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渙

《靈樞心得》~ 卷下 (6)

回本書目錄

卷下 (6)

1. 通天

太陰之人,貪而不仁,下齊湛湛,好內而惡出,心抑而不發,不務於時,動而後之。

少陰之人,小貪而賊心,見人有亡,常若有得,好傷好害,見人有榮,乃反慍怒,心疾而無恩。

白話文:

太陰這類的人,貪婪且不仁慈,他們的心思深沉,喜歡佔有而不願付出,情感壓抑而不表露,不注重時機,行動常常落後於他人。

少陰這類的人,有些貪心並且常有算計之心,看到別人有所失去,總像是自己得到了什麼,喜歡傷害他人,當看到他人成功或光榮時,反而會感到惱怒,他們的心胸狹窄且不懂得感恩。

太陽之人,居處於於,好言大事,無能而虛說,志發於四野,舉措不顧是非,為事如常自用,事雖敗,而無常悔。

太陰之人,多陰而無陽,其陰血濁,其衛氣澀,陰陽不和,緩筋而厚皮,不之疾瀉,不能移之。

白話文:

身心平衡的人,居住環境安靜,不產生恐懼或欣喜,順應外界事物,不與人爭執,隨著時間推移而改變,尊貴時保持謙虛,與人交談但不過度沉迷,這纔是最好的養生之道。

少陽之人,諟諦好自貴,有小小官,則高自宣,好為外交,而不內附。

陰陽和平之人,居處安靜,無為懼懼,無為欣欣,婉然從物,或與不爭,與時變化,尊則謙謙,譚而不治,是謂至治。

少陰之人,多陰少陽,小胃而大腸,六腑不調,其陽明脈小,而太陽脈大,必審而調之,其血易脫,其氣易敗也。

太陽之人,多陽而少陰,必謹調之,無脫其陰,而瀉其陽,陽重脫者易狂,陰陽皆脫者,暴死不知人也。

白話文:

陰虛陽盛體質的人,陰液較少,陽氣較多,胃部較小,腸道較大,內臟功能失調,陽明經脈較小,太陽經脈較大,必須仔細診斷後調理,他們的氣血容易虛脫,身體機能容易衰敗。

少陽之人,多陽而少陰,經小而絡大,血在中而氣在外,實陰而虛陽,獨瀉其絡脈則強,氣脫而疾,中氣不足,病不起也。

白話文:

少陽體質的人,陽氣多陰氣少,經絡小但絡脈大,血液在體內,氣血在體外,身體內陰實外陽虛。如果只瀉絡脈就會虛弱,氣血脫離就會生病。如果體內中氣不足,疾病就無法痊癒。

陰陽和平之人,共陰陽之氣和,血脈調。宜謹診其陰陽,視其邪正,安其容儀,審有餘不足,盛則瀉之,虛則補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

白話文:

對於身體健康的人,陰陽二氣和諧,血脈暢通。對於生病的人,要仔細診斷其陰陽失衡的狀況,觀察病邪的性質,調整身體的狀態。觀察患者身體的餘缺狀況,過剩的就瀉掉,不足的就補益,既不過剩也不不足,就按照經絡理論來治療。

太陰之人,其狀黮黮然黑色,念然下意,臨臨然長大,膕然未僂。

少陰之人,其狀清然竊然,固以陰賊,立而躁嶮,行而似狀。

太陽之人,其狀軒軒儲儲,反身折膕。

少陽之人,其狀立則好仰,行則好搖,其兩臂兩肘,則常出於背。

陰陽和平之人,其狀委委然,隨隨然,顒顒然,愉愉然,䁢䁢然,豆豆然,眾人皆曰君子。

白話文:

