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懸解》~ 卷七 (6)

回本書目錄

卷七 (6)

1. 通天(五十五)

太陽之人,其狀軒軒儲儲,反身折膕,此太陽之人也。少陽之人,其狀立則好仰,行則好搖,兩臂兩肘,常出於背,此少陽之人也。陰陽和平之人,其狀委委然,隨隨然,顒顒然,愉愉然,㼐㼐然,豆豆然,眾皆曰君子,此乃陰陽和平之人也。顒,音雍。黮,音譚。㼐,音旋。

黮黮,色黑而不明也。念然下意,意下而心深也。膕然未僂,膝屈而非僂。委委、隨隨、顒顒、愉愉、㼐㼐、豆豆,皆從容和適之象也。

黃帝問於伯高曰:願聞人之支節以應天地奈何?伯高答曰:天圓地方,人頭圓足方以應之。天有日月,人有兩目。天有風雨,人有喜怒。天有雷電,人有聲音。天有冬夏,人有寒熱。天有晝夜,人有臥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齒。天有陽陰,人有夫妻。天有四時,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臟。

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莖、垂以應之,女子不足二節,以抱人形。歲有十二月,人有十二節。歲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節。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的小山,人有小節。地有深谷,人有腋膕。地有聚邑,人有膕肉。

地有泉脈,人有衛氣。地有林木,人有募筋。地有草蓂,人有毫毛。地有四時不生草,人有無子。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地有十二經水,人有十二經脈。此人與天地相應者也。此段舊誤在邪客。

白話文:

通天(五十五)

太陽之人的特徵

太陽之人,外表顯得昂然自若,身姿挺拔,背脊直挺,膝部微彎,這是太陽之人的特徵。

少陽之人的特徵

少陽之人,站立時喜歡仰頭,走路時喜歡搖擺,雙臂與肘部常向後伸展,這是少陽之人的特徵。

陰陽和平之人的特徵

陰陽和平之人,神情從容不迫,舉止隨和溫雅,態度愉悅和善,舉止端莊得體,大家都稱讚他為君子,這是陰陽和平之人的特徵。

(註解:「顒」讀音「雍」;「黮」讀音「譚」;「㼐」讀音「旋」。
「黮黮」指面色黝黑不明亮;「念然下意」指心思深沈,內斂不露;「膕然未僂」指膝部微彎但不駝背。
「委委、隨隨、顒顒、愉愉、㼐㼐、豆豆」這些詞語都是形容從容和諧的樣貌。)

人體與天地的對應關係

黃帝問伯高:「我想知道人體的肢節是如何與天地相應的?」伯高回答:

  • 天圓地方,人頭圓足方,與之相應。
  • 天有日月,人有雙眼。
  • 天有風雨,人有喜怒情緒。
  • 天有雷電,人有說話聲音。
  • 天有冬夏,人有寒熱感覺。
  • 天有晝夜,人有睡眠與醒來。
  • 天有星辰,人有牙齒。
  • 天有陰陽,人有夫妻關係。
  • 天有四季,人有四肢。
  • 天有五音,人有五臟。
  • 天有六律,人有六腑。
  • 天有十日(指十天干),人有十根手指。
  • 地有十二辰(指十二地支),人有十根腳趾,加上陰莖和睪丸(女子因缺此二節,故身體更柔軟以適應生育)。
  • 一年有十二月,人有十二關節。
  • 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人有三百六十個骨節。
  • 地有高山,人有肩膀與膝蓋。
  • 地有山石,人有凸出的骨頭。
  • 地有丘陵,人有小關節。
  • 地有峽谷,人有腋窩與膝膕。
  • 地有聚集的城邑,人有豐厚的膕肉。
  • 地有泉水經脈,人體有衛氣運行。
  • 地有樹林,人有筋膜。
  • 地有野草,人有體毛。
  • 地有四時不生草之地,人有不孕無子之人。
  • 地有九州,人有九竅。
  • 地有十二條主要河流(經水),人有十二經脈。

這些都是人與天地相應的表現。
(此段原本誤載於《邪客》篇。)

2. 陰陽二十五人(五十六)

黃帝曰:余問陰陽之人何如?伯高曰:天地之間,六合之內,不離於五,人亦應之,故五五二十五人之政,而陰陽之人不與焉。黃帝曰:其態又不合於眾者五,余已知之矣。願聞二十五人之形,血氣之所生,別而以候,從外知內,何如?岐伯曰:悉乎哉問也!此先師之秘也,伯高猶不能明之也。

黃帝避席遵循而卻曰:余聞之,得其人弗教,是謂重失,得而泄之,天將厭之,余願得而明之,金匱藏之,不敢揚之。岐伯曰:先立五形金木水火土,別其五色,異其五形之人,而二十五人具矣。黃帝曰:願卒聞之。岐伯曰:慎之慎之,臣請言之。

伯高答辭,在「通天」篇。遵循,與逡巡同。

木形之人,比於上角,似於蒼帝,其為人,蒼色,小頭,長面,大肩背,直身,小手足,好有才,勞心,少力,多憂,勞於事,能春夏不能秋冬,秋冬感而病生,足厥陰,佗佗然。太角之人,比於左足少陽,少陽之上,遺遺然。左角之人,比於右足少陽,少陽之下,隨隨然。

