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渙

《靈樞心得》~ 卷下 (5)

回本書目錄

卷下 (5)

1. 背腧

胸中大腧在杼骨之端,肺腧在三椎之傍,心腧在五椎之間,膈腧在七椎之傍,肝腧在九椎之傍,脾腧在十一椎之傍,腎腧在十四椎之傍,皆挾脊相去三寸所,則欲得而驗之,按其處,應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

白話文:

「背上的重要穴位位於特定的脊椎旁邊,具體位置如下:心肺部位的大穴在杼骨的末端;肺部的穴位在第三根脊椎的側邊;心臟的穴位在第五根脊椎的中間;橫膈膜的穴位在第七根脊椎的側邊;肝臟的穴位在第九根脊椎的側邊;脾臟的穴位在第十一根脊椎的側邊;腎臟的穴位在第十四根脊椎的側邊。這些穴位都靠近脊椎,與脊椎的距離大約是三寸。要確定這些穴位的位置,可以透過按壓那些地方,如果感到內部有反應且疼痛得到緩解,那麼這個地方就是你正在尋找的穴位。」

2. 衛氣

足太陽之本,在跟以上五寸中,標在兩絡命門,命門者,目也。足少陽之本,在竅陰之間,標在窗籠之前,窗籠者,耳也。足少陽之本,在內踝下上三寸中,標在背腧與舌下兩脈也。足厥陰之本,在行間上五寸所,標在背腧也。足陽明之本,在厲兌,標在人迎頰挾頏顙也。足太陰之本,在中封前上四寸之中,標在背腧與舌本也。

手太陽之本,在外踝之後,標在命門之上一寸也。手少陽之本,在小指次指之間上二寸,標在耳後上角下外眥也,手陽明之本,在肘骨中,上至別陽,標在顏下合鉗上也。手太陰之本,在寸口之中,標在腋內動也。手少陰之本,在銳骨之端,標在背腧也。手心主之本,在掌後兩筋之間二寸中,標在腋下下三寸也。

凡候此者,下虛則厥,下盛則熱,上虛則眩,上盛則熱痛。故實者絕而止之,虛者引而起之。

白話文:

[衛氣]的內容如下:

足太陽經的起點,在腳跟上方五寸的部位,標記在身體兩側的命門穴處,而所謂的命門,指的是眼睛。足少陽經的起點,在腳趾間的竅陰穴之間,標記在耳朵前方的窗籠穴。足少陽經的起點,在內踝下方三寸的地方,標記在背部的腧穴和舌下的兩條脈絡。足厥陰經的起點,在行間穴上方五寸的位置,標記在背部的腧穴。足陽明經的起點,在厲兌穴,標記在人迎穴、頰部、挾頏穴以及顙穴。足太陰經的起點,在中封穴前方四寸的中間,標記在背部的腧穴和舌根。

手太陽經的起點,在外踝後方,標記在命門穴上方一寸的地方。手少陽經的起點,在無名指和小指之間上方二寸的位置,標記在耳朵後方上角下方的外眥穴。手陽明經的起點,在肘部骨頭中間,向上至別陽穴,標記在顏面部下方的合鉗穴上方。手太陰經的起點,在寸口穴中間,標記在腋窩內動脈。手少陰經的起點,在銳骨的末端,標記在背部的腧穴。手心主經的起點,在手掌後方兩條筋之間的二寸位置,標記在腋窩下方三寸的地方。

總結來說,如果下部出現虛弱的情況,可能會有四肢冰冷的症狀;下部過於旺盛,可能導致發熱。上部虛弱,可能出現頭暈;上部過於旺盛,可能導致發熱和疼痛。因此,對於實證,應當截斷並停止其發展;對於虛證,應當引導並提升其狀態。

3. 天年

人之始生,以母為基,以父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血氣已和,榮衛已通,五藏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五臟堅固,血脈和調,肌肉解利,皮膚緻密,營衛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氣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揚,各如其常,故能常久。人生十歲,五臟始定,血氣已通,其氣在下,故好走。

二十歲,血氣始盛,肌肉方長,故好趨。三十歲,五臟大定,肌肉堅固,血脈盛滿,故好步。四十歲,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榮華頹落,發頗斑白,平盛不搖,故好坐。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減,目始不明。六十歲,心氣始衰,善憂悲,血氣懈惰,故好臥。

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八十歲,肺氣衰,魄離,故言善誤。九十歲,腎氣焦,四藏經脈空虛。百歲,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其不能終壽而死者,五臟皆不堅,使道不長,空外以張,喘息暴疾,又畢基牆,薄脈少血,其肉不實,數中風寒,血氣虛,脈不通,真邪相攻,亂而相引,故中壽而盡也。

白話文:

人的生命開始於母胎,母親是孕育生命的基礎,父親則像是保護生命的盾牌。失去生命力的人會死亡,獲得生命力的人才能生存。當一個人的血液與氣質達到平衡,營養與防護系統暢通無阻,五臟六腑形成,精神與意識寄宿於心靈,靈魂與精神完全具備,這樣才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五臟六腑強健,血液脈絡協調,肌肉柔軟,皮膚細膩緊緻,營養與防護系統運作正常,呼吸緩慢而穩定,氣息按照正常的節奏流動,六腑消化食物,水分與營養物質分佈全身,各項生理功能都運轉正常,因此能夠健康長壽。

人在十歲時,五臟六腑開始定型,血液氣質已流通,但氣息主要集中在下半身,所以喜歡奔跑。

二十歲時,血液氣質開始旺盛,肌肉正在成長,所以喜歡快速行走。三十歲時,五臟六腑完全定型,肌肉堅固,血液脈絡充滿活力,所以喜歡步行。四十歲時,五臟六腑及十二條經脈都達到旺盛且穩定的狀態,肌膚開始鬆弛,青春光彩逐漸消逝,頭髮開始出現灰白,氣質平穩不再浮躁,所以喜歡坐下休息。

五十歲時,肝臟的功能開始衰退,肝葉變薄,膽汁分泌減少,視力開始下降。六十歲時,心臟的功能開始衰退,容易感到憂鬱悲傷,血液氣質變得慵懶,所以喜歡躺下休息。

七十歲時,脾胃功能虛弱,皮膚乾燥。八十歲時,肺部功能衰退,精神開始散亂,因此說話容易出錯。九十歲時,腎臟功能衰竭,其它四臟的經脈都空虛無力。一百歲時,五臟六腑都虛弱,生命力全部消失,只剩下身體空殼,生命也就此終結。

那些無法活到自然壽命就去世的人,是因為他們的五臟六腑都不夠堅韌,使得生命道路無法延續,身體機能外露並擴張,呼吸急促,根基淺薄,脈搏微弱,血液不足,肌肉不飽滿,頻繁遭受風寒侵襲,血液氣質虛弱,脈絡不通,真氣與邪氣相互攻擊,導致身體機能紊亂,互相牽制,所以只能活到中年便壽終正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