太陰體質的人,面色黝黑,性格沉靜,身材高大,腰部比較直,不太彎曲。

少陰體質的人,面色清瘦,性格陰沉,身體虛弱,站立時急躁不安,走路時步履不穩。

太陽體質的人,身形魁梧,動作靈活,容易反折腰部。

少陽體質的人,站立時喜歡仰頭,走路時喜歡搖擺,雙臂雙肘經常伸展到背後。

陰陽平和的人,性格溫和,舉止從容,神態怡然,態度和善,步伐穩健,舉止優雅,大家都稱讚他們是君子。

2. 論疾診尺

審其尺之緩急、小大、滑澀,肉之堅脆,而病形定矣。視人之目窠上微癰,如新臥起狀,其頸脈動,時咳,按其手足上,窅而不起者,風水膚脹也。尺膚滑,其淖澤者,風也;尺肉弱者,解㑊;安臥脫肉者,寒熱不治;尺膚滑而澤脂者,風也;尺膚澀者,風痹也;尺膚粗如枯魚之鱗者,水泆飲也;尺膚熱甚,脈盛躁者,病溫也,其脈盛而滑者,病且出也。尺膚寒,其脈小者,泄、少氣他。

白話文:

觀察脈象的緩急、大小、滑澀,以及肉的軟硬程度,就可以確定病症。

看人的眼窩上方是否有細小的膿瘡,像剛睡醒的樣子,頸動脈搏動,且時常咳嗽,按壓手腳時,有凹陷不起的情況,這是風水性皮膚腫脹。

脈象滑潤、潮濕的,是風邪;脈象軟弱的,是解離病;平躺後肌肉消瘦的,是寒熱病久治不愈;脈象滑潤而有油脂感的,是風邪;脈象乾燥的,是風痹;脈象粗糙像枯魚鱗的,是水腫;脈象異常發熱,脈搏強盛且急躁的,是溫病;脈搏強盛且滑動的,病情將會爆發。

脈象寒冷,脈搏微弱的,可能是久瀉、氣虛或其他疾病。

尺膚炬燃先熱後寒者,寒熱也。尺膚先寒,久持之而熱者,亦寒熱也。肘所獨熱者,腰以上熱;手所獨熱者,腰以下熱。肘前獨熱者,膺前熱;肘後獨熱者,肩背熱。臂中獨熱者,腰腹熱;肘後廉以下三四寸熱者,腸中有蟲。掌中熱者,腹中熱;掌中寒者,腹中寒。魚上白肉有青血脈者,胃中有寒。

白話文:

  • 手臂前段的皮膚先熱後冷,是寒熱交加。
  • 手臂前段的皮膚先冷,持續很久後才發熱,也是寒熱交加。
  • 只有肘部發熱,則是腰部以上發熱。
  • 只有手掌發熱,則是腰部以下發熱。
  • 肘部前面發熱,則是胸部前面發熱。
  • 肘部後面發熱,則是肩背發熱。
  • 上臂中段發熱,則是腰腹發熱。
  • 肘部後側往下三四寸的地方發熱,則是腸道中有寄生蟲。
  • 手掌發熱,則是腹部發熱。
  • 手掌發冷,則是腹部發冷。
  • 魚的腹部白色肉上有青色的血管,則是胃中有寒氣。

尺炬然熱,人迎大者,當奪血。尺堅,人迎脈小甚,少氣,悗有加,立死。目赤色者病在心,白在肺,青在肝,黃在脾,黑在腎。黃色不可名者,病在胃中。診目痛,赤脈從上下者,太陽病;從下上者,陽明病;從外走內者,少陽病。診寒熱,赤脈上下至瞳子,見一脈,一歲死;見一脈半,一歲半死;見二脈,二歲死;見二脈半,二歲半死;見三脈,三歲死。診齲齒痛,按其陽之來,有過者獨熱,在左左熱,在右右熱,在上上熱,在下下熱。

白話文:

