸,赤色宜苦,白色宜辛。凡此五者,各有所宜。所言五宜者,脾病者,宜食粳米飯、牛肉、棗;心病者,宜食麥、羊肉、杏、薤;腎病者,宜食大豆黃卷、豬肉、慄藿;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肺病者,宜食黃黍、雞肉、桃、蔥。

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肝色青,宜食甘,粳米飯、牛肉、棗、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犬肉、麻、李、韭皆酸。脾色黃,宜食鹹,大豆、豕肉、慄藿皆咸。肺色白,宜食苦,麥、羊肉、杏、薤皆苦。腎色黑,宜食辛,黃黍、雞肉、桃、蔥皆辛。

白話文:

胃是五臟六腑的供應源,所有食物和水都會進入胃中,五臟六腑的能量都由胃提供。不同的食物味道會首先被不同臟器吸收,如酸味的食物會先被肝吸收,苦味的食物會先被心吸收,甜味的食物會先被脾吸收,辣味的食物會先被肺吸收,鹹味的食物會先被腎吸收。食物的精華和水分在全身運行後,營養和衛氣得以流通,然後才會轉化為排泄物,順序排出體外。

食物一開始進入胃部,其中的精華部分會先從胃的上下兩焦釋出,滋養五臟,然後再分別流向全身,形成營養和保護身體的氣血。

胸中積聚著無法流動的大氣,這被稱為「氣海」,它會從肺部循環至喉嚨,因此我們呼吸時,氣體會隨之出入。人體吸收天地的精氣,通常情況下,每三次呼氣會有一次吸氣。如果一天沒有進食,半日後精力就會衰退,一天後精力就會大大減少。

五穀、五果、五畜、五菜都有各自的味道,分別對應不同的臟器。對於有臟器疾病的人,應選擇適合的食物來調理。例如,脾胃虛弱者可多吃粳米、牛肉、棗等;心臟疾病患者可多吃麥類、羊肉、杏、薤等。

此外,還有五禁,即肝病患者應避免辛辣食物,心臟病患者應避免鹹味食物,脾胃虛弱者應避免酸味食物,腎病患者應避免甜味食物,肺部疾病患者應避免苦味食物。每種臟器疾病對應的顏色和口味,也有相應的調理食物。例如,肝臟疾病患者,應選擇綠色、甘味的食物,如粳米、牛肉、棗、葵等。

2. 衛氣失常

色起兩眉薄澤者,病在皮。唇色青黃赤白黑者,病在肌肉。營氣霈然者,病在血氣。目色青黃赤白黑者,病在筋。耳焦枯受塵垢,病在骨。皮之部,輸於四末。肉之柱,在臂脛諸陽分肉之間與足少陰分間。血氣之輸,輸於諸絡,氣血留居,則盛而起。筋部無陰無陽,無左無右,候病所在。

骨之屬者,骨空之所以受益而益腦髓者也。人年五十已上為老,三十已上為壯,十八已上為少,六歲已上為小。膕肉堅,皮滿者,脂。膕肉不堅,皮緩者,膏。皮肉不相離者,肉。膏者多氣,多氣者熱,熱者耐寒。肉者多血則充形,充形則平。脂者,其血清,氣滑少,故不能大。

此別於眾人者也。眾人皮肉脂膏不能相加也。血與氣不能相多,故其形不小不大,各自稱其身。

白話文:

如果兩眉之間的面色顯得淺淡,這表示病變在皮膚層。若嘴脣呈現青、黃、紅、白、黑等異常顏色,代表肌肉有問題。當營氣過剩,顯示血液和氣運行異常。眼睛出現青、黃、紅、白、黑等異色,反映筋脈有疾病。耳朵乾燥,積有塵垢,這可能是骨骼出現問題。皮膚的病症通常出現在四肢末端。肌肉的症狀,會在手臂、小腿的陽經肌肉間以及足少陰經脈間表現出來。血液和氣的流通阻滯,會導致局部腫脹。筋脈的疾病,不會侷限於身體的任何一方,要看具體在哪裡出現問題。

