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紹識》~ 卷第二 (17)
卷第二 (17)
1. 通評虛實論篇第二十八(太素存頗有缺)
氣逆者足寒也,琦曰。者也二字衍文。又曰。此明五藏之虛實。從肺起例也。肺主氣。肺虛故氣虛。氣逆足寒。肺虛之證也。肺宜清降。虛則治節不行。故上則喘逆。而下則足寒。濁陰不降。則清陽不升也。
氣熱脈滿,先兄曰。馬雲。以後文寒氣暴上脈滿而實照。則此氣熱者。邪氣熱也。非人之中氣也。高曰。重實者。言人身大熱之病。氣盛而熱。脈盛而滿。陰陽血氣皆實。是謂重實。堅按高注。似是。
皆從其物類始,高曰。物猶形也。類猶合也。物類者。五藏在內。皮肉脈筋骨有形在外。而合於五藏也。始先見也。夫虛實者。皆從其有形之外合以先見也。堅按甲乙始作治。其義似長。
脈口熱而尺寒也,楊曰。絡為陽也。經為陰也。寸為陽也。外也。尺為陰也。內也。秋冬陰也。春夏陽也。絡氣不足。陽氣虛也。經氣有餘。陰氣盛也。於秋冬時診寸口。得緩脈。尺之皮膚寒為逆。春夏緩脈。尺之皮膚寒為順。緩脈熱也。以秋冬陽氣在內。陰氣在外。春夏陰氣在內。陽氣在外也。堅按楊以脈口熱為緩脈。非是。又尺膚寒。見論疾診尺篇。
經虛絡滿,先兄曰。馬雲。滿。實也。
尺熱滿脈口寒澀也,太素無口字。楊云。滿。盛也。經虛絡盛。春夏診得尺之皮膚熱盛。寸口得急脈為逆。故死。秋冬得尺熱脈急。故生。脈急多寒。脈緩多熱也。堅按楊以寒澀為急。義亦誤。又尺膚熱見論疾診尺篇。又邪氣藏府病形篇。脈大者尺之尺膚亦賁而起。尺滿。蓋即是也。
灸陰刺陽,楊曰。經虛陰虛。故灸陰。絡滿陽滿。故刺陽也。經滿陰滿。故刺陰。絡虛陽虛。故灸陽之也。堅按此先得張意。
尺虛,邪氣藏府病形篇。脈小者尺之皮膚亦減而少氣。
不象陰也,琦曰。不象陰未詳。疑有脫誤。堅按此說不必。
寒氣暴上,脈經診百病死生決曰。寒氣上攻。脈實而順滑則生。實而逆澀則死。(其注引太素與本文同)蓋寒氣暴上。恐沖疝之類。
實而逆則死,琦曰。寒中之屬。脈多沉虛。今脈滿而實。是陰盛之極。故以脈滑澀為生死也。
脈浮而澀,此十一字。太素在帝曰形度云云下。與王氏舊本同。琦曰。此為陽病見陰脈。浮脈宜汗解。澀為血少。不能作汗。故死。
其形盡滿者,脈經注引太素作舉形盡滿者。堅按此可以徵王注之非。滿字推上例高說為優。志以腫脹釋蓋誤。
尺澀,脈經注引太素亦作尺滿。
乳子而病熱,琦曰。懸當為弦。聲之誤也。產後氣血空虛。病熱而得弦細之脈。弦為寒鬱。細為氣少。是亦陽病見陰脈也。足溫木氣尚存。足寒脾陽已絕。堅按脈經曰。診婦人新生乳子。因得熱病。其脈懸小。四肢溫者生。寒清者死。又說文人及鳥生子曰乳。獸曰產。(蓋指潼為乳非其本義)據此。
白話文:
氣逆是因為腳冷,這是說肺的虛實狀況。從肺開始舉例,因為肺主氣,肺虛所以氣虛。氣逆、腳冷,是肺虛的症狀。肺應該清肅下降,虛了就無法正常運作,所以向上會出現喘逆,向下則腳冷。濁陰無法下降,清陽也就無法上升。
氣熱脈滿,之前有位先生說,這指的是邪氣引起的熱,不是人體本身的中氣。高先生認為,這裡的「重實」是指人體大熱的疾病,氣盛而熱,脈盛而滿,陰陽血氣都實,就叫做重實。
所有的虛實變化,都從外在形體的變化開始顯現。高先生說,「物」就像形體,「類」就像聚合。物類指的是五臟在內,皮肉脈筋骨等有形之物在外,並且和五臟相合。而「始」指的是先顯現。虛實的變化,都是從外在形體聚合的變化先顯現出來。
脈口熱而尺脈寒,楊先生說,絡脈屬陽,經脈屬陰。寸脈屬陽,在外;尺脈屬陰,在內。秋冬屬陰,春夏屬陽。絡脈氣不足,陽氣就虛;經脈氣有餘,陰氣就盛。在秋冬時診寸口,如果得到緩脈,而尺部皮膚寒冷,這是逆症。在春夏時得到緩脈,尺部皮膚寒冷,這是順症。緩脈一般是熱的,因為秋冬陽氣在內,陰氣在外;春夏則是陰氣在內,陽氣在外。
經脈虛而絡脈滿,之前的先生說,滿就是實的意思。
尺脈熱而滿,脈口寒而澀,這是說經脈虛而絡脈盛。在春夏診斷,如果尺部皮膚熱盛,寸口出現急脈,這是逆症,會死。在秋冬,如果尺部脈熱而急,就會存活。脈急多是寒,脈緩多是熱。
用艾灸來溫補陰,用針刺來瀉陽,楊先生說,經脈虛陰虛,所以要用艾灸來溫補陰;絡脈滿陽盛,所以要用針刺來瀉陽。經脈滿陰盛,要用針刺來瀉陰;絡脈虛陽虛,要用艾灸來溫補陽。
尺脈虛,說明尺部皮膚的氣也衰弱。
這不是陰的表現,這句話意義不明,可能有所脫漏。
寒氣突然向上衝,脈經診斷說,寒氣上攻,脈實而順滑就會活,實而逆澀就會死。寒氣突然上衝,可能是疝氣之類。
脈實而逆,就會死,因為寒邪侵襲,脈象多是沉虛。現在脈卻滿而實,是陰盛到了極點,所以用脈的滑和澀來判斷生死。
脈浮而澀,這是說陽病出現了陰脈。浮脈應該用發汗來治療,澀脈表示血少,無法出汗,所以會死。
如果形體完全脹滿,表示病重。這個「滿」字應該用之前高先生的說法來解釋比較好,用腫脹來解釋是錯誤的。
尺脈澀,應該是尺脈滿。
產後婦女發熱,產後氣血虛弱,如果出現弦細的脈象,弦脈代表寒氣鬱結,細脈代表氣少,這也是陽病出現陰脈的表現。腳溫熱表示木氣尚存,腳冷表示脾陽已經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