釱角之人,比於右足少陽,少陽之上,推推然。判角之人,比於左足少陽,少陽之下,括括然。能,音耐,下同。佗,音駝。釱,音代。

足厥陰,肝經,屬木。佗佗,筋力鬆懈,足膝遲重之意。上角,木形之全者。左之上為太角,右之下為左角,右之上為釱角,左之下為判角(判,半也),於上角而分左右,於左右而分上下,是木形之五人也。比於足少陽者,少陽與厥陰為表裡,皆屬木也。遺遺、隨隨、推推、括括,形容其象也。下四段,皆仿此。

火形之人,比於上徴,似於赤帝,其為人,赤色,廣䏖,銳面,小頭,好肩背髀腹,小手足,行安地,疾心,行搖肩,背肉滿,有氣,輕財,少信,多慮,見事明,好顏,急心,不壽,暴死,能春夏不能秋冬,秋冬感而病生,手少陰,核核然。質徴之人,比於左手太陽,太陽之上,肌肌然。

少徴之人,比於右手太陽,太陽之下,慆慆然。右徵之人,比於右手太陽,太陽之上,鮫鮫然。質判之人,比於左手太陽,太陽之下,支支頤頤然。䏖,音引。䏖,脊肉也。此火形之五人。質徵亦作太徵。質判,太徵之半也。

土形之人,比於上宮,似於上古黃帝,其為人,黃色,圓面,大頭,美肩背,大腹,美股脛,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稱,行安地,舉足浮,安心,好利人,不喜權勢,善附人也,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足太陰,敦敦然。太宮之人,比於左足陽明,陽明之上,婉婉然。

加宮之人,比於左足陽明,陽明之下,坎坎然。少宮之人,比於右足陽明,陽明之上,樞樞然。左宮之人,比於右足陽明,陽明之下,兀兀然。

此土形之五人。

金形之人,比於上商,似於白帝,其為人,方面,白色,小頭,小肩背,小腹,小手足,如骨發踵外,骨輕,身清廉,急心,靜悍,善為吏,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手太陰,敦敦然。釱商之人,比於左手陽明,陽明之上,廉廉然。右商之人,比於左手陽明,陽明之下,脫脫然。

白話文:

陰陽二十五人(五十六)

黃帝問:「我想瞭解陰陽體質的人是如何劃分的?」伯高回答:「天地之間,萬物不離五行,人體也相應於此,因此有五五二十五種人的分類,但陰陽體質的人不在其中。」黃帝說:「我已經知道那五種不同於常人的體態。現在想請教二十五種人的形體特徵、血氣生成,如何通過外在表現判斷內在健康?」岐伯回答:「您問得真仔細!這是先師傳授的秘訣,連伯高也未能完全明白。」

黃帝恭敬地起身退後說:「我聽說,遇到可傳授的人卻不教導,是雙重過失;若洩露天機,則會遭天譴。我希望能學習並珍藏於金匱,絕不外傳。」岐伯說:「先確立五行(金木水火土),區分五色,辨別五類人的形體,如此二十五種人的分類便齊全。」黃帝請求詳細說明,岐伯鄭重回應後開始講解。

(伯高的回答見於《通天》篇,「遵循」意同「逡巡」。)

木形人:對應「上角」,像東方蒼帝,膚色偏青,頭小臉長,肩背寬闊,身形挺拔,手足較小,聰明但勞心,體力較弱,易憂慮,忙碌於事務。適應春夏,秋冬易生病,屬足厥陰肝經,性格溫和遲緩。

  • 太角人:對應左足少陽經,氣質柔順。
  • 左角人:對應右足少陽經,性情隨和。
  • 釱角人:對應右足少陽經,積極主動。
  • 判角人:對應左足少陽經,果斷直率。

火形人:對應「上徵」,像南方赤帝,膚色偏紅,脊背寬厚,臉型尖,頭小,肩背腿腹勻稱,手足小,行動穩健,性格急躁,搖擺肩膀,背部肌肉豐滿。重義輕財,多疑但洞察力強,易怒,壽命較短,可能猝死。適應春夏,秋冬易病,屬手少陰心經,性格果斷。

  • 質徵人:對應左手太陽經,表現直率。
  • 少徵人:對應右手太陽經,悠閒自在。
  • 右徵人:對應右手太陽經,活躍好動。
  • 質判人:對應左手太陽經,從容不迫。

土形人:對應「上宮」,像中央黃帝,膚色偏黃,圓臉大頭,肩背豐滿,腹部寬大,腿臀結實,手足較小,肌肉勻稱,步履穩重。性格安和,樂於助人,不爭權勢,善於依附他人。適應秋冬,春夏易病,屬足太陰脾經,性格敦厚。

  • 太宮人:對應左足陽明經,溫和柔順。
  • 加宮人:對應左足陽明經,穩重踏實。
  • 少宮人:對應右足陽明經,機敏靈活。
  • 左宮人:對應右足陽明經,嚴肅堅毅。

金形人:對應「上商」,像西方白帝,膚色白,方臉小頭,肩背腹手足均較小,骨骼突出,體態輕盈。性格剛烈沈穩,適合作官吏。適應秋冬,春夏易病,屬手太陰肺經,性格嚴謹。

  • 釱商人:對應左手陽明經,清高正直。
  • 右商人:對應左手陽明經,灑脫不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