骨骼的健康,取決於骨腔能否吸收養分,以滋養腦髓。年齡五十歲以上的人被視為老年人,三十歲以上的人為壯年人,十八歲以上的人為少年,六歲以上的孩子則為幼兒。如果膕肉緊實,皮膚飽滿,這表示體內脂肪豐富。反之,膕肉鬆弛,皮膚鬆垮,說明體內多是油脂。皮膚和肌肉緊密相連,這種情況表明肌肉量多。體內油脂多的人,通常元氣充沛,元氣充沛的人較能抵禦寒冷。肌肉量多的人,血液充足,身形健壯,身體狀況良好。體內脂肪含量高的人,血液較清澈,氣運行較慢,所以身材不會太壯碩。

這是對一般人體質差異的分析。一般人的皮膚、肌肉、脂肪和膏油無法單獨增加。血液和氣的量也不能單方面增多,所以他們的身形既不會太大也不會太小,而是與自己的身體狀況相匹配。

3. 玉版

夫癰疽之生,膿血之成也。膿已成,十死一生。其白眼青黑,眼小,是一逆也;內藥而嘔者,是二逆也;腹痛、渴甚,是三逆也;肩項中不便,是四逆也;音嘶色脫,是五逆也。除此五者為順矣。

諸病皆有逆順,腹脹,身熱,脈大,是一逆也;腹鳴而滿,四脈清,泄,其脈大,是二逆也;衄而不止,脈大,是三逆也;咳且溲血脫形,其脈小勁,是四逆也;咳,脫形身熱,脈小以疾,是謂五逆也,如是者不過十五日而死矣。

其腹大脹,四末清,脫形,泄甚,是一逆也;腹脹便血,其脈大,時絕,是二逆也;咳,溲血,形肉脫,脈搏,是三逆也;嘔血,胸滿引背,脈小而疾,是四逆也;咳嘔腹脹,且飧泄,其脈絕,是五逆也。如是者,不及一時而死矣。

白話文:

【玉版】這段文字談的是膿瘍形成及各種疾病的預後判斷。

一旦膿瘍形成,病情往往十分危急,存活機會只有十分之一。如果患者出現以下五種情況,更是兇險:一是眼球泛白,且周圍皮膚呈現青黑色,眼睛顯得狹小;二是服用藥物後出現嘔吐;三是腹痛且極度口渴;四是肩頸部活動受限;五是聲音嘶啞,面色蒼白無華。若無以上五種情況,則病情較為穩定。

所有疾病都有好轉或惡化的跡象。例如,腹脹、身體發熱且脈搏強大,此為第一種惡化跡象;腹部鳴響且飽脹,四肢脈搏微弱,伴有嚴重腹瀉,且脈搏依然強大,此為第二種惡化跡象;鼻血不止,脈搏依然強大,此為第三種惡化跡象;咳嗽且尿血,身體虛弱,脈搏雖小但緊繃有力,此為第四種惡化跡象;咳嗽,身體虛弱且發熱,脈搏雖小但快速,此為第五種惡化跡象。若出現上述任何一種情況,患者通常在十五天內就會死亡。

再如,腹部嚴重膨脹,四肢冰冷,身體虛弱,嚴重腹瀉,此為第一種惡化跡象;腹部膨脹且便血,脈搏強大,時有間歇,此為第二種惡化跡象;咳嗽且尿血,身體和肌肉嚴重虛弱,脈搏跳動不規律,此為第三種惡化跡象;嘔血,胸部滿悶連帶背部疼痛,脈搏雖小但快速,此為第四種惡化跡象;咳嗽、嘔吐、腹脹,且食物未消化就排出體外,脈搏完全消失,此為第五種惡化跡象。若出現以上任一情況,患者往往在一兩個小時內就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