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

《素問紹識》~ 卷第二 (1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 (13)

1. 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太素僅存肝色青以下一段)

可知冬葵雖亦充菜茹。而非古正葵明矣。(詁經精舍文集中有釋葵三篇而金鶚謝淮則謂為秋葵孫同元則謂為向日葵並謬又阮氏謂人所謂秋葵即是黃蜀葵一名側金盞者耳要術有言秋葵者繫於正葵之秋種者日華子云秋葵即是種早者俗呼為葵菜此可以證)

脾色黃宜食鹹,此節五味之用。俱就五藏所苦而言。脾性善濕。故食鹹味。取其燥涸也。(王注肝性喜急心性喜緩等喜字俱為善義)王氏及新校正。其說似精。然不改上文為咸字。徒就苦字為辨。殊似屬迂迴矣。琦說亦系肆臆。仍不錄。

黃黍,程瑤田九穀考曰。內則飲黍稷稻粱。白黍黃粱。鄭氏注。黍。黃黍也。聞之農人云。黍⿰飠制二谷。其色皆有黑白黃赤之異。及與人索取其種。凡持以至者。有黑黍白黍。又有赤黍雜黑黍中者。而獨無黃黍。惟⿰飠制則類多黃者。余因以所目驗難農人。農人無以應。然則黃黍者⿰飠制也。

穄也。(說文黍禾屬而黏者也⿰飠制穄也穄⿰飠制也程瑤田曰按說文以禾況黍謂黍為禾屬而黏者非謂禾為黍屬而不黏者也是故禾屬而黏者黍則禾屬而不黏者⿰飠制)

辛散酸收甘緩苦堅咸耎,此五味之用。就五藏所欲而言。與上異義。兩相對待也。

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太素益作養。堅按此二句據應象大論。即兼藥食而言之。蓋毒藥攻邪。而調以穀肉果菜。實為療病之大法。然徒如是立說。則似他無藥補者。故承以此二句。以示有藥食相濟。能為補益之理。下文所謂各有所利者。亦寓藥之五味。又有補益。不止攻邪一端之意。

或急,太素無此二字。堅按是足以確原識說。

白話文:

從文中可知,雖然冬葵也可用作蔬菜,但它並非古代正統的葵菜。關於葵菜的種類,古籍中記載不一,眾說紛紜,難以定論。

脾臟顏色偏黃,應該吃鹹味的食物,這是根據五臟所患的疾病來選擇食物的。脾臟容易受濕氣影響,所以吃鹹味食物可以起到乾燥濕氣的作用。古籍中關於臟腑喜惡的記載,有些說法值得商榷,本文不贅述。

黃黍,根據《九穀考》記載,《內則》中記載的黍稷稻粱,白黍是白色的,黃粱是黃色的。農人表示黍類的顏色有黑、白、黃、赤之分,但實際上很少見到黃色的黍,多見於一種叫做「⿰飠制」的黍類。

穄也是一種黍類,與黍同屬禾本科,但穄更粘稠。

辛味能發散,酸味能收斂,甘味能緩和,苦味能堅固,鹹味能軟化,這是五種味道的特性,是根據五臟的需求來選擇的,與前面根據五臟所苦而選擇食物的原則有所不同,兩者是相對的。

將食物的氣味相合服用,可以補充精氣,增強體質。這句話是根據《應象大論》的觀點,藥食同源,治療疾病不僅要依靠藥物,更要注重飲食調養,藥物和食物相輔相成,才能達到最佳的療效。下文中提到的「各有所利」,也包含了藥物五味的功效,不僅僅是治療疾病,還有滋補強身的功效。

「或急」這兩個字在《太素》中沒有,這足以證明原先的說法是正確的。