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懸解》~ 卷十三 (12)
卷十三 (12)
1. 六元正紀大論(八十一)
丁卯(歲會),丁酉歲
上陽明金,中少角木運,下少陰火
清化熱化勝復同,所謂邪氣化日也。災三宮。震木數三。燥化九,木不及則金勝,故燥化多。風化三,熱化七,火得木生,故熱化多。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苦溫,中辛和,下鹹寒,所謂藥食宜也。
戊辰,戊戌歲
上太陽水,中太徵火運,下太陰土
寒化六,熱化七,濕化五,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苦溫,中甘寒,下甘溫,所謂藥食宜也。
己巳,己亥歲
上厥陰木,中少宮土運,下少陽火
風化清化勝復同,所謂邪氣化日也。災五宮。土數五。風化三,濕化五,火化七,火得木生,故熱化多。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辛涼,中甘和,下鹹寒,所謂藥食宜也。
庚午(同天符),庚子歲(同天符)
上少陰火,中太商金運,下陽明金
熱化七,清化九,燥化九,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鹹寒,中辛溫,下酸溫,所謂藥食宜也。
辛未(同歲會),辛丑歲(同歲會)
上太陰土,中少羽水運,下太陽水
雨化風化勝復同,所謂邪氣化日也。災一宮。坎水數一。雨化五,寒化一,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熱,中苦和,下苦熱,所謂藥食宜也。
壬申(同天符),壬寅歲(同天符)
上少陽火,中太角木運,下厥陰木
火化二,風化八,中運在泉,二木相合,故風化多。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鹹寒,中酸和,下辛涼,所謂藥食宜也。
癸酉(同歲會),癸卯歲(同歲會)
上陽明金,中少徵火運,下少陰火
寒化雨化勝復同,所謂邪氣化日也。災九宮。離火數九。燥化九,火不及則金無制,故燥化多。熱化二,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苦溫,中鹹溫,下鹹寒,所謂藥食宜也。
甲戊(歲會同天符),甲辰歲(歲會同天符)
上太陽水,中太宮土運,下太陰土
寒化六,濕化五,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熱,中苦溫,下苦溫,藥食宜也。
乙亥,乙巳歲
上厥陰木,中少商金運,下少陽火
熱化寒化勝復同,邪氣化日也。災七宮。風化八,金運不及,又被火克,風木無制,故風化多。清化四,火化二,正化度也。度即日也。其化上辛涼,中酸和,下鹹寒,藥食宜也。
丙子(歲會),丙午歲
上少陰火,中太羽水運,下陽明金
熱化二,火被水克,故熱火減。寒化六,清化四,金被火克,故清化減。正化度也。其化上鹹寒,中咸熱,下酸溫,藥食宜也。
丁丑,丁未歲
上太陰土,中少角木運,下太陽水
清化熱化勝復同,邪氣化度也。災三宮。雨化五,風化三,寒化一,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溫,中辛溫,下甘熱,藥食宜也。
戊寅,戊申歲(天符)
上少陽火,中大徵火運,下厥陰木
火化七,風化三,子氣盛則母氣衰,故風化減。正化度也。其化上鹹寒,中甘和,下辛涼,藥食宜也。
白話文:
《六元正紀大論(八十一)》
丁卯年(歲會)、丁酉年
司天為陽明燥金,中運為少角木運,在泉為少陰君火。
清化與熱化的勝復相同,此為邪氣化日。災害發生在東方(三宮,震卦屬木,數為三)。燥化九(木不及則金盛,故燥化多),風化三,熱化七(火得木生,熱化多),此為正化日。對應的藥食宜味:司天用苦溫,中運用辛和,在泉用咸寒。
戊辰年、戊戌年
司天為太陽寒水,中運為太徵火運,在泉為太陰濕土。
寒化六,熱化七,濕化五,此為正化日。藥食宜味:司天用苦溫,中運用甘寒,在泉用甘溫。
己巳年、己亥年
司天為厥陰風木,中運為少宮土運,在泉為少陽相火。
風化與清化的勝復相同,為邪氣化日。災害發生在中央(五宮,土數為五)。風化三,濕化五,火化七(火得木生,熱化多),此為正化日。藥食宜味:司天用辛涼,中運用甘和,在泉用咸寒。
庚午年(同天符)、庚子年(同天符)
司天為少陰君火,中運為太商金運,在泉為陽明燥金。
熱化七,清化九,燥化九,此為正化日。藥食宜味:司天用咸寒,中運用辛溫,在泉用酸溫。
辛未年(同歲會)、辛醜年(同歲會)
司天為太陰濕土,中運為少羽水運,在泉為太陽寒水。
雨化與風化的勝復相同,為邪氣化日。災害發生在北方(一宮,坎卦屬水,數為一)。雨化五,寒化一,此為正化日。藥食宜味:司天用苦熱,中運用苦和,在泉用苦熱。
壬申年(同天符)、壬寅年(同天符)
司天為少陽相火,中運為太角木運,在泉為厥陰風木。
火化二,風化八(中運與在泉二木相合,故風化多),此為正化日。藥食宜味:司天用咸寒,中運用酸和,在泉用辛涼。
癸酉年(同歲會)、癸卯年(同歲會)
司天為陽明燥金,中運為少徵火運,在泉為少陰君火。
寒化與雨化的勝復相同,為邪氣化日。災害發生在南方(九宮,離卦屬火,數為九)。燥化九(火不及則金無制,故燥化多),熱化二,此為正化日。藥食宜味:司天用苦溫,中運用咸溫,在泉用咸寒。
甲戌年(歲會同天符)、甲辰年(歲會同天符)
司天為太陽寒水,中運為太宮土運,在泉為太陰濕土。
寒化六,濕化五,此為正化日。藥食宜味:司天用苦熱,中運用苦溫,在泉用苦溫。
乙亥年、乙巳年
司天為厥陰風木,中運為少商金運,在泉為少陽相火。
熱化與寒化的勝復相同,為邪氣化日。災害發生在西方(七宮)。風化八(金運不及又被火克,風木無制,故風化多),清化四,火化二,此為正化度(即正化日)。藥食宜味:司天用辛涼,中運用酸和,在泉用咸寒。
丙子年(歲會)、丙午年
司天為少陰君火,中運為太羽水運,在泉為陽明燥金。
熱化二(火被水克,故熱減),寒化六,清化四(金被火克,故清減),此為正化度。藥食宜味:司天用咸寒,中運用咸熱,在泉用酸溫。
丁醜年、丁未年
司天為太陰濕土,中運為少角木運,在泉為太陽寒水。
清化與熱化的勝復相同,為邪氣化度。災害發生在東方(三宮)。雨化五,風化三,寒化一,此為正化度。藥食宜味:司天用苦溫,中運用辛溫,在泉用甘熱。
戊寅年、戊申年(天符)
司天為少陽相火,中運為太徵火運,在泉為厥陰風木。
火化七,風化三(子火盛則母木氣衰,故風化減),此為正化度。藥食宜味:司天用咸寒,中運用甘和,在泉用辛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