  1. 手指脈熱得像點燃的火柴,兩腮的脈搏很粗大,應當放血。手指脈堅硬,兩腮的脈搏很細弱,呼吸微弱,如有加重,立即死亡。

  2. 眼睛發紅:心臟有病;發白:肺臟有病;發青:肝臟有病;發黃:脾臟有病;發黑:腎臟有病。黃色但名稱不明的:胃中有病。

  3. 診斷眼睛疼痛,脈發赤色並從上下方向走:外感風熱;從下向上走:外感熱毒;從外向內走:外感風寒。

  4. 診斷寒熱,紅色脈絡從上下走向瞳孔,看到一條脈絡:死於一年之內;看到一條半脈絡:死於一年半之內;看到兩條脈絡:死於兩年之內;看到兩條半脈絡:死於兩年半之內;看到三條脈絡:死於三年之內。

  5. 診斷齲齒疼痛,按壓陽脈部位,如果有過熱現象,過熱點在左邊則左邊疼痛,在右邊則右邊疼痛,在上則上牙疼痛,在下則下牙疼痛。

診血脈者多赤多熱,多青多痛,多黑多久痹,多赤、多黑、多青皆見者,寒熱,身痛而色微黃,齒垢黃,爪甲上黃,黃疸也。安臥,小便黃赤,脈小而澀者,不嗜食。人病,其寸口之脈,與人迎之脈小大等,及其浮沉等者,病難已也,女子手少陰脈動甚者妊子。嬰兒病,其頭毛皆逆上者必死,耳間青脈起者掣痛,大便赤瓣飧泄,脈小者,手足寒,難已;飧泄,脈小,手足溫,泄易已。

白話文:

診斷血脈的顏色

  • 紅色偏多:表示熱症
  • 青色偏多:表示疼痛
  • 黑色偏多:表示痹症(關節疼痛僵硬)
  • 紅、黑、青三色都有:表示寒熱交錯,身體疼痛,面色微微發黃
  • 牙齒發黃、指甲發黃:表示黃疸病

診斷小便的顏色

  • 臥牀休養後,小便黃赤,脈搏細小而澀:表示食慾不振

診斷脈象的強弱

  • 寸口脈(手腕內側橈動脈)和小迎脈(手背拇指與食指間)的強弱大小相同,且浮沉程度也相同:表示病情難愈
  • 女性手少陰脈(手背小指側尺動脈)脈搏強盛:表示懷孕

診斷嬰兒的病情

  • 頭髮向上逆生:表示必死
  • 耳間出現青色脈絡:表示會有抽痛
  • 大便呈紅色碎片狀,腹瀉,脈搏細小:表示手腳發冷,病情難愈
  • 腹瀉,脈搏細小,手腳溫暖:表示腹瀉容易痊癒

四時之變,寒暑之勝,重陰必陽,重陽必陰,故陰主寒,陽主熱,故寒甚則熱,熱甚則寒,故曰寒生熱,熱生寒,此陰陽之變也。故曰:冬傷於寒,春生癉熱;春傷於風,夏生後泄腸澼;夏傷於暑,秋生痎瘧;秋傷於濕,冬生咳嗽,是謂四時之序也。

白話文:

隨著四季的變化,寒暑交替盛行。極陰之時必有陽盛之象,極陽之時必有陰伏之兆。因此,陰氣主寒,陽氣主熱。寒氣過盛就會產生熱象,熱氣過盛就會產生寒象。因此有「寒生熱,熱生寒」之說,這是陰陽轉化的規律。

因此說:「冬季受寒,春季容易發熱;春季受風,夏季容易腹瀉或腸胃不適;夏季受暑,秋季容易得瘧疾;秋季受濕,冬季容易咳嗽。」這就是四季更替的規律。

3. 刺節真邪

真氣者,所受於天,與穀氣並而充身者也。正氣者,正風也,從一方來,非實風,又非虛風也。邪氣者,虛風之賊傷人也,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其氣來柔弱,不能勝真氣,故自去。虛邪之中人也,灑淅動形,起毫毛而發腠理。其入深,內搏於骨,則為骨痹。搏於筋,則為筋攣。

白話文:

真氣:來自於天地,和飲食營養一起充盈身體的。

正氣:正常的風氣,從特定的方向而來,既不是實風,也不是虛風。

邪氣:虛風的邪氣傷害人體,侵襲到人體深處,不容易自行消散。它的氣息柔弱,不能勝過真氣,所以會自行消散。

虛邪入侵人體,會導致身體不適,活動受限,毛髮直立,腠理開張。如果入侵較深,與骨骼搏擊,就會導致骨痹;與筋脈搏擊,就會導致筋攣。

搏於脈中,則為血閉不通,則為癰。搏於肉,與衛氣相搏,陽勝者則為熱,陰勝者則為寒,寒則真氣去,去則虛,虛則寒。搏於皮膚之間,其氣外發,腠理開,毫毛搖,氣往來行,則為癢。留而不去,為痹。衛氣不行,則為不仁。虛邪偏客於身半,其入深,內居榮衛,榮衛稍衰,則真氣去,邪氣獨留,發為偏枯。

白話文:

搏於脈中:如果脈搏跳動中出現阻礙,便是血流閉塞不通,就會形成癰疽。

搏於肉 :如果氣血在肌肉中交戰,陽氣勝則表現為熱證,陰氣勝則表現為寒證。寒證時,正氣會離開,導致虛弱,虛弱後又會出現寒證。

搏於皮膚之間 :氣血在皮膚間交戰,會導致氣血外發,毛孔張開,汗毛豎立,氣血往來運行,就會出現瘙癢。如果氣血停留不去,則會形成痹症。衛氣不能運行,就會出現麻木不仁。

虛邪偏客於身半 :如果虛弱的邪氣偏向身體的一側,且深入內部,寄居於榮衛之中。榮衛稍有衰退,正氣就會離開,邪氣獨自停留,引發偏枯。

其邪氣淺者,脈偏痛。虛邪之入於身也深,寒與熱相搏,久留而內著,寒勝其熱,則骨疼內枯,熱勝其寒,則爛肉腐肌為膿,內傷骨,內傷骨為骨蝕。有所結,中於筋,筋屈不得伸,邪氣居其間而不反,發為筋瘤。有所結,氣歸之,衛氣留之,不得復發,津液久留,合而為腸溜,久者數歲乃成,以手按之柔。有所結,氣歸之,津液留之,邪氣中之,凝結日以易甚,連以聚居,為昔瘤,以手按之堅。

白話文:

病邪較輕微,會出現偏頭痛。病邪深入身體較深,寒熱交戰,長期停留內部,寒氣壓過熱氣,就會骨頭疼痛,骨質內部乾枯。熱氣壓過寒氣,就會腐爛肌肉,形成膿液,損傷骨頭,演變成骨蝕。

病邪停留,侵犯筋脈,筋脈彎曲無法伸展,病邪卡在中間而不散,就會形成筋瘤。

病邪停留,氣血匯聚,衛氣受阻,無法散發,津液長期滯留,積聚成腸溜,過了很多年才形成,用手按壓感覺柔軟。

病邪停留,氣血津液匯聚,病邪困在其中,日積月累,硬化程度越來越嚴重,連成一片,形成硬瘤,用手按壓感覺堅硬。

有所結,深中骨,氣因於骨,骨與氣並,日以益大,則為骨瘤。有所結,中於肉,宗氣歸之,邪留而不去,有熱則化而為膿,無熱則為肉瘤。凡此數氣者,其發無常處,而有常名也。

白話文:

如果某個地方有腫塊,深入骨頭,氣血也會深入骨頭,骨頭和氣血結合在一起,每天逐漸增大,就會形成骨瘤。如果某個地方有腫塊,在肌肉裡,人體的宗氣會流向那裡,邪氣停留在那裡不散,如果有熱,就會化膿,沒有熱,就會形成肉瘤。這幾種氣血造成的腫瘤,發生的部位不定,但都